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重回黄金年代 > 第108章 房改红利

重回黄金年代 第108章 房改红利

作者:会飞的光头阿强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13 10:50: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12 月刚过,园丁小区的槐树枝就光秃秃的,风卷着碎雪沫子往胡同里钻,却吹不散街坊们扎堆聊天的热乎气。沈浩背着书包路过小区门口时,看见中介小张正举着张红色宣传单,围着几个大爷大妈说得热闹,宣传单上 “园丁小区房价 1500 元 /㎡” 的字样,在白雪映衬下格外扎眼。

“沈浩!快来听听!咱们小区房价涨了!” 张大爷看见他,赶紧挥着手喊。他是小区里最早买房的一批人,去年买的时候才 900 元 /㎡,现在听说涨了,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中介小张也凑过来,递了张宣传单:“同学,你家要是想再买房,可得抓紧,现在县城就属咱们小区位置好,离学校近,旁边还有书屋、五金店,以后还得涨!”

沈浩接过宣传单,指尖在 “1500 元 /㎡” 上顿了顿。他清晰记得去年夏天,沈建国和林父一起看房时的场景 —— 当时小区刚开盘,开发商给熟人价 900 元 /㎡,两人合计着买两套 72㎡的两居室,沈家住一套,晓雅家因为书屋在小区门口,也买了隔壁单元的一套。那会儿沈建国还跟沈母商量:“拿出一半积蓄买两套,留着另一半开个小生意,也能应急,不算太冒险。” 现在算下来,每平米涨了 600 元,一套就涨 72×600= 元,两套加起来足足升值了 元,比五金店半年的盈利还多。

“我回家跟我爸说一声。” 沈浩把宣传单叠成小方块塞进书包,脚步轻快地往家跑。路过晓雅书屋时,玻璃门里亮着暖黄的灯,晓雅正趴在柜台上写英语单词,林父拿着张皱巴巴的报纸,上面登着 “县城商品房均价突破 1400 元 /㎡” 的新闻。“沈浩哥,你听说了吗?咱们家房子涨了 4 万多!” 晓雅探出头,辫子上的绒球被风吹得晃了晃,“我爸刚算完,说比他以前在乡下教书一年的工资还多!”

沈浩刚进家门,就看见沈建国坐在客厅的炉子旁,手里捏着张和他一样的宣传单,指尖在价格数字上反复划。炉子里的蜂窝煤烧得通红,上面坐着个搪瓷壶,“咕嘟咕嘟” 冒着白气,壶身上 “劳动最光荣” 的字样都被熏得有点发黑。“爸,您也看到房价涨了?” 沈浩放下书包,凑到炉子边暖手,掌心很快就热了。

“刚听你王婶在门口说的,我还特意去中介那儿问了问,是真的。” 沈建国把宣传单往桌上一放,语气里满是感慨,“去年买的时候 900,现在 1500,咱们这房子涨了 4 万 3 千 2,两套就是 8 万 6 千 4。当初我还想着,拿出一半积蓄买房,留着钱开五金店,算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没想到才一年,房子就涨了这么多,比做小生意还稳当。”

沈浩想起去年买房时的情景 —— 苏晴当时还在准备中考,却特意从晓雅书屋找了份《县城发展规划报》,指着 “城北片区将建设新学校、商业街” 的新闻说:“沈叔叔,咱们小区在城北核心区,以后肯定越来越方便,房子肯定会升值,而且咱们留着积蓄开生意,也不用愁后续开销。” 晓雅也跟着帮腔:“咱们住得近,以后我和沈浩哥上学、苏晴姐回来,都能互相帮着,多好啊。” 他自己则凭着前世的记忆,补充道:“买两套以后有个照应,书屋的货也能放另一套房子里,省得堆在店里占地方。” 现在想来,当时的决定,竟成了家里最稳妥的投资。

“沈叔叔,苏晴姐来了!” 晓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伴随着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苏晴裹着件红色的棉袄,领口沾着点雪沫子,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高中部的期末复习资料,刚进家门就搓着手哈气:“外面真冷,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 沈母赶紧从炉子上拎下搪瓷壶,倒了杯红糖姜茶递过去:“快喝点暖暖,刚煮好的,放了两块姜,驱寒。”

苏晴接过茶杯,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舒服地叹了口气。看见桌上的宣传单,她眼睛一亮:“叔叔,您也看到房价涨了?我今天从学校回来,听校门口的中介说,咱们小区是县城涨得最快的,因为离一中近,还有书屋、五金店,生活方便,好多家长都想在这儿买房陪读。”

“可不是嘛!” 沈建国拿起茶杯喝了口,语气里满是庆幸,“还是你们三个孩子有眼光。当初我还犹豫,怕拿出一半积蓄买房太冒险,现在倒好,房子涨了 8 万多,五金店也赚了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你看这半年,开了五金店,买了电脑,现在房子又升值,都是托你们的福,住得近互相帮,才能这么顺。”

“叔叔,这不是我们的功劳,是房改政策好,也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苏晴放下茶杯,认真地说,“我听高中部的历史老师说,现在国家在推进城镇化,以后会有更多人来县城生活,房子还会涨。这两套房子不只是升值的钱,更是咱们的保障 —— 不管以后五金店、书屋遇到什么事,住得近,有个固定的家,心里就踏实。而且咱们留着的积蓄,还能用来扩大生意,不用愁没钱周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重回黄金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浩点点头,补充道:“是啊爸,以后我和晓雅考上高中,还能住在这儿,苏晴姐周末回来,咱们还能一起在书屋学习、用电脑查资料。要是以后五金店想多进点货,或者书屋想添点新书,咱们留着的积蓄就能用上,不用像别的商家那样到处借钱。”

晓雅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抱着个热水袋,小声说:“我以后还要住在这里,隔壁就是沈浩哥家,楼下就是书屋,我妈还能给大家做桂花糕、煮绿豆汤。上次我感冒,沈浩哥妈还熬了粥送过来,住得近就是好。” 她说着,从布包里掏出块用油纸包着的烤红薯,递给苏晴:“苏晴姐,你尝尝,我妈刚在炉子上烤的,可甜了,还热乎着呢。”

沈母看着孩子们的样子,笑着说:“是啊,住得近就是方便。以前在老房子,邻里之间也热乎,但没现在这么省心 —— 你王婶家孩子半夜发烧,喊一声你爸就帮忙送医院;你李叔家装修,缺个水管接头,来五金店拿就行,不用跑老远;晓雅家书屋忙了,苏晴和沈浩放了学就去帮忙整理货架。这房子升值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咱们这小区,住出了一家人的味道。”

正说着,林父和林母也来了,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桶。“老沈,听说房价涨了,咱们两家一起庆祝庆祝!” 林父打开保温桶,里面是刚包好的白菜猪肉馅饺子,还冒着热气,“我刚跟中介聊了,他说年后可能还会涨,因为县城要修新的公路,咱们小区离公路口近,以后买东西、去市里都方便。” 林母则打开另一个保温桶,里面是腌萝卜条,酸脆爽口:“这是我刚腌的,配饺子吃正好,你们尝尝,解腻。”

沈母赶紧去厨房拿碗筷,沈建国则从柜里拿出瓶县城产的白酒,给林父倒了一杯:“老林,当初要不是你陪我一起买房,我还真没这么大的胆子。现在倒好,房子涨了,孩子们也有出息,咱们这日子,算是熬出头了。还好当时没把积蓄全投进去,留着钱开了五金店,现在两边都赚钱,心里踏实。”

“都是孩子们的功劳。” 林父喝了口酒,指着沈浩、苏晴和晓雅,眼里满是赞赏,“你看沈浩,会算账,帮着开五金店,还懂电脑;苏晴有远见,说房价会涨,现在真应验了;晓雅也懂事,英语从 60 分提到 90 分,以后肯定能考上高中。咱们做大人的,跟着沾光,还留着积蓄应急,多好。”

苏晴听着,笑着说:“叔叔阿姨,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等我和沈浩、晓雅考上大学,说不定还能回来建设县城,到时候咱们把五金店、书屋都扩大,再开个打印店,用沈浩家的电脑和打印机,帮同学打印资料,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咱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晓雅赶紧点头,手里的热水袋都差点掉在地上:“对!以后我要把书屋的教辅摆得更多,还要跟沈浩哥、苏晴姐一起做学习资料,打印出来跟教辅一起卖,肯定有很多同学买!”

沈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暖的。前世他经历过房价飞涨的年代,却从未有过这样的踏实感 —— 不是因为升值的 8 万多,也不是因为留着的积蓄,而是因为身边的人:会为了房价上涨真心高兴的父母,会带着饺子来分享的街坊,会一起规划未来的朋友。这才是房改红利真正的意义,不只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住得近、心更近的温暖。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落在玻璃上,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客厅里却暖融融的,炉子上的搪瓷壶还在冒热气,饺子的香味、红糖姜茶的甜味混在一起,格外好闻。大家围坐在桌旁,吃着饺子,聊着未来,墙上的日历翻到了 1999 年 12 月 31 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沈浩知道,这只是房改红利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但无论走多远,园丁小区的这两套房子,留着的应急积蓄,还有这份 “住得近、互相帮” 的情谊,永远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夜深了,街坊们陆续回家,沈浩和苏晴、晓雅站在门口,看着漫天飞雪。“明年咱们一定要考上县一中高中部。” 苏晴轻声说,眼里映着雪光,格外明亮。“肯定能!” 沈浩和晓雅一起点头,雪花落在他们的头发上,却一点也不觉得冷。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重回黄金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