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重回黄金年代 > 第5章 第一顿像样的年夜饭

除夕的清晨,北方县城还浸在淡墨色的天光里,胡同里的积雪被年味烘得软了几分。檐角垂着的冰棱子有半尺长,尖梢滴着水,“嗒嗒” 砸在冻硬的泥地上,坑底积着的雪水映着天边刚冒头的霞光,泛着淡淡的金。老槐树上挂着串竹篾扎的红灯笼,是昨天沈建国踩着木梯子挂的 —— 灯笼骨架是他用厂里剩下的竹条编的,糊着半透明的大红纸,边角还细心地粘了圈金粉,风一吹,灯笼穗子轻轻扫过积着薄雪的枝桠,雪沫子簌簌往下掉,落在红纸上,红得更艳,白得更净。

沈家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窗纸没了往日的霜花,透着暖融融的光。煤炉里的煤块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苗从炉口探出来,把炉壁熏得发黑。白汽裹着炸货的香气从烟囱里飘出去,在胡同里绕了个圈,勾得邻居家的大黄狗扒着院门 “汪汪” 叫,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期待 —— 那是炸带鱼和排叉混合的香,是北方除夕最勾人的味道。

沈浩醒时,先听见油锅里 “滋滋” 的声响,像无数细小的烟花在炸,接着是母亲李秀莲哼唱的《祝酒歌》——“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调子跑了点,尾音却带着股说不出的欢喜,连带着空气都跟着轻快起来。这歌是 1984 年春晚火起来的,当时李谷一老师一唱,胡同里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都在放,到了过年,不管老少都能哼上两句。

他睁开眼,视线慢慢聚焦,先看见炕席上印着的蓝白碎花,再往上,是母亲站在煤炉边的身影。李秀莲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沾了点面粉,像撒了层细雪。她左手扶着锅沿,右手捏着长竹筷,正小心地翻搅油锅里的带鱼,动作轻得怕把鱼块弄碎。油花偶尔溅起来,她下意识地往后躲,指尖却没松劲,还跟着嘴里的调子轻轻晃着身子:“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脸上挂着笑,眼角的细纹都透着暖意。

“小浩醒啦?” 李秀莲转头看见他,眼睛亮了亮,手里的筷子却没停,“再等等,带鱼就炸透了。昨天妈去副食店排队,可不容易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往沈浩这边凑了凑,身上还带着煤炉的热气和油烟味,“凌晨三点就揣着副食本出门了,你猜队伍排多长?从副食店门一直绕到胡同口,冻得我脚都麻了,还跟前面张婶借了个棉鞋垫才扛住。”

她回忆起昨天的场景,语气里满是庆幸:“轮到我的时候,冰柜里就剩最后两斤‘板儿带’了。那售货员掀开冰柜盖,我一眼就瞅准这小眼睛细身子的 —— 这是正经舟山刀鱼,你看这鱼身,没破肚,鳞片还亮着呢,就边上有点网刮的小伤,这才鲜!那些大眼睛宽身子的,都是南方运过来的,肉柴得很,煮半天都不入味。”

说着,她放下竹筷,从灶台边的竹篮里摸出个红绸布包,布包边角缝着细密的针脚,是她自己做的。打开布包,里面躺着几枚崭新的硬币,有五分的,也有两分的,边缘还闪着金属的光:“这是昨天特意去银行换的,老辈传下来的规矩,除夕包饺子得放硬币,谁吃到谁来年就有福气。妈特意挑了新的,沾沾喜气。”

沈建国坐在炕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张裁好的大红纸,正用一把旧剪刀剪 “福” 字。他的手常年握机床,指关节粗粝,掌心还有层厚茧,捏着小巧的剪刀总有点笨拙,剪刀在纸上顿了好几次,才剪出个歪歪扭扭的 “福” 字,边角还留着毛茸茸的纸茬。

听见李秀莲哼歌,他也跟着小声接了句:“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调子比李秀莲还跑,却笑得格外开心,眼角都皱成了褶子。“小浩你看,爸剪的福字!” 他举着红纸凑到沈浩面前显摆,纸边的碎渣掉在沈浩的小被子上,“得倒着贴,咱老辈说‘福倒’就是‘福到’,贴的时候还得用米糊,不能用浆糊 —— 浆糊粘得太牢,来年揭的时候容易把墙皮粘掉,米糊软和,开春想换春联也方便。”

他说着,又从棉袄内兜摸出个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串五十响的小鞭炮,红纸上印着 “迎春” 两个黑字,鞭炮线还带着点潮意。“这是托厂里老张从乡下捎的,他老家在郊区,有个小炮仗坊,做的炮仗响脆,还不炸手。” 沈建国把鞭炮凑到鼻尖闻了闻,又赶紧包好塞回兜里,“晚上守岁的时候放,驱驱邪,来年咱全家都顺顺利利的。”

他的裤兜还鼓囊囊的,伸手又摸出个油纸包,打开里面是半斤排叉 —— 薄如蝉翼,透亮得能看见下面的炕席,边缘炸得金黄,还撒了层细盐。“昨天买带鱼的时候,顺带在集市饽饽铺抢的。” 沈建国压低声音,像是怕李秀莲听见,“那铺子前排了老长的队,我排了半个钟头才买到,特意藏了半包给你留着,等会儿偷偷吃,别让你妈看见 —— 她总说吃多了上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重回黄金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排叉凉透了没?” 沈浩盯着那包排叉,鼻尖早嗅到了脆香,忍不住咿呀着伸手。李秀莲正好转身,看见沈建国手里的油纸包,笑着拍了他一下:“藏啥呢?我早看见了!小浩想吃就给他吃,过年还不让孩子解馋咋的?” 她说着,从纸包里捏出一小块排叉,吹了吹才放进沈浩嘴里 —— 脆生生的,带着咸香,一咬就掉渣,是北方孩子过年最爱的零嘴。

刚吃完一块,窗外突然传来 “**翎!扛大刀!你家小孩尽我挑!挑谁去?挑你去!” 的吆喝声,带着孩子气的清脆,是张婶家的虎头和胡同里的几个孩子在玩游戏。虎头比沈浩大两岁,嗓门亮得很,还带着哼《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调子有点走样,却唱得格外认真 —— 这歌去年刚火,不仅大人爱听,孩子们跳皮筋、玩游戏时都爱哼,连学校里的音乐课都教。

“快吃,吃完妈带你找虎头玩。” 李秀莲笑着擦了擦沈浩的嘴角,转身又回到煤炉边,从盆里抓了把肉丸子往油锅里下。肉丸子是前几天特意攒的五花肉剁的,还加了点淀粉和姜末,捏得圆滚滚的,刚进油锅就 “滋滋” 冒响,很快就滚成了金黄色,香气更浓了,飘得满屋子都是。

她一边盯着锅里的丸子,一边又跟着哼起《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声音比刚才轻了点,却满是对日子的盼头。“昨天熬肉皮冻剩下的肉皮渣,妈还跟张婶换了把瓜子,五香的,晚上守岁的时候嗑。” 她回头冲沈浩笑,“到时候咱娘俩接着哼这歌,让你爸给咱伴奏 —— 他那跑调的嗓子,正好当‘打击乐’。”

沈建国听见这话,也不恼,笑着凑过来帮忙擀饺子皮。他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了几下,皮就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边缘还歪歪扭扭的。“厚点好,抗饿。” 他笑着给自己找补,“以前过年哪敢这么造?最多包点白菜素饺子,油都舍不得多放,今年托政策的福,不仅能吃上肉饺子,还能炸带鱼、炸丸子,咱得惜福。”

他擀着皮,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颗水果糖 —— 糖纸是透明的,印着橘色的花纹,还写着 “橘子味” 三个字。“厂里发的年货,就两颗,这颗给你留的。” 他把糖塞进沈浩手里,又压低声音,“你妈的那颗我藏在灶台上的瓷碗里了,等会儿你提醒她吃 —— 她总把好东西留给咱爷俩,自己舍不得。”

李秀莲正好端着炸好的丸子过来,听见这话,眼眶有点热,却故意装作没听见,转身去收拾灶台。她想起去年除夕,家里只有一小盆白菜素饺子,连点油星都没有,她跟沈建国凑在那台旧收音机旁听《祝酒歌》,沈浩才几个月大,却盯着邻居家飘出的带鱼香味,小脑袋转个不停,眼睛直勾勾的模样,她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不一样了。” 李秀莲小声嘀咕着,把炸好的带鱼、丸子分别装进搪瓷盘里,又开始准备其他的菜。灶台上渐渐摆满了年节菜:炸带鱼金亮油润,鱼身划了斜刀,方便入味,上面还撒了点椒盐;炖酸菜粉条在铝锅里冒着热气,酸菜是秋天自己腌的,酸得开胃,粉条吸满了肉汁,软乎乎的;凉拌黄瓜切得整整齐齐,撒了蒜末和香菜,还淋了点香油,清爽解腻;还有碟炸花生米,沈建国炸的时候特意多放了盐,知道孩子们爱抓着吃。

最惹眼的是放在炕边的搪瓷盆,里面是肉皮冻 —— 是前几天特意攒的肉皮,洗了七八遍才洗干净,熬了整整一下午,加了点酱油和料酒,现在冻得紧实透亮,用筷子一夹能颤三颤,还能看见里面的肉皮碎,是北方过年必不可少的硬菜。

李秀莲收拾完灶台,又哼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声音比刚才轻了点,却满是对日子的盼头。她走到炕边,摸了摸沈浩的头:“等会儿吃饺子,妈给你挑带硬币的,让咱小浩来年福气满满。”

“饺子来咯!” 中午时分,李秀莲端着三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走过来,碗是粗瓷的,边缘有点磕碰,却洗得干干净净。每个碗里都卧着个荷包蛋,蛋黄流心,还撒了点葱花,看着就诱人。“这里面有俩硬币饺子,一个五分,一个两分,吃到五分的来年赚大钱,吃到两分的来年走好运!” 她把碗放在小桌上,又给沈建国递了双筷子,“快吃,刚煮好的,热乎着呢。”

沈浩坐在母亲怀里,李秀莲用小勺舀了个饺子,吹凉了才喂到他嘴里。刚咬一口,突然 “咯嘣” 一声,沈浩皱了皱眉,李秀莲赶紧把饺子从他嘴里掏出来,剥开皮一看,里面躺着枚崭新的五分硬币,边缘还带着金属的凉意。“哎呀!小浩吃到五分硬币了!” 李秀莲高兴得叫起来,赶紧用围裙擦干净硬币,塞进沈浩的小棉袄兜里,“咱小浩来年肯定有福气,能健健康康长大,将来还能有大出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重回黄金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建国也笑了,夹了块带鱼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可不是嘛!咱儿子就是有福气,以后咱家的好日子,还得靠他呢。” 他又给李秀莲夹了块肉皮冻,“你也多吃点,这几天忙前忙后的,也累着了。”

院门外突然传来虎头的声音,带着点气喘:“小浩!小浩!你在家吗?玩猫逮老鼠不?” 李秀莲赶紧起身开门,看见虎头穿着件蓝棉袄,是张婶去年做的,今年还合身,袖口磨得有点白,却洗得干干净净。虎头的小脸蛋冻得红扑扑的,手里攥着个布口袋,兜里鼓鼓囊囊的,一进门就掏出把 “噗拉筋” 晃了晃。

“这是我妈给我买的,一毛钱十根,叫‘滴滴金’。” 虎头把 “噗拉筋” 递到沈浩面前,眼里满是炫耀,“点着了会‘噗噗’冒火星,可好看了,就是不能甩,我上次甩了一下,烫着手指头了。” 他嘴里还哼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调子跑得厉害,却唱得格外开心。

“快进来坐,刚煮好的饺子,要不要尝两个?” 李秀莲笑着把虎头拉进来,又去厨房拿了个小碗,盛了两个饺子递过去。虎头也不客气,接过碗就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跟沈浩说:“等会儿我教你玩‘猫逮老鼠’,可好玩了!得先选一个人当猫,其他人当老鼠,猫要是抓住老鼠,老鼠就得唱首歌,唱《祝酒歌》或者《在希望的田野上》都行。”

他吃完饺子,就拉着沈浩坐在炕上,教他玩 “猫逮老鼠” 的口诀:“猫逮老鼠一月一,早哩!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放风筝!四月四,采桑子!五月五,过端午!” 口诀念完,还得用手指点着沈浩的胳膊,点到最后一下就喊 “逮住你了!”,惹得沈浩咯咯笑。

两人正闹着,沈建国突然喊:“王主任来了!”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还有王主任爽朗的声音:“建国在家吗?我来给你们送点东西!”

沈建国赶紧起身开门,看见王主任穿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手里拎着个布口袋,里面鼓鼓囊囊的。“王主任,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外面冷。” 沈建国一边说,一边往屋里让,李秀莲也赶紧给王主任倒了杯热水。

王主任刚进门,就听见屋里哼歌的调子,笑着接了句:“啊朋友请你干一杯,干一杯!” 他把布口袋放在小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二斤装的 “富强粉”,面袋上印着红色的字样,还有张红纸包着的春联。“这是街道办给困难户的年节慰问品,面粉你们留着蒸馒头,春联是区里统一印的,比自己写的规整,你们家那副要是歪了,就贴这个。”

他目光扫过桌上的菜,看见炸带鱼和肉皮冻,笑着点头:“今年年货备得齐啊,这带鱼看着就新鲜,是在副食店排队买的吧?我家那口子昨天也去了,排了俩小时才买到,回来还跟我念叨,说今年的带鱼比去年的好。”

“是啊,托街道办的福,今年日子好过点了。” 李秀莲赶紧说,又给王主任递了块排叉,“您尝尝这个,集市饽饽铺买的,脆得很。” 王主任接过排叉,咬了一口,赞不绝口:“好吃!比我家买的还脆,回头我也去买点。”

聊了一会儿,王主任起身要走,临走前瞥见沈浩手里的排叉,又补了句:“别让孩子吃太多零食,小心吃饭的时候没胃口,过年小孩都爱贪嘴,得盯着点。” 出门时,他还不忘哼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脚步轻快得很,走到胡同口还跟邻居打招呼,满是过年的热闹劲儿。

王主任走后,虎头拉着沈浩往外跑,嘴里喊着:“快走快走,胡同里的小伙伴都等着呢!” 沈建国和李秀莲赶紧跟在后面,怕孩子们跑远了出事。胡同里早炸开了锅,五六个孩子聚在老槐树下,有男孩也有女孩,都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零食或者玩具,看见沈浩和虎头,都高兴地围过来。

“虎头,你可来了!该你当猫了!” 一个穿粉棉袄的女孩喊道,是李奶奶家的胖丫。虎头点点头,从兜里掏出根 “噗拉筋”,让沈建国帮忙点着,火星子在阳光下明明灭灭,孩子们都凑过来看,发出阵阵惊叹。“好了好了,开始玩游戏!” 虎头把 “噗拉筋” 灭了,举起根木棍当 “刀”,喊道:“**翎!扛大刀!你们家的小孩尽我挑!挑谁去?挑沈浩去!”

沈浩被推到圈里当 “老鼠”,其他孩子手拉手围成圈当“城墙”,胡同里的虎头举着木棍在圈外绕着走,虎头是张婶家的儿子,比沈浩大两岁,嗓门也亮:“**翎!扛大刀!你们家的小孩尽我挑!” 沈浩缩着身子,顺着其他孩子手拉手围成的 “城墙” 缝隙来回躲,偶尔伸出小手扒拉一下身边的胖丫,胖丫笑得直晃,“城墙” 都跟着歪了,引得众人笑作一团。

“逮住你啦!” 虎头突然加快脚步,一把抓住沈浩的衣角,兴奋地喊起来,“该你唱歌了!唱《祝酒歌》,昨天我妈还教我呢!” 沈浩眨着眼睛,咿呀着跟着哼,虽然发不出完整的调子,却跟着节奏晃着小脑袋,胖丫还在旁边拍手打拍子,胡同里满是孩子们的笑声,连路过的王大爷都停下脚步,笑着掏出颗水果糖递给沈浩:“小浩唱得好,给你当奖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重回黄金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