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 第178章 周婷的传承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第178章 周婷的传承

作者:海明月本人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3 22:06: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昆仑玄门学院的藏书阁三楼,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最里侧的紫檀木书架前总围着一群学生,他们的呼吸轻得像羽毛,生怕惊扰了架上的古籍。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时,能触到纸张表面细微的纹路——那是岁月留下的年轮,混着陈年宣纸特有的草木香与松烟墨的沉郁,在空气中凝成一股绵长的气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那册蓝布封皮的古籍上——《玄门异闻录》。

封面上没有烫金大字,只在右下角有个小小的篆字“婷”,是用朱砂写就的。历经百年风霜,那朱砂非但没有褪色,反而透着一股鲜活的红,像跳动的烛火,在光影中微微发亮。书脊处缠着一圈细麻绳,绳结打得格外认真,是那种老式的“双套结”,里面还嵌着几根银白色的发丝——那是周婷晚年视力模糊后,亲手捆扎时不小心缠进去的,如今成了岁月最温柔的印记。

“先生,周婷前辈真的见过会哭的石头吗?”一个扎着双丫髻的小姑娘仰起脸,羊角辫上的红绳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她手里捧着抄本,指尖指着其中一页,纸上的墨痕因年深日久而发黑,却依然能看清那幅小小的插画:一块巴掌大的青灰色石头,石面上有两道蜿蜒的水痕,像极了泪痕,旁边的批注娟秀而有力:“庚辰年秋,黑风谷遇此石,夜闻呜咽声,如婴儿啼。以灵力探之,内藏三百年前母子别离之念,石心有血纹,状若脐带。解其执念后,水痕自干,现‘平安’二字。”

白发先生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温柔如春水,映着学生们好奇的脸庞。“不仅见过,她还把那石头带回了学院。”他抬手指向窗外,“喏,就在后院的‘忆石亭’里,那石头如今还在呢。每逢清明,石上会凝出露珠,顺着当年的水痕滑落,那是它在谢周前辈替它解了执念呢。”他的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的批注,笔画间能看出年轻时的娟秀与晚年的颤抖,却无一例外透着一股执拗的认真,“周婷前辈活到一百二十岁,这部《玄门异闻录》,是她用了整整六十年写就的。从青丝到白发,从最初用的西域羊皮纸,到后来换的江南桑皮纸,光狼毫笔就换了三十九支,耗尽的朱砂足足有七斤重。她是把那些光怪陆离的经历,一字一句刻进纸里,也刻进了自己的命里。”

一、黑风谷的初遇:剑与笔的相逢

书的开篇,没有恢弘的序章,只有一幅周婷用淡墨画的小像。画中五个年轻人站在黑风谷的老梧桐下,梧桐叶被风吹得翻卷,露出背面的白。左边穿玄衣的少年剑眉星目,腰间别着块莹白的玉佩,剑光在他脚边投下淡淡的影——那是年轻时的毕邪;旁边穿素白长袍的姑娘正低头在羊皮纸上写着什么,发间别着支银簪,簪头的珍珠在阳光下闪了闪——那是二十岁的周婷;稍胖些的汉子举着个酒葫芦,壶嘴还滴着酒,肚子上的衣襟沾着油渍,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是王胖子;梳双鬟的少女手里攥着罗盘,指尖在盘面快速点动,发梢被风吹得贴在脸颊上——是阿月;最右边的少年背着把工兵铲,铲头的铜纹在光下泛着冷光,肩膀挺得笔直——是小李。

画像旁题着一行小字,墨色略浅,显然是后来补上去的:“辛巳年春,与毕邪君等初遇于黑风谷,彼时风卷黄沙,迷了人眼。他剑指魔物,我笔落惊鸿,未料这一面,竟成一生羁绊。”

那年周婷刚满二十岁,从江南的“烟雨书院”毕业,背着一箱子医书和半块母亲留的桂花糕,千里迢迢来西域找传说中的黑风谷仙草。她听说那草能治百病,想采来给家乡染了疫病的孩童们治病。却在谷口撞见毕邪团队与“蚀骨蝠”恶战——那些蝙蝠足有半人高,翅膀上的骨刺泛着幽蓝的光,俯冲时带起的腥风里裹着腐臭,吹得她手里的医书“哗啦啦”散了页,《本草纲目》的残页贴在脸上,油墨蹭了她一脸。

她至今记得毕邪挥剑的模样:玄色的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剑光像昆仑山上的雪,冷冽却不伤人。灵力波动震得她虎口发麻,手里的医书散了一地,却见他剑尖始终留着三分余地。明明可以一剑斩断领头蝙蝠王的翅膀,他却生生收了力,用剑鞘将其困在梧桐树下,沉声说:“它只是护崽心切,驱走便可,不必赶尽杀绝。”

后来周婷才知道,那蝙蝠王的巢穴就在梧桐树洞里,藏着三只没睁眼的小蝙蝠,毛都没长齐,缩在干草里,发出细细的“啾啾”声,像刚出生的小猫。阿月用罗盘测了测,盘面的光晕跳了跳,映出两个模糊的字:“护崽”。

“毕邪君的剑,是我见过最温柔的武器。”周婷在这段经历旁画了把小小的剑,剑穗上系着朵雏菊,花瓣用淡墨晕染,像沾了露水,“他说,万物有灵,哪怕是魔物,也有守护的执念。就像那蝙蝠王,明明可以冲出来跟我们拼命,却始终守在树洞前,翅膀挡着洞口,生怕伤了里面的小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请大家收藏:()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一起在黑风谷待了三个月。周婷发现毕邪团队从不乱碰古墓里的东西。找到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台时,王胖子用袖子擦了又擦,眼睛亮得像星星:“乖乖,这玩意儿要是拿到集市上,能换十车羊肉!”却被毕邪拦住了。他指着灯台底座的刻字:“你看,‘长明灯,照归人’,这是守墓人给远行的儿子留的,说要等他回来时,让灯一直亮着。咱们擦去了上面的烟火气,他儿子回来可就认不出了。”最后他们只是用灵力给灯台加了层保护膜,让它继续在石台上发光,橘黄色的光晕照亮墓道里的青苔,也照亮了周婷心里的某个角落。

这些细节,周婷都记在随身携带的羊皮本上,连王胖子嘟囔的“早知道带点下酒菜,古墓里的石头都比干粮香”都没落下。字迹里透着少女的雀跃,笔画间总画些小符号:毕邪的剑旁画个星星,阿月的罗盘旁画个月牙,王胖子的酒葫芦旁画串糖葫芦,小李的工兵铲旁画朵小野花。有一页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桂花糕,旁边注着:“毕邪君分了我半块干粮,是西域的馕,有点硬,却越嚼越香。他说,出门在外,吃食要分着吃才暖。”

二、云梦泽的木甲牛:木头里的心跳

书读到中段,纸张渐渐变厚了些,那是周婷中年时用的江南桑皮纸,纤维粗,吸墨性极好,能清晰看到她泪痕晕染的字迹——那些墨点像小小的星,散落在字里行间。这一章记录的是云梦泽发掘木甲牛的经历,插图上的木甲牛栩栩如生,四肢的齿轮用细笔勾勒,连齿牙的角度都标得清清楚楚,旁边用朱砂注着:“甲牛屈膝时,齿轮咬合度为七十度,误差不超过半度。老祖宗的手艺,比现在的游标卡尺还准,真是神了。”

“癸未年夏,云梦泽的水比往年涨了三尺,黄澄澄的水漫过芦苇荡,把木甲牛的墓室淹了一半。”周婷的字迹在这里顿了顿,墨点比别处深,“毕邪君说墓室顶快塌了,二话不说跳进水里,用灵力托着顶,让我们先搬木甲碎片。他在水里泡了整整一天,水凉得像冰,冻得他嘴唇发紫,牙齿打颤,却笑着从水里探出头,举着块小木片说‘摸到牛肚子里的机关了,是个小小的罗盘,难怪能自己找路呢’。”

她在这里画了个简笔画:毕邪浑身湿透,头发上滴着水,顺着下巴流进衣领里,手里举着块巴掌大的木片,眼睛亮得像星星。旁边的木甲牛碎片堆成小山,阿月蹲在石头上给木片编号,笔尖沾着泥;王胖子在生火,火塘里的柴“噼啪”响,烟呛得他直咳嗽;小李在晾衣服,把毕邪的玄色外袍搭在芦苇杆上,袍子下摆还在滴水。每个人脸上都沾着泥,却笑得比太阳还亮,连画里的芦苇都弯着腰,像在笑。

最动人的是记录木甲牛“活”过来的那天:“卯时三刻,天刚蒙蒙亮,第一缕阳光像金线,照进临时搭的棚子。毕邪君转动牛头上的机关,我数到第三十下时,‘咔哒’一声轻响,像花开的声音。木甲牛的前腿动了!它走得很慢,每一步都稳稳的,蹄子落地时扬起的不是尘土,是淡淡的灵光,像撒了把金粉。”

王胖子掏出酒葫芦,给木甲牛“敬酒”,酒滴在牛背上,竟顺着木纹流成了个歪歪扭扭的“福”字。阿月笑着说这牛成精了,小李赶紧用工兵铲在地上画了个圈,说要给它“安家”。周婷在旁边写着:“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毕邪君说的‘传承’——不是把老东西锁进柜子里,供着、看着,是让它们重新迈开步子,走到咱们的日子里来,帮咱们耕田、拉车,像老祖宗还在身边一样。”

这段文字旁,周婷贴了片干枯的荷叶,是当年从云梦泽摘的。叶脉清晰得像老人手上的青筋,边缘虽有些卷曲发黑,却仍能看出翠绿时的模样。学生们总爱摸着这片荷叶,想象着那个清晨:木甲牛踩着晨光行走,荷叶上的露珠滴在泥地上,晕开一个个小小的圆,像时光留下的脚印。

三、西域的定星珠:沙漠里的星光

翻到记录定星珠的章节,会闻到一股淡淡的麝香,混着松烟墨的气息,那是周婷特意抹的——当年在西域沙漠,小李中暑晕了过去,嘴唇干裂起皮,毕邪把仅有的水给他喝,自己嚼着带刺的仙人掌赶路,嘴角被扎出了血。周婷用随身携带的麝香给他涂了,说能提神。后来写这段时,她总爱在纸上抹点麝香,说这样读起来,就像还在沙漠里,能闻到风沙的味道。

她在这段旁画了个小小的仙人掌,上面结着个圆滚滚的果子,用朱砂点了点,像沾了血:“毕邪君说,沙漠里的植物都带着股倔劲,扎根在石头缝里,也能开花结果。像咱们,越是难走的路,越要走出声响来,不能让人看了笑话。”

定星珠的插图是用银粉画的,在灯光下会闪闪发亮,像真的珠子在发光。珠子里的星图清晰可见,北斗七星的位置用朱砂点了点,像七颗小痣:“那珠子藏在佛龛下,用锦缎裹了三层,打开时,整个墓室都亮了,光透过缝隙照在墙上,映出星星点点,像把夜空搬进了墓里。毕邪君捧着它看了半天,说‘这不是宝贝,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闹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请大家收藏:()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果然,按他说的转了转珠子,星图竟慢慢转动起来,指针指着东方的角度,正是第二天日出的方向。后来学院的星官来看了,说这是汉代的星官用来校准历法的,比现在的日历还准,“差不过半柱香的功夫”。

书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当年的随手记录,边缘卷了角,还有个小小的牙印。上面的字迹很潦草,像是在颠簸的马背上写的:“王胖子想把珠子串成手串,说戴在手上有面子,被阿月敲了脑袋,说他‘没见识’。毕邪君把它放在沙子里,说‘让它晒晒太阳,三百年没见光了,该闷坏了’。那天晚上,珠子在帐篷里发着柔光,我们围着它说话,从天黑到天亮。王胖子说以后要建个大房子,把这些宝贝都放进去;阿月说要教娃娃们认星图;小李说要把工兵铲传给儿子,让他也来探险;毕邪君没说话,只是摸着珠子笑。我偷偷记下来,想着等老了,把这些都写进书里。”

纸条边缘的牙印旁,周婷画了个龇牙的小胖子,旁边打了个叉,注着:“王胖子饿极了,想啃口纸垫垫,被我拦住了。后来给他分了半块馕,他才不闹了,嘴里还嘟囔‘纸肯定没馕香’。”

四、晚年的笔:时光里的回响

书的后三分之一,字迹明显慢了下来,笔画也有些歪斜,像风中的烛火,摇摇晃晃却不熄灭。那是周婷八十岁以后写的。她的眼睛花了,看东西像蒙了层雾,就用放大镜贴着纸写,镜片把字放大,像在看小人书;手开始抖,写着写着笔就歪了,她就把胳膊搁在特制的木架上,架上垫着软布,是学生们用流沙古墓的丝绸做的;后来连放大镜都看不清了,就让学生念她的口述,等天亮了再自己核对,有错的地方,用朱砂点掉重写,纸上的小红点像星星,密密麻麻,看得人心头发颤。

“甲戌年冬,毕邪君走了。”这行字的墨特别深,像是蘸了太多墨,晕染开来,“那天雪下得很大,把昆仑的山都盖白了,像穿了件白棉袄。我去他的小院,看见他的剑还挂在墙上,剑穗上的雏菊干成了黄色,却还挺着腰,不肯低头。他的书桌上摊着咱们当年的地图,黑风谷的位置被人用朱砂画了个小太阳,圆圆的,像笑脸。”

周婷把定星珠放在毕邪的剑旁,珠子竟自己亮了起来,柔和的光绕着剑穗转,像在拥抱。星图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停在北斗七星的“天枢”位——那是当年探险时,毕邪总站的位置,他说要站在最前面,给大家挡着风。这段文字旁,她画了把剑,剑下有颗珠子,珠子里的光用淡墨晕染,像流水,绕着剑穗缠了三圈。

她在书的最后一页,画了五个老人的背影,站在昆仑学院的门口,望着远处的云海。左边的老人拄着剑,背有点驼,是白发的毕邪;旁边的老人手里拿着罗盘,头发白得像雪,是阿月;稍胖的老人背着酒葫芦,肚子更大了,是王胖子;年轻些的老人扛着工兵铲,铲头的铜纹亮闪闪,是小李;最右边的老人捧着本书,腰弯得像虾米,是她自己。

下面写着:“六十年了,风风雨雨,走走停停。我们把故事刻进石头,藏进木头,写进纸里,不是为了让后人觉得我们厉害,是想告诉他们:玄门的‘玄’,不是装神弄鬼,是对万物的敬意;探险的‘险’,不是闯祸,是找着老祖宗的脚印,看看他们走过的路,想想咱们该往哪走。”

书页的最后,有个小小的批注,是周婷一百二十岁那年写的,字迹已经很轻了,像羽毛落在纸上,不仔细看几乎看不见:“今天学院的娃娃们来看我,说《玄门异闻录》成了必修课。他们指着书里的木甲牛,说照着做了个小模型,能拉着书走,还能耕地呢。我摸了摸模型,木头的温度和当年云梦泽的一样,暖乎乎的。”

“娃娃们问我,什么是传承?我没说话,指着窗外——毕邪君栽的梧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枝桠伸到了三楼的窗沿。树上的鸟窝,是阿月的孙子搭的,用的是黑风谷的梧桐枝;树下的石桌,是王胖子的儿子雕的,刻着咱们当年的探险路线;石桌上的茶壶,是小李的重孙女烧的,壶身上画着木甲牛。风一吹,叶子响,‘沙沙沙’的,像咱们当年在黑风谷笑呢。”

喜欢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请大家收藏:()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