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从少爷到皇帝 > 第17章 玉横之想

从少爷到皇帝 第17章 玉横之想

作者:放牛的小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4: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悦来茶楼,前两天还在此处争吵的蜀中头面人物们,此刻再次聚首,一个个脸色铁青,气氛比上次更加僵硬。

“礼部!他张行竟敢废了礼部?简直……简直是数典忘祖!滑天下之大稽!我煌煌华夏,礼乐教化乃立国之本!没有礼部,成何体统?与那些蛮夷何异?”

“何止礼部!刑部、工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尚书之位,一个不设!全空着!我们前番议论的王复臣、陈士奇、张孝起,三位皆是我蜀中一时俊彦,结果呢?

连提都未曾提起!在他张行眼里,我们川中士绅,怕是什么都不是!连块垫脚石都不如!”

雅间里响起一片嗡嗡的附和声,夹杂着怨气和屈辱,他们勉强达成了共识,选出出代表蜀中力量的人才,自认为能在三部中占据一席之地,结果张行一人也没任用,连提都未提。

连带着六部结构都被改得面目全非,这种无视和轻视,深深刺痛了这些习惯了在地方上拥有话语权的士绅。

“诸位此言差矣!大王之言,虽有惊世骇俗之处,但细思之下,并非全无道理!”

“赵兄,你这是何意?莫非也要替那张行说话?”

“非也!”赵姓士绅摆摆手,语气平和,“我只问诸位几个问题。

其一,若真如我等之前所想,六部堂官,甚至按那四比二之议,全部由蜀人担任,试问,待大王打下湖广、陕甘、中原,那些地方的才俊如何安置?新附之地的士绅豪族如何安抚?

难道要大王告诉他们,六部已满,尔等来迟?这岂非自绝于天下?

届时,川人独大,必遭新附者嫉恨,反成取祸之道!大王此乃深谋远虑,非轻视我等!

其二,刑狱关乎人命,教育部关乎百年国运,工务关乎民生根基,此等要害之位,岂能因人情、因地域、因资历而轻授?大王宁缺毋滥,唯才是举,此乃大公无私之正道!”

“可…可陈士奇学贯古今,张孝起铁面无私,王复臣精通营造,皆是大才!大王为何不用?”

“大王自有大王的考量。”赵姓士绅微微摇头,“或许,大王眼中所需之才,与我等所识之才,标准已然不同。

旧瓶难装新酒,旧才未必能担新朝之重任,至于礼部……废虚礼而兴实学,重教化而轻仪轨,我看,这教育部之名虽新,其所图之事,未必不是真正的礼之大道!”

“荒谬!”王姓士绅拂袖而起,气得胡子直抖,“礼就是礼!教化归教化!岂能混为一谈?废礼部,就是自毁长城!

我看他张行,终究是草莽出身,不识圣人之道!我等在此争论也是无用,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罢,竟气冲冲地起身离席而去。

他一走,雅间内顿时分成两派,一派如那门生,愤愤不平,认为张行刻薄寡恩,轻视蜀人;

一派则以赵姓士绅为首,虽也觉震动,但冷静下来后,开始思考新政背后的深意和务实之处。

争论声再起,只是少了些戾气,多了些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

夏王府,书房,张行正伏案批阅文书,陆梦龙垂手侍立一旁。

“今日殿议,震动极大,外间议论纷纷,尤其是蜀中士绅,多有不解甚至怨言。

他们前番在茶楼所议,推举王复臣、陈士奇、张孝起三人,皆一时之选,不知大王……”

张行一脸疲惫,揉了揉眉心道,“陆尚书,你可知,他们推举的这三人,本王并非没有考虑过。”

“哦?”

“王复臣,督修水利,经验老到,于工务一道,确有其才,陈士奇。”

他念到这个名字时,语气带着一丝惋惜,“蜀中文宗,士林清望,门生故旧遍及全川,于教化人心,作用非凡。

张孝起,精通律法,铁面无私,正是刑狱所需之刚直。”

陆梦龙更是不解:“那大王为何……”

“为何不用?”张行接过话头,站起身,踱到窗边,“王复臣,年事已高,精力已非盛年。

工部掌实务,工程浩大,河工险峻,需要的是年富力强、能亲临一线、不避艰险的干才。

他,经不起这般折腾了,让他颐养天年,或者做些顾问之事,才是对他的爱护。”

“陈士奇,”张行转过身,目光深邃,“本王曾遣人,私下问过他,是否愿意出任新设的四川教育厅厅长一职,主管一省学政、科举改制与新学推行。”

陆梦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不愿。”张行轻轻摇头,“他放不下旧学的体面,放不下礼部那个名头,更放不下心中那套尊卑有序的旧制。

让他去推行他骨子里或许并不完全认同的新学、新科举?与其让他勉为其难、阳奉阴违,不如让他清贵荣养,也省得彼此难堪。”

“至于张孝起,”张行回到案后坐下,“铁面无私是好的,但刑狱之道,非仅有铁面即可。

新朝初创,法度未全,旧弊待除,更需要懂得变通、能体察新朝气象、能将律法之刚性与人情事理之柔性相结合的人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从少爷到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孝起,古板了些,刑部悬置,由本王亲自盯着,也是无奈,更是慎重,总比用错了人,酿成冤狱,坏了新朝法度根基要好。”

陆梦龙听完,默然片刻,深深一揖:“大王思虑周全,知人善任,更兼一片公心与仁心,老臣……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大王不用这三人,并非否定其才,而是更深层地考虑了新朝的需求、个人的局限与未来的走向,这份冷静与务实,远超常人。

他忽然想起一事,:“那……李玉横呢?他文武兼备,是起事前就跟随大王的老人了,从军功到治政,皆有建树,如今仍在潼川知州任上,大王……是否另有考量?”

张行闻言,露出一丝笑意,:“玉横啊……他是我夏朝起家之前,张家军中少有的正经读书人出身,让他从军转政,是我刻意为之。

我很看好他,他有根基,有见识,能吃苦,也肯学,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磨砺。

一州之地,千头万绪,正是锻炼的好地方!远胜于他在王府做个清贵的侍郎、尚书。

他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从未向我提过什么,他现在的位置,不是遗忘,是厚积薄发。”

陆梦龙恍然大悟,心中对张行的识人用人之道,更是叹服:“大王深谋远虑,老臣拜服。”

---

成都府驿站,李玉横褪去官服,只着一身半旧的青布直裰,坐在桌前。

妻子正为他缝补一件常服的袖口,针线在灯下穿梭。

余氏缝完最后一针,抬头看着丈夫的侧脸,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问道:“老爷,今日……城里都传遍了,王府那边定了部堂,动静好大。

连……连李茂才李大人,听说都升了巡抚了。”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丈夫的神色。

“您……您跟着大王最早,从军里杀出来,又在这潼川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功劳苦劳都有,大王……大王没提您,您……心里可有不痛快?”

李玉横放下手中正在翻阅的府志,看向妻子,目光温和而坦然,随后他拉过妻子的手,轻轻拍了拍:“傻话。一丝一毫都没有。”

余氏眼中仍有担忧:“可是……”

“没有可是。”李玉横打断她,语气平静而坚定,“没有大王,我李玉横现在可能还在乡下守着几亩薄田,或者早就被此前的主簿逼死了!哪能有今日?

知州?那是大王给我的信任!是让我实实在在做事的平台!这位置,不是恩赏,是责任!大王今日如何用人,那是大王的权衡,是大局的需要。

大王没提我,那就说明,在大王眼里,我李玉横,还需要在这潼川,继续学,继续练,继续把这才磨砺得更扎实,把事做得更漂亮!

位置不重要,把事情做好才重要,大王心里有杆秤,等哪一天,大王觉得我够格了,他自然会用我。

在此之前,任何怨怼,都是辜负了大王的信任,也辜负了我自己的本心。”

余氏听着丈夫这番肺腑之言心中的那点担忧和替丈夫的不平,瞬间烟消云散,反手紧紧握住丈夫的手:

“好,好!老爷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是我多心了,你就安心做事,家里有我呢!”

灯影摇曳,映着夫妻俩相视而笑的脸庞。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从少爷到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