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 > 第15章 故人终有时

一夜平静而释然的对话后,时间仿佛洗尽了所有铅华。朱高煦的精神似乎好了些许,但眼底的疲惫却愈发深沉。

他沉默了片刻,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目光看向一直守在门外、如同守护神般的陈兴。

朱高煦声音低沉而严肃:“姑父,我还有个不情之请…我这个秘密,带进棺材也就带了。”

“但我那嫡长子,下一任的安南王…这小子性子还算敦厚,就是缺些历练和…眼界。”

“我想着,若是让他知晓姑父您的真实情况,知晓我大明还有您这样一位…嗯,守护神。”

“让他对您多存一份敬畏情谊,或许…对大明也能多一份死心塌地的忠心。您看…”

陈兴闻言,沉吟了片刻。他明白朱高煦的用意,这是为大明想,也是为安南再加上一道保险。

他看向朱高煦,缓缓道:“高煦,这个秘密的重量,你我都清楚。知道它,是福是祸,难说得很。”

“你是否确定,你的儿子 准备好了承受这一切?”

“此事,当由你这做父亲的,自行决断。你若觉得有必要,我便见他一面。你若觉得不妥,便就此作罢。”

陈兴将选择权交还给了朱高煦自己。朱高煦几乎没有犹豫,他用力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属于父亲和藩王的决断:

“我信我那小子!他也该长大了,该知道些真正紧要的事了!烦请姑父允他进来一见!”

他提高声音,对着门外守候的心腹侍从吩咐道:“去,让太子过来!立刻!”

不多时,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相貌与朱高煦有几分相似、但气质更为沉稳内敛、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色的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他便是朱高煦的嫡长子,如今的安南国太子朱瞻壑。

他先是担忧地看了一眼父亲,然后才注意到屋内还有两位陌生的“老者”,陈兴已恢复了老年妆,连忙恭敬行礼。

“父王,您唤儿臣?您身体可好些了?这两位是…?”

朱高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目光灼灼地盯着儿子,沉声道:

“儿啊,跪下。给你眼前这位…磕头。行…大礼!”他指了指陈兴。

朱瞻壑虽不明所以,但素来孝顺,见父亲神色前所未有的郑重,不敢多问,依言对着陈兴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叩首行礼。

朱高煦这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庄严:

“抬起头来,仔细看好。这一位,便是你父王我此生最敬重之人,也是我大明真正的国之柱石——长兴公,陈兴老公爷!”

朱瞻壑猛地抬头,脸上瞬间布满惊骇与难以置信!长兴公陈兴?那位不是早在正统初年就已经…?!

就在他惊疑不定之际,陈兴叹了口气,演示过好几次的神奇一幕,在朱瞻壑眼前重现了。

皱纹平复,白发转黑,顷刻间从垂暮老者变回了英武青年的模样!

朱瞻壑如同被雷击中,整个人僵在原地,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张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显示着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朱高煦看着儿子的反应,竟嘿嘿地笑了起来,带着一种分享了大秘密的得意和快慰:

“傻了吧?老子当初也你这熊样!记住!老公爷乃非凡人,受天命庇佑,护我大明国祚!”

“今日让你知晓此秘,是天大的恩典,也是天大的责任!”

“你需立誓,此生此世,严守此秘,待老公爷如待父王我一般敬重!”

“日后执掌安南,需永世忠于大明,若有半分异心,老公爷…咳咳…和老天爷,都饶不了你!”

朱瞻壑终于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看着眼前这位传奇人物,又看了看病榻上无比严肃的父亲。

终于明白了父亲深远的用意。他再次重重叩首,声音因激动和敬畏而颤抖:

“晚辈…朱瞻壑立誓!此生必严守秘密,敬老公爷如父如师!安南朱氏一脉,永为大明屏藩,若有违逆,天诛地灭!”

陈兴看着他,目光欣慰,缓缓道:“起来吧。记住你今日的誓言,记住你父亲为你争取的。”

“好生治理安南,便是对大明最好的尽忠,也是对你父亲最好的孝顺。”

朱高煦心满意足地笑了。

-------

自那夜之后,朱高煦的精神似乎好了些许。

闲来在院子里稍微走走,晒晒太阳,与儿子朱瞻壑说些安南的旧事和治理的心得。

他利用这宝贵的时光,尽力安排好身后事,将该交代的话,该传授的经验,一一嘱托给继承人。

又过了约莫大半个月,朱高煦那点被强行提起来的精神气终于消耗殆尽。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于睡梦中安详离世,面容平静,再无痛苦挣扎之状。

对他而言,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知那个惊天秘密,与毕生恩怨的堂兄和解,并为子孙后代铺好道路,已然无憾。

安南王朱高煦的葬礼,依亲王礼制举行,虽不及帝后丧仪那般举国同悲,但也庄严肃穆,极尽哀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灵堂设于重修后的汉王府内,素幡白幔,香烟缭绕。

宗人府、礼部官员全程督办,在京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皆需到场致祭。

忽听堂外一声高亢清晰的通传:

“圣——旨——到——!”

众人闻言,立刻纷纷躬身垂首。只见身着绯色蟒袍、面容肃穆的司礼监大太监。

双手恭敬地捧着一卷明黄绫缎诏书,缓步踏入灵堂,径直来到朱高煦的灵柩之前。

朱瞻壑连忙率领家眷跪接圣旨。大太监兴安展开诏书,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呜呼!朕惟宗藩之重,实为国家屏翰;手足之谊,敦乎血脉情深。”

“咨尔安南王高煦,乃朕之叔祖,太祖高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子。性禀刚毅,少膺藩封。”

“昔在靖难之际,戮力王室,披坚执锐,颇有勋劳;”

“其后镇守南疆,远驭安南,虽地处僻远,而能克谨藩职,亦尝备尝艰苦。”

“念其一生,功过自有公论。然终属天湟贵胄,朕之懿亲。今尔薨逝,朕心深为轸悼。特遣重臣,代致奠醊。”

“呜呼!哀哉!魂而有灵,尚克歆享!”

祭文用词精炼,褒贬含蓄。“颇有勋劳”四字肯定了其早年的军功,“备尝艰苦”承认了其就藩安南的不易。

“功过自有公论”轻巧地将其悖逆之事一笔带过,不予深究。

祭文维持了皇家的体面,给予了逝者应有的尊荣,也算是对这位一生大起大落、功过交织的叔祖,盖棺定论。

做了一个合乎礼法、且略带温情的最终评价。

宣读完毕,兴安将圣旨交付朱瞻壑手中,又说了几句“节哀顺变”的官面话,便复命去了。

灵堂内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心中都明了,这篇经皇帝钦定的祭文,已然为安南王朱高煦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官方认可的句号。

灵柩将暂厝于寺中,择日扶灵归葬皇陵。

在众多或真或假的哀戚面孔中,新任安南王朱瞻壑的表现堪称楷模。

他一身重孝,跪在灵前,身姿挺拔,神色悲恸却异常克制。

有宾客前来祭奠时,他便依礼叩首还礼,动作一丝不苟,声音沙哑却清晰;

无人时,他便沉默地跪着,背影显得格外沉重孤寂。

他并未嚎啕痛哭,但那双微红的眼眶和紧抿的嘴唇,却比任何哭声都更能传达出深切的哀伤。

许多前来吊唁的老臣看着这位新王,都不禁暗自点头,觉得这位年轻的安南王虽遭逢大丧,却举止得体。

沉静稳重的气度颇有乃父年轻时的风范,甚至更多了几分内敛和克制,似乎一夜之间便彻底褪去了青涩,真正担起了一个藩王的责任。

只有朱瞻壑自己知道,这份“沉稳”之下,父亲临终前揭示的那个惊天秘密,以及那句“永忠于大明,敬老公爷如父师”的叮嘱。

如同沉重的烙印,深深刻在他的心头。

他此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感受到父亲期许的目光和那位老公爷深不可测的注视。

这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让他不得不迅速成熟起来。

葬礼持续了数日,终于在一片哀乐和诵经声中结束。

送走了最后一批宾客,汉王府渐渐恢复了沉寂,只留下满院萧索。

是夜,长兴公府书房内,却亮着温暖的灯火。

陈怀安屏退了左右,亲自烫了一壶酒,摆了几样清淡小菜,陪着一身常服、神色间带着几分落寞的陈兴对坐小酌。

两人沉默地喝了几杯,陈怀安才轻声开口,打破了寂静:“父亲,您今日…心情不太好吧。”

陈兴望着杯中晃动的酒液,叹了口气:“看着又一个故人走了…心里头,空落落的。”

“高煦那小子,虽然浑了点,莽撞了点,但本质上…不算个坏人。”

“就是被他爹画饼画傻了,一辈子没活明白…可惜了。”

他又饮了一杯,语气带着追忆:“想起当年在北平,他和高炽还年轻时,一个胖得憨厚,一个壮得莽撞。”

“没事就爱凑到一起斗嘴打闹…那时候多热闹。”

“转眼间,高炽走了,现在高煦也没了…那一辈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陈怀安默默地为陈兴又斟满酒,他能感受到陈兴平静语气下那深沉的物伤其类的哀伤。

陈兴摇了摇头,仿佛想甩开这些情绪,自嘲地笑了笑:

“罢了,不说这些了。活着的人,总还得往前看。朱瞻壑那孩子,我看着倒比他爹当年沉得住气,是个明白人。高煦临走前,总算做了件明白事。”

陈怀安点头附和:“是,新任安南王今日在灵前的表现,朝中多有赞许。想必经历此事,他能更快成长起来,安稳镇守南疆。”

“但愿如此吧。来,怀安,陪我喝一杯,不是为了悼念谁,就为了…这日子还得过下去。”

父子二人轻轻碰杯,一饮而尽。酒液辛辣,却也能暂时温暖那被时光冲刷得有些冰凉的心肠。

窗外月色清冷,屋内灯火温煦,两个共享着巨大秘密的男人,在这静谧的夜里。

用一杯浊酒,祭奠着一段彻底落幕的往事,也品味着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寂寥与坚韧。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