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 > 第12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数日后,肃杀稍减,朱棣在奉天殿大封靖难功臣。

“李景隆,卧薪尝胆。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保、恢复曹国公爵位!食禄四千石,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

李景隆出列,跪拜谢恩,动作一丝不苟。

朝堂上响起一片压抑的嗡嗡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有鄙夷,有嫉妒,更有**裸的嘲讽。

武将勋贵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讥笑:

这“忍辱负重”的功劳,封得可真是…实至名归啊!

“耿炳文,心怀社稷,辨是非。封公爵,号兴国公。赏万金,食禄四千石,赐丹书铁券!

“陈兴,运筹帷幄,功在社稷,居功至伟,然性喜淡泊,不慕荣利。”

“遂进尔爵为侯,封号‘长兴侯’,寓意卿与我大明江山,休戚与共,国祚长兴!”

陈兴平静出列谢恩。他明白,这是朱棣对他低调行事的默契认可。

“长兴”二字,既是褒奖,也是期许,更是将他与国运紧紧绑定的象征。

“徐增寿!心向社稷,暗传玄机。特晋尔为左军都督佥事,赐金帛。”

这样一看建文着实可怜,朱棣当真是“众望所归”。

当念到魏国公徐辉祖时,殿内气氛微妙。

徐辉祖未穿朝服,一身素袍,立于殿中,身姿挺拔依旧,眼神却一片死寂。

“徐辉祖,”朱棣的声音低沉了些,“尔忠于职守,其志可嘉。朕知你心念故主,亦不勉强。”

“魏国公之爵,仍由尔承袭,府邸田产,一并发还。望你好自为之。”

徐辉祖缓缓抬头,目光扫过龙椅上的朱棣。

又扫过旁边被封赏的李景隆、陈兴等人,最后落在殿外那片似乎还未散尽的血色天空上。

他嘴角扯动了一下,像是笑,又像是哭,然后深深一揖,声音沙哑而平静:

“罪臣…谢陛下洪恩。然…辉祖才疏德薄,愧对先父威名。”

“更无颜再居庙堂。恳请陛下…允臣归隐山林,了此残生。”

说罢,也不等朱棣回应,转身,步履沉重却异常坚定地走出了奉天殿。

那道孤独的背影,象征着建文朝最后一丝不屈的脊梁,也彻底消失在永乐新朝的门槛之外。

他知道了密旨的存在,明白了朱元璋的布局,但这并不能消弭他心中的忠义冲突,归隐是他唯一的选择。

“山东总兵官盛庸!”朱棣的声音再次响起。

盛庸被押解上殿,虽着囚服,却昂然挺立,面无惧色。

“盛庸,尔守济南,力抗王师,也算将才。朕惜你之才,若能归顺,既往不咎,仍许你高官厚禄,统兵一方!”

盛庸冷笑一声,目光如电:“朱棣!尔弑君篡位,屠戮忠良,人神共愤!”

“盛庸世受国恩,岂能屈膝事贼?!要杀便杀,何须多言!”

朱棣脸色阴沉,挥了挥手。陈兴上前一步,将一份誊抄的朱元璋密旨递到盛庸面前,低声道:

“盛将军,请看。此乃太祖高皇帝临终密旨,赋予陈某于社稷危难、主上昏聩之时,可行非常之事的权力。”

“允炆陛下受奸佞所误,屠戮宗亲,已失人君之德。”

“燕王殿下起兵靖难,清君侧,正朝纲,亦是奉先帝遗命行事!”

“将军忠义,可昭日月,然此忠,是忠于朱家江山,还是忠于那几个祸国殃民的奸佞?”

盛庸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份密旨,看着那熟悉的印鉴,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脸上的刚毅一点点崩塌,眼中充满了巨大的痛苦和信仰崩塌的茫然。

他仰天发出一声悲怆至极的长啸,两行浑浊的泪水滚滚而下:

“太祖…陛下…臣…臣…” 最终,他如同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嘶声道:

“罪臣…盛庸…愿降…” 那声音里,再无半分斗志,只剩下无尽的悲凉和幻灭。

---

乾清宫西暖阁,烛火摇曳。

朱棣屏退所有内侍,只留陈兴一人。

他背对着陈兴,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久久不语。殿内只有烛芯偶尔爆裂的噼啪声。

“他…在爪哇?”朱棣的声音忽然响起,低沉而肯定,不是询问,是陈述。

陈兴心中一凛,知道瞒不过去了:

“是…臣安排了可靠之人护送,在当地汉人聚居地落脚。此生,应不会再回中原。”

朱棣缓缓转过身,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紧锁住陈兴:

“为什么?为什么要瞒着朕?为什么要救他?你可知,留下他,便是留下无穷后患!”

“便是给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留下一个‘正统’的念想!”

陈兴迎上朱棣的目光,虽君心难测,却毫不退缩,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臣救他,非为私情。”

“其一,臣受太祖皇帝临终重托,跪在龙榻前发下血誓,必竭尽全力护太孙殿下周全!此诺,重于泰山!”

“其二,陛下初登大宝,天下未定,若建文皇帝死于陛下入城之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无论真假,陛下都难逃‘弑君’‘逼死亲侄’之千古骂名!其血腥更甚方孝孺之案!”

“其三,”陈兴顿了顿,语气更深沉,“陛下,允炆已非帝王,只是一个心死的人。”

“他活着,远遁海外,对陛下再无威胁。”

“但他若‘死’在陛下手中,他便永远是建文皇帝,是您皇位上一个抹不去的污点和心魔!”

“让他活着,无声无息地消失,才是对陛下您…最好的选择!”

朱棣死死盯着陈兴,胸膛起伏,眼中情绪翻腾——愤怒、猜忌、不甘,还有一丝被说中心事的狼狈和…释然。

两人在摇曳的烛光中对峙着,空气仿佛凝固。

良久,朱棣紧绷的身体才慢慢松弛下来,他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郁结都吐出来。

他走到御案前,拿起一杯早已冷透的茶,一饮而尽,冰凉的茶水似乎让他冷静了些。

“陈兴啊陈兴…”朱棣的声音带着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你总是…罢了…罢了…” 他挥了挥手,仿佛驱散什么无形的东西:

“就让他…活着吧。像你说的,无声无息地活着。父皇那里…也算…有个交代了。”

朱棣忽然抬头,眼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告诉朕。”

“父皇…还有母后,为何对你…如此不同?那份信任,那份亲近,甚至超越了对许多皇子!为什么!”

陈兴走到朱棣身边,拿起火钳拨弄了一下炭盆,让火焰更旺些,橘红色的光映着他的侧脸。

“陛下,”他的声音温和而平静,“这或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太祖高皇帝在臣身上,看到了对大明江山毫无保留的忠诚,看到了对朱家血脉的守护之心。”

“马皇后待臣如亲子,是臣的福分。而臣,是崇宁的丈夫,是瞻基的姑爷爷,是您的妹夫,更是…您的臣子。”

“愿为这永乐盛世,鞠躬尽瘁。这,还不够吗?”

朱棣看着陈兴在火光映照下真诚而坦荡的眼睛。

他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陈兴的肩膀,力道之大,让陈兴都晃了一下。

“好!好一个妹夫!好一个臣子!”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动容,“朕的…自家兄弟!”

---

时间在维护朝堂稳定中一闪而过。

除夕夜,乾清宫家宴。

宫殿内暖意融融,金丝炭在巨大的兽炉中烧得正旺,驱散了深冬的寒意。

精致的宫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映照着欢声笑语。这是劫后余生的团聚,也是新朝开启的庆典。

朱棣换下了威严的龙袍,穿着一身暗红色的常服,神情松弛了许多。

徐妙云坐在他身旁,端庄温婉,眉眼间带着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智慧,正含笑看着殿中的孩子们。

朱高炽穿着一身杏色常服,略显富态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只是偶尔的轻咳提醒着他的身体状况。

汉王朱高煦一身玄色劲装,英武依旧,但眼神深处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郁和渴望。

他努力融入这温馨的气氛,显得有些刻意。赵王朱高燧则活跃得多,妙语连珠,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最引人注目的是年仅四岁的皇太孙朱瞻基。

小家伙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锦袍,像一团跳动的火焰,丝毫不怯场。

他尤其喜欢围着陈兴转,乌溜溜的大眼睛充满了好奇和亲近。

“姑爷爷!”朱瞻基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地喊,伸出小手拉住陈兴的衣角。

“您讲故事最好听了!再给瞻基讲个故事好不好?讲…讲太祖爷爷打大怪兽的!”

陈兴笑着蹲下身,捏了捏他粉嫩的小脸蛋:“好,等会儿姑爷爷就给瞻基讲太祖爷爷如何神勇无敌。”

“不过现在,姑爷爷和姑奶奶要给陛下送新年礼物呢。” 朱瞻基乖巧地点点头,大眼睛里满是期待。

陈兴与崇宁公主相视一笑。崇宁捧出一个紫檀木雕花的锦盒。陈兴接过,走到御前,恭敬呈上:

“陛下,皇后娘娘,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臣与崇宁,特备薄礼一份,恭贺新元,祈愿我大明国祚永昌,永乐盛世绵长!”

朱棣兴致颇高,笑道:“哦?妹夫和崇宁有心了,快打开看看。”

朱棣亲手揭开锦盒的盖子。里面衬着明黄的丝绸,丝绸之上,静静地躺着一方美玉。

它并非全新,玉质温润中透着古老的莹光,边缘甚至带着一丝岁月的沁痕。螭虎盘踞为纽,威严古朴。

当朱棣的目光触及底部那八个古老的虫鸟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时,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喉咙!双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他几乎是扑过去,一把将那方玉玺从锦盒中捧出!入手冰凉沉重,那温润的触感却像火焰般灼烧着他的掌心!

“传…传国玉玺?!!”朱棣的声音变了调,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和一种近乎虔诚的激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反复摩挲着玉玺,指尖划过每一个古老的刻痕,眼睛死死盯着那八个象征着天命所归、皇权正统的篆字!

他猛地抬头看向陈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好!好!好一个‘受命于天’!”

“陈兴!崇宁!你们…你们这是送了朕一份…一份天大的祥瑞啊!”

他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将玉玺紧紧贴在胸口,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志得意满和一种长久压抑后的宣泄:

“哈哈哈!天命在朕!天命在朕啊!此乃天佑大明!永乐!必是真正的永乐盛世!”

这一刻,什么“清君侧”,什么“靖难”,仿佛都被这方象征至高皇权正统的玉玺所洗刷、所证明!

他朱棣,得位不正的心魔,似乎被这玉玺的光芒驱散了大半。

殿内所有人都被朱棣这罕见的失态所感染,纷纷贺喜。

小朱瞻基也拍着小手,虽然不太懂,但觉得那方玉印让爷爷如此开心,定是个好东西。

家宴在朱棣高昂的情绪和祥和的氛围中达到**。

然而,当宴会散去,朱棣独自站在乾清宫高高的露台上。

望着应天城除夕夜的万家灯火和远处隐约传来的爆竹声时,脸上的狂喜已渐渐沉淀。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

玉玺在手,天命在身。但眼前的万里江山,才刚刚开始。

而身后,那场关于国本的风暴,已在温暖的除夕夜中,悄然酝酿。

飘落的细雪,无声地覆盖着宫殿的琉璃瓦,预示着永乐元年的春天,注定不会平静。

翌日,大年初一,朝会。

新年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便沉甸甸地压在了朱棣心头。

让龙椅上的他目光幽深——立太子。

百官急了,想知道国本所在,好提前站队。

他们的目光如同无形的丝线,在略显苍白的太子朱高炽和英气勃发却难掩野心的汉王朱高煦之间,来回逡巡。

大殿之上,暗流汹涌。一场关乎国本、牵动无数人命运的风暴,已在永乐元年的第一缕晨光中,拉开了序幕。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