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 > 第6章 继往开来的宏愿

大殿中又只剩朱棣与陈兴两人。

烛光摇曳,映照着朱棣疲惫而复杂的脸,朱棣亲自给陈兴倒了杯茶。

“兴弟,坐。”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少了几分平日的威严。

多了几分老友般的疲惫,“家事……有时比国事更难断啊。”

陈兴缓缓坐下,带着几分疲惫与慵懒:“陛下与娘娘情深义重,汉王殿下亦非不明事理之人,此乃大明之福。”

朱棣摆摆手,似乎不愿多谈家事。他沉默片刻,忽然伸出手腕,搁在两人之间的矮几上:

“来,兴弟,你医术通神,给朕看看。最近……总觉得精力不济,夜里睡不安稳。”

“白日里批阅奏章,也常感力不从心。比之在北平,在战场上时,差得远了。”

陈兴心中一紧,不该啊历史上朱棣也算长寿了。

不过朱棣的身体状况,关乎国本!他立刻收敛心神,伸出三指,搭在朱棣的腕脉上,凝神细察。

指下脉象,沉而有力,但细察之下,确实略显弦紧,似有郁结。

气血运行不如壮年时那般圆融流畅,尤其是肝脉,有些许滞涩之象。

诊脉良久,陈兴收回手,斟酌着语句:

“陛下,请恕臣直言。以陛下的年纪,您的脉象已算得上极其精壮强健,远胜于寻常同龄之人。”

朱棣微微挑眉,等着他的“但是”。

陈兴继续道:“然,脉象略弦而紧,主气滞,尤见于肝经。肝主疏泄,藏血舍魂。”

“陛下近来,是否常感胸胁胀闷,心烦易怒,夜寐多梦?此乃思虑过度,情志不舒,加之连日操劳,心神耗损所致。”

“简而言之,是心累了,神乏了。汉王就藩一事,虽得解决,但其间波折,陛下殚精竭虑,劳心伤神,损耗非小。”

朱棣闻言,眼神微动,缓缓点头:“不错。兴弟所言,句句切中。朕……确实觉得心力交瘁。”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想起父皇……他老人家在位三十一年,日理万机,宵衣旰食,身体却一直硬朗。”

“大哥……唉,或许就是这般累坏了身子,才英年早逝。”

提到朱元璋和朱标,密室内的气氛更加凝重。陈兴知道,这是朱棣内心最深处的心结和压力来源。

“陛下,”陈兴正色道,“太祖皇帝乃千古一帝,精力之盛,非常人可及。”

“懿文太子仁厚勤勉,然体质或有所限。”

“且当时国事初定,百废待兴,担子尤重。”

“如今陛下欲创不世之功,更需保重龙体,万不可效仿前人,事必躬亲,费尽心神。”

“臣斗胆进言,陛下当寻良策,找人分忧,分担政务,方是长久之计。”

“分忧?”朱棣目光灼灼地看向陈兴,“如何分忧?朝中六部,各有职司,然军国重务,最终皆需朕来裁决。”

陈兴以手点茶,在桌上写下“内阁”二字。

“内阁?你昔日曾提过一嘴。”

可是指选几位才学卓着、品性忠直之臣,常侍左右,参预机务,为朕分拣奏章,提供意见,草拟批答?”

“陛下圣明!”陈兴心中暗赞朱棣的记忆,“正是此意。内阁学士,位虽不高,然亲近天子,掌机密文字。”

“陛下可选心腹能臣入值文渊阁,朝夕侍奉。”

“遇有奏章,先由阁臣阅览,根据轻重缓急分类,并附上处理意见,再呈陛下御览决断。”

“如此,陛下可省去大量繁琐的初步阅览和分类时间,专注于最核心的决策。”

“阁臣皆饱学之士,其意见亦可为陛下提供多角度参考。”

“此制既可提高效率,减轻陛下负担,又能集思广益,且阁臣品阶不高,便于掌控,不至威胁皇权。”

朱棣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中精光闪烁。

这内阁之制,听起来确实能解决他目前精力不济、案牍劳形的困境,且符合他加强皇权、掌控朝局的思路。

“好!此议甚妙!”朱棣拍案而起,在密室中踱了几步,显得精神振奋了许多:“待朕细细思量人选章程。”

兴奋过后,朱棣重新坐下,神情却变得更加深沉,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孤寂和渴望。

“兴弟,”朱棣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掏心窝子的坦诚:

“你我相识于战场,共历靖难,情同手足。今日此处,无君臣之分,只有故交之谊。”

“朕……想问你,也想问问自己。你说…”

“朕百年之后,到了地下,见了父皇……他会如何看朕这个儿子?会如何看朕这个皇帝?”

朱棣目光灼灼,带着强烈的渴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靖难清君侧,朕已功成。开疆拓土,北征大漠,朕亦在谋划,定要让四方宾服,重现汉唐雄风!”

“父皇以武功定天下,朕亦要以武功扬国威!然……仅此,够吗?”

朱棣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凝视着历史的洪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父皇出身寒微,最重实务,却也深知文教之功。”

“大哥仁厚,最得文心。朕……朕不能让父皇觉得,朕只会打仗,是个只懂夺位的莽夫!”

“朕要文治!要一个不亚于武功的盛世文治!”

“要让父皇知道,朕坐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因为刀兵之利,更是因为朕能开创一个远超洪武的煌煌盛世!”

他的语气变得激昂,又带着一丝狠厉:

“然,推行新政,提拔寒门,抑制豪强,已让朕得罪了那些盘根错节的士大夫。”

“他们嘴上不敢说,心里怕是恨极了朕,也……未必真心认朕这个‘篡位’之君的正统!”

朱棣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野心,有焦虑,也有一种寻求认同的迫切:

“所以,朕需要笼络!需要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一个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为朕所用,为朕证明,为朕歌功颂德的……千秋功业!”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惊雷在密室中炸响:

“朕要编一本书!一部旷古烁今的巨着!”

“网罗天下古今一切典籍,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无所不包,无所不载!”

“将华夏数千年的文脉精华,尽萃于此!朕要动用举国之力,召集天下饱学之士,齐聚京师,共襄盛举!”

“让这些读书人,有机会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青史之上,随这部巨着流芳百世!”

朱棣的眼神亮得惊人,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部煌煌巨典的模样:

“此书一成,便是朕文治最耀眼的丰碑!”

“是远超历代帝王的文治之功!它足以证明,朕朱棣,不仅武功赫赫,更能开创文治盛世!”

“它能让那些清高的士大夫们,为了青史留名的机会,放下对朕出身的成见,为朕所用,为朕正名!”

“让他们明白,唯有在朕的治下,才能成就如此亘古未有之伟业!”

他走到陈兴面前,目光如炬:

“兴弟,你觉得如何?这部书,当得起‘大典’之名!朕欲以年号冠之,就叫它——”

“《永乐大典》!”

陈兴心中剧震,如同被历史的洪流迎面撞击!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永乐大典》!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旷世奇书,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境下,由朱棣亲口道出。

带着如此复杂而强烈的个人动机——向父亲证明,向天下证明,向历史证明!

他站起身,深深一揖,声音带着由衷的敬佩和激动:

“四哥雄才伟略,思接千古!《永乐大典》!此名气魄恢弘,立意高远!若能成此伟业,必将光耀万世,泽被苍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陛下之文治功勋,必将因此典而彪炳史册,令太祖皇帝亦为之欣慰赞叹!”

“臣陈兴,钦佩!”

朱棣看着陈兴眼中同样燃烧的光芒,那是穿越者见证历史节点的激动,更是对华夏文明瑰宝即将诞生的无限憧憬。

他重重拍了拍陈兴的肩膀,君臣二人,在这深宫的密室之中,为了一项注定照耀千古的文化工程,达成了最深的默契。

窗外的月光,似乎也明亮了几分,悄然洒落在这对君臣身上,见证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

朱棣望着那轮明月,喃喃道:

“爹,您看着吧……老四我,定不会让您失望。这江山,这文脉,我会守好,也会……让它比您在时,更加辉煌!”

陈兴立于一旁,沉默而坚定。他知道,属于永乐的时代洪流,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奔涌向前。

而他,这位来自未来的长兴侯,将继续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扮演他独特的角色。

庭院茶香犹在鼻端,宫阙风云已入胸怀。

长兴侯陈兴步出大殿,宫墙夹道的夜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吹散了乾清宫内的凝重药味与帝王心绪。

药味来源于陈兴为徐皇后开的调理方子。

朱棣说身子骨不舒服,让陈兴想到历史上徐妙云好像在永乐前期就得病薨逝了。

此时徐妙云暂无病灶,但靖难之役,冰冻北平。让她的身子终是弱了点。

当然,顺手还给小胖朱高炽开了些祛湿气的减肥茶。

事了,陈兴抬头望了眼奉天殿飞檐上沉默的鸱吻,朱棣那句“建文未寒骨,永乐已新篇”的低语犹在耳畔。

这位以武立身的帝王,正急切地要在文治的丰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一部《永乐大典》承载的,岂止是万卷书册?

分明是玄武门血色未褪的龙椅上,那无处安放的正统焦虑。

陈兴捻了捻袖中银针,忽觉这金陵城的秋露,重得能压弯史官的笔。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