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 > 第9章 听说你很有钱?

郑和船队的浩荡出海,如同投入历史长河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传遍朝野。

同时大明帝国在朱棣这位精力充沛的帝王引领下,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高速而有序地运转着。

北方的边防在一次次巡边和局部小规模冲突中被不断加固,对漠北蒙古诸部的战略威慑持续加强。

南方的吏治在严苛的考成法下得到整肃。

《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文渊阁内日夜灯火通明,鸿儒们的争论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海量的典籍被整理、分类、誊录,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化丰碑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成形。

内阁制度在朱棣的默许和实际运用中逐渐成型。

解缙、黄淮、杨士奇等几位年轻的翰林学士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票拟工作,极大地分担了皇帝批阅奏章的负担。

这一切的运转,对陈兴这位“长兴侯”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舒服。

是的,舒服。

他无需像朱棣那样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地平衡各方势力,推动那些动辄影响国本的宏大工程。

也无需像新晋的内阁学士们,在浩如烟海的奏章和帝王莫测的心思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他的生活节奏,仿佛与外面那个高速运转的世界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

侯府的生活宁静而惬意。他与崇宁公主感情甚笃,闲暇时或品茗对弈。

或抚琴赏花,或教导府中那些对“姑老爷”口中“海外奇谈”和“家传医术”充满兴趣的少年们。

太医院偶尔遇到疑难杂症或皇室成员有恙时,也会请他出手。

他享受着这份穿越者难得的“退休”般的宁静。

然而,陈兴骨子里终究是个现代人,一个习惯了便利和效率的灵魂。

他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想吃点好的,太麻烦!

这并非矫情。虽然贵为侯爷,府中厨子也是精挑细选。

但明朝的烹饪技法、调味理念与他前世记忆中的八大菜系、世界美食相差甚远。

偶尔想吃顿地道的火锅、麻辣鲜香的川菜、浓油赤酱的本帮菜。

甚至只是一碗配料丰富的现代版炸酱面,都得他亲自下厨。

从熬制底料、调配酱汁开始,折腾大半天。崇宁公主最初对他下厨还颇感新奇,次数多了,也心疼他劳累。

“想吃口顺心的,还得自己动手,这侯爷当得也太没劲了!”

陈兴看着厨房里一堆需要自己处理的食材,忍不住对着妻子抱怨。

崇宁公主掩嘴轻笑:“夫君奇思妙想,做出的菜肴确是天下一绝。只是你这般亲力亲为,也着实辛苦。”

“不若……寻几个伶俐的学徒,将你的本事教给他们?也省得你劳神。”

一语惊醒梦中人!陈兴眼睛一亮。对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干就干!陈兴的行动力向来惊人。他立刻从府中仆役、庄户子弟乃至金陵城贫寒却手脚麻利的少年中。

精心挑选了二三十个天资聪颖、品性可靠、对庖厨之事有热情的少年。

他在侯府后院专门开辟了一个“美食工坊”。

陈兴没有藏私,他将自己前世记忆中的各种菜系精髓。

结合明朝现有的食材和烹饪工具,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和标准化。

火锅组:重点传授如何熬制牛油、清油、菌菇、番茄等多种风味的锅底。

以及各种蘸料如芝麻酱、油碟、干碟的调配秘方。食材的切片、腌制、摆盘要求一丝不苟。

川湘组:核心是“复合味型”的掌控。如何炼制红油、复制酱油、豆豉酱。

如何运用花椒、辣椒。此时辣椒已从美洲传入,但主要在江南观赏,陈兴敏锐地将其引入调味,并推广种植。

以及炒制出鱼香、宫保、麻辣、糊辣、家常等经典味型。水煮、干煸、泡椒等技法。

淮扬/本帮组:讲究刀工、火候和浓油赤酱。拆烩鱼头、蟹粉狮子头、响油鳝糊、红烧肉、油爆虾……如何吊高汤。

如何“自来芡”、如何把握食材的酥烂与形整,要求极高。

面点小吃组:包子(灌汤包、生煎)、面条(炸酱面、阳春面、担担面)、馄饨、饺子、烧饼、各式糕点(结合中西技法)。

和面、发面、擀皮、馅料调制,标准化流程。

烧烤组:羊肉串(秘制腌料、撒料)、烤鱼(多种腌烤酱料)、各类蔬菜、豆制品烤制。火候和撒料时机是关键。

饮品组:简易版奶茶、酸梅汤、绿豆汤、各种果饮。

经过几个月的魔鬼训练和反复试菜,第一批“陈记”美食店,在金陵城最繁华的秦淮河畔一条街上,如同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陈记川湘楼”——辣香四溢,引无数嗜辣者竞折腰。

“陈记一品锅”——热气腾腾,冬日里最是暖人心脾。

“陈记淮扬雅舍”——精致细腻,文人雅士趋之若鹜。

“陈记面点王”——物美价廉,市井百姓的最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记风味烤坊”——烟火缭绕,夜宵的灵魂所在。

“陈记清饮坊”——解腻消暑,不可或缺。

开张之日,盛况空前!从未有过的味蕾体验,彻底征服了金陵城的男女老少。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在这些风格各异、价格分层的店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满足。

那条街,迅速成为金陵城最火爆的美食地标,日夜人流如织,被百姓戏称为“长兴食街”!

永乐三年初到永乐四年末,不到两年时间。

“陈记”的招牌如同星火燎原,遍布大明十三省的主要府城!

近百家风格统一、口味卓绝的店铺,编织起一张庞大的美食网络。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更创造了几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了相关食材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

尤其是辣椒种植被陈兴大力推广开来。

财富,如同滚雪球般向长兴侯府汇聚。陈兴的年净收入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数百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放在整个大明帝国都是极其震撼的。

虽然远不能与传说中富可敌国、被朱元璋抄家时家产“计粟二十万石,金银财宝无算”的沈万三相比。

但也绝对是大明商界数一数二的巨贾了。

要知道,永乐初年,整个大明国库一年的白银收入,经过陈兴这只小蝴蝶扇动翅膀,有所提高也不过在五百万两左右。

因为实物赋税如粮食布匹占大头。

总之陈兴一个人的商业帝国年收入,竟然达到了国库收入的十几分之一!这简直是点石成金的神话!

消息传到深宫,朱棣的表情变得极其精彩。震惊?有之。佩服?也有。

但更多的,是一种发现了“大金矿”的、混合着羡慕和“算计”的光芒。

“好你个陈兴!不声不响,闷声发大财啊!”

朱棣在御书房看着锦衣卫密报上陈记餐饮帝国的规模和收入估算,忍不住拍案:

“比朕的内帑还阔绰多了!”

他想起自己为了支撑下西洋、修大典、北伐、营建北京等一系列烧钱的工程,常常对着空空如也的内帑发愁。

还得从太仓里想办法挤,被户部尚书夏原吉那倔老头顶得够呛。

于是,朱棣那“抠门”的本性,加上皇帝“借钱”的天然优势,开始理直气壮地发挥作用了。

长兴侯府

“陛下驾到!” 内侍尖细的嗓音传来。

陈兴连忙出迎,心中嘀咕:这位爷大白天的不在宫里批奏折,跑我这来干嘛?准没好事!

果然,朱棣一身常服,带着两个贴身太监,溜溜达达地进来,脸上挂着一种“我很熟,别客气”的笑容。

“兴弟,朕路过,进来讨杯茶喝。” 朱棣大喇喇地坐下。

陈兴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堆笑:

“陛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臣这就让人上最好的明前龙井。” 他吩咐下去,心里盘算着朱棣的来意。

茶上来了,朱棣慢悠悠地品着,东拉西扯,从郑和的船队应该快过古里了,说到《永乐大典》又收录了多少孤本。

最后话题一转,状似无意地问:

“听说……兴弟你那‘陈记’的买卖,做得是风生水起啊?连朕在宫里,都闻到香味儿了!”

陈兴心里咯噔一下,来了!

“陛下说笑了,不过是些微末小技,弄点吃食,混口饭吃罢了。托陛下洪福,百姓们抬爱,生意尚可。”

“尚可?”朱棣眉毛一挑,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露出一个“你少蒙我”的笑容:

“朕可是听说,你那‘陈记’都开到爪哇国门口(夸张说法,指广州)去了!”

“一年进项……啧啧,比朕的内帑都肥实啊!”

陈兴暗骂锦衣卫鼻子真灵,这小老三是欠揍了,查姑父查得这么细。面上只能干笑:

“陛下明鉴,买卖看着大,开销也大。”

“养着几万张嘴,还有各地的铺子、原料、运输,处处都要花钱,臣也是勉力维持,薄利多销罢了。”

“薄利多销能赚几百万两?”朱棣直接戳破,一点不给面子,“兴弟,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朕最近手头……有点紧。” 他搓了搓手指,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陈兴嘴角抽搐:“陛下,您富有四海……”

“四海是虚的!内帑是空的!”朱棣打断他,一脸“朕很穷”的真诚:

“你看,下西洋的船队,那银子花得跟流水似的”

“修《大典》,养着那么多翰林,笔墨纸砚哪样不要钱?”

“还有北边……阿鲁台那老小子又不老实了,军费开支大啊!朕的内帑,都快能跑马了!”

他看着陈兴,眼神“真挚”:“兴弟,妹夫!你看……能不能先‘借’点给朕应应急?“

“不多,就……五十万两?朕给你打欠条!”

“等……等夏老头那边周转开了,或者等郑和回来带了宝贝,朕连本带利还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拍着胸脯保证,帝王威严在此刻化作了讨价还价的市侩。

陈兴看着朱棣那副“我穷我有理,我借我光荣”的赖皮样子,简直哭笑不得。

他知道这“借”字,基本等同于“肉包子打狗”。

以朱棣的性格和他那庞大的花钱计划,这钱基本是还不上了。

而且,皇帝开口“借”,你敢不“借”吗?虽然两人关系好,但这层君臣名分摆着。

不过该要的好处还是得要:“陛下……”陈兴一脸苦相:

“臣……臣这买卖看着光鲜,现金流也紧张啊。各地分店刚铺开,投入巨大,账面上……”

“哎呀!跟朕哭穷?”朱棣眼睛一瞪,随即又换上笑脸,压低声音:

“兴弟,咱们是自家人!这样,朕给你个恩典!”

“你那些‘陈记’的铺子,以后税赋……朕让户部给你减两成!如何?就当是利息了!”

他抛出一个看似诱人实则有点鸡肋的“甜枣”。减税本就在陈兴商业计划考虑范围内。

陈兴心中飞快盘算:硬顶着不给,肯定不行,还会伤了情分。给吧,这钱多半回不来。

但换个角度想,这也算是变相交了“保护费”,还能让朱棣欠自己一个大人情,以后在某些事情上说话更有分量。

而且,他的财富积累速度极快,五十万两虽然肉疼,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唉……”陈兴长叹一声,做出一副忍痛割爱的表情:

“陛下都开口了,臣……岂敢不从?只是五十万两数目巨大,容臣几日筹措。”

“好!痛快!”朱棣一拍大腿,眉开眼笑,仿佛那五十万两已经进了内帑:

“朕就知道兴弟最是忠君体国!放心,欠条朕马上让司礼监写好送来!减税的旨意,明日就下!”

犹豫一下朱棣又说:“兴弟若能每年都帮朕周转一下,封你个裕国公怎么样?”

陈兴一愣,随机笑道:“为君分忧,固臣之本分也。每年五十万,可;封此等公爵,不可。有损陛下名誉。

朱棣窃笑一下,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仿佛喝下去的不是茶,而是数不清的白花花银子,心满意足地起身:

“行了,行弟有心。朕宫里还有事,不打扰你发财了!哈哈!” 笑声中充满了“敲诈”成功的得意。

送走了这位“债主”,陈兴回到花厅,看着空了的茶杯,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勾起一丝笑意。

这朱老四,抠门是抠门,赖皮是赖皮,但也真实得可爱。

陈兴爱财,辛辛苦苦建立这美食帝国,享受着财富积累带来的成就感和安全感。

但他也确实不抠门,该花的钱从不吝啬。对学徒和员工的待遇极好,赈灾捐款也大方。

被皇帝“借”走这白银,从吃老朱家长期饭票,到如今主动成为老朱家饭票。

虽然有点心疼,但想想自己这泼天富贵,能用钱缓解皇帝的一些麻烦,也算是为国为民了。

他走到书案前,提笔给各地的大掌柜们写信。内容很简单:

陛下“借款”五十万两,内帑周转。各地分店,开源节流,加快回款!年底分红,照旧!

写完信,他望着窗外侯府花园里盛开的牡丹,心中感慨:

这永乐盛世,他陈兴不仅是个见证者和参与者,更用美食和财富,在其中烙下了自己独特而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那位一边开创着宏大功业、一边理直气壮找他“借钱”的皇帝陛下。

正是这盛世画卷中最鲜活也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主角。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