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惊奇手札 > 第67章 南疆集结号

东北惊奇手札 第67章 南疆集结号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4 21:32:1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吉普车在蜿蜒崎岖的简易公路上颠簸了数日,中间又换乘过火车,窗外的景色从北方的黑土平原,逐渐过渡到起伏的丘陵,最终被连绵不绝、苍翠欲滴的亚热带山峦所取代。空气变得湿热粘稠,带着一股浓郁的泥土腥味和植物腐烂的气息,与关外干爽的春天截然不同。越往南走,气氛越发紧张。沿途可见满载士兵和物资的军车隆隆驶过,天空中偶尔传来直升机旋翼的轰鸣,远处山脊线上,隐约可见我军构筑的防御工事和蜿蜒的交通壕。

吉普车在颠簸的边境公路上行驶,李干部递给陈岁安一份战报简报,语气凝重:知道你要去的是哪个部队吗?兰州军区第47军。去年刚接防老山,这支部队已经毙敌2440人,伤敌4151人。

陈岁安接过简报的手微微一顿。那些冰冷的数字在他眼前化作血肉横飞的战场——每一颗子弹都可能夺走像李建军那样年轻的生命。

但代价呢?他轻声问,目光掠过车窗外掠过的烈士陵园。新坟上的花圈还未褪色,像一片片刺目的白。

李干部沉默片刻,指了指远处被炮火削平的山头:看见111高地了吗?新闻上说上周刚发生过肉搏战。我们守住了阵地,但一个排只剩七个人。他转头凝视陈岁安,正因为伤亡惨重,我们更需要特殊人才。你每破解一个邪阵,可能就挽救几十个战士的生命。

陈岁安攥紧怀中那本《仙家救贫术》,突然明白这趟征程的意义——他要让那些统计数字永远停在,而不是。

终于,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吉普车穿过层层哨卡,驶入了一个隐蔽在山谷中的前线指挥部。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基地,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布满伪装网的蜂巢。四周山壁上开凿出大大小小的“猫耳洞”,那是战士们赖以生存和战斗的狭小空间,洞口挂着防雨的油布,隐约能看到里面蜷缩休息的身影,以及架设好的机枪。更高处的阵地上,沙袋垒成的工事层层叠叠,粗大的炮管从掩体中探出,直指敌方方向。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汗水和消毒水混合的刺鼻气味,远处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和沉闷的炮击回响,提醒着所有人,这里是与死亡接壤的地带。

成群的士兵穿着沾满泥浆的军装,神色疲惫却警惕,他们或快步穿梭于交通壕中,或默默检查着武器弹药,眼神里有一种经历过血火淬炼的坚硬。紧张、压抑,却又充满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感,这就是老山前线给陈岁安的第一印象。

李干部带着陈岁安,快步走进一个依托天然岩洞扩建、覆盖着厚重伪装网的指挥所。里面光线昏暗,发电机嗡嗡作响,电台的滴答声和参谋人员压低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浓重的烟草味几乎能凝成实质。

在一个摆满地图的简易木桌前,他们见到了此地的最高指挥官——刘师长。

刘师长约莫五十岁年纪,身材不算高大,但站姿如松,肩膀宽阔,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领口敞开,脸上带着长期缺乏睡眠的深刻疲惫,眼袋很重,嘴唇干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布满了血丝,却丝毫不见浑浊,反而像两把藏在鞘中的利刃,锐利、坚定,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和仿佛能穿透迷雾的洞察力。他正俯身在地图上,用一支红蓝铅笔标记着什么,眉头紧锁,形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指挥所的帘子沉重地垂着,将前线的炮火声隔得模糊。刘师长背对着李干部,站在作战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上面标注的“634高地”——那里被红笔狠狠圈了起来。

指挥所的帆布帘刚落下,李干部就看到刘师长从地图前转过身。两个鬓角都已斑白的老战友,甚至来不及说一句话,眼圈就同时红了。刘师长一把将他紧紧抱住,粗糙的手掌用力拍着他的后背,仿佛要将这些天压在心里的重担,都拍进这无声的拥抱里。

李干部转业前正是这个师的老兵,当年阵地上和刘师长背靠背拼过刺刀。此刻两个老战友重逢,什么都没说,只是红着眼眶紧紧拥抱,仿佛又回到了枪林弹雨中相互托付的岁月。

“老李,”刘师长的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带着一夜未眠的沙哑,“建军他……那晚带队穿插634侧翼,接应兄弟部队。”他顿了顿,肩膀不易察觉地沉了下去,“整支连队,进去就没再出来。侦察兵报告……说那山谷里起了怪雾,带着股甜腥味,电台怎么呼叫都没回应。”

他猛地转过身,眼里的血丝像蛛网般密布,却努力让语气显得镇定:“不过,你不用担心。47军没有丢下兄弟的传统。我已经组织了敢死队,配备了防毒面具和火焰喷射器。活要见人,死……死也要把尸首带回来。”

李干部手里的搪瓷缸“哐当”一声掉在水泥地上,热水溅湿了他的裤腿。他像是没察觉,只是直直地看着老战友,嘴唇哆嗦了几下,才从喉咙深处挤出破碎的声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惊奇手札请大家收藏:()东北惊奇手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刘……这都是为了革命…有革命,就会有牺牲!”

刘师长望着地图上标注敌我态势的红蓝箭头,声音沉得像浸透了血的泥土:“老李,咱们都是带兵的人,谁不知道‘慈不掌兵’这四个字的分量?”他指尖重重点在634高地的位置,“可每当闭上眼,我就看见建军小时候缠着我讲战斗故事的模样。”

他猛地转过身,眼眶通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毅:“但你看这绵延百里的防线,多少百姓在咱们身后种地吃饭!若因为这个就畏首畏尾,怎对得起这身军装?”指挥桌上搪瓷缸里的水随着炮击微微震颤,映出他鬓角新添的白发。

李干部深吸一口气,迅速抹了把脸,侧身将身后的陈岁安让出来。他拍了拍陈岁安的肩膀,对刘师长介绍道:“老刘,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陈岁安同志,靠山屯的。抚仙湖那档子邪乎事,就是他平的。”

他又转向陈岁安,语气郑重:“岁安,这位就是刘师长,也是……建军的父亲。”

原来,李建军从小就是在刘师长眼皮底下看着长大的,从小就“干爸干爸”的叫着,而且李建军的未婚妻还是刘师长的女儿。

刘师长闻声抬起头,那锐利的目光立刻落在陈岁安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那目光似乎能剥开表象,直透内里。陈岁安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坦然地对视着。

“好,来了就好。”刘师长的声音沙哑,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没有多余的寒暄,“老李应该跟你说了个大概。具体情况,比想象的更邪门,更棘手。我们的人,晚上睡不好,白天像丢了魂,甚至……唉!”他重重叹了口气,手指敲打着地图上敌方控制区域,“常规手段使不上劲,这才不得已,请你们这些‘特殊人才’来帮忙。前线每一个战士都是宝贝疙瘩,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折磨垮掉!”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战士的爱护和对当前困境的焦灼。陈岁安能感受到这位老师长肩上的沉重压力,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师长,我会尽力。”

“嗯,”刘师长也不多话,对旁边一个参谋吩咐道,“带陈同志去‘特事办’安顿,和其他几位同志见个面。”

所谓的“特事办”,是指挥部旁边一个相对独立、同样经过伪装的军用帐篷。掀开厚重的门帘,里面烟雾缭绕,气氛有些沉闷和怪异。

帐篷里或坐或站,已经有四个人。陈岁安的到来,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些目光各不相同,有审视,有好奇,也有不加掩饰的疏离。

靠帐篷口坐着的是一个年轻道士,看着不过二十出头,面容清俊,皮肤白皙,与周围粗糙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穿着一身略显陈旧的藏青色道袍,背着一柄用布包裹的长剑,闭目盘坐,手指间掐着一个简单的诀,气息沉静,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但陈岁安能隐约感觉到,这年轻道士周身环绕着一股极其精纯、内敛的阳刚之气。参谋低声介绍:“这位是龙虎山天师府的张清霄道长,符箓派的高手,据说一手五雷正法已得真传。”

在张清霄对面,蹲着一个皮肤黝黑、精瘦干练的汉子,约莫三十多岁。他穿着本地少数民族的便装,头上缠着布巾,腰间挂着一串稀奇古怪的草药包和几个小葫芦,手里正拿着一片不知名的叶子放在鼻尖嗅着。他眼神灵动,带着一种山民特有的机警和野性。见陈岁安看他,他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这是石蛮,广西本地人,仡佬族,祖传的巫师,熟悉这片大山里的每一寸土地,草药和驱瘴的本事是一绝。”参谋补充道。

帐篷角落里,一个大嗓门正嚷嚷着:“这鬼地方,湿气忒重!俺家老仙儿都说了,浑身不得劲儿!”这是个身材魁梧的关东大汉,一脸络腮胡子,声音洪亮,穿着件跨栏背心,露出肌肉虬结的胳膊,脖子上挂着一串兽牙项链。他身上有一股浓烈的烟酒气混合着某种野性的气息,正是马金刀,东北出马仙,供奉的是常家仙(蟒仙)。他似乎有些烦躁,不停地活动着脖颈,感知力超群的他,显然对这里的环境非常不适应。

最后一位,独自坐在最里面的阴影里,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他面容普通,甚至有些憔悴,眼神里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和警惕。穿着普通的旧军装,但没有领章帽徽。“那位是阮雄,”参谋的声音压得更低,“化名。他是越南华侨,心向我们,家里……受过那边迫害。他懂一些越南那边,尤其是南边流行的降头邪术,了解敌方可能的手段。是我们重要的顾问,但……”参谋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阮雄的身份敏感,需要观察。

陈岁安的出现,让帐篷里微妙的气氛更加复杂。

张清霄微微睁开眼,看了陈岁安一眼,目光清澈而淡漠,略一点头,便又重新闭上,仿佛世间万物皆不入其眼。这是名门正派弟子固有的骄傲,或者说,是某种层面的隔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惊奇手札请大家收藏:()东北惊奇手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蛮倒是热情地招了招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道:“新来的兄弟?东北那旮沓的?快来坐,这地方邪性得很,多个人多份力!”他的直接和热情,稍微冲淡了些许尴尬。

马金刀上下打量着陈岁安,瓮声瓮气地说:“哟,关东老乡?也是请仙儿的?身上味儿不对啊……有点……有点像看风水的?”他鼻子抽动了几下,蟒仙赋予的敏锐感知,让他察觉到了陈岁安身上不同于出马仙的另一种气息——属于地脉和风水的沉凝。

阴影里的阮雄,只是抬起眼皮,快速地扫了陈岁安一眼,那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随即又低下头,恢复了一贯的沉默,仿佛一尊没有生气的雕像。

陈岁安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明白,这几位都是身怀绝技之辈,但也正因为如此,各有各的傲气,各有各的顾忌。龙虎山正道,南方巫蛊,东北出马,越南降头……再加上自己这个半路出家、杂糅了出马和风水憋宝的关东小子,这组合实在是够古怪,也难怪气氛如此微妙。要想应对前线那未知的邪术,恐怕首先得过了彼此间这道无形的“坎”。

他学着石蛮的样子,在帐篷里找了个空位坐下,将行囊放在脚边,没有主动搭话,只是平静地观察着,感受着这南疆前线指挥部“特事办”里,暗流涌动的奇异氛围。外面的炮声偶尔传来,提醒着他们,这里不是论道切磋的山门,而是生死一线的战场。共同的敌人和肩负的责任,或许最终能将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奇人拧成一股绳,但现在,还远远不是时候。集结号已经吹响,但真正的考验,尚未开始。

吃晚饭的时候,陈岁安轻轻推开李建军的宿舍门,里面空荡荡的,但还残留着熟悉的气息。他走到那张整齐的床铺前,俯下身,小心翼翼地从那还带着些许头油的枕头上,拈起了几根微卷的短发。

他的动作很轻,像是不愿惊扰什么。随后,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小、色泽古旧的黄铜指南鱼。这鱼造型古朴,鳞片清晰,鱼嘴微张。陈岁安用拇指在鱼腹一搓,竟露出一个极小的暗格。他将那几根头发仔细地放入鱼腹之中,再轻轻合上。

指腹抚过冰凉的鱼身,他低声默念了一句寻踪觅影的秘咒。那铜鱼腹中似乎有微光一闪而逝,随即恢复如常。以贴身之物为引,借司南之鱼寻踪,这是《仙家救贫术》中记载的古老法门,如今,成了他在这茫茫南疆丛林里,寻找生死未卜的兄弟的唯一希望。他将铜鱼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指引。

喜欢东北惊奇手札请大家收藏:()东北惊奇手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