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凡人吴普同 > 第14章 做豆腐,蒸大馍

刚过腊月初八,吴家年味的酿造进入了更实质的阶段,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更加忙碌、更加殷实的期待。天穹还是一片沉甸甸的墨蓝,几粒寒星冻僵了似的钉在上面。西里村沉睡在黎明前最深的寂静里,只有凛冽的北风刮过光秃秃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哨音。

吴家小院的堂屋里却亮起了昏黄的灯光。吴建军和李秀云已经穿戴整齐,棉袄外面扎紧了腰带。堂屋地上,放着两个沉甸甸的麻袋——一袋是自家地里收的、精心挑选过的金黄饱满的黄豆,另一袋则是劈好的、干燥的硬柴。旁边停着那辆立下汗马功劳的板车。

“今儿豆腐坊肯定挤破头,”李秀云压低声音,一边把最后几根柴火码上车,一边对吴建军说,“得早点去排上号,不然晌午都回不来,下午蒸馍的工夫就紧了。”

吴建军点点头,搓了搓冻得有些僵硬的手,哈出一口长长的白气:“嗯,走!”

板车在冻得梆硬的土路上发出清晰的“咯噔”声,碾碎了村道的寂静。吴普同和妹妹小梅、弟弟家宝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对父母这黎明前的出征毫无知觉。寒冷像无数细小的针,刺穿着吴建军和李秀云裸露的脸颊和脖颈。他们沉默地拉着车,脚步匆匆,朝着村西头亮着微弱灯光、隐约传来人声和石磨转动声的豆腐坊赶去。

**豆腐坊:蒸汽弥漫的战场**

离豆腐坊还有几十米远,浓郁的、带着生豆腥气的豆香就混着柴火燃烧的烟火味扑面而来。果然不出所料,豆腐坊那低矮的土坯房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板车队!昏黄的煤油灯光从门缝窗棂里透出来,映照着人影幢幢。男人们跺着脚、搓着手、低声交谈着,女人们则裹紧了头巾,把冻得通红的手揣在袖筒里,眼睛都巴巴地望着那扇热气腾腾涌出的木门。

“还是来晚了点,”李秀云看着前面的五六辆车,叹了口气,“老张家、王老五家、赵老师家都排前头了。”

吴建军把车排在队尾,和李秀云一起跺着脚取暖。寒冷让人清醒,也放大了等待的焦灼。豆腐坊里传出持续不断的、沉重而单调的“轰隆”声——那是巨大的石磨在人力或畜力的驱动下,一圈圈碾压豆子的声音。还有铁锅烧水的“滋滋”声,大瓢舀水的“哗啦”声,以及豆腐坊主人老杜师傅洪亮的吆喝声。

时间在寒冷的等待中一点点流逝。天色由墨蓝转为深灰,东方天际线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终于,前面的人家拉着做好的豆腐出来了!板车上放着盖着厚厚笼布的木托子,热腾腾的蒸汽即使在寒冷的空气里也清晰可见,浓郁的熟豆香瞬间盖过了之前的生豆腥气,勾得人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轮到吴家了。吴建军和李秀云赶紧把黄豆和柴火搬进豆腐坊。

**亲历豆腐诞生:汗水与智慧的凝结**

一进门,一股滚烫、潮湿、混杂着生豆、熟浆、卤水、柴烟和汗味的浓烈气息瞬间包裹了他们。狭小的空间里雾气弥漫,几乎看不清对面的人影。巨大的石磨占据了房间一角,此刻暂时停歇,磨盘上还残留着乳白色的豆渣。几口特大的铁锅在土灶上沸腾着,翻滚着雪白浓稠的豆浆,巨大的气泡破裂,溅起滚烫的浆液。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拉风箱伙计淌着汗水的脸。

老杜师傅是个精瘦干练的老头,围着油腻的帆布围裙,动作快得像一阵风。他看了一眼吴家带来的黄豆,用手抓了一把捻了捻,点点头:“豆子不错!柴火放那边!”他指了指墙角堆积如山的柴垛。

“杜师傅,麻烦您了!”李秀云赶紧说。

“客气啥,按规矩来!”老杜师傅声音洪亮,“豆子倒磨斗里!建军兄弟,有力气就来搭把手推磨!”

吴建军二话不说,走到石磨旁,和另一个排队等着做豆腐的壮汉一起,抓住沉重的磨杆,随着老杜师傅一声“走!”的号子,用力推动起来!

“轰隆隆……”沉重的石磨再次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巨响。金黄的豆子顺着磨眼流下,被上下两扇粗糙的石磨碾磨、挤压,乳白色的、带着泡沫的生豆浆顺着磨盘边缘的凹槽汩汩流出,汇聚到下面接浆的大木桶里。这纯粹依靠人力的原始劳作,充满了力量感和艰辛。吴建军咬紧牙关,手臂上的肌肉绷紧,额头上很快渗出了汗珠,在蒸腾的热气里闪闪发亮。

李秀云也没闲着。她帮着把磨出来的生豆浆用大木桶提到旁边一口大锅旁,那里有个伙计负责用极细密的纱布(豆腐包)进行**过滤**。滚烫的豆浆被倒入悬吊起来的豆腐包中,伙计用力地摇晃、挤压,雪白的浆液透过纱布滤网哗啦啦流进下面的大锅里,而粗糙的豆渣则被留在了纱布里。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臂力和耐心,确保豆渣被充分挤压,豆浆被最大限度地滤出。

过滤好的纯净豆浆被倒入旁边一口专门烧煮的大铁锅里。灶膛里烈火熊熊,豆浆很快沸腾起来,白色的泡沫汹涌翻滚,浓郁的熟豆香弥漫了整个作坊,甚至盖过了其他味道。这是**煮浆**的关键时刻,需要有人拿着长柄勺不停地在锅里搅动,防止糊锅,还要及时撇去浮沫。老杜师傅亲自盯着,眼神锐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煮熟的豆浆被舀进一个巨大的、矮胖的陶缸(点浆缸)里,稍微晾凉片刻,就到了最神秘、也最考验手艺的环节——**点卤**!

老杜师傅拿出一个深色的陶罐,里面是他秘制的卤水(通常是用盐卤块或石膏调制的水溶液)。他神情专注,像一位掌控魔法的巫师。只见他左手用长柄勺缓缓搅动着缸里温热的豆浆,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右手则稳稳地拿着卤水罐子,将卤水以极其细密、均匀的水线,淋入那旋转的漩涡中心!

随着卤水的注入,奇迹发生了!原本均匀流动的液体豆浆,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缸中心先出现细小的絮状物,然后迅速蔓延开来,像无数细小的雪花在热汤中凝结、聚集、沉淀。清澈的浆水(**豆腐水**或**浆水**)开始析出,与凝结成块的白色固体(**豆腐脑**)逐渐分离!

“停!”老杜师傅眼疾手快,在恰到好处的一瞬间停止了淋卤。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却精准无比。点多了,豆腐会老、硬、涩;点少了,豆腐太嫩、不成形、易碎。全凭老师傅几十年积累的手感和经验。

点好卤的豆浆需要静置“养”一会儿,让豆腐脑充分凝结成型。趁这个空隙,老杜师傅在准备好的、铺着干净笼布的木制豆腐匣子(也叫豆腐箱或豆腐模)里,放上一个同样铺着笼布的、带孔洞的压板(**豆腐屉**)。

静置好的豆腐脑被小心翼翼地舀进铺好布的豆腐屉里。雪白、细嫩、颤巍巍的豆腐脑堆满了匣子。老杜师傅将笼布的四角提起,平整地覆盖在豆腐脑上,再盖上沉重的木质压板。最后,搬来几块压豆腐专用的、洗刷干净的大石头,稳稳地压在压板上。

**压制成型!**

沉重的压力下,多余的、淡黄色的豆腐水(浆水)从木匣四周的缝隙和底部的孔洞中汩汩流出,流到下面接水的盆里。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压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最终豆腐的软硬程度(老豆腐或嫩豆腐)。吴建军和李秀云带来的柴火,此刻正化为灶膛里持续的热力,也化为了这压制过程中无形的力量。

等待豆腐成型的间隙,吴建军和李秀云也累得够呛。他们靠在墙边,喝着豆腐坊提供的、带着豆腥味的温热浆水(豆腐水),驱散着身上的寒意和疲惫。看着老杜师傅和他的伙计们在这蒸汽弥漫、温度极高的小屋里忙碌穿梭,汗流浃背,吴建军由衷地感叹:“这活计,真是力气加手艺,不容易!”

终于,压得差不多了。老杜师傅搬开石头,掀开压板和笼布。一方方洁白如玉、方正敦实、还冒着丝丝热气的豆腐,赫然呈现在眼前!那细腻的质地,清新的豆香,是任何机器生产的豆腐都无法比拟的。

“好了!老吴家的豆腐!”老杜师傅用刀熟练地将大块豆腐分割成小块,整齐地码放在吴家带来的木托子上,盖上浸湿的厚笼布保温保湿。

吴建军付了加工费(通常用一部分黄豆或柴火抵),和李秀云一起,小心翼翼地将这承载着辛劳和豆香的宝贝抬上板车。走出豆腐坊时,天已大亮,冬日的阳光虽然苍白,却带来了久违的暖意。他们拉着车,车上弥漫着新鲜豆腐特有的、温热清新的香气,踏上了回家的路。

**晨归的犒赏:一碗热拌豆腐**

推开家门,三个孩子刚刚被邻居赵大娘叫醒,正揉着惺忪的睡眼坐在炕上。冷清的屋子因为父母的归来和那浓郁独特的豆香瞬间活了过来。

“爹!娘!你们回来啦!”吴普同第一个跳下炕。

“哇!好香啊!是豆腐!”小梅也吸着鼻子跑过来。

家宝还不太明白,但也跟着哥哥姐姐咿咿呀呀地凑热闹。

李秀云看着孩子们,疲惫的脸上绽开笑容。她掀开木托子上湿漉漉的笼布,露出里面还微微冒着热气的、雪白细嫩的豆腐。一股更加纯粹、更加诱人的豆香弥漫开来。

“都饿了吧?来,先垫垫!”李秀云麻利地切下一大块温热的豆腐,放在一个粗瓷大碗里。她拿出一个小碟子,倒上一点点金贵的香油,又撒上一小撮细细的盐末,用筷子快速搅匀。然后,将这简单的、却香气扑鼻的香油盐卤,均匀地淋在切成小方块的豆腐上!

“快,趁热吃!”她把碗递到孩子们面前。

三个小脑袋立刻凑到一起。吴普同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颤巍巍、裹着油亮酱汁的白豆腐,吹了两下就塞进嘴里。那口感!温热的豆腐细腻得入口即化,豆子的清香在口腔里弥漫开来,带着一丝天然的甘甜。简单的香油和盐,恰到好处地激发了豆腐的本味,咸香滑润,清爽宜人!这碗没有任何花哨、纯粹依靠食材本真和母亲巧手的**热拌豆腐**,在寒冷的清晨,如同一股温暖的清泉,瞬间抚慰了辘辘饥肠,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好吃!娘,真好吃!”吴普同含糊不清地赞叹着,筷子不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梅也吃得眼睛发亮,小嘴塞得鼓鼓囊囊。

连家宝也吧嗒着小嘴,努力吞咽着母亲喂给他的小块豆腐。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心满意足的样子,吴建军和李秀云相视一笑,一夜的辛劳和寒冷,似乎都被这碗热腾腾的拌豆腐驱散了。这就是生活最朴素的犒赏。

**蒸腾的希望:白面大馍与胭脂红点**

短暂的休整后,灶房里再次燃起了熊熊的灶火。今天下午的重头戏——蒸过年的大馍(馒头)开始了!这是年节储备里最核心的主食,象征着富足和团圆。

李秀云小心翼翼地从面缸最深处,搬出那个平时舍不得动用、此刻却显得格外神圣的布袋——里面装着家里最好的、最精细的白面!平时吃的多是掺了玉米面或红薯面的杂粮馍,只有过年,才能痛痛快快地吃上纯白面的暄软大馍!

和面是个大工程。李秀云拿出家里最大的瓦盆,倒入雪白的面粉,中间挖个坑,倒入温水化开的“引子”(老面肥,上次蒸馍特意留下发酵用的)。她挽起袖子,开始用力地揉搓。面粉渐渐与水、引子融合,变成柔软的面絮,再经过她有力的、反复的揉压,最终成为一个光滑、洁白、富有弹性的大面团。盖上盖子,放到温暖的灶台边让它静静发酵(**醒面**)。

等待发酵的间隙,李秀云也没闲着。她开始准备蒸馍用的笼屉,清洗笼布,烧上满满一大锅开水。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面团已经发得膨胀了一倍多,表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小孔,散发出诱人的、带着微酸的麦香味。李秀云把发好的面团再次放到案板上,撒上干面粉,开始**揉面排气**。这是蒸出好馍的关键,揉得越透,蒸出来的馍越筋道、越光滑、不起泡。她全身用力,反复揉压,面团在她手下变得愈发光滑紧实。

揉好面,开始**做馍**。李秀云将大面团分成几块,再搓成长条,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她拿起一个剂子,在手中快速团揉、搓高,一个圆润光滑的馒头坯子就成型了。吴普同和小梅早已洗干净小手,围在案板边,眼巴巴地看着。

“娘,我也要做!我要做小兔子!”吴普同嚷嚷着。

“我也要!我要做小刺猬!”小梅也不甘示弱。

李秀云笑了,揪下两块小面团递给他们:“行!跟着娘学!先团个圆球,小兔子嘛,捏两个长耳朵……”她耐心地示范着,手上动作灵巧无比。

吴普同学着母亲的样子,笨拙地团着面团,努力捏出两只长长的、耷拉着的“耳朵”。小梅则用剪刀在小面团上剪出一个个小刺,试图做出“小刺猬”。家宝太小,只能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捏着一小疙瘩面玩。灶房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对面团的奇思妙想。

很快,案板上就摆满了白胖的“正规军”馒头,还有几个歪歪扭扭、充满童趣的“小兔子”、“小刺猬”、“小鱼”甚至还有吴普同“创作”的四不像“小怪兽”。李秀云把孩子们的作品也小心地放进笼屉里,和那些圆润的大馒头放在一起。

笼屉一层层架在大锅上,锅里开水翻滚,蒸汽汹涌。盖上最后一张笼屉盖,用湿布仔细封好边缘防止漏气。灶膛里,吴建军添足了硬柴,火舌舔舐着锅底,发出轰轰的响声。

**蒸馍!**

巨大的蒸汽从笼屉缝隙里喷涌而出,弥漫了整个灶房,带着浓郁醉人的麦香。时间在蒸汽的缭绕和期待的等待中流淌。李秀云守在锅边,听着锅里水沸腾的声音,感受着蒸汽的力度。蒸馍讲究“一气呵成”,中间不能随意开盖,否则馍会“死”(塌陷不暄)。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李秀云侧耳倾听,锅里那种沉闷的、蒸汽被面团吸收的声音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轻盈的蒸汽声。她果断下令:“好了!停火!焖一会儿再揭盖!”

灶膛里的火被撤掉,只留下余烬的微温。又耐心地等了一刻钟,让馍在余温中慢慢定型。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李秀云深吸一口气,在孩子们屏息的注视下,掀开了最上层的笼屉盖!

“哗——”一股更加汹涌、更加浓郁的白色蒸汽裹挟着醉人的麦香扑面而来!待蒸汽稍散,眼前的情景令人心醉:一层层笼屉里,挤满了白胖胖、暄腾腾、光溜溜的大馒头!每一个都像吹足了气的小枕头,表皮光滑细腻,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热气。孩子们做的那些小动物面点也蒸熟了,虽然形状有点走样,但同样白白胖胖,憨态可掬。

“哇!好白啊!”

“我的小兔子!娘你看,我的小兔子!”小梅兴奋地指着。

“我的刺猬也胖了!”吴普同也高兴地叫着。

李秀云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她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小纸包,里面是她珍藏的一点胭脂(一种天然植物性红色染料,也可用红曲米泡水替代)。用一根削尖的细竹签,蘸上一点鲜艳的胭脂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拿起一个圆润的大白馍,在馍的顶端中心,灵巧地点上一个小小的、圆圆的、鲜艳欲滴的**红点**!接着是下一个,再下一个……很快,所有圆馍的头顶都顶上了这喜庆吉祥的“一点红”,如同画龙点睛,瞬间赋予了这些白胖的面团以生命和节日的灵魂!

孩子们的小动物面点也不能落下。小兔子的眼睛点上两点红,小刺猬的鼻尖点一点红,小鱼的鳞片也象征性地点缀几点……顿时,这些白面做的小生灵也活灵活现起来!

点好红点的大馍和小面点被小心翼翼地捡出来,摊放在堂屋里早已准备好的、铺着干净高粱秆席子的大笸箩里晾凉。雪白的面点,配上那一点或几点鲜艳的胭脂红,在冬日透过窗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喜庆、格外诱人。那浓郁的麦香混合着淡淡的胭脂气息,充盈着整个屋子,这是最踏实、最温暖、最令人心安的年味!

笸箩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李秀云看着这丰硕的成果,长长舒了口气。这些白面大馍,加上那些点缀着红点的小面点,足够一家人吃到正月十五了!这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犒赏,更是对未来一年富足生活的祈愿。

吴普同看着笸箩里那个顶着红点、自己亲手做(虽然主要靠娘帮忙整形)的“小兔子”,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暄软温热。他知道,到了除夕夜,这些白胖的馍,配上坛子里的腌肉、油亮的香肠、鲜嫩的豆腐……那将是一桌多么丰盛、多么幸福的年夜饭啊!年的轮廓,在豆香、麦香和那一点喜庆的胭脂红中,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具体。灶火渐熄,余温犹存,笸箩里的白馍如同一个个圆满的句点,也如同一个个雪白的希望,静静地等待着新春的到来。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凡人吴普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