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骨香散 > 第1章 旱魃为虐,古冢初现

骨香散 第1章 旱魃为虐,古冢初现

作者:荞薏艾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3 13:17:4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幕:赤地千里

入伏的豫西像被扔进了铁匠铺的火塘,毒辣的日头悬在头顶,把青龙河的河床晒得裂成了一张张焦渴的嘴。河底的鹅卵石泛着惨白的光,连最耐渴的狗尾巴草都蔫头耷脑地趴在地上,叶子卷成了细筒,一碰就碎成渣。

青龙村的人都聚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树影稀稀拉拉,根本挡不住热浪。李婶抱着她家的老牛哭,牛的肋巴骨根根分明,舌头伸得老长,鼻孔里只有微弱的气息——昨天还能勉强站着喝水,今天就倒在了牛圈里,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这鬼天!再不下雨,人都要跟着渴死!”她拍着牛背,哭声混着尘土味飘散开,引得几个老婆子也跟着抹眼泪。

村小学的土坯墙裂了道缝,校长蹲在墙根抽烟,烟锅子都快烫到手了还没察觉。教室里的课桌椅蒙着厚厚一层灰,黑板上的“好好学习”四个字被风吹得褪了色,只剩下模糊的白印子。“停课三天了,”他对着凑过来的村长刘权利叹气,“水缸底都朝天了,孩子们连口水都喝不上,还上啥课?”

刘权利穿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褂子,脑门上的汗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淌。他刚从乡上回来,自行车后座的两个水桶空空如也,车胎瘪了一个——路上被碎石子扎破的。“乡上的井也快干了,”他抹了把脸,声音发哑,“书记说,再等三天不下雨,就组织人去三十里外的白河挑水。”

人群里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王老头!你咋从水库那边回来?”

众人扭头看,渔民老王扛着个空渔网,踉踉跄跄地走过来,裤腿上沾着厚厚的淤泥,脸色白得像纸。“别去水库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粗气,“水快干见底了,我今早划着木船往里面去,船底都蹭着石头了——还有,我看见那底下……好像有啥东西露出来了。”

“啥东西?”好几个人凑上去问。

老王咽了口唾沫,眼神有点发直:“黑乎乎的,像个大狮子头,埋在泥里,就露个犄角出来。我不敢靠近,总觉得那玩意儿邪乎。”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说“怕不是老辈人说的水库底下的老坟”,有人骂“胡说八道,哪有什么老坟”,吵吵嚷嚷的,把树上的知了都惊得停了声。刘权利皱着眉,心里七上八下——他小时候确实听他爹说过,修水库之前,那片地方有个没人敢去的乱葬岗,后来淹在水里就没人提了。

不远处的墙角,张狗剩蹲在那里啃干硬的馍馍,耳朵却竖得老高。听到“水库底下有东西”,他眼里闪过一丝光,悄悄把啃剩的馍馍揣进怀里,猫着腰往水库的方向溜。刘权利眼角的余光瞥见他,厉声喊:“张狗剩!你又想干啥坏事?”

张狗剩回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牙:“村长放心,我就去看看热闹,保证不瞎动!”话没说完,人已经跑远了,留下一滩尘土飞扬。刘权利气得跺了跺脚,却也没追——这张狗剩是村里出了名的无赖,游手好闲,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管也管不住。

日头渐渐西斜,热浪却一点没减。老槐树下的人慢慢散了,只剩下刘权利还蹲在那里,望着水库的方向发呆。他摸出烟袋,刚想点上,又想起村里的烟叶也快断了,只好又塞回兜里。风刮过干裂的地面,带着一股土腥味,远处水库的方向静悄悄的,像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幕:消息传讯

第二天一早,刘权利揣着两个凉馍馍,叫上村会计,骑着那辆瘪了胎的自行车往乡上赶。会计坐在后座,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裹着个东西——昨天老王在水库边捡的,说是从那“狮子头”上掉下来的一撮黑毛,硬邦邦的,沾着泥。

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自行车颠得人骨头都快散了。会计一路抱怨:“村长,咱真要把这事儿报上去?万一就是块破石头,乡上还得说咱大惊小怪。”

“报!咋能不报?”刘权利蹬着车,喘着粗气,“真要是老坟,那就是文物,得让上面来看看。要是真有啥宝贝,说不定还能给村里争取点救济粮。”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既怕那东西真有邪气,又盼着能借这事儿给村里捞点好处。

到了乡上,乡办公室里挤满了人,都是来反映旱情的。刘权利挤了半天,才凑到乡书记面前,把水库里发现“石狮子”的事儿说了一遍,又把那撮黑毛递了过去。

乡书记拿起黑毛看了看,又闻了闻,皱着眉说:“这玩意儿看着像兽毛,但又硬得很,不像常见的牛羊毛。你说的石狮子,会不会是以前修水库时没清理干净的石头?”

“不能啊书记,”刘权利急了,“老王说那东西有鼻子有眼,分明是个狮子头!再说,那地方老辈人就说是乱葬岗,说不定真是座老坟。”

旁边的乡文书插了一句:“书记,前阵子县文化馆来过人,说要是发现啥古物遗迹,让及时上报。要不咱给县文化馆打个电话问问?”

乡书记想了想,点了点头:“行,你去打电话。要是县文化馆觉得有必要,就让他们派人去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骨香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才接通——县文化馆的电话线路也不太好,滋滋啦啦的。文书对着电话喊了半天,把水库里发现石狮子、可能有古墓的事儿说了一遍。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我们马上派人过去看看,让你们村先把现场看好,别让村民乱挖。”

挂了电话,文书对刘权利说:“县文化馆说派个干事过来,叫小赵,说是学考古的。让你们村先派人守住水库,别让人破坏了。”

刘权利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连忙谢过乡书记,又骑着自行车往回赶。路上,会计问:“真要派人守着?村里壮丁都去挑水了,哪有人手?”

“找!就算轮流守,也得守住!”刘权利咬着牙,“这事儿要是成了,对村里有好处。你回去就组织人,男的女的都行,每人发两个馍馍,就在水库边看着,别让张狗剩那小子捣乱。”

回到村里,刘权利立刻敲锣召集村民,把县文化馆要来人的事儿说了一遍,又安排了五个人轮流在水库边值守。张狗剩听说县上要来人,也不敢再乱闯,只是远远地在水库边晃悠,想看看热闹。

与此同时,县文化馆里,小赵正收拾东西。他刚从考古专业毕业没多久,分到文化馆还不到一年,平时也就是整理整理古籍,从没出过现场。接到乡上的电话,他既兴奋又紧张,翻出自己的考古工具包,把小刷子、卷尺、放大镜都塞了进去,又带上一本《中国古代墓葬形制概论》,揣在怀里。

“小赵,你可得小心点,”馆长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地方旱得厉害,村民情绪也不稳定,要是真发现古墓,先别乱动,等省考古队的人来支援。”

“知道了馆长!”小赵用力点头,骑上自行车,朝着青龙村的方向出发。路上的太阳更毒了,他骑一会儿就停下来喝口水,水壶里的水很快就见了底。他看着路边干裂的田地,心里暗暗祈祷:希望真能发现点什么,也算是为抗旱期间的文物保护出点力。

而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办公室里,郭维刚放下手里的放大镜。他面前摆着几具新石器时代的骨骸,刚完成鉴定报告。馆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郭维,河南那边发现一座疑似唐代古墓,省考古队请求支援,需要一名骨骸研究专家,你去一趟吧。”

郭维愣了一下,接过电报看了看——“河南豫西青龙山水库因旱干涸,发现唐代墓地遗迹,需骨骸专家协助鉴定”。他心里一动,想起三年前黑风岭的事儿,那起失踪案至今没个定论,而河南……似乎和他手里的一份档案有点关联。

“馆长,我能带上一些之前的档案吗?”郭维问。

“可以,”馆长点了点头,“注意安全,有什么情况及时汇报。”

郭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打开抽屉,拿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上面写着“1959年黑风岭考察队失踪案”。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档案袋塞进了公文包。然后收拾好自己的检测工具,拎着箱子,匆匆赶往火车站。火车缓缓开动,郭维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里沉甸甸的——不知道这次河南之行,会不会解开三年前的疑团。

第三幕:陌路相逢

河南省考古队的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凝重。队长的腿在前几天考察时摔断了,打着石膏躺在床上,手里拿着青龙山水库那边传来的消息,愁眉不展。“这节骨眼上,我偏偏动不了,”他叹了口气,“青龙山水库那边情况不明,必须派个有经验的人去带队。”

旁边的队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说:“毛三经验丰富,上次洛阳那座宋墓就是他带队发掘的,让他去最合适。”

队长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毛三,你收拾一下,立刻出发去青龙村,和县文化馆的人汇合。记住,先摸清情况,不要贸然发掘,等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到了再一起行动。”

毛三站了起来,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服,脸上晒得黝黑,眼神很亮。“放心吧队长,”他沉声说,“我一定把情况摸清,保护好现场。”

回到宿舍,毛三开始收拾东西。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子,里面装着他的考古工具——磨得发亮的小刷子、不同型号的竹片、卷尺、罗盘,还有他父亲留下的那本《宋代墓葬形制考》。他翻开书,里面夹着几张老照片,是他父亲当年发掘宋墓时拍的。“爹,这次我一定不会给你丢脸,”他低声说,然后把书揣进了背包。

第二天一早,毛三背着背包,坐上了去豫西的长途汽车。汽车很旧,一路颠簸,车厢里挤满了人,汗味、烟味混在一起,让人喘不过气。毛三靠在窗边,看着外面干裂的土地,心里想着队长的嘱咐——一定要谨慎,不能出岔子。

与此同时,郭维从北京坐火车到了郑州,又转乘长途汽车赶往豫西。他坐在汽车的前排,手里拿着笔记本,时不时写写画画。旁边坐着一个老太太,是去豫西投亲的,见郭维斯斯文文的,不像本地人,就主动搭话:“小伙子,你是去豫西干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骨香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是去工作的,”郭维笑了笑,“您呢?去投亲?”

“是啊,去我儿子家,”老太太叹了口气,“这鬼天气,旱得连庄稼都死光了,不知道我儿子家怎么样了。对了,你要去豫西哪个地方?”

“青龙村,”郭维说。

“青龙村?”老太太眼睛一亮,“我就是青龙村附近的!那地方有个青龙山水库,听说最近水干了,露出不少东西。我年轻的时候,还听老人说过,那水库底下有座老坟,埋着大人物呢。”

郭维心里一动,连忙问:“您还记得老人具体怎么说的吗?”

“记不清了,”老太太摇了摇头,“都几十年前的事儿了,只记得说那老坟门口有石狮子,很气派。后来修水库,就把那地方淹了。”

郭维默默记下老太太的话,心里的疑团越来越重——黑风岭的骨骸,河南的古墓,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汽车到了县汽车站,毛三和郭维几乎同时下了车。毛三背着大背包,手里拿着一张地图,正在打听去青龙村的路。郭维拎着箱子走过去,问道:“同志,你也是去青龙村的吗?”

毛三转过头,打量着郭维——穿着干净的中山装,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不像搞考古的。“我是,”他点了点头,“你是?”

“我是国家博物馆的郭维,来协助考古工作的,”郭维伸出手,“你是省考古队的同志吧?”

“我叫毛鑫达,你叫我毛三就行,”毛三握了握郭维的手,“没想到这么巧,咱们一起走。”

两人找了辆驴车,车主是个老汉,赶着驴,慢悠悠地往青龙村去。路上,毛三问:“郭同志,你对青龙山水库那边的遗迹有什么看法?县文化馆的人说可能是唐代的。”

“还不好说,”郭维推了推眼镜,“得看现场的遗迹特征,比如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什么的。不过刚才在车上,有个老太太说,那地方老辈人传说是座有石狮子的老坟,可能年代不晚。”

“石狮子?”毛三皱了皱眉,“宋代墓葬门口也常有石兽,但风格和唐代不太一样。宋代的石兽更写实,唐代的则更雄健。要是真有石狮子,说不定是宋代的。”

“不一定,”郭维反驳道,“唐时豫西受突厥文化影响,有些墓葬的石兽造型很特别,基座上可能会有一些异域风格的纹路,不能单凭石兽就断定是宋代。”

毛三瞥了郭维一眼,心里有点不服气——这郭维看着文弱,没想到还挺有主见。“等到了现场看看再说吧,”他没再多说,转头看向窗外的景色。

驴车慢悠悠地走着,路边的庄稼地里一片枯黄,偶尔能看到几个农民在地里拔草,脸上满是愁容。风刮过,卷起一阵尘土,让人睁不开眼。毛三和郭维都没再说话,各自想着心事,只有驴的蹄声和老汉的咳嗽声在寂静的路上回荡。

(第一章完)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骨香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