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39章 社区“阳台菜园争霸赛”与泥土里长出的热闹日子

第三十九章:社区“阳台菜园争霸赛”与泥土里长出的热闹日子

李奶奶在阳台花盆里种下第一粒青菜籽时,窗外的白玉兰正开得热闹。她蹲在小马扎上,用竹片把盆土划成小格子,每个格子里撒三粒籽,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盖被子。“这土得松松,不然芽芽钻不出来。”她边说边往土里掺了把碎蛋壳,是周砚田特意送来的,“他说鸡蛋壳补钙,菜苗吃了长得壮。”

这话被路过的张大妈听见了。她扒着阳台栏杆探头看:“种的啥好东西?也不叫上我。”张大妈的阳台早就摆满了花盆,不过种的都是月季和仙人掌,这会儿突然动了心思,“我家那空着的塑料桶,是不是能改造成菜盆?”她前天刚买了桶花生油,桶底磕了个小洞,正愁没处用。

“太能了!”李奶奶直起腰,指着楼下杨永革的窗台,“你看永革,都用泡沫箱种上辣椒了。”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杨永革的窗台上摆着三个泡沫箱,里面插着几根细竹竿,竹竿上挂着写着“朝天椒”“线椒”“灯笼椒”的小木牌,字是石蛋用红漆写的,歪歪扭扭像爬动的虫子。

杨永革正站在梯子上给泡沫箱搭架子。他把旧蚊帐的竹竿拆下来,绑成三角形的支架,说“辣椒枝长了会倒,得靠着架子站”。石蛋蹲在窗台上帮忙递绳子,手里还攥着颗刚从周砚田家鸡窝旁捡的蚯蚓,“杨大哥,给辣椒喂这个,是不是长得更快?”

“别瞎喂!”杨永革拍掉他手里的蚯蚓,“这玩意儿太肥,会把根烧坏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鸡粪,“周砚田给的,他家老三拉的,发酵过的,这才是好肥料。”说着抓了一小把撒进土里,石蛋赶紧捂住鼻子:“臭烘烘的,比部落的羊粪还难闻!”

周砚田的“菜园”最有特色。他在鸡窝旁边圈了块半平米的地,用砖头垒了个小篱笆,里面种着香菜和香葱,都是老三不爱啄的。“种点调味的,做饭时随手掐,比菜市场买的新鲜。”他给菜浇完水,又给老三的食盆添了把米,“你可别祸祸这些苗,不然以后不给你煮鸡蛋。”老三偏过头,用翅膀拍了拍篱笆,像是在保证。

王大爷听说要搞“阳台菜园赛”,翻箱倒柜找出个旧脸盆。盆底没洞,他就用钉子凿了几个,凿到第五下时盆底裂了道缝,他却拍手笑:“这样漏水更快,省得积着水烂根。”他种的是红薯,把发芽的红薯块埋在土里,只露出芽尖,“这玩意儿好养活,当年在乡下,扔墙角都能长一串。”

比赛规则是李淑琴定的:一个月后评比,看谁种的菜“长得最精神”“用处最大”“故事最多”。“故事多的加分!”她特意强调,举着个小本本挨家记录,“杨永革的辣椒是‘部落传承款’,李奶奶的青菜是‘怀旧款’,周砚田的香菜是‘鸡窝守护款’,王大爷的红薯……是‘破盆求生款’!”

接下来的日子,社区的阳台和窗台热闹起来。清晨总能看见李奶奶蹲在小马扎上,用小喷壶给青菜苗喷水,嘴里念叨着“快长快长,长到能炒一盘”;张大妈把塑料桶摆在阳台栏杆上,种了半桶小白菜,每天搬着桶来回转,说是“让每片叶子都晒够太阳”;杨永革的泡沫箱旁多了个温度计,超过30度就搬进屋,生怕辣椒苗被晒蔫。

麻烦也跟着来。杨永革的辣椒刚结出小绿果,就被鸟啄了好几个洞。他气得找周砚田借老三:“让你家鸡帮我看着,啄鸟!”结果老三蹲在泡沫箱上,把刚长出来的辣椒叶啄了个精光,气得杨永革追着鸡打,最后用旧渔网给泡沫箱罩了个“防护网”。

张大妈的小白菜招了蚜虫。她急得找李奶奶请教,李奶奶教她用肥皂水喷叶子,“以前在生产队,没农药就这么办。”张大妈喷了三天,蚜虫没了,小白菜叶子却黄了大半,“这肥皂水太厉害,比我家洗衣皂还凶。”

周砚田的香菜长得最好,绿油油的能掐了。他第一次掐了把拌凉菜,结果忘了洗,吃到嘴里一股鸡粪味——原来杨永革偷偷给他的香菜施了鸡粪肥。“你这是公报私仇!”周砚田举着空盘子找杨永革理论,两人吵着吵着,突然发现香菜丛里冒出棵小番茄苗,不知道是谁家的种子被风吹来的。

王大爷的红薯最省心,藤蔓顺着破盆往下爬,把阳台挂成了绿色的帘子。有天他发现藤蔓少了一截,正纳闷,看见石蛋蹲在楼下啃红薯叶,“这叶子能吃?”石蛋举着手里的叶子梗,“杨大哥说部落里都吃这个,焯水后蘸酱,香得很!”王大爷赶紧摘了把,回家试了试,果然清爽可口。

比赛前三天,社区突然停了水。这可急坏了种菜的老人们。杨永革把家里的水桶都装满,一趟趟往楼上拎,给辣椒浇“救命水”;张大妈用洗脸水浇白菜,说“这水有营养”;李奶奶最讲究,把淘米水攒在瓶子里,发酵后兑水浇青菜,“比自来水有劲儿”。

停水的第二天,周砚田发现鸡窝旁的香菜蔫了。他正心疼,老三突然扑腾着翅膀往菜地里刨,刨着刨着居然露出个湿土坑——原来鸡窝底下藏着点潮气。“你这小东西,还真会找水!”周砚田赶紧用杯子往坑里舀水,一点点浇在香菜根上,蔫了的叶子居然慢慢挺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评比那天,大家把自己的“成果”搬到社区小广场。杨永革的泡沫箱里,辣椒挂满了枝头,红的绿的像串小灯笼,他特意摘了串红辣椒,用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当“勋章”;李奶奶的青菜攒了满满一篮子,绿油油的能炒三盘,她还带来个搪瓷碗,当场用清水洗了把,让大家尝生嚼的味道,“带点甜呢”。

张大妈的小白菜虽然黄了些,却结了不少菜籽。她把菜籽装在小纸包里,分给每个人:“这叫‘留种’,明年开春再种,就有新白菜了。”王大爷的红薯藤上没结红薯,却开了串淡紫色的小花,引得蝴蝶在旁边飞,“你们看,赏花也挺好,不一定非得吃。”

周砚田的香菜丛里,小番茄苗结了个青果子。他没摘香菜,而是连土挖出来,说要移到更大的盆里:“这番茄是意外来的,得好好养着。”老三蹲在他脚边,看着大家笑,红绳辫上的玻璃弹珠闪了闪,像是在炫耀自己发现的水源。

“故事最多奖”毫无悬念给了王大爷。他举着破脸盆讲红薯叶的吃法,讲停水时怎么用雨水浇菜,讲藤蔓开花时引来的蝴蝶,听得大家频频点头。“其实种啥不重要,”王大爷摸着红薯藤说,“就像过日子,不一定非得结果子,能爬藤、能开花,就挺好。”

“用处最大奖”给了李奶奶。她的青菜被分到各家厨房,晚上社区群里晒出了各种吃法:清炒青菜、青菜豆腐汤、青菜蛋饼,连不爱吃菜的小孩都扒着碗要。“这菜有股土腥味,”张大妈在群里发语音,“跟小时候在乡下吃的一个味儿。”

“长得最精神奖”给了杨永革的辣椒。他摘下最大的那颗灯笼椒,从里面掏出种子分给大家:“明年咱们都种,到时候搞个‘辣椒宴’,谁能吃最辣的,奖个花秋裤做的围裙!”

颁奖结束后,大家坐在小广场的石凳上分享收成。杨永革的辣椒太辣,有人辣得直伸舌头;李奶奶的青菜炒得有点老,却没人剩;王大爷的红薯叶焯水后蘸酱,意外地受欢迎;周砚田没舍得吃香菜,而是用小铲子把香菜根分给每个人,“这玩意儿能再种,明年咱们阳台都长满香菜。”

石蛋捧着颗青番茄,问杨永革:“这什么时候能红?红了能做番茄酱不?”杨永革摸了摸他的头:“等秋天,秋天的番茄最甜。到时候咱们搞个‘番茄宴’,比辣椒宴还热闹。”

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老长,菜篮子里的清香混着泥土味飘在风里。李淑琴看着这群捧着菜、聊着天的老人,突然觉得“阳台菜园赛”比任何比赛都有意义。

种菜的意义从来不是收获多少菜,而是看着一粒种子发芽时的期待,给菜苗浇水时的耐心,面对虫害时的琢磨,还有分享收成时的欢喜。这些藏在泥土里的日子,就像慢慢长高的菜苗,不声不响,却把平凡的日子都扎根得稳稳的,长出一片绿油油的希望。

至于秋天的番茄宴会不会结出甜果子?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群人还在一块儿琢磨着种菜、分享着收成、盼着下一次相聚,就算番茄是酸的、辣椒是苦的、青菜长虫了,也会吃得津津有味。因为最好的收成,从来不是盘子里的菜,而是一起种下希望的人啊。

傍晚的社区里,飘起了饭菜香。杨永革家传出辣椒呛人的味道,大概在炒辣椒炒蛋;李奶奶的窗户亮着灯,她可能在给青菜焯水;周砚田蹲在鸡窝旁,给那棵番茄苗搭了个小架子;王大爷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给路过的小孩讲红薯开花的故事。

风从阳台吹过,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吹得张大妈晾在绳上的菜籽包轻轻晃。这个被青菜、辣椒、香菜和红薯藤填满的夏天,成了每个人心里,又一份沉甸甸的暖。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