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明末龙旗 > 第230章 山东民团整合,形成辅助战力

一场秋雨刚过,山东青州城外的官道上还沾着泥泞,三辆插着“登莱都指挥使司”旗号的马车正缓缓前行。车厢里,沈文正拿着一叠账簿,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眉头却越皱越紧——这是他带着人用了半个月,走遍山东六府二十九州县,摸清的各地民团底细。

“将军,您看这青州府的民团,光登记在册的就有两万三,可分属七个乡绅统领,各自占着山头,上个月还因为抢粮械吵了起来,差点动了刀;还有兖州府,民团大多是流民拼凑的,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扛着生锈的菜刀,遇到小股土匪都得跑。”沈文把账簿递到王巢面前,语气里满是无奈,“整个山东的民团加起来,拢共二十万出头,可分散在百十来个地方,没统一的号令,没像样的装备,说是‘保境安民’,其实大多时候是各自为战,有的甚至被乡绅用来欺压百姓,反而成了地方隐患。”

王巢靠在车厢壁上,望着窗外掠过的农田——此时正是秋收时节,农民们正忙着收割谷子,田埂上偶尔能看到几个背着木棍的民团士兵,漫无目的地游荡。他轻轻叹了口气:“去年流寇犯山东时,要是这些民团能拧成一股绳,也不至于让流寇在兖州、东昌府烧杀抢掠那么久。现在后金在辽东蠢蠢欲动,水师刚升级了蒸汽战船,军工坊的火炮也在量产,可地方上要是不稳,卫所军既要防外,又要顾内,根本分身乏术。整合民团,刻不容缓。”

马车行至青州府衙外的驿站时,一名身着褐色布衣、腰佩旧剑的老者已在门口等候。老者年过六旬,两鬓斑白,却腰杆笔直,眼神锐利——正是王巢特意请来的总团长相候选人,赵承宗。赵承宗曾是辽东军的参将,二十年前在萨尔浒之战中带伤突围,后来因腿伤退役,回到山东莱州老家,这些年一直帮家乡操练乡勇,威望极高,连各地的乡绅都要给几分面子。

“末将赵承宗,见过将军!”赵承宗见到王巢,连忙拱手行礼,声音虽有些沙哑,却中气十足。

王巢上前扶起他,笑着说:“赵老将军不必多礼,此次请您出山,是想让您挑起重任——整合山东二十万民团,编为‘山东民兵团’,您来当总团长,统管全局,不知您愿不愿意?”

赵承宗眼睛一亮,握着剑鞘的手紧了紧:“将军若信得过末将,末将愿效犬马之劳!这些年看着民团散沙一盘,末将心里早就急了,只是没权没兵,帮不上大忙。现在有将军支持,咱们定能把这二十万人练出个样子来!”

八月初五,青州府衙的大堂被改成了临时议事厅,来自山东各地的五十多名民团首领齐聚于此。有的首领穿着绸缎,带着随从,一副乡绅派头;有的则穿着粗布短打,手里还攥着草帽,一看就是从田里赶来的;还有几个满脸风霜,腰间别着弯刀,是常年在边境对付小股后金游骑的民团头领。

王巢坐在主位上,身旁是赵承宗。沈文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各地民团的名册,先清了清嗓子:“诸位首领,今日请大家来,是奉王将军之命,整合山东各地民团,成立‘山东民兵团’。咱们先说说眼下的情况——二十万民团分散在二十九州县,没统一号令,没统一装备,去年流寇来的时候,有的民团想守,有的想跑,结果让流寇占了便宜。现在整合起来,就是要让大家拧成一股绳,保山东的安稳!”

话音刚落,下面就炸开了锅。青州府的民团首领李三财率先站起来,穿着一身青绸袍,撇着嘴说:“王将军,整合可以,可咱们青州民团是我李家养的,吃的是李家的粮,凭啥要听别人的?再说了,要是让咱们去别的州县守着,家里的田谁种?”

旁边兖州府的流民首领周大牛也跟着点头:“是啊将军,咱们都是农民,就想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守着自家村子,要是天天训练,地里的收成咋办?”

赵承宗见状,缓缓站起身,手里握着那把旧剑,声音虽不高,却压过了下面的议论:“李首领,周兄弟,我赵承宗在辽东打了二十年仗,见过后金骑兵踏平村庄,见过流寇抢光粮食,那时候别说田,连命都保不住!现在王将军给咱们统一装备,统一训练,不是让大家丢了田,是让大家能守住田!”

他走到李三财面前,指了指窗外的农田:“你李家有千亩地,可要是哪天后金游骑从海上过来,或者流寇再犯青州,你那点民团能守住吗?整合后,咱们青州民团编为第二分团,还守青州,只是归总团统管,有敌来犯时,其他分团能支援你,这不比你单打独斗强?”

李三财愣了愣,没再说话。赵承宗又转向周大牛:“周兄弟,咱们民团实行‘农时耕种、闲时训练’,农忙时大家专心种地,农闲时每月训练十天,不耽误你收成。而且军工坊会给咱们配轻型燧发枪和简易盔甲,以后遇到土匪,你不用再拿锄头拼了,这不安全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明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大牛摸了摸头,咧嘴笑了:“要是不耽误种地,还能有枪,那俺听将军的!”

其他首领见李三财和周大牛松了口,也纷纷表态——有的担心装备不够,有的担心训练没人教,王巢一一回应:“军工坊每月能造五千支轻型燧发枪,优先给民团配,第一批先给五万支;训练的事,从卫所军里抽五十名老兵当教官,再从蒸汽技术班调些人,教大家怎么保养枪械。”

当天下午,整合方案就定了下来:

- 成立“山东民兵团”,总团长由赵承宗担任,直接对王巢负责;

- 下辖10个分团,每个分团约2万人,分别驻守山东六府:第一分团守登莱,第二分团守青州,第三分团守兖州,第四分团守东昌,第五分团守济南,第六分团守泰安,第七至十分团分别守胶东半岛、鲁西南、鲁西北、鲁南的边境州县;

- 实行“农时耕种、闲时训练”制度:春播(三月至四月)、秋收(八月至九月)期间,民团全员务农,不安排训练;冬闲(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夏闲(六月)期间,每月集中训练10天,训练内容包括队列、轻型燧发枪射击、防御工事守卫、治安巡逻技巧;

- 装备方面:每个分团配5000支轻型燧发枪(总共5万支)、2万套简易盔甲(皮革镶铁,轻便易携带),由军工坊分三个月交付,各分团设“装备官”,负责枪械保养和盔甲发放。

方案定了,赵承宗立刻带着几名卫所军老兵,分头去各分团驻地落实。王巢则跟着赵承宗去了第二分团(青州)的驻地——青州城外的演武场。演武场原是一片荒地,赵承宗让人平整出一块两亩大的场地,竖起靶子,几名卫所军老兵正给民团士兵演示轻型燧发枪的用法。

“装弹时要慢,先倒火药,再塞弹丸,最后用通条压实,不然会炸膛!”老兵张铁柱拿着一把轻型燧发枪,动作缓慢地演示,“瞄准的时候,缺口对准准星,再对准靶子中心,扣扳机要轻,别晃!”

一名叫陈二柱的民团士兵上前尝试,他原是青州城外的农民,第一次摸枪,手都在抖。张铁柱站在他身后,扶着他的肩膀:“别慌,跟我学,缺口……对,准星……好,扣!”

“砰!”枪声响起,弹丸打在靶子边缘,陈二柱兴奋地跳了起来:“中了!俺中了!”

周围的民团士兵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张老兵,俺也试试!”“这枪比锄头厉害多了!”

赵承宗看着这一幕,对王巢说:“将军,您看,这些小伙子都是好苗子,就是缺装备、缺训练。等装备齐了,再练上几个月,肯定能成气候。”

王巢点点头,目光落在演武场旁边的防御工事上——几名民团士兵正在老兵的指导下,加固土城墙,挖护城河。“赵老将军,除了训练射击,防御工事的守卫也很重要。青州靠近鲁中山区,常有土匪出没,让民团守住这些工事,能减轻卫所军的压力。”

正说着,一名民团斥候骑着马赶来,翻身下马喊道:“赵总团长!王将军!青州西南的黑风口来了一股土匪,大概五十人,抢了山下的两个村子,正往这边来!”

赵承宗眼睛一眯,拔出腰刀:“张铁柱,带第二分团第一队的五十人,跟俺去剿匪!”

张铁柱立刻集合士兵,五十名民团士兵背着轻型燧发枪,穿着简易盔甲,跟着赵承宗往黑风口赶。王巢也骑马跟了过去,想看看整合后的民团实战能力。

黑风口是一处山谷,土匪们正坐在谷口分赃,地上堆着抢来的粮食和布匹。赵承宗让士兵们分成两队,从山谷两侧包抄,自己则带着张铁柱和几名士兵,从正面吸引土匪注意。

“里面的土匪听着!放下赃物,投降不杀!”赵承宗喊道。

土匪头子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提着一把鬼头刀,嚣张地喊道:“哪来的毛贼,敢管爷爷的事?兄弟们,砍了他们!”

土匪们举着刀冲了过来,赵承宗大喊:“开枪!”

“砰砰砰!”五十支轻型燧发枪同时响起,前排的几名土匪应声倒地。剩下的土匪吓得愣在原地,还没反应过来,两侧的民团士兵已经冲了上来,手里拿着长枪和短刀,将土匪包围。

陈二柱也在其中,他握着枪,虽然手还在抖,但还是跟着冲了上去,对着一名想跑的土匪喊道:“不许动!”

土匪们见大势已去,纷纷扔下武器投降。不到半个时辰,五十名土匪就被全部抓获,抢来的赃物也被追回。陈二柱擦了擦脸上的汗,看着地上的土匪,又看了看手里的轻型燧发枪,笑着说:“这枪真管用!以前见了土匪就跑,现在敢跟他们拼了!”

赵承宗把土匪交给当地县衙处置,带着士兵们返回演武场。路上,他对王巢说:“将军,您看,只要有装备、有训练,民团就能派上大用场。以后各地的小股土匪、流民,交给民团就能解决,卫所军就能专心应对后金和流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明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巢点点头,心里很是欣慰。接下来的一个月里,10个分团陆续完成了编制和装备发放。登莱的第一分团负责守卫造船厂和军工坊,每天都有民团士兵在厂区周围巡逻,确保蒸汽机床和战船的安全;济南的第五分团则协助卫所军加固城墙,训练士兵们如何在城墙上使用轻型燧发枪射击;鲁西南的第八分团靠近河南,常遇到流寇余部,他们在边境的防御工事里驻守,多次击退小股流寇,保护了当地百姓的安全。

九月初,秋收结束,山东各地进入农闲,民团的集中训练也正式开始。济南城外的演武场上,第五分团的两万名民团士兵排成整齐的队列,赵承宗骑着马,在队列前巡视。士兵们穿着统一的简易盔甲,背着轻型燧发枪,脸上带着昂扬的斗志。

“兄弟们!”赵承宗的声音洪亮,“咱们是山东民兵团,是山东百姓的守护者!现在咱们有枪、有盔甲、有训练,再也不是以前那散沙一盘的民团了!以后不管是土匪、流寇,还是后金的游骑,只要敢来山东,咱们就跟他们拼到底!”

“拼到底!拼到底!”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彻云霄,连远处的济南城都能听到。

王巢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上,看着这一幕,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三个月前,山东民团还分散混乱,如今却成了一支有组织、有装备、有战斗力的辅助力量。这二十万民团,就像二十万颗钉子,钉在山东的各个角落,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稳。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演武场上,士兵们还在训练射击,枪声此起彼伏。王巢知道,整合民团只是第一步,未来还要继续改进装备,比如给民团配更多的轻型燧发枪,甚至是小型的蒸汽动力巡逻车;还要加强训练,让民团不仅能守地方,还能在战时支援卫所军。

他转身望向登莱的方向,那里的蒸汽机床还在运转,水师的战船已经升级了蒸汽动力,现在民团也整合完成——山东的根基,正一步步变得牢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复兴,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不再受战乱之苦,能安心种地、生活。

“赵老将军,”王巢对身边的赵承宗说,“下个月,咱们组织一次分团联合演练,让10个分团互相学习,看看谁的训练成果最好。”

赵承宗笑着点头:“好!俺这就去安排!保证让将军看到一支像样的民兵团!”

演武场上的枪声还在继续,夕阳把士兵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王巢知道,属于山东民兵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大明复兴的道路,也正因为这一支支新生的力量,变得越来越清晰。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明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