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05章 赵顼组合拳

宋神宗的新宋 第105章 赵顼组合拳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01:56: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熙宁元年十月的汴京,天高云淡,金明池的残荷已尽数捞去,水面平静如镜。然而,这座帝国的都城,却比以往任何一个秋天都显得暗流汹涌。

紫宸殿后阁那场御前辩论的余波,并未随着吕陶、范纯礼等人的哑口无言而平息,反而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改变着水下的生态。

辩论次日夜晚,司马光位于汴京城的宅邸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凝重乃至愤懑的面孔。

吕陶、范纯礼、孙觉等人赫然在列,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怒火和深切的忧虑。

“狂悖!简直是狂悖!”吕陶再也维持不住御史的矜持,额头青筋微凸,声音因激动而发颤,“陛下……陛下竟将牛僧孺公忠体国、坚守信义之举,与绥州这等苟且之事相提并论!

还将我等忧国忧民之心,比作迂腐误国之行!这、这置圣贤教诲于何地?置朝廷纲常于何地?”

范纯礼脸色铁青,接口道:“更可虑者,是陛下那套‘以战止战’的歪理!将此与‘恤民’强绑在一起,似是而非,蛊惑人心!

若边将皆以此为由,擅启边衅,国无宁日矣!陛下年轻,被吕惠卿、曾布等功利之徒所惑,渐行渐远,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孙觉长叹一声,语气沉痛:“最令人心寒的是,陛下对司马公……唉,那番‘治病用药’的比喻,看似未点名,实则字字诛心!

将我等秉持王道、匡正君心的苦心,斥为‘讳疾忌医’、‘只知温补’……这是要彻底摒弃仁宗朝以来宽厚持重、与士大夫共治的祖宗法度啊!”

众人越说越激动,目光齐齐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司马光。

他端坐主位,手中捻动着一串念珠,面色沉静如水,但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眼底深处那抹难以掩饰的痛心,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良久,司马光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异常的坚定:“诸君之意,光已明了。

陛下……锐气太盛,已近乎刚愎。其所言所行,非为一事一物之争,实乃治国根本之道的转向。”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然,君心似铁,非口舌可争。今日御前,陛下准备充分,言词犀利,引经据典,我等仓促之间,已落下风。

若再就绥州一事强谏,恐适得其反。”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陛下……一意孤行?”吕陶急道。

“非也。”司马光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老辣的光芒,“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然,欲格君心之非,当因势利导,不可强撄其锋。

陛下既以‘义理’、‘史鉴’为盾,我等便更需沉潜下来,深究经史,撰述文章,将王道之本、仁政之要、穷兵黩武之害,阐发得更为透彻、更为系统!

要让朝野上下都看清楚,何者为治国之常经,何者为权宜之小术。”

他顿了顿,制定策略:“眼下,不宜再集体上书强争绥州。

但诸君可各展所长:吕陶在台谏,可留意边将是否有贪功冒进、扰民之事,一旦有据,即刻弹劾,将议题从‘该不该守’引向‘该如何守’、‘边政是否清明’。

范纯礼、孙觉你们二人在清要之位,可多与太学生、年轻官员讲学清谈,昌明正道,务必使士林皆知,绥州之策,其弊不仅在边事,更在坏人心术,侵削国本!”

司马光的策略,是从一场具体的政策辩论,转向一场更为深远、更为根本的意识形态争夺战。

他意图通过持续的、高强度的理论输出和道德呼吁,占据道义制高点,从根源上否定赵顼变法路线的合法性。

复古派的密议,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皇城司的暗探汇总,呈送到了福宁殿赵顼的案头。赵顼仔细阅读着密报,嘴角泛起一丝冷冽的笑意。

“果然不出朕所料。”他放下纸条,对侍立一旁的皇城司都知李宪说道,“司马君实,这是要跟朕打一场持久战,一场人心之战啊。”

李宪躬身道:“大家,是否要……”他做了一个隐晦的手势,意味警告或压制。

“不。”赵顼断然摇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是堵不住的。更何况,他们是‘士’,是‘大夫’。”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秋夜星空,“朕要的,不是让他们闭嘴,而是要让更多的人,听到朕想让他们听的声音,思考朕想让他们思考的问题。”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李宪:“李宪,你记下。朕有几件事,要你皇城司去办。记住,要不着痕迹,因势利导。”

一场由皇帝亲自策划、皇城司负责执行的、针对士大夫舆论的精密引导行动,悄然展开。这套“组合拳”包括:

其一:精心“泄密”:皇城司通过几个与各方关系都不错、看似“消息灵通”却立场相对中立的低阶官员(如某位资格老、人缘好的给事中或起居注官)

在私人聚会、茶余饭后,“无意”中透露更多御前辩论的细节。尤其重点渲染赵顼对“维州故事”的深刻解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强调其“非为逞强,实为护佑归义之民,此乃超越邦交小信的人主大信”,并将赵顼“罚种谔是执国法,守绥州是固社稷”的切割逻辑,包装成“法度严明、赏罚分明”的英明表现。

定向“吹风”:将有选择性的、显示西夏内部梁太后与罔萌讹权力斗争激烈、各部族离心离德、财政困窘的边关密报,通过可靠渠道,“分享”给一些以稳重务实着称的翰林学士、国子监博士。

让他们自行得出“西夏外强中干,此时强硬或是最佳时机”的结论,并通过他们的口传播出去,潜移默化地削弱“必招大战”的恐慌论。

其二:鼓励“务实派”发声:皇城司暗中示意与吕惠卿、曾布关系密切的中下层官员、太学生,就绥州问题撰写策论、诗文。

但引导他们避开空洞的道德争论,聚焦于几个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的议题:

算经济账:由精通算学的太学生或户部低级官员出面,详细核算坚守绥州的长期边防成本。

与昔日“庆历增币”及可能因退让引发的连锁领土索赔成本进行对比,论证“今日寸步不让,方是长远省钱安民之道”。

讲战略价值:通过兵部或枢密院底层熟悉边情的官员,撰写分析文章,深入剖析绥州对于屏蔽延安、连接河东路、威胁西夏腹地的巨大战略价值,用军事地理的硬知识说服那些关心国防的务实派官员。

引历史教训:组织文章,不再空谈仁义,而是具体回顾“庆历增币”后,西夏是如何得寸进尺,边患如何并未真正平息的历史事实,强调“妥协换不来和平,实力方能止战”的残酷现实。

挖掘“中间派”的正面言论:皇城司密探密切关注那些在听到辩论详情后,私下表示理解或认为皇帝“言之有理”的中间派官员。

李宪的人会设法接触他们,提供一些“独家的”、“不那么敏感”的边情信息,鼓励他们将思考写成札记或私下交流,并暗中推动这些相对理性的声音在士林圈子里小范围传播,营造一种“沉默的大多数开始理性思考,并非一味反对”的微妙氛围。

其三:皇城司动用其掌控的部分民间说话人(说书先生)和文抄书肆,开始流传“种将军风雪筑绥州”、“绥州军民一心抗敌虏”的悲壮故事。

故事重点描绘边疆将士和民夫在天寒地冻中,如何用新式的“水泥”抢修城防,如何用“石炭炉”抵御严寒,艰苦卓绝,忠勇可嘉。

将绥州守军塑造为为国守边的英雄群体,激发士民特别是年轻士子的爱国情怀和对边疆将士的同情。

这巧妙地将议题从“该不该打”的道德争论,部分转向了“如何支援前线英雄”的情感共鸣和现实关怀。

其四:皇城司在太学的眼线,开始引导一场看似纯粹的学术辩论,

主题是“王霸之辨在今日之应用”和“经权之道如何平衡”。

鼓励支持变革的太学生撰文,论证在强敌环伺的危局下。

“王道”需以“富强”为基础,必要的“权变”和“事功”正是为了最终实现“王道”理想,将赵顼的政策诠释为儒家经典“通权达变”、“与时俱进”的智慧体现,而非对传统的背叛。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