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32章 王韶的舞台

宋神宗的新宋 第132章 王韶的舞台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01:56: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王韶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展开他精心绘制的舆图和一叠厚厚的札记。他没有慷慨激昂的空谈,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务实,开始了他的陈述。

他首先点明了核心战略判断:

“陛下,诸公:西夏之强,在于横山天险与战马之利。然其有一致命软肋——其右翼(西南方向)与吐蕃诸部接壤,关系错综复杂。

尤其是青唐吐蕃(唃厮啰政权),自角厮罗死后,内部分裂,各自为政,此乃天赐良机!”

接着,他展示了半年来实地勘察所获的、令人信服的数据与情报:

部落详情:逐一分析洮、湟流域的吐蕃大族,如俞龙珂、木征等部的实力、矛盾、倾向,“何者可诱之以利,何者可结之以盟,何者须示之以威”,皆有对应之策。

地理险要:指出几个关键的战略节点,如武胜城(后改名熙州)、河州等地,论证在此筑城屯兵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得一城可控一部,连点成线,则可将西夏与吐蕃彻底隔绝”。

经济手段:详细阐述了“茶马互市”的具体操作,如何以茶叶、布帛等物,交换战马、招募蕃兵(“蕃勇”),达到“以夷制夷,省馈运之劳”的目的。

他提出了清晰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招抚沿边蕃部,建立据点;

第二步进取武胜,建熙州;

第三步挟洮湟之势,威服大河上游,彻底斩断西夏右臂。

王韶的奏对,有宏观战略,有微观情报,有具体步骤,有成本估算,俨然一份详尽的可行性报告。

这与他半年前略显空疏的“平戎策”相比,已然脱胎换骨,充满了扎实的质感。

王韶奏罢,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这些历经风雨的重臣们,脸上皆是一片凝重。赵顼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扫向众人:

“诸卿,于王子纯之策,有何见解,尽可直言。”

韩琦率先发问,问题直指核心:

“王子纯,策甚壮。然老夫问你:

若我朝进军,西夏岂会坐视?若其倾力来攻,或联结辽国施压,我朝两面受敌,如之奈何?此策所需钱粮几何?民力几何?若迁延不下,旷日持久,国力可能支撑?”

问题老辣,关乎全局战略风险与国力底线。

王韶答:

“西夏内部亦有纷争,无力全力东顾。且我方策略为‘渐进’,并非大军突进,乃是‘筑城缓进’,形同楔子,使其难以全力应对。

至于钱粮,初期可于当地屯田,以茶马之利养军,远途馈运压力小于河北、西北正面防线。此乃以战养战之法。”(他承认有风险,但论证了风险可控,且成本效益比传统防线更优。)

文彦博沉吟道:

“以夷制夷,古来有之,然成效难料。蕃部反复无常,今日招抚,明日或叛。

若处置不当,非但不能制夏,反恐在西南又树一敌,陷于两线作战之窘境。”

焦点在于外交的不可控性与潜在风险。

王韶答:

“文公所虑极是。故招抚必以‘诚信’为本,辅以‘实力’为后盾。关键在于‘分化’,使其不能合力,而非求其死力。

即便一部反复,我据坚城,握要道,亦可迅速镇压,不致糜烂。相较于西夏直接威胁,此乃癣疥之疾与心腹之患之别。”

枢密院副使吕公弼:问题更为具体:

“屯田、筑城,皆需得力将领与久戍之兵。将领何人可任?兵源从何而来?若从京营调拨,是否削弱京师根本?若用当地蕃兵,忠诚如何保证?”

关注具体执行层面的人才与兵力问题。

王韶答:“可用陕西缘边有经验之将,如景思立等。兵源可部分抽调沿边忠勇蕃部,部分招募当地汉儿,再以部分禁军精锐为骨干,混编而成,优给廪赐,严明纪律。初期不必动用京营根本。”

司马光:神色严峻,直言不讳:

“陛下!治国在德不在险。汉武帝通西域,虽拓地千里,然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前车之鉴不远!今内政未修,河北方定,便欲启边衅于西陲,臣恐所得不如所失,非社稷之福!”

这是根本治国理念的冲突。

吕惠卿立刻反驳:“司马公此言差矣!岂不闻‘以战止战’?西夏屡屡犯边,耗费亿万,岂非虚耗?熙河之策,正是为绝后患,一劳永逸!岂是汉武帝好大喜功可比?”

韩绛也补充:“此事关乎国势消长,乃积极防御,非穷兵黩武。”

赵顼冷静地听着这场激烈的辩论,他注意到,韩琦、文彦博、吕公弼等久经沙场的务实派,虽然问题尖锐。

但问的都是“如何做成”的可行性问题,其态度是审慎的、倾向于支持的。而司马光的反对,则基于根本的治国哲学分歧。

问对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王韶面对诸位重臣,尤其是韩琦、文彦博这等老臣的诘问,对答如流,数据扎实,逻辑严密,充分展示了他半年调查的深厚功底和对此策的深思熟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终,韩琦缓缓捋须,看向赵顼,沉声道:

“陛下,王子纯此策,虽险,然并非妄为。其步步为营,注重招抚,兼用茶利,确是老成谋国之见,非年少气盛者所能及。老臣以为……可试之于初。”

他用了“可试”,留下了余地,但支持的态度已明。

文彦博、吕公弼亦相继微微颔首,表示附议。他们从王韶的陈述中,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大于失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这是一条可能真正改善大宋恶劣地缘战略环境的出路。作为三朝老臣,他们比谁都更清楚被动挨打的痛苦。

赵顼心中了然,大局已定。他环视众人,最后将目光定格在王韶身上:

“王子纯。”

“臣在!”

“诸公之间,尔已听闻。朕命你为秦风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全权负责招抚洮湟诸蕃事宜。依汝所奏方略,谨慎行事,步步为营。一应钱粮军需,朕会让三司、枢密院协同支应。”

“臣……万死不辞!”王韶激动地伏地领命。

会议散去,重臣们各怀心思离去。赵顼独自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久久凝视着西北那片广袤的土地。

“熙河……”他轻声低语。

这步棋,终于落下。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战略的开始,更标志着熙宁变法,从内部的经济、政治改革,正式向外部的战略格局拓展。它的成败,将深深影响帝国的国运,以及他赵顼的历史地位。

熙宁二年正月十六,御书房的这场问对,就此拉开了持续数年、深刻改变了北宋西部疆域的“熙河开边”的序幕。而王韶,这个今日在重臣诘问中艰难过关的年轻人,也将凭借此策,踏上他人生中最辉煌的舞台。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宋神宗的新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