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47章 相府揽权 仲父的棋盘

秦庄襄王登基大典的余音尚未在咸阳宫巍峨的殿宇间完全消散,一股新的、更加务实也更加强劲的权力风暴,已然以吕不韦那座煊赫崭新的相府为中心,席卷了整个秦国的朝堂,乃至开始向列国辐射。

如果说咸阳宫是秦国法理上的权力心脏,那么此刻吕不韦的相府,无疑就是驱动这颗心脏搏动、并为其输送养料与指令的大脑与枢纽。昔日或许还带着几分商贾府邸的务实与低调,如今的相府,经过紧急的扩建与修饰,已然成为咸阳城内除王宫外最显赫、也最繁忙的所在。朱漆大门终日敞开,门前车水马龙,冠盖云集,来自秦国各地、乃至山东六国的士人、说客、官吏的马车,从清晨到日暮,几乎将门前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负责迎候通传的门房,个个挺胸凸肚,眼神里带着与有荣焉的傲气,虽不至于刻意刁难,但那筛选审视的目光,也足以让许多品阶不高的官员感到压力。

吕不韦深谙“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道理,更明白欲成非常之事,必赖非常之人。他拜相封侯后的第一把火,便是以“文信侯”和“相邦”的名义,大开招贤之门,广纳天下奇士。告示贴出,条件优厚,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一时间,怀揣着各种梦想与野心的士人,如同过江之鲫,从四面八方涌向咸阳,渴望在这位权势熏天的新贵门下,求得晋身之阶。

相府内专门辟出的“招贤馆”,日日人满为患。操着各地口音的士子们高谈阔论,挥斥方遒,或纵论天下大势,或呈上精心撰写的策论,希望能得到相邦的青睐。吕不韦则指派了手下得力的门客负责初步筛选,将那些确有真才实学,或者其观点能为他所用的士人,纳入麾下。

在这股投奔的浪潮中,有一个来自楚国上蔡、名叫李斯的年轻小吏,显得并不起眼。他身材不高,面容普通,穿着半旧的儒生袍服,混在众多口若悬河的士子中间,大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观察和倾听。但他那双细长的眼睛里,偶尔闪过的精明与计算的光芒,却显示出他并非池中之物。他目睹了厕所中肥瘦不同的老鼠境遇的天壤之别,顿悟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道理,毅然辞去那小吏的微职,西行入秦。此刻,他正小心翼翼地怀揣着自己对帝王之术的见解和对天下局势的分析,等待着那个可能一飞冲天的机会。他能否在这人才济济的相府中脱颖而出,尚是未知之数,但吕不韦搭建的这个平台,无疑给了他,以及无数像他这样的人,一个改变命运的舞台。

吕不韦的权势,并不仅限于处理日常政务,批阅那堆积如山的各地奏报(这本身已是极大的权力)。他很快便开始以一种更加亲密、也更具主导性的身份,介入到秦国的核心事务中。他不仅是“相邦”,更开始以“仲父”自居——这个称呼,既暗示了他与秦庄襄王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如同仅次于父亲的长辈),也无形中将他的地位凌驾于其他所有臣子之上,甚至隐隐有与华阳太后并驾齐驱的意味。

这种“仲父”的权威,首先体现在对太子嬴政的教育安排上。

嬴政被正式立为太子后,其教育问题自然成为国本大事。吏师贾、司马韬等人虽然称职,但在吕不韦看来,他们的格局和思想,或许还不足以完全塑造一位未来的、符合他宏大蓝图的秦王。尤其是那个在沙盘上冷静“牺牲”部队、对儒家仁政提出尖锐质疑的孩子,让吕不韦看到了某种……超越其父的潜质,也让他觉得,必须更早地将符合自己政治理念的思想,系统地灌输给这位储君。

于是,在吕不韦的“建议”下,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等辅佐官员的任命,自然需经过他的首肯。他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东宫讲学的班子,引入了更多倾向于法家、杂家,并能深刻理解他吕不韦施政理念的学者。他甚至亲自过问太子的阅读书目,那些来自韩国的、带着“危险”又极具诱惑力的思想,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在合适的时机,以更系统的方式呈现在太子面前,都在他的权衡之中。他要确保太子嬴政这块璞玉,是按照他吕不韦设计的图样来雕琢的。

不仅如此,吕不韦的触角,也开始谨慎地向宫闱之内延伸。他通过安插得力的内侍、笼络有影响力的宫女,对后宫的人员调动、用度开支、乃至某些妃嫔之间的关系,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影响力。这并非为了干涉秦庄襄王的私生活,而是为了确保后宫不会出现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或者不利于他吕不韦执政的势力。赵姬王后的地位需要巩固,任何可能诞下其他公子并对太子构成挑战的苗头,都需要被提前察觉并化解于无形。他将整个秦国,都视为自己此生最大的一笔“生意”,而宫闱的稳定,是这笔生意能够顺利运营的重要内部环境。

然而,吕不韦这架权力战车的前进之路,并非一片坦途。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那些攀附而来的士人,而是秦国本土根深蒂固的军功旧贵族集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以老将蒙骜为代表的这批人,是秦国赖以立国、东征西讨的脊梁。他们世代为将,凭借斩首军功获得爵位封赏,性格大多耿直剽悍,信奉的是刀剑和实力,对于朝堂上的权谋纵横,往往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鄙夷和警惕。

蒙骜,这位鬓发已斑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对吕不韦的态度就颇为微妙。在朝会上,他遵循臣子之礼,对相邦的政令,只要不涉及军事指挥和军队利益,他通常不会公开反对。他承认吕不韦在筹措粮草、打理后勤、以及通过外交手段为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方面,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这比许多空谈的儒生强多了)。但是,在他那双看惯了沙场血火的深邃眼眸深处,始终保留着一丝对这位以商人身份一步登天、如今总揽朝政的“客卿”的疑虑和距离感。

在他看来,秦国的强大,是无数秦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打出来的,是建立在首功爵位制这根铁柱之上的。吕不韦这套招揽门客、玩弄权术、甚至干预宫闱的做法,总让他觉得有些……“不秦”。他担心长此以往,秦国会失去那股质朴刚健、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虎狼之气”,被这些来自东方的、精于算计的“客卿”带偏了方向。

吕不韦何等精明,他自然能感受到蒙骜等军功老臣那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但他并未选择硬碰硬,而是采取了更为高明的手段——**利益捆绑与目标驱动**。

他深知,对于蒙骜这样的军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战功和开疆拓土更能打动他们。于是,在朝议军事时,吕不韦往往旗帜鲜明地支持对外用兵,尤其是继续对羸弱的韩、魏、赵三晋之地保持高压态势。他利用自己掌控的国家资源,为蒙骜的军事行动提供充足的粮秣、精良的器械和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一次朝会后,吕不韦特意在殿外“偶遇”了蒙骜。

“蒙老将军,”吕不韦笑容可掬,态度谦和,“近日探马来报,魏国似乎又在边境有所异动,其新城守将颇为不安分。我意已禀明大王,来年开春,或可请老将军再度挂帅,予其雷霆一击,一则扬我国威,二则……亦可为将士们再添军功。所需一应粮草辎重,不韦必当全力筹措,绝不使前线将士有后顾之忧。”

蒙骜闻言,古铜色的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却微微亮了一下。他拱了拱手,声音洪亮:“相邦有心了。为国征战,乃骜之本分。若大王有令,骜必当效死力!”

简单的对话,没有过多的寒暄,却完成了一次心照不宣的交易。吕不韦支持蒙骜获取军功,蒙骜则在政治上保持至少表面上的合作。吕不韦巧妙地利用秦国固有的扩张性国策和军功集团对功业的渴望,将这股可能成为阻力的强大力量,转化为了自己施政的助力,至少是保持了中立。

他将秦国视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自己则是那个最高明的掌舵人。朝堂上的各方势力,无论是投靠的门客,还是若即若离的军功贵族,甚至是后宫的王后太后,都是他需要平衡和利用的“资源”。他精心布局,落子无悔,既要确保当前权力的稳固,更要为那个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奇货”——太子嬴政的未来,铺平道路。

相府的书房内,灯火常常彻夜不熄。吕不韦站在巨大的列国地图前,目光深邃。门外是喧嚣的权力场,门内是他运筹帷幄的棋盘。他知道,自己已经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但巅峰之上的风景,并非只有荣耀,更有无处不在的寒风与窥视。那些被他压制、被他平衡的势力,真的会一直安分下去吗?华阳太后对权力旁落的不甘,军功旧臣根深蒂固的疑虑,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嫉妒太子之位的宗室目光……这一切,都如同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礁,随时可能在他这艘权力巨舰航行时,露出狰狞的面目。

但他的棋盘已然铺开,棋局,才刚刚开始。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