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54章 祖母的试探 华阳宫的问话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在宫闱之中,那些经过精心裁剪、掺杂了恶意的“风言风语”,其传播速度更是堪比加了料的驿马,一日之内便能钻入最幽深的宫苑,精准地抵达目标人物的耳中。

夏姬与芈宸那场夏宫密谋的“成果”,便以这样一种方式,悄然浸润到了华阳太后所居的、更为恢弘却也更为静谧的宫殿群落。

这几日,华阳太后总觉得耳根子不那么清净。倒不是有人敢在她面前喧哗,而是那些侍奉多年的老宫人,或是前来请安的、关系较近的楚系宗亲女眷,言语间总会“不经意”地透露出些许信息。

“太后娘娘,听说太子殿下近日学业精进,尤其痴迷法家典籍,常常挑灯夜读呢……”一个老嬷嬷一边为她捶腿,一边貌似随意地闲聊。

“是啊,太后,太子天资聪颖,真是大秦之福。只是……唉,到底是年幼,有时言语难免直接了些。”另一位前来请安的宗室夫人,欲言又止。

“哦?如何直接法?”华阳太后半阖着眼,手中捻着一串温润的玉念珠,语气平淡。

“妾身也是听人说起,不知真假……说太子殿下认为,唯有法家之术方能强兵富国,至于其他诸子百家,尤其是……尤其是些吟风弄月、充满浪漫想象的文章词赋,不过是无用的点缀,甚至可能惑乱人心呢……”那夫人声音越说越低,小心地观察着太后的脸色。她虽未明说,但“吟风弄月”、“浪漫想象”,指向性已然明显——楚地文化的代表,屈原的《离骚》、庄周的《逍遥游》,可不正是此类?

又有心腹宦官在汇报宫内外琐事时,貌似公允地提上一句:“太子殿下勤勉是好事,只是似乎鲜少主动来华阳宫问安,怕是学业太过繁重了……”

这些话语,如同细小的水滴,一滴滴落下,起初并不引人注意,但积少成多,渐渐在华阳太后那如古井般的心湖中,漾开了一圈圈微澜。

华阳太后,这位历经秦国风云、扶持子楚上位的楚系外戚核心人物,其智慧与城府,绝非寻常宫妇可比。她自然不会全然相信这些明显带有指向性的流言。但说者或许无心,听者终究有意。尤其是涉及到她出身故国的文化,以及那个血缘上是她孙子、情感上却似乎总隔着一层的太子嬴政。

她想起了嬴政归秦时的情景,那孩子看人的眼神,确实过于沉静,甚至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疏离。如今他在朝堂上初露锋芒,展现出的也是纯粹法家的铁血与冷酷。他……心里到底是如何看待她这个有着楚国王族血脉的祖母?如何看待她所钟爱的、那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瑰丽文化与情怀?

疑虑的种子一旦落下,即便知道它可能来自恶意的播种,也难免会想知道,它究竟能否在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

于是,一场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机锋的“家宴”,在华阳宫悄然设下。受邀者,是太子嬴政,以及他的母亲赵姬。

消息传到东宫时,嬴政正在临摹一幅秦国舆图,小柱子在一旁伺候笔墨。

“华阳太后设宴?”嬴政放下笔,微微挑眉。他对这位祖母,感情颇为复杂。有血缘的牵连,有地位的尊崇,但缺乏日常的亲近。突如其来的宴请,让他本能地感到一丝不寻常。

小柱子倒是很高兴:“殿下,这是好事啊!太后娘娘疼爱殿下,肯定是听说殿下在朝堂上威风,要奖赏殿下呢!” 他脑子里已经开始幻想宴会上有哪些好吃的了。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他想起了昨日去给母后请安时,母后似乎也随口提过一句,说华阳太后近日问起了他的学业。

“更衣。”他淡淡吩咐道。无论祖母用意如何,谨慎应对总是不会错的。

而另一边,赵姬接到邀请,心情则要复杂得多。她对于华阳太后,始终存着几分敬畏和疏远。毕竟,华阳太后是子楚的嫡母,是楚系势力的代表,而她赵姬,出身赵国,在秦国宫廷中并无根基,某种程度上,她和儿子算是“外来者”。华阳太后突然设宴,让她心里有些没底。

“政儿,待会儿到了太后宫中,要谨言慎行,多听太后教诲,莫要……莫要像在朝堂上那般……过于执拗。” 前往华阳宫的路上,赵姬忍不住低声叮嘱儿子,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

嬴政看了母亲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他知道母亲的担忧,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华阳宫的气象,又与夏宫和东宫不同。这里殿宇更为古朴厚重,装饰却不显奢华,反而透着一股沉淀下来的雅致。庭园中种植着许多楚地特有的香草花卉,即使是在秋季,也散发着淡淡的、不同于秦地草木的幽香。宫人们举止沉稳,悄无声息,处处彰显着主人尊崇的地位与独特的品味。

宴设在一间暖阁内,不像正殿那般空旷威严。雕花窗棂敞开着,可以看到外面精心打理过的庭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雅的熏香,与庭院里的草木香气混合,形成一种令人心绪稍宁的氛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华阳太后端坐主位,她身着暗红色绣金凤纹的深衣,头发梳成高髻,饰以简单的金玉,面容保养得宜,虽已年长,但眉宇间那股属于上位者的雍容与威仪,却丝毫不减。她看到嬴政和赵姬进来,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孙儿给祖母请安。”

“臣妾给太后请安。”

嬴政和赵姬依礼参拜。

“快起来,坐吧。”华阳太后的声音慈祥,目光在嬴政身上停留了片刻,笑道,“几日不见,政儿似乎又长高了些,气度也更沉稳了。听说你近日在朝堂上,很是为你父王分忧?”

嬴政恭敬回答:“孙儿年幼无知,只是偶有所感,蒙父王与诸位大臣不弃,实属侥幸。”

赵姬连忙在一旁帮腔:“太后过奖了,政儿只是胡乱说了几句,当不得真,还需太后和相邦多多教导。”

寒暄几句后,精致的菜肴和点心被宫人们鱼贯送入。确实是家宴的规格,菜式偏向楚地风味,多有鱼鲜和羹汤,与秦地惯常的炙烤肉食有所不同。

席间,华阳太后询问了一些嬴政日常起居和学业的琐事,语气始终温和。嬴政一一作答,言辞得体,态度恭谨。

然而,赵姬那颗悬着的心,却始终没有完全放下。她了解这位婆婆,越是平静的表面下,可能越藏着深意。

果然,酒过三巡,气氛看似最是融洽之时,华阳太后放下手中的玉箸,用丝帕轻轻拭了拭嘴角,目光再次落到嬴政身上,仿佛不经意地,抛出了那个在她心中盘旋了数日的问题:

“政儿,祖母听闻你近日精研法家之术,于韩非、商鞅之说,颇有心得。” 她语气依旧温和,带着长辈对孙辈学业的关心,“这自然是好事。不过,祖母倒是好奇,你觉得那韩非、商鞅之言,比之我楚地先贤,屈子之《离骚》、庄周之《逍遥游》,又是如何呀?”

问题一出,暖阁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滞了!

侍立在旁的宫人们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赵姬拿着筷子的手猛地一抖,一块鲜嫩的鱼肉差点掉在案上,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脸色微微发白。来了!果然来了!这个问题,看似探讨学问,实则暗藏机锋,直指嬴政对楚地文化的态度,甚至是对她这位楚出身祖母的情感认同!这让她如何不紧张?

她焦急地看向儿子,眼神里充满了警告和祈求,生怕他年少气盛,说出什么“法家至上,其他皆是糟粕”之类的狂言。若真如此,岂不是坐实了那些流言,彻底得罪了华阳太后和整个楚系势力?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年幼的太子身上。

嬴政握着筷子的手,在空中微微停顿了一瞬。他抬起眼眸,迎向华阳太后那看似温和、实则深邃的目光。祖母的问题,他并不意外。那些流言,他或多或少有所察觉。他甚至能感觉到母亲那几乎要实质化的紧张情绪。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地将手中的筷子放下,动作从容不迫。然后,他离席起身,面向华阳太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这个动作,让赵姬的心又是一沉,也让华阳太后的眼神微微动了一下。

只见嬴政直起身,目光清澈而坦然,声音清晰且沉稳,不见丝毫慌乱:

“回祖母的话,”他开口了,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孙儿以为,术业有专攻,物各有所长。”

他先定下了一个包容且客观的基调,这让赵姬稍微松了口气,但心依旧悬着。

“屈子之《离骚》,”嬴政继续道,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文采斐然,情感炽烈,其忠君爱国之志,上下求索之精神,足以感天动地,流芳百世,实乃文章之极致,人间之至宝。”

他充分肯定了屈原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措辞恭敬,甚至带着欣赏。

华阳太后微微颔首,面色不变,静待下文。

“而庄周之《逍遥游》,”嬴政话锋流转,“思想玄妙超脱,汪洋恣肆,打破尘世桎梏,追求精神自由,其境界之高远,非常人所能及,亦是无价之瑰宝。”

他对道家代表的庄子,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听到这里,赵姬几乎要以为儿子转性了,懂得说漂亮话了。华阳太后的眼神也似乎柔和了些许。

然而,嬴政的“但是”即将到来。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依旧平稳,却多了一份属于他自己的、不容置疑的坚定:

“然,”他清晰地吐出这个字,目光依旧坦然地望着华阳太后,“文章之美,思想之玄,乃在于陶冶性情,启迪心智,丰富精神世界。而治国驭民,图强争霸,面对的是天下纷争、列国环伺之局,需法令划一,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方能凝聚国力,强兵富国,成就统一之大业。”

他将文学哲学与治国之术,清晰地区分开来。

“法家之术,正在于此。它或许不似《离骚》般华美动人,不似《逍遥游》般超脱物外,但它如同匠人之规矩,军中之号令,是整合力量、富国强兵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此乃当今时势之所需,并非文章之美恶、思想之高下可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