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61章 冠冕下的囚徒 初尝无权之痛

新王继位后的首次正式大朝会,在一种看似庄严肃穆、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咸阳宫正殿,百官依品级肃立。经历了国丧的压抑与新君登基的短暂喧嚣,所有人的目光都复杂地投向了那高高在上的王座。那里,端坐着年仅十三岁(虚岁)的秦王嬴政。

他穿着合身了许多的玄色王袍,头戴旒冕,垂下的玉珠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他过于年轻的面容,却也增添了几分属于王者的神秘与威仪。他努力挺直脊背,双手平稳地放在膝盖上,目光平视前方,试图模仿记忆中父王临朝时的姿态。然而,那王座的宽大与冰冷,依旧衬得他身形单薄。

小柱子作为新任的秦王贴身内侍,穿着崭新的宦官服饰,低眉顺眼地侍立在王座侧后方稍远的位置,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他偷偷抬眼,看着下方黑压压的群臣,只觉得心跳如擂鼓,比自家大王还要紧张百倍。

朝会伊始,依照惯例,由新任秦王说几句勉励群臣、共理国政的场面话。这是吕不韦提前为他准备好的稿子,文辞华丽,四平八稳。嬴政用尚显清亮、却努力模仿着威严语调的声音,将那段话背诵了出来。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大王圣明!” 百官齐声回应,声音洪亮,却更像是一种程式化的礼仪。

然后,真正的“戏肉”开始了。

吕不韦,这位身着紫色相邦朝服、气度雍容的“仲父”,站在御阶之下,文官队列的最前方。他的位置,离王座最近,却又巧妙地保持着一个臣子应有的距离。

他没有像其他臣子那样只是出列奏事,而是如同这场朝会真正的主持者和决策者,自然然地转过身,面向百官,开始了他的“表演”。

“诸位,”吕不韦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带着一种长期身居高位养成的自信与掌控力,“今日朝会,所议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军国要务。本相已先行阅览各方奏报,并与相关署衙商议,现有初步方略,呈报大王御览裁定。”

他话音未落,身后一名属官便捧着一摞已经分类整理好、并附有纸条(类似于后来的“票拟”)的竹简,躬身小步快走,送到御阶前,由一名内侍接过,再转呈到嬴政面前的御案上。

嬴政看着那堆积起来的竹简,每一卷上都附着一张细长的纸条,上面用清晰的小篆写着吕不韦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从边境军报、郡县粮赋、水利工程到官员任免,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政务。

“北地郡奏报,今岁雪灾,牧民受损,请调拨粮秣赈济。臣以为,可先从邻近郡县仓廪中调拨粟米五千石,羊毛千捆,并由郡守负责发放,务必使灾民得沐王化,感念大王恩德。” 吕不韦侃侃而谈,甚至不需要看竹简原文,显然早已烂熟于心。

嬴政拿起那卷竹简,看了看上面吕不韦写的“票拟”,内容与他口述一般无二。他沉默着,没有说话。他能说什么?他对北地郡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五千石粟米是多还是少?如何确保发放到灾民手中而非被官吏中饱私囊?他一无所知。他就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木偶,只需要在吕不韦安排好的一切后面,盖上那方象征最终裁决的玉玺。

内侍将蘸好朱砂的笔递到他手边。他顿了顿,最终还是在那纸条上,按照吕不韦的意思,写下一个“可”字。笔迹尚显稚嫩,却承载着决定无数人生死的重量。

“陇西郡守年迈乞骸骨,举荐其郡丞接任。臣查此人政绩平平,无过大错,亦无显功。然陇西地处要冲,需干练之才。臣举荐河东郡守王绾调任陇西,其人在河东政绩卓着,颇通边务。原河东郡守一职,可由……” 吕不韦继续说着,一项项人事任命,如同棋盘上落子,被他轻松安排。

整个过程,群臣奏事,目光大多是看向吕不韦,聆听他的分析和决策。偶尔有需要补充细节的,也是直接向吕不韦禀报。整个朝堂,仿佛是以吕不韦为圆心在运转。嬴政高坐于上,却像是一个被供奉起来的、必须存在却又无足轻重的符号。

只有少数几位老臣,如蒙骜,在汇报军务时,会刻意转向王座,向嬴政恭敬行礼,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解释:“大王,此次边境换防,主要是为了应对赵国可能的异动,臣已与相邦商议,调……”

然而,往往蒙骜的话还没说完,吕不韦便会微笑着,极其自然地接过去:“老将军所言甚是。大王,此事关乎国防,臣已与蒙老将军详细推演,确保万无一失。具体兵力调配如下……” 他三言两语,便将话语权和控制权再次牢牢抓回自己手中,态度恭敬,却不容置疑。

嬴政静静地听着,看着。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旁观者,在观看一场名为“治理秦国”的大戏,而主角,是站在御阶下的那位“仲父”。

一种无形的憋闷感,在他胸中积聚。

终于,在议论到一项关于某个关中县令人选时,嬴政忍不住开口了。这个县令的职位不高,但他依稀记得,之前阅读一些过往案例(吕不韦为了教导他而筛选出来的)时,似乎对这个被举荐人的家族背景有点模糊的印象,与当地某个有劣迹的豪强有所关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打断了吕不韦对那人的褒奖之词:“仲父。”

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带着惊讶、好奇、审视,齐刷刷地投向了王座。这是新王第一次在朝堂上主动发表不同于吕不韦的意见。

吕不韦也是微微一顿,随即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鼓励和询问的笑容,转向嬴政,躬身道:“臣在。大王有何圣谕?”

嬴政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但他强迫自己镇定,目光透过旒冕的玉珠,看向吕不韦:“此人……寡人似乎记得,其族中与蓝田马氏过往甚密。而马氏此前曾有强买民田、欺压乡里之讼案未清。任用此人,是否妥当?”

他的语气还带着少年的清亮,用词也尽量模仿着君臣奏对的格式,努力展现着自己的思考和有据可查。

吕不韦认真地听着,脸上始终保持着那温和而恭谨的笑容。待嬴政说完,他微微颔首,语气充满了赞许:“大王明察秋毫,关心吏治,实乃万民之福。”

先捧一句,然后,话锋一转。

“然,”吕不韦的笑容不变,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笃定,“大王有所不知。马氏之案,乃其族中旁支个别人所为,与此人直系亲属并无干系。且此案已于去岁由廷尉署审结,首恶已惩处。此人本身,在现任职位上勤勉恳恳,颇得上官赏识。此次调任,亦是因其长于钱谷刑名,正可弥补该县之短。”

他微微上前半步,声音压低了一些,仿佛在推心置腹,却又让殿内大部分人都能听清:“大王年幼,恐未深知其中错综复杂之利害关系。用人之事,需纵观全局,权衡利弊。此事……臣已深思熟虑,认为此人乃当前最合适之选。还望大王明鉴。”

一番话,滴水不漏。先是解释了“污点”已澄清,然后肯定了被举荐人的能力,最后,用“大王年幼,未深知利害”、“臣已深思熟虑”这样看似体贴、实则充满优越感和否决意味的理由,将嬴政那基于模糊记忆和直觉的质疑,轻轻松松地驳回。

语气,依旧是那么的恭敬,姿态,依旧是那么的谦卑。但那股不容置疑的意味,却像无形的墙壁,将嬴政隔绝在了真正的决策之外。

嬴政张了张嘴,还想再说点什么,但他发现自己对那个县、那个人、那个家族的了解,仅限于那一点模糊的印象,根本无法与吕不韦那看似无懈可击的“深思熟虑”相抗衡。

他看着吕不韦那恭顺却坚定的眼神,看着下方群臣那了然、甚至带有一丝微妙同情或看戏的眼神,一股冰冷的无力感,瞬间席卷了他。

他沉默了片刻,最终,只是从喉咙里挤出一个低沉的音节:“……准。”

内侍再次递上朱笔。他在那张纸条上,写下了与之前并无二致的“可”字。笔尖划过竹简表面的声音,在此刻听来,格外刺耳。

朝会继续进行,吕不韦继续挥洒自如,群臣继续奏对如流。嬴政却再也没有开口。他只是端坐着,像一尊戴着王冠的雕塑,感受着那顶旒冕的沉重,那王袍的束缚,以及那御座之下,汹涌奔腾却与他无关的权力暗流。

当漫长的朝会终于结束,百官山呼“万岁”后依次退出大殿,偌大的正殿迅速变得空荡、寂静,只剩下一些侍立的内侍和依旧坐在王座上的嬴政。

小柱子小心翼翼地凑上前,想询问是否起驾回宫。

嬴政没有动。

他缓缓地抬起手,看着手中那方沉甸甸、温润却又冰凉的玉玺。这是秦国最高权力的象征,能够调动千军万马,能够决定任何人的生死荣辱。方才,他就是用这方玉玺,在那一道道由吕不韦拟定好的诏令上,盖下了认可的印记。

拥有它,却无法真正使用它。

一种无比尖锐的讽刺感,混合着强烈的屈辱和愤怒,如同毒藤般缠绕上他的心脏,几乎让他窒息。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傀儡”二字,究竟是何等滋味。

这冠冕堂皇的宫殿,这万人景仰的王座,对他而言,此刻更像是一座华丽而冰冷的囚笼。

他坐在那里,很久,很久。直到殿内的光线逐渐变得昏暗,阴影从角落蔓延开来,将他和他手中的玉玺,一同吞没。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