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75章 朝堂问对 思想的正面冲突

深宫夜读的冷眼批判,如同在地下奔涌的暗流,积蓄着力量,只待一个破土而出的契机。而这个契机,在几日后的例行朝会上,伴随着吕不韦那志得意满的询问,如期而至。

连续数日,朝堂的氛围都因《吕氏春秋》的横空出世而带着一种异样的“文雅”与“热烈”。吕不韦一系的官员们,言必称《吕氏春秋》,仿佛不引用几句其中的句子,就显得自己不够格调,跟不上相邦的伟大步伐。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在讨论具体政务时,也会小心翼翼地揣摩着,试图将自己的提议与这部“巨着”中的某些观点挂钩,以增加说服力(或者说,增加在吕不韦那里的好感度)。

吕不韦本人,更是容光焕发,处理政务时,那温和笑容下的自信与掌控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他仿佛不仅仅是一位权相,更是一位开宗立派、指引国家思想方向的“文宗”。

这一日,在处理完几项关于漕运和边关贸易的常规议题后,吕不韦如同一位期待学生交出满意答卷的老师,将目光投向了端坐于上、一直沉默不语的秦王嬴政。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混合着恭敬与期许的笑容,微微躬身,用一种比平时更加和缓、却难掩自得之意的语气开口问道:

“大王,日前臣所献《吕氏春秋》,不知大王近日可曾翻阅?此书乃臣与门下众贤殚精竭虑之作,虽不敢称字字珠玑,然于治国理政、修身养性之道,或有些许可供大王参酌之处。臣,冒昧想听听大王之圣见?”

这话问得极其讲究。表面上是谦卑的“冒昧请教”,实则是在索要认可,是在期待听到赞美,至少,也是希望看到这位年幼的秦王表现出虚心受教、如获至宝的态度。他身后的门客党羽们,也都纷纷竖起耳朵,准备随时附和,将大王可能给出的任何(他们期待的)正面评价,转化为对吕不韦新一轮的歌功颂德。

整个大殿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嬴政身上。许多官员,包括一些老成持重者如蒙骜、昌平君,也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日渐沉默、眼神却越发深邃的少年秦王,对这部声势浩大的“相邦宝典”,究竟会作何评价。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嬴政缓缓抬起了头。旒冕的玉珠微微晃动,遮挡不住他眼中那平静之下蕴藏着的、不容置疑的锐利光芒。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被“考校”的紧张,也没有即将发表“读后感”的兴奋,只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

他开口了,声音依旧是变声期的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之中:

“仲父之书,”他先给予了肯定,语气平稳,“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涉人事,无所不包。编纂此等巨着,确需耗费无数心血,用心之良苦,寡人深知。”

这开篇的“扬”,让吕不韦脸上的笑容更加舒展,他微微颔首,一副“大王果然明鉴”的欣慰模样。他身后的党羽们也松了口气,互相交换着“果然如此”的眼神,准备开始酝酿赞美的情绪。

然而,嬴政的话并没有结束。那个“然”字,如同乐章中一个突兀却至关重要的转折音符,被他清晰地吐了出来:

“然——”

仅仅一个字,就让大殿内刚刚松弛下来的气氛,瞬间重新绷紧!吕不韦脸上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瞬。

嬴政的目光透过玉珠,平静地注视着吕不韦,继续道:“寡人愚钝,连日拜读,于沉醉其博大意蕴之余,心中亦生出些许疑惑,百思不得其解,正欲借此机会,向仲父请教。”

请教?群臣心中咯噔一下。这架势,可不像是虚心请教的样子!

嬴政没有给吕不韦太多思考的时间,直接抛出了他的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质疑:

“寡人读《贵公》篇,见其中有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此言,似乎意在强调天下为公,非君王一人之私产。”

他顿了顿,观察着吕不韦细微的表情变化,然后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更加犀利:

“然,寡人亦在书中多处,如《执一》、《不二》等篇,读到强调君主必须‘执一’、‘齐万不同’之论,认为治国需有统一之法度、唯一之权威,方能终结纷乱,成就大统。”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种逻辑的压迫感:“寡人不明之处在于:若依《贵公》所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则国家法令之最终权威,当出自何处?莫非出自这虚无缥缈之‘天下’?若权威不出自君主一人,则君主又凭借什么来‘执一’?来‘齐万不同’?”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吕不韦,问出了那个直击核心的矛盾点:“反之,若当真强调君权至上,法令出于君王,则又何必假借‘天下’之名?此二者并存于一书之中,岂非……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轰!”

这问题,像是一道惊雷,炸响在寂静的朝堂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群臣们,无论是吕不韦的党羽,还是中立派,甚至是潜在的反对者,全都愣住了,脸上露出了震惊、错愕、乃至深思的神情!

对啊!“天下为公”和“君主执一”,这本身就是两种几乎对立的统治哲学!一个倾向于某种意义上的“公天下”或“贵族/士人共治”,一个则强调极端的君主中央集权!吕不韦竟然把它们硬塞进了一本书里?还号称是融汇百家?这……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一些对吕不韦专权不满的官员,如蒙骜,虽然面色不动,心中却暗暗称快!大王这个问题,问得太犀利了!直接戳破了《吕氏春秋》那看似华美的理论外衣,露出了里面混乱不堪的内核!

吕不韦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地是一种极力掩饰的震惊和措手不及!他万万没想到,嬴政没有纠结于具体的文辞细节,也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褒贬,而是直接抓住了他这部书理论体系中最根本、也最难以调和的矛盾点进行攻击!这需要何等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这真的是一个十几岁少年能想到的吗?

然而,嬴政的攻势才刚刚开始!他没有给吕不韦喘息和组织语言反驳的机会,紧接着抛出了第二个更具体、更贴近现实的例子:

“再者,”嬴政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像连珠炮般,发出第二问,“寡人读《荡兵》、《振乱》等篇,见书中主张‘义兵’之说,认为诛暴君、救民于水火之战争,乃正义之举,合乎天道民心。”

“然,书中同样充斥着儒家‘仁爱’、‘德化’之主张,强调以仁德感化他国,使其心悦诚服,自愿归附。”

他扫视了一眼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最后目光回到脸色已经有些发青的吕不韦身上,问道:“那么,寡人请问仲父,及诸位大臣:我大秦若要东出函谷,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究竟应当高举‘义兵’之旗帜,行堂堂正正之兼并?还是应当秉持‘仁爱’之心,试图以‘德化’感化韩、赵、魏、楚、燕、齐,使其自愿纳土归降?”

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嘲讽:“若依前者,则杀伐难免,尸横遍野,与‘仁爱’何干?若依后者,则我大秦锐士是否可以解甲归田,坐等六国被仁德感化?此两种截然不同之理念并存,让前线将士、让执政之臣,又该何所适从?莫非临事决断,全凭……一时之喜好?”

这第二问,比第一问更加狠辣!它将理论的矛盾,直接引申到了现实的军国大政上,指出了这种思想混乱可能带来的实际危害——让国家政策失去连贯性和明确性,让执行者无所适从!

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一本书的批判,更是隐隐在质疑吕不韦长期以来那种看似“兼收并蓄”、实则可能“首鼠两端”的施政策略,其背后的理论根基是否牢靠!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嬴政这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直指要害的质问给震住了!他们看着王座上那个身形尚且单薄的少年,彷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这位一直被他们视为傀儡、视为孩子的秦王,其内在蕴藏着何等惊人的锋芒与智慧!

吕不韦站在原地,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想要用他惯常的“博大包容”、“因时制宜”之类的话来搪塞,但他发现,在嬴政这般尖锐直白的逻辑诘难面前,那些空洞的言辞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感觉自己精心营造的文化权威堡垒,被这位少年君主,用最简单、也最致命的“逻辑之矛”,狠狠凿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寒意,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从吕不韦的脚底,窜上了脊梁。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