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76章 仲父的窘迫与野心的挫败

嬴政那连珠炮似的、直指核心的质问,如同两把淬了冰的利剑,不仅精准地命中了《吕氏春秋》理论体系上那难以自洽的“阿喀琉斯之踵”,更是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完成了一次无声却石破天惊的“弑神”之举——弑的,是吕不韦刚刚试图树立起来的、不容置疑的文化权威之神!

朝堂之内,陷入了一种极其诡异的寂静。那不是寻常的肃静,而是一种混合了震惊、错愕、恍然、乃至暗流涌动的死寂。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官员们呼吸的声音都变得清晰可闻,却又小心翼翼地压抑着,生怕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平衡。

几乎所有大臣,无论派系,心中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位年仅十几岁的少年秦王,他不仅真的去读了那部浩繁的《吕氏春秋》——这本身就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他们以为大王只是走个过场)——而且,他竟然读得如此之深!理解得如此之透!更可怕的是,他居然有如此的胆魄和锐气,敢在满朝文武面前,用如此犀利、如此不留情面的逻辑诘难,去挑战权势滔天的“仲父”吕不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读后感”了,这分明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思想论辩!而发起者,是那个他们一直以来或怜悯、或忽视、或仅仅视为象征符号的少年君王!

一些早就对吕不韦专权跋扈、结党营私心存不满的官员,如几位宗室老臣和部分军方将领,虽然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低垂着眼睑,但心中早已是拍案叫绝,暗自称快!好啊!问得好!早就看吕不韦那套“博大精深”的幌子不顺眼了!大王这一问,简直是撕下了那层华丽的外衣,露出了里面混乱的填充物!让他们憋屈了许久的闷气,总算找到了一丝宣泄的出口。

而吕不韦一系的党羽们,则是个个面色发白,眼神慌乱,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想要出声为自己的主公辩解、维护那摇摇欲坠的“经典”权威,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因为大王问的,是逻辑,是道理,是那本书白纸黑字(或者说竹简黑字)写着的、无法抹去的矛盾!任何苍白的辩护,在此刻都只会显得更加可笑。

风暴眼的中心,吕不韦站在那里,感觉脚下的金砖仿佛变成了烧红的烙铁。嬴政那两句质问,如同两个无形的耳光,狠狠扇在了他那张刚刚还志得意满的脸上。火辣辣的疼,不仅仅是难堪,更是一种权威被公然挑战、根基被撼动所带来的惊怒交加!

他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又因为极力的压抑和羞愤而泛起一种不正常的青白。那惯常的、温和而精明的笑容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嘴角微微抽搐着,显示出他内心正经历着何等剧烈的动荡。

他千算万算,算到了嬴政可能敷衍,可能沉默,甚至可能出于“孝心”和“敬畏”说几句客套的赞扬。他唯独没有算到,这个他一手“教导”出来、看似一直处于他掌控之中的少年,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这样一个场合,给予他如此致命的一击!

“大王……大王所言……”吕不韦终于强行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但那声音失去了往日的沉稳洪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停顿。他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寻找化解之道。

“大王年少聪慧,思虑……思虑精深,能洞察书中深意,提出此等……此等见解,臣……臣心甚慰。”他先是习惯性地捧了一句,试图缓和气氛,维持自己作为“师者”的体面,但这话在此刻听起来,却充满了尴尬和无力。

然后,他试图解释,用他那套惯用的、看似圆融通达的辞令:“然,治国之道,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可穷尽。天地万物,本就充满矛盾与统一,此乃大道之玄妙。《吕氏春秋》融汇百家,正在於其‘包容’之精神,旨在取各派之长,避其所短,因时制宜,因地施策……”

他侃侃而谈,说着“大道包容”、“矛盾统一”、“因时制宜”这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词语,试图将嬴政指出的“矛盾”解释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辩证”和“智慧”。

然而,在嬴政那清晰无比、直指核心的逻辑面前,这些解释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避重就轻!就像一个人指着一锅大杂烩说这是“融合菜系”的至高境界,却无法解释为什么甜和辣、冰与火可以毫无原则地混在一起。

吕不韦无法承认,他编撰此书的根本目的,并非是为了追求一个理论上完美自洽的哲学体系,而是要借此彰显他吕不韦网罗天下英才的能力、展现他超越诸子百家的文化野心,并最终确立他在思想上对秦王、对秦国的引导和掌控地位!理论的自洽?那在权力的需求面前,是可以牺牲的!

他越是解释,越是强调“包容”和“因时制宜”,就越是暴露其理论根基的虚浮和内在的混乱。朝堂上一些原本对《吕氏春秋》还抱有几分好感的官员,此刻也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开始重新审视这部“巨着”的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眼看着自己的解释难以服众,反而可能越描越黑,吕不韦心中一股戾气升起。他知道,不能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了!否则,他辛苦营造的文化权威将彻底崩塌!

他猛地收住了话头,脸色一沉,虽然依旧保持着躬身的姿态,但语气中已经带上了一种不容置疑的、以势压人的意味,强行结束了这场论辩:

“大王如今首要之务,乃是潜心学习,增长见识。此书乃集百家之精华,蕴含无穷智慧,非一时所能尽悟。大王日后年岁渐长,阅历加深,自会慢慢体会其中之深意与妙用。今日朝会议事已久,此事……暂且到此为止吧。”

这话,看似劝学,实则是强行中止讨论,用一种近乎蛮横的态度,维持着自己摇摇欲坠的体面和权威。意思是:你小孩子不懂,别瞎问了,以后你就明白了!

说完,他甚至不等嬴政回应,便直接转向其他官员,试图将话题引向其他政务,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思想交锋从未发生过一般。

但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关于思想主导权的正面冲突中,权势滔天的相邦吕不韦,落了下风!他被年仅十几岁的秦王问得哑口无言,理屈词穷,最终只能依靠身份和权势,强行将这场论辩摁了下去!

嬴政没有再追问。他看着吕不韦那强作镇定、实则难掩窘迫的背影,只是微微颔首,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淡淡地说了一句:“仲父……辛苦了。”

然后,他便沉默下去,恢复了之前那种静观其变的姿态。

然而,他那双隐藏在旒冕之后的眼眸中,先前那自信与批判的光芒,并未因吕不韦的强行中止而有丝毫减弱,反而更加深邃,更加冰冷。他知道,他赢了。不是赢在权势,而是赢在了道理,赢在了逻辑。他成功地在这座看似铁板一块的权力高墙上,凿开了一道清晰的裂缝。

而对于吕不韦而言,这场朝堂问对,绝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面子受损。它像一盆冰水,将他从“文宗”、“仲父”的迷梦中彻底浇醒!

他意识到,嬴政,这个他亲眼看着从赵国归来、一点点长大的孩子,早已不是那个可以被他随意塑造、用“仲父”身份和些许知识就能轻易掌控的稚子了。他有着极其顽固、极其独立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与他吕不韦所推崇的、那种讲究平衡、权变、带有浓厚“杂家”色彩的理念,从根子上就格格不入,甚至尖锐对立!

嬴政信奉的,是韩非子那套冷酷、极端、追求绝对权力、强调君主独尊的法家学说!这与《吕氏春秋》试图调和、包容的路线,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

他试图通过文化权威来引导、控制嬴政的企图,在今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的挫败!这不仅意味着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控制手段,更意味着,他未来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思想独立、意志坚定、且对权力有着强烈渴望和清晰认知的君王!

一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沉、都要强烈的忌惮,如同毒蛇般,在吕不韦的心底滋生、缠绕。他发现,自己或许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名义上的“儿子”和君主。

朝会在一片异样的气氛中结束了。百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躬身退下,许多人离开时,都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再次瞥了一眼王座上那个重新归於沉默的少年身影。

吕不韦快步走出大殿,秋日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一股从心底蔓延开来的寒意。

他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要重新评估,重新谋划了。而那个远在甘泉宫、如今与他利益深度捆绑的赵姬,以及那个被他亲手提拔起来、似乎开始有些不安分的嫪毐,在这盘新的棋局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