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 > 第141章 紫禁新帝 暗流涌动

京城惊变与宣府大捷的消息,如同两道飓风,先后席卷了朝野上下。前者带来的恐慌尚未完全消散,便被后者狂喜的浪潮所淹没。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人都在传颂镇国大将军林枫的算无遗策、用兵如神,称颂马奎将军的浴血奋战、忠勇无双,亦对那位神秘的“星罗”之主苏小小和稳守京畿的沈岳将军充满了好奇与敬佩。

然而,与民间的欢腾相比,紫禁城内却弥漫着一种更为复杂、肃穆的气氛。

叛乱平定后的第五日,久未临朝的孙太后,在奉天殿垂帘,召集了以商辂为首的内阁,以及六部九卿、在京勋贵,举行了大乱之后的第一次正式朝会。

朝会之上,气氛凝重。商辂首先出列,详细禀报了李光远等人勾结瓦剌、发动叛乱的罪行,并呈上了从李光远府邸、通政司以及瓦剌密使处搜出的往来密信、檄文底稿等铁证。证据确凿,触目惊心,朝臣们闻言,无不愤慨,纷纷要求严惩叛党,以正国法。

紧接着,北疆大捷的详细战报也由快马送至殿上。当听到林枫如何将计就计、以自身为饵引诱也先和李光远上钩,如何秘密遣回精锐平定京城,又如何亲率铁骑奔袭瓦剌粮草,与马奎里应外合,大破也先主力时,满朝文武,包括那些平日里对林枫权势心怀忌惮的官员,也不禁为之动容,心生敬佩。这是实打实的救驾之功、卫国之战,无可指摘。

孙太后隔着珠帘,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光远等叛国逆贼,罪不容诛,着三法司会同锦衣卫,严加审讯,从重从快处置,以儆效尤!其党羽,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至于北疆将士,尤其是镇国大将军林枫、宣府总兵马奎、神策卫指挥使沈岳等有功之臣,朝廷必当重重封赏,以酬其忠勇,彰其功绩!”

话到此处,她微微停顿,语气转而变得沉痛而坚定:“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早逝,太子年幼,以致奸佞频出,国势飘摇。今内忧外患暂平,正值万象更新之际,当务之急,便是稳定国本,承继大统。”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大臣都明白,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商辂深吸一口气,率先跪伏于地,朗声道:“太后圣明!太子殿下虽年幼,然天资聪颖,仁孝睿智,历经磨难,更显沉稳。值此乾坤初定之际,臣,商辂,恳请太后为江山社稷计,早定大位,允太子殿下即皇帝位,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臣等附议!”内阁次辅、礼部尚书、英国公张辅等重臣勋贵紧随其后,齐刷刷跪倒一片。经历了王振乱政、宫廷血案、瓦剌入侵乃至京城叛乱这一系列惊天动荡,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深切地意识到一个稳定、合法的中央权威是何等重要。太子朱见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而他的登基,也与力挽狂澜的林枫紧密绑定,这符合目前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期望。

珠帘之后,孙太后沉默了片刻。她心中或许仍有对权柄的不舍,对未来的担忧,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已非她一人所能逆转。更何况,林枫如今功高盖世,兵权在握,且与太子关系密切,于公于私,她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再行阻拦。

“众卿所言,甚合哀家之意。”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决断,“太子朱见深,仁明孝友,天命所归,可继承大统。着礼部、钦天监即刻择选吉日,筹备登基大典!在新皇登基之前,一应军政要务,由内阁会同镇国大将军林枫……酌情处置。”

“太后圣明!”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彻奉天殿。这一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权力核心,正式开始了向新一代的转移。

朝会之后,一道道诏令从宫中发出。李光远及其核心党羽数十人,被定为谋逆大罪,押赴西市问斩,家产抄没,亲族流放。清算行动雷厉风行,彻底涤荡了朝中潜伏的王振余孽和心怀异志者,朝堂风气为之一清。

与此同时,礼部和钦天监也飞速运转起来。最终,吉日定在了一个月后。

在这段日子里,京城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各方势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朝做着最后的准备和博弈。林枫的平北王府(原镇国大将军府,已由太子下旨改建)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拜谒的文武官员络绎不绝。但林枫深谙韬光养晦之道,除了必要的军政会议,多数时间皆称病不出,或将访客引荐给商辂等人,自己则专注于整编军队、安抚伤员、总结此次大战的经验教训,并与苏小小的“星罗”保持紧密联系,监控着朝野内外、乃至草原之上的任何风吹草动。

他知道,登基大典和随之而来的封赏,才是真正的考验。功高震主,古来有之。即便他与太子(即将登基的皇帝)有共患难之情,有辅佐之功,但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任何情谊和功劳都可能变得脆弱。如何在新朝定位自己,如何平衡勋贵、文官、边将等各方势力,如何既保持足够的威慑力以震慑内外,又不至于引来猜忌,这其中的分寸,需要极致的智慧和谨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请大家收藏:()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小小曾深夜来访,带来“星罗”收集到的一些信息:部分清流言官,在私下议论,认为林枫权柄过重,宜加封虚衔,明升暗降,逐步削其兵权;亦有少数勋贵,嫉妒林枫火箭般的蹿升,暗中串联,试图在封赏时加以制衡。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林枫听完,只是淡淡一笑,手指轻敲桌面,“无妨,让他们议论去。只要陛下信我,只要大明还需要我林枫镇守北疆,些许宵小,翻不起大浪。不过,苏姑娘,‘星罗’的眼睛,还要再亮一些,尤其是……宫里。”

苏小小美眸流转,心领神会:“王爷放心,小小明白。”她指的,自然是那位即将退居后宫的孙太后,以及宫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势力。

一个月的时间,在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中悄然流逝。

终于,吉日已至。

这一日,北京城万人空巷。从紫禁城承天门到午门,再到奉天殿,御道两旁陈列着庄严的卤簿法驾,身着崭新盔甲的京营卫士持戟肃立,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文武百官,身着最隆重的朝服,按品级序列,于午门外静候。

辰时正,钟鼓齐鸣,韶乐大作。年仅十余岁的太子朱见深,身着绣有日月山河十二章纹的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虽然面容尚带稚嫩,但眼神沉静,步伐稳健,在礼官的引导下,先于奉先殿祭告列祖列宗,随后乘舆前往奉天殿。

当少年天子的身影出现在奉天殿那高高的丹陛之上时,所有文武百官,在赞礼官的唱喏声中,整齐划一地跪拜下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之声,如同滚滚雷音,穿透重重宫阙,响彻云霄,宣告着大明王朝一位新君的正式临朝。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见深,俯视着脚下匍匐的群臣,感受着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所带来的冰冷与沉重,心中百感交集。有激动,有惶恐,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庇护的太子,而是这庞大帝国的统治者。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武官班列最前方,那个唯一特许站立鞠躬,而未行全礼的挺拔身影——林枫。

正是这个人,将他从宫廷阴谋和叛军刀下一次次拯救出来,为他,也为这个国家,扫平了登基道路上最险恶的障碍。这份恩情与倚重,他铭记于心。

登基大典持续了整整一日,繁复而庄重。新帝颁布即位诏书,大赦天下,定次年为天顺元年,并尊孙太后为太皇太后。

大典之后,便是万众瞩目的封赏大典。

喜欢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请大家收藏:()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