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 > 第176章 补锅的人不上墙

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 第176章 补锅的人不上墙

作者:天塔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5-11-11 20:24: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溪水微凉,浸透了那艘承载着一个“饭”字的纸船。

那股转瞬即逝的温热,仿佛是这片土地最后的、也是最温柔的回响,随即消散于无形,融入了奔流不息的夜色之中。

三日后,皇城,星台。

一份加急密报被呈到程雪的案头,来自南境水利司。

报告内容匪夷所思——一场因连日暴雨引发的堤坝溃口危机,竟被一个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化解了。

“……一艘纸船,卡住了即将崩塌的暗沟鼠洞,为下游村庄争取了半个时辰的疏散时间,无一人伤亡。”报告的结尾,附上了一张现场拓印的图样,那是一个被水泡得模糊不清的“饭”字。

程雪的指尖在冰冷的桌案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闷响。

她没有被这近乎神迹的巧合所迷惑,而是调出了“民忆共振”数据库中一个被她标记为“待观察”的子项——“童稚之梦”。

光幕展开,数据如瀑布般倾泻。

近半年来,大周境内,自南疆雨林至北境雪原,共计两千七百一十三名七岁以下孩童,在各自的梦境记录中,出现了相似的场景:用纸片、树叶或石子,在水流中构建引导路径。

这些梦境的发生时间,与各地气象司秘密预测的强降雨期,吻合度高达九成七!

“不是神启……”程雪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是本能。他将最复杂的演算,化作了最简单的孩童游戏,植入了这片土地的潜意识里。”

她没有下令封锁消息,更没有去寻找那个折纸船的孩子。

一周后,一道由星台与议政堂联名颁布的政令传遍天下——设立“启明童策奖”。

此奖不奖文采,不奖武功,只奖励那些用最朴素、最常见的材料,解决了身边实际问题的少年。

第一届颁奖典礼上,程雪亲手将一枚小小的铜质齿轮奖章,挂在了一个用泥巴和秸秆搭建出“防涝高脚鸡窝”的农家少年胸前。

她在颁奖词中说道:“真正的智慧,从不悬于云端,它藏在每一块被你捡起的石头里,藏在每一片被你折叠的纸上,藏在你们笔下掉落的铅笔屑里。”

与此同时,沧州,新开凿的“平水渠”竣工验收。

新任县令满面红光,指着渠首一块预留的巨大石碑,谄媚地对巡视的苏清漪道:“苏相,下官已请了最好的石匠,准备在此立碑,上刻‘万民感念阿默叔恩德’,以彰其功,教化万代!”

苏清漪清冷的目光扫过那块空碑,脚步未停。

她走到渠边,看着清澈的渠水哗哗流入两岸的农田,转头问向随行的几位老农:“老乡,你们知道这条渠,为何要叫‘平水流’吗?”

老农们茫然地摇了摇头。

苏清漪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因为它不认人,不分贵贱。谁家的田挨着它,水就流进谁家。就像很多年前,那个在相府扫院子的赘婿,他做完事,从不站在那里等着人夸奖,更不求谁家给他立碑。”

她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把碑文改了。”

县令面色一白,正欲辩解。

苏清漪已然转身,只留下一句话:“就刻《平水流规》。全文,只写明春夏秋冬四季,各家各户如何按时、按量、公平取水。若有争执,依规处置。”

她走到马车前,回头补充道:“在规章末尾,加注一句——执笔者,佚名。”

那一日,沧州百姓都记住了,他们有了一条不认人的渠,和一本没有留名的规矩。

北境边陲,一个尘土飞扬的小镇。

柳如烟一袭红衣,斜倚在酒馆二楼的栏杆上,饶有兴致地看着楼下一群妇人正围着一个火盆,将一沓沓黄纸符箓扔进去。

“烧!都烧了!这鬼画符哪有咱灶膛里的草木灰管用!”一个嗓门洪亮的胖大婶一边骂,一边往火里添柴。

柳如烟身形一闪,悄无声息地落在那群妇人身后,笑盈盈地问:“姐姐们,这是在做什么**事?”

那胖大婶回头一看,见是个美得不像话的女子,倒也不怵,爽朗笑道:“什么法事!俺们是‘灶姐会’的,专教姐妹们怎么辨别那些江湖骗子的假药,怎么煮干净粮食不闹肚子。这些‘神灰护身符’,说是阿默叔的锅灰化的,卖得死贵,俺们一验,就是路边的烂泥烧的!”

另一个瘦削的妇人好奇地打量着柳如烟:“妹子,你走南闯北,见识广。你肯定也见过阿默叔吧?他是不是像说书先生讲的那样,身高九尺,青面獠牙,一顿能吃一头牛?”

众人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围了过来。

柳如烟噗嗤一声笑了,摇了摇头,眼中却泛起一丝旁人看不懂的温柔:“哪有。他……比我还矮半头,瘦得像根竹竿,见谁都先哈着腰,最喜欢的事,就是一个人蹲在院角扫落叶。”

妇人们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哄堂大笑。

“原来是个矮冬瓜!”

“还是个扫地的!”

笑声中,那个传说中顶天立地的神,瞬间变成了一个邻家有点木讷的小伙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请大家收藏:()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柳如烟没有再多言,转身离去。

走出很远,还能听到身后传来妇人们自编的歌谣:“补锅不用金和银,一颗热心就顶真;扫地不为扬名声,扫出一片好光景……”

工部,营造司。

程砚对着一张绘制精密的“风哨阵”改良图,枯坐了三天三夜,却迟迟无法落下最后一笔。

他设计的阵法太过精密,需要用到西域精铁和水晶,成本高昂,根本无法在民间普及。

心烦意乱之下,他走到街上散心。

路过一间村塾,正值下课,一群孩童在院中嬉戏。

他无意中瞥见,几个孩子正将细长的竹管一头插入地面,另一头用麻线连接到一个陶碗上,侧耳倾听。

“我听到了!马蹄声!在东边!”一个孩子兴奋地大叫。

程砚浑身一震,如遭雷击!

这……这不正是当年陈默在边军中传授的“伏营听地法”的雏形吗?!

利用不同介质对声波的传导差异,来辨别方向和距离!

简单,却有效得可怕!

他站在原地,看着孩子们用最简陋的材料,玩着最尖端的侦测游戏,良久,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返回工部,当着所有匠师的面,将那张耗费了无数心血的图纸,撕得粉碎。

“我们都错了。”他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真正的‘默制’,不是造出多精妙的器具,而是让每个百姓,都能用手边的竹子、陶碗、麻绳,造出自己的器具!”

三月后,一本名为《默式听风十二式·民用本》的小册子,取代了繁复的图纸,分发至大周各处村社。

大泽,芦苇荡。

沈归舟再次回到这里,那棵曾被百姓奉为“阿默神木”的焦黑枯树,已经不见了。

取而代DE的,是一块半人高的青石碑,上面只刻着一行朴拙的小字:“生于民愿,归于泥土。”

他伸手抚摸那块曾随身携带的鼎足碎片,冰冷的铜器上,再无任何异象浮现。

他知道,当百姓不再需要一个神来膜拜,而是将他的方法融入了生活,那道束缚着陈默真名的“名锁”,便已彻底解开。

归途中,他在一家铁匠铺歇脚。

掌柜的是个沉默寡言的老汉,正叮叮当当地修补一口破了底的铁锅,焊上的新铁皮纹路密如蛛网。

沈归舟忍不住问:“老师傅,这锅都破成这样了,为何不换口新的?”

老汉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答:“旧锅养火性,炖汤香。补一补,还能传给俺儿子用。”

传给儿子用……

沈归舟心头一动,默默从怀中掏出那块最后的铜牌残片,递了过去。

“老师傅,劳驾,帮我把这个……也焊在这锅底吧。不用讲究,就当……再添个补丁。”

是夜,万籁俱寂。

那口焊上了铜片的旧铁锅,被架在炉火上,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着一锅浓稠的肉汤。

火光摇曳间,锅底那块不规则的铜片,在高温下微微一闪,竟无声无息地融化了。

它没有化作铁水,而是化作一道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影子,投在粗糙的土墙上。

那影子不再是纵横捭阖的十三州民气图,也不是金戈铁马的战场兵阵,而是一幅再寻常不过的剪影——一家人围着一口热气腾腾的锅,伸出碗筷,笑语晏晏。

几乎在同一瞬间,千里之外,江畔那家客栈的账房深处。

一本尘封的旧账本里,最后一丝比灰尘还细微的“默影木”烬粉,仿佛受到了某种感召,缓缓飘起。

它在空中绕着冰冷的炉膛飞旋了一周,然后轻飘飘地,落入了旁边一碗尚未端走的客人的汤里。

汤未沸,却骤然泛起一圈温暖的涟漪,仿佛有人在寂静中,贴着碗沿,用最轻的声音说了一句:

“好了。”

夜更深了。

皇城星台之内,依旧灯火通明。

程雪独自一人,正在审阅刚刚汇总上来的南方各州水文图谱。

她双目紧盯着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试图从中找出某种潜在的规律。

烛火在静谧中轻轻跳动了一下,光影摇曳。

忽然,程雪的瞳孔猛地一缩,她死死地盯着被烛光映照在图谱上的自己那只手的影子。

喜欢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请大家收藏:()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