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1621,不一样的大明 > 第80章 团伙是地理风俗,也是上进求生所迫(下)

卫时觉连着三碗酒下肚,至少喝了六两高度酒。

拉一拉衣襟散热,好似话匣子也打开了,“卫某在前屯与熊经略聊过关外的事,朝廷大员眼里,简单的战事好像格外复杂,牵扯历史因果,涉及天下大势,在你们看来,战胜东虏的关键是什么?”

金冠脱口道,“分化利诱,不择手段。”

卫时觉一愣,“详细说说。”

“没啥可说的呀,东虏多着呢,炒花、察哈尔、科尔沁、海西、建州、甚至朝鲜也是东虏,杀不完的东虏,当然得让他们斗起来。”

卫时觉深吸一口气,敲敲脑壳,“抱歉,卫某说错了,是问两位战胜建奴的关键。”

金冠更不以为然,“杀个建奴哪有什么关键,只要朝廷认真,十个建奴也是一堆烂肉。”

卫时觉眉头一皱,不由得伸手又喝了一口酒,“祖兄以为呢?”

祖大春摆筷子示意他吃菜,一边吃一边说道,“金兄说的对,朝廷认真就能灭虏,关键是朝廷不可能认真。”

“为何这么说?”

祖大春学他拉拉衣襟,愁眉苦脸道,“校尉知道文官到边镇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吗?”

“巡边,发饷?”

祖大春摇头,“这哪是文官,是菩萨。校尉在京城,可能想象不到,文官到边镇第一件事,是找个将官打一顿,然后寻个由头停饷,逼着将官磕头求饶,拉拢一群,打压一群。”

卫时觉本来就不知基本情况,这时候酒劲又上来了,脑皮咚咚跳,摆手道,“祖兄说说。”

“说啥呀,仁宣期间,督抚成为定制,到宪宗之后,督抚到边镇就这样,总要找个人立威,个个都一样,别说百户千户,就算指挥使、总兵等将官,都得跪求接济,才能活下去。”

“这不是逼着军户闹事吗?”

“闹事?校尉太看得起军户了,闹事被直接斩首。”

卫时觉下意识喝口酒顺气,咒骂一声,“这些混蛋,把朝廷的信用都消耗殆尽了。”

祖大春点点头,“是啊,只有武勋镇守边镇的时候,军户才能屯田领饷,不怕被督抚衙门克扣。大明一朝,也就明初时期,永乐时期,英宗武宗时期,嘉靖后期,武勋能镇守边镇。

不过正因如此,武勋在嘉靖朝后,彻底失去外镇的机会,宁远伯是个例外,被朝臣差点用唾沫喷死,最后抑郁而终,李氏嫡系至今在京城悲惨混日。

结果搞得边镇上下离心,督抚打压将官,将官抱团取暖,就连王化贞和熊廷弼也不例外,还有去年自刎的东林巡抚袁应泰和巡按张铨。

他们是铁骨铮铮的明臣,若不是他们搞得辽人与客兵离心,白杆兵、戚家军、辽兵怎么会各自为战。

战败了,他们也自刎了,好像死了就是好人,实则辽兵厌烦透这些文臣,你看,大家永远不会认真,灭虏遥遥无期。”

这是卫时觉到大明朝,听的最刻骨的一句话,就算祖大春带点私人情绪,卫时觉也能感受到文武之间的对立和内心的不信任。

防兵胜过防虏,能胜就见鬼了。

面对这种价值观矛盾,根本利益矛盾,卫时觉同样没招,连着闷了两口酒。

犹豫问两人,“有没有快速的办法?”

两人齐齐点头,“有!”

卫时觉眼神一亮,“说说!”

祖大春打了个饱嗝,“大明早有旧例啊,宁远伯能在辽东打败图们汗二十万大军,不是他本人有多大本事,而是张太岳用对人了。

不是说宁远伯本地人,而是宁远伯晋封伯爵后,依旧镇守辽东,那时候辽东巡抚受宁远伯节制,督抚压制不了带兵的伯爵,总兵府上下一心,所向披靡。

同样的道理,武靖伯镇守辽东期间,带着一万边军就把建奴连根拔起,打得海西女真狼狈奔逃,索伦部四分五裂,苦夷逃入深山。

还有武宗时期的镇远侯、嘉靖时期的成国公,只要武勋镇守边镇,根本不用着京营出动,哪怕是一年、几个月,只要武勋做主,边军肯定上下一心,区区鞑虏灰飞烟灭。”

祖大春看似在说表面问题,实则在说深层症结,以文御武,本来是个口号,万历在援朝之战中下旨,变为国策(注)。

但督抚御不了超品武勋,自然会拦住他们外镇。

以文御武的关键是把军户变成了奴婢,军户杀敌升迁的路被堵死了。

立再大的功劳,也会被文官分走大部分,稍微犯错,就会掉脑袋。

武勋外镇天然不存在这样的事,武勋不会抢军户的功劳,恨不得军户全能立功。

卫时觉得到一个直接有效、但很难操作的办法,苦闷之下连喝两碗酒,渐渐明白边镇的症结在哪里了。

文武之争、南北之争、皇相之争,表象不同,根源都一样。

税赋越来越少,征税还不公平。

伤害叠加,螺旋坠入深渊。

越想越恼火,卫时觉深吸一口气,有点晕,说话都不利索了,“感谢两位兄长赐教,百姓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因为几两碎银妻离子散的事常见不鲜,更别说一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621,不一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1621,不一样的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朝廷的症结还是税赋,千头万绪,线头就在那里,却人人都不敢拽,人人都不愿吃亏,卫某暂时无能为力,咱们…还得想其他办法,先杀了建奴,改日…再喝,感谢…不送…”

……

注:

以文御武。

很多人下意识以为是在土木堡之后形成的,其实不是。

土木堡之变,文官控制了军费开支。

军饷和边镇粮草提供,由以前的定额,变为随报随发,发多少由内阁六部说了算,当然是越来越少,甚至不发。

这期间文官的主导权越来越大,但没有法理支持,皇帝依旧可以令武勋外镇。

以文御武变为大明国策,是在万历二十七年的援朝之役,已经是明朝后期。

当时水陆共有十四个总兵,援朝经略杨镐无法全权节制,每个总兵都能单独作战,都在争功劳,结果被倭寇逮住水陆不配合的空隙,打了一场胜场,差点倒攻回来。

万历马上下旨:凡大明将官,必须听从钦差及钦差属官的指挥,否则一律斩首。

听钦差的没问题,坏就坏在‘及钦差属官’这几个字。

钦差就是督抚,属官就是兵备道、分守道、巡边御史、督粮督备官等督抚属官,这些属官大多是七品,最高不过四品。

于是在万历后期、泰昌、天启、崇祯,大家会看到七品文官指挥一品武都督作战,武将还得磕头。

袁崇焕守宁远的时候,就是七品兵备道,而他指挥的满桂、朱梅等人,是三四品武将。

指挥就算了,关键是最后的功劳也属于文官,这…谁会拼命?

喜欢1621,不一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1621,不一样的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