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86章 光影交错间的无声絮语

燕园的晨露还挂在银杏叶尖时,袁姗姗已经踩着草叶上的潮气,走到了那片埋着银杏种子的土地前。昨夜的风卷来些细碎的枯枝,刚好盖在土坑上,她蹲下身轻轻拨开,泥土表面裂开了道细微的缝,像谁用指甲轻轻划了一下。

“醒了?”她对着那道缝轻声说,指尖碰了碰旁边的草叶,露珠滚落,砸在泥土上洇开个小小的湿痕。身后传来脚步声,是生态社团的那个矮个女生,手里捧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正在生长”,字周围画着圈银杏叶。“我问木工房借的边角料,”女生把木牌插在土坑边,“这样路过的人就不会踩到了。”

木牌的影子在晨光里晃了晃,刚好落在那道裂缝上,像给种子搭了个小小的帐篷。袁姗姗想起雪湖的春天,薛奶奶总会在刚种下莲子的泥塘边插根芦苇杆,杆上系着红布条,说是“给种子做个记号,让它知道有人盼着”。那时她觉得这是迷信,现在看着燕园泥土里的这道缝,忽然懂了那红布条里藏着的心意——不是迷信,是牵挂。

“你看这木牌的纹路,”女生忽然指着木牌边缘,那里有圈天然的树结,像只眼睛,“像不像在看着种子长?”袁姗姗凑近看,树结的轮廓确实像极了雪湖布套上的红豆眼睛,透着股安静的守望。她想起那些布套的监测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背后,何尝不是这样一双双守望的眼睛?守着湖,守着草,守着那些不声不响的生长。

两人坐在银杏树下,看着晨光一点点爬过木牌。有只蚂蚁顺着木牌往上爬,触角碰了碰“正在生长”四个字,又掉头钻进泥土的裂缝里,像是给种子捎去了消息。女生赶紧翻开画夹,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把蚂蚁的轨迹、木牌的影子、泥土的裂缝都细细画下来,“得把这些都记着,”她说,“等种子发芽了,就知道它不是孤单单长出来的。”

清华园的实验室里,林栋正给监测器换芯片。新的芯片体积更小,能耗更低,是他和姜小龙熬了几个通宵改的设计,外壳用的还是那些芦苇纤维,只是这次混了点银杏叶的粉末,闻着有股淡淡的草木香。“你闻这味,”姜小龙拿起块纤维板,“像不像薛奶奶晒的草药包?”

林栋把芯片装进监测器,忽然发现纤维板的纹路在灯光下像张网,和雪湖布套的编织纹理几乎一样。“王铁匠寄来的铜丝到了吗?”他忽然抬头,“想给铃铛换个新的挂钩,之前的容易生锈。”姜小龙从抽屉里翻出个小布包,里面的铜丝闪着柔和的光,“早到了,”他抽出一根弯了个小环,“师傅说这是‘雪湖铜’,泡在水里都不生锈,给布套做过挂钩的。”

两人往铃铛上换挂钩时,园丁师傅扛着梯子过来了,要给教学楼前的紫藤架修剪枝叶。“小伙子们的‘小铃铛’真管用,”师傅放下梯子,擦了擦汗,“昨天那盆栀子‘唱’得欢,我一浇水,居然从土里钻出条蚯蚓,看来这土是活过来了。”林栋举着新挂钩的铃铛:“现在这钩子结实,风吹雨打都不怕,”他晃动铃铛,铜声比之前更清亮,像雪湖的冰裂声。

师傅接过铃铛,挂在紫藤架上,动作轻得像在挂件宝贝。“你们说奇不奇,”他望着摇曳的铃铛,“自从挂上这些玩意儿,连鸟都来得勤了,早上总看见麻雀落在架子上,听铃铛响。”姜小龙笑着指了指监测器:“它们是来听‘同伴’说话的,这铃铛的频率,和鸟叫有点像呢。”林栋看着紫藤叶在铃铛旁轻轻晃动,忽然觉得这场景很熟悉——就像当年在雪湖,鲤鱼布套周围总围着群小鱼,布套的铜环一响,它们就凑得更近。

南京大学的标本馆里,江慧玲正给莲子幼苗换土。原来的泥土已经有些板结,她换上从校园后山挖来的腐叶土,里面混着些细碎的枯枝和松针,闻着有股雨后森林的清气。幼苗的根须比上次更密了,像团白色的绒毛,小心翼翼地往新土里钻,仿佛怕弄疼了那些沉睡的养分。

“慢点钻,别着急,”她轻声说,指尖轻轻把根须周围的土压实,“土里有好多朋友等着和你认识呢。”旁边的和平鸽布套模型上,她系了根新的红绳,是用雪湖的芦苇纤维编的,绳头打了个小小的蝴蝶结,像给老朋友系了条新围巾。

来送标本的研究生蹲在旁边看,忽然指着模型翅膀上的旧伤:“学姐,这布套缺的角,是不是和幼苗的根须有点像?”江慧玲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布套缺角的边缘毛糙,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啃过,而幼苗的根须在土里蔓延的样子,确实带着点相似的倔强。“都是在生长里留下的印子,”她拿起模型,对着光看,“就像人手上的茧子,是认真活过的记号。”

研究生忽然从包里掏出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些透明的液体:“这是我从雪湖寄来的湖水,想着给幼苗浇点家乡的水。”江慧玲接过瓶子,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水上,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慢点浇,”她往土里倒了几滴湖水,“让它记着老家的味道,根才扎得更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暮色漫进燕园时,袁姗姗又去看那片埋着种子的土地。木牌的影子已经转到了另一边,泥土上的裂缝比早上更宽了些,隐约能看见点淡绿色的芽尖,像个害羞的小脑袋。她蹲下身,听见泥土里传来极细微的“滋滋”声,是种子在吸水、在伸展,像谁在轻轻哼着歌。

生态社团的学生们扛着铁锹过来了,要给旁边的小树苗培土。“学姐,我们绕着这边走,”高个男生笑着指了指木牌,“保证不打扰‘小家伙’生长。”袁姗姗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忽然想起雪湖的村民们——当年鲤鱼布套放进湖里后,他们也是这样绕着布套撒网,说“别惊了鱼仙”。原来不管是科学还是传说,藏在心底的那份温柔,都是一样的。

清华园的路灯亮起时,林栋和姜小龙在紫藤架下数铃铛。风一吹,满架的铜铃都在响,像支热闹的合唱。园丁师傅提着盏马灯走过来,灯光在铃铛上晃出流动的光斑,“晚上也得过来看看,”师傅笑着说,“听着铃铛响,就知道花草都好好的。”

林栋望着马灯在地上投下的光圈,忽然觉得这光很像雪湖的渔火——当年村民们夜里捕鱼,总会在船头挂盏灯,灯光照在鲤鱼布套上,银丝鳞片闪着光,像和渔火在说话。现在隔着千里,这盏马灯的光,这满架的铃声,仿佛也在和那些布套、那些渔火说着什么,说些关于守护、关于牵挂的家常话。

南京大学的标本馆闭馆时,江慧玲给莲子幼苗罩上了个玻璃罩。夜里温度低,玻璃罩能挡点寒气,罩子上留着道缝,让风可以进去看看。灯光下,幼苗的影子投在玻璃上,像只展翅的小蝴蝶,旁边布套模型的影子也凑了过来,像在和蝴蝶说悄悄话。

走出馆门,秋虫的叫声已经有些稀疏,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像谁在轻轻翻书。江慧玲抬头望了望月亮,圆乎乎的像个银盘,忽然想起雪湖的月夜——薛奶奶会把新酿的米酒放在院子里,说是“让月亮尝尝鲜”,那时鲤鱼布套在湖里漂着,月光照在上面,银丝鳞片像撒了把碎银。

回到宿舍,袁姗姗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小的绿芽,旁边写着“它在听风说话”。林栋的手机里存着紫藤架的夜景,满架的铃铛在月光下闪着光,像串会唱歌的星星。江慧玲给薛奶奶发了张照片,玻璃罩里的幼苗睡得安稳,配的文字很简单:“它记着家的味道。”

很快收到回复,是段语音,薛奶奶的声音带着笑意:“万物都有记性,你对它好,它都记着,慢慢长,慢慢还。”

袁姗姗把手机放在枕边,听着窗外渐起的风声。那些藏在泥土里的种子、挂在枝头的铃铛、玻璃罩里的幼苗,都在这夜色里悄悄生长,带着被记住的温度,带着被牵挂的重量。就像薛奶奶说的,生长从不是孤单的事,每片新叶、每个嫩芽,都是无数温柔瞬间的总和——是木牌的守望,是铃铛的陪伴,是湖水的记忆,是那些不声不响,却从未离开的心意。

月光从窗帘缝钻进来,在笔记本上投下道细长的光,刚好落在那个小小的绿芽上。仿佛能看见芽尖在光里轻轻颤动,像在回应着什么,回应着这夜色里,所有关于生长的、无声的絮语。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