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两江总督衙门被烧的案子查了一个月,在闰三月中旬有了结果。
期间,康熙帝派遣了钦差大臣赶赴江宁查案,几乎是一天之隔,康熙帝收到了江宁织造曹寅的密奏,也就是说,钦差大臣还没有赶到江宁,康熙帝对总督衙门纵火案已经有了一个初始的眉目。
然后,德亨就亲眼看到,康熙帝派遣去江宁的钦差班子一个个就跟废物点心一般,东一榔头西一棒追的查来查去总查不出个具体的眉目,糊弄的既视感实在强烈,让德亨大开眼界。
其实这纵火案以及河银方面的具体情况德亨并不了解,因为这属于“兹事体大”
的类型,康熙帝与大臣具体议事的时候,他得到门外站立,一些密奏等文件他也接触不到,以及,在宫当差五天他就可以休息五天,离宫之后,案件进程他就跟无从知晓了。
所以,一直等结案,德亨也就只得知了公布于众的结果。
首先,前两江总督阿山抄没家产,本人流放宁古塔,妻儿入辛者库为奴。
现两江总督邵穆布降三级留用,命重新修建总督衙门。
其次,河道总督张鹏翮降级留用,想法子补足所查河银亏空。
有罚,自然有奖。
大学士阿灵阿加太子少保头衔,户部尚书徐潮迁吏部尚书,侍讲学士升礼部侍郎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命运,小人物亦有小人物的悲欢,却是不为上所知了。
钦差也为这场大火定了案。
是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一念和尚等匪类烧的总督衙门,就是为了引起百姓官民恐慌。
如今一念和尚及其同伙已经伏法,贼首已除,可以结案了。
如此不痛不痒,潦草完事,通朝上下,上至皇帝,下至部院记载开支的小吏,都竭尽全力的粉饰太平,有罚有赏,罚的大快人心,赏的有理有据,大家一团和气,真是太好了。
就连不依不挠的那个,都被皇上调去吏部了,看来,皇上也不欲追究嘛。
那就更好了。
所以,皆大欢喜。
如果德亨没有听到门内皇上和太子大吵一架的话,如果德亨真的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的话,那他也觉着是皆大欢喜的。
扬州贩卖私盐的和湖广铸造私钱的总是屡禁不绝,就好像远在地方的行商们也知道户部尚书调去了吏部一样,这贩卖私盐的和铸造私钱的,似乎一夜之间就猖狂起来了。
想着家里书房抽屉里那一袋子五十多枚私钱,德亨叹口气,人走政亡,不外如是。
虽然徐潮在户部的时候私钱也没禁了,但地方上处处受禁也是真的,如今这老虎离山,山里的猴子一下子就都蹦跶起来了。
德亨将今日皇帝批复的折本送去六部,今天是他当值的最后一天,送完折本,去到侍卫衙门签字画押,他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五天当值,五天休息,德亨觉着这班上的还是挺宽松的。
户部这边,满尚书希福纳忙的稀里哗啦的,见到德亨过来,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忙起身行礼。
德亨止住了他的礼,将他按坐在位子上,惊讶道:“怎么这么忙?”
希福纳叫苦连天:“老徐在的时候,都交给他就好,奴才就是个签字盖章画押的,这他一去了隔壁了,皇上又没简任新尚书来,这部里总不能群龙无首,乱了套了吧?这不,奴才就都担起来了,还别说,往常看老徐整日里溜溜达达的四处转悠,也没见他干什么,谁知一上手,事儿还真多。”
德亨将折子放他案头,笑着恭维道:“您不正是这一部之首?事儿都来找您裁决才是正常的。”
希福纳忙连连点头,不住道“是”
“是”
又道:“可话又说回来了,老徐就跟这户部的定海神针似的,奴才来的头一天就想着,等奴才走了,他也未必能走,是以日常就全仰赖他,谁知道唉,谁知道,他竟是先一步比奴才走了呢。”
德亨忙纠正道:“是迁任,迁任吏部尚书,人没走,就在隔壁呢哈哈。”
这听你“走”
来“走”
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徐潮驾鹤西归了呢。
希福纳也笑了,嗐声道:“您瞧我,给忙糊涂了,唉,多事之秋,还是要小心谨慎呢,干吧。”
又问德亨:“皇上可有吩咐?”
德亨:“没,就让送来,都在这里了,您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