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雅尔江阿是成年、且是壮年铁帽子王,绝对的大权独握,绝对的思想独立,他要是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谁都左右不了。
康熙帝不能,德隆就更不能了。
人都是有立场的,你像是德亨,你说他忠于康熙帝,嗯也许吧,但若是他谁都不沾,只忠于自己,也是一种立场。
雅尔江阿只是选择了自己的立场而已,后果全由自负,所以,谁都无可指摘。
不过,雅尔江阿是雅尔江阿,德隆是德隆,康熙帝将两人分开之时,父子两个就可以有不同的立场了。
这在一个家族当中,也是被允许的。
康熙帝的身体是真的大不如以前了,他自己也不得不服老,甚至跟大臣们直接说“朕躬有疾,今虽痊愈,尚觉软弱”
这样的话,然后腊月祭祀以及元旦大礼等,都委任大臣们代行。
以前都是让年长的诸皇子们代行,现在,主要以领侍卫内大臣尚之隆为首,礼部尚书富宁安和理藩院尚书阿灵阿为辅,代为行礼。
比如冬至是富宁安代为行礼,到了岁暮祭太庙,就让阿灵阿去。
越到年底,政务越少,且康熙帝身体越发懒怠,在御前当差就十分清闲,但这是对赵昌和拉锡、纳布森这样的壮汉来说的,对德亨和德隆这样的,就一点都不清闲。
他们得去南书房读书。
今年秋闱,明年大比,朝野很有不少好文章呈了上来,于是,康熙帝闲来无事,就由翰林院侍读学士们读书。
偶尔,几乎每天都“偶尔”
的,把在南书房读书的十七、十八阿哥等陪读的拎过来,考问学问。
可把个德隆给为难的,哪里还记得什么八啊几的,半夜做梦都在念叨孔夫子。
德亨就是练字、练字、练字
每天练的手腕酸疼,力求一张纸上能让康熙帝至少给他圈出一个好字来。
在不当值的时候,德隆就和德亨一起去圆明园找弘晖,然后跟着胤禛打坐修禅,读佛经。
没错,胤禛拜了章嘉活佛为师,每日在家,不是打坐冥想,以求天人感应之契机,就是焚香抄写佛经,送去法源寺活佛跟前供奉,为康熙帝祈福。
果真是无欲无求“天下第一大闲人”
了。
对得起康熙帝给他赐的“圆明”
这个园子名字。
德亨还知道,胤禛每日在园子里,除了打坐修禅之外,他还亲自挑选耕牛和种子,以求在来年开春之后,亲自下地去耕地播种。
弘晖背地里还偷摸跟德亨和德隆说,他曾经偶然听阿玛跟额娘唠叨过,说是等新一茬豆苗(藿)长出了来了,他就亲手采集了,送去给皇父加餐。
德亨:
正所谓男耕女织,德亨是不知道历史上四福晋和胤禛真正感情是如何的,但就现在而言,四福晋有一个半(德亨算半个)儿子加两个女儿,她的日常全部就是围着孩子们和夫君转。
如今儿女茁壮成长,虽然大女儿不听话,让她很烦恼,但有月兰庄敏郡主在前,四福晋想着她的女儿总不会比月兰差了,加之有德亨在旁开解,她慢慢的也想开了。
再加之,不知道胤禛是怎么想的,居然只带着她和孩子们来园子里住,没带小格格。
难得一家子清清静静的住在圆明园里,四福晋心情舒泰,自然要知好儿,要“感恩”
要支持夫君的全部决定和爱好。
夫君坐禅,她就焚香,夫君吟诗,她就奏对呃,这个她不行,那就抚掌好了
夫君牵牛,她就撒种。
总之,做足了夫唱妇随的态度。
胤禛自是很满意。
他将福晋带着身边,是怕京里府邸有主人,有些人往他府上投帖,福晋不查,将他给带累了,这才留奴才看家,将一家子都带到园子里看着。
谁成想,福晋竟然还有如此妙趣,觉着夫妻多年,他们总算有了点夫妻的样子了。
所以说,这女人哄男人啊,你得看她乐不乐意,乐意了,才会琢磨着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