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航海的?
谁都说不清楚,往上溯源,也不知道具体溯源到什么时候。
就目前来说,能找到最早的,可能有个明确历史记录的,有个箕子朝鲜。
说是商周大战,商朝输了,周朝赢了。
商朝有一个王子,叫做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不甘受周王朝统治,于是先是率残部一路逃到山东蓬莱,然后伐木造船,漂洋过海来到朝鲜半岛,统治了朝鲜半岛上的原住民,建国,就是箕子朝鲜。
原本朝鲜半岛上的原住民,也有不甘被箕子统治的,就乘舟,一路漂洋过海去到日本岛讨生活,然后和日本岛当地土著融合,成为早期日本人人种之一。
这应该算是史前航海了,完成了文明和种族的交流。
再近一点的,有史料记载的,春秋战国时候,秦朝统一六国,越人、鲁国、燕国这些沿海国家,为躲避战乱,百姓漂洋过海去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岛,比比皆是。
还有说,现在日本人的语言,日语语法,就是从越人那里传下来的。
再往下,秦始皇命徐福乘舟去海外求取仙丹,有说是去日本的,有说是去台湾的,不管是去到哪里,人家乘坐大船出海这一点是没错的。
汉朝没听说有谁出海的,但到了唐朝,大家就都知道了,日本遣唐使,一波一波的大唐人、日本人来往于大海两岸之间,海上航行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到了宋朝,更不用说了,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趋近成熟。
商人们在山东密州(青岛)、浙江泉州、福建福州等这些地方建设海港,和东南亚地区小国、岛国等做生意。
中国的先进农耕技术、丝绸、瓷器在东南亚供不应求,东南亚的香料、木材、珍珠、珊瑚、犀牛角等海珍也在宋朝贵族之间千金难求。
宋朝皇帝,大家都知道,是个爱雅致享受的,在此不多说。
宋朝朝廷为了获得东南亚等海外海珍,在广州、泉州、明州(宁波)、密州(青岛)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港口贸易,征收关税,最后,直接催生出来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出来。
大概,中国的海上贸易,就是从宋朝开始繁荣起来的吧,因为有国家参与和扶持了。
元朝统治的对象是顶层的汉人官员和大地主大贵族,对底层的百姓采取漠视的态度。
也就是说,在元朝,真正统治底层汉人群众的,仍旧是汉人官员和贵族,只是汉人官员和贵族上头的皇帝不是汉人了,换成黄金家族了而已。
所以,在元朝,民间海贸仍旧兴盛,以至于到了明永乐朝,不管是大船还是航海技术,都达到了当世鼎盛,促成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之后,明朝施行禁海政策,但已经发展起来的海上跨国贸易,不是一条禁海令就能禁止的了。
至明嘉靖年间,欧洲大航海已经发育了一百多年了,先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是葡萄牙探索非洲海岸线,花费了近百年时间,打通了西欧-印度-马六甲-东南亚-日本-中国的贸易通道。
葡萄牙人来到中国,想和明朝通商,明朝拒绝了,想要用大炮强制打开贸易关卡,被明朝给打跑了。
葡萄牙人不死心,占据马六甲海峡和东南亚一些势弱岛屿,和中国人、日本人开展海上贸易活动。
注意,此处的中国人,并不是指明朝陆地上的正统百姓,而是被迫下海走私被明政府打上海盗、倭寇标签的中国沿海居民。
而这里的海盗,和倭寇,身份上是可以随时相互置换的,只要不是明朝认证的百姓,通通都是海盗,通通都是倭寇。
管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非我族“类”
皆是盗匪。
就算是中国人,说着一口正宗的中国话,你下海了,你走私了,你就是不听教化的倭寇。
中国的海盗头子和葡萄牙人合伙,在浙江舟山群岛的双屿岛建立了一个贸易窝点,双屿港。
据说,这个双屿港,是中国人、日本人、葡萄牙人的贸易集散地,是当时亚洲海上最繁华的港口,没有之一。
数不尽的中国丝绸、瓷器、日本白银、美洲白银、葡萄牙的火器通过日本长崎-中国双屿港-东南亚群岛这条三角贸易线流通。
葡萄牙的火器直接改变了日本的政局,日本和美洲的白银间接动荡了明朝财政,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双屿岛整日船来船往的,离浙江大陆又不远,很快引起了明朝政府的注意,然后,就是大规模的剿匪,灭倭寇。
明政府用木石填塞了双屿港,双屿港从此消失。
双屿港没了,中国的海盗散了,但海盗头子汪直去到了日本平户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国,国号“宋”
自称徽王。
因为他老家安徽的,徽州人,自己称王之后,就自称徽王,带着老家的传统,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