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八音盒里的世界 > 第67章 南极脉守·冰原归心

第67章:南极脉守·冰原归心

当南极圈的极昼晨光第一次越过罗斯冰架的锯齿状边缘,林羽的科考补给船“雪龙2号”正缓缓停靠在阿蒙森海的临时冰码头。船身刚触碰到厚实的海冰,凛冽的寒风就裹挟着冰粒扑面而来,像无数细小的冰针扎在防风面罩上。林羽摘下手套,从口袋里掏出便携式水晶球碎片——屏幕上的灵气纯度数值停在18%,能量波动像被冻僵的脉搏,每一次跳动都带着刺骨的滞涩,连南极标志性的“冰原脉息”都微弱到几乎难以捕捉。

“这片海域的海冰,比十年前薄了一半还多。”中国南极科考队队长周明穿着厚重的极地科考服,靴底踩在冰面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他指着远处灰蒙蒙的海面,“往年这个时候,阿蒙森海的海冰能一直连到罗斯冰架,厚度至少3米;现在你看,除了我们脚下的临时码头,剩下的都是零散漂浮的浮冰,最大的也不过半个足球场大,根本撑不住帝企鹅的繁殖群。”他弯腰捡起一块融化后又冻结的海冰,冰面上布满了细小的盐晶,“去年一场异常暖潮,这里的气温居然升到了0℃以上,直接导致三个帝企鹅繁殖群的蛋全部解冻变质,几百只幼崽没来得及破壳就没了。”

苏瑶已经打开了随身携带的极地环境监测仪,屏幕上的实时数据让她眉头紧锁:当前气温-12℃(比十年前同期高5℃),冰层融化速率每天0.8厘米,海水盐度从34‰降到31‰,pH值7.9(呈微弱酸化)。“气温升高不仅让海冰融化,还打乱了南极的生态循环。”她指着监测仪上的磷虾活跃度曲线,“磷虾的幼体需要在盐度33‰以上的海冰缝隙中存活,现在盐度下降,加上冰藻覆盖率从60%降到25%,磷虾数量减少了45%——这可是企鹅、海豹、须鲸的主要食物,相当于断了南极食物链的根基。”

阿哲早已操控着涂有防冰涂层的极地无人机升空,机身在强风中稳定盘旋,实时传回的画面在船舱显示屏上展开:帝企鹅的核心栖息地像一块被啃过的蛋糕,边缘不断有冰块坠入海中,溅起的水花瞬间冻结成冰雾;几十只成年帝企鹅站在摇晃的浮冰上,有的试图用喙梳理羽毛,却因为浮冰倾斜不得不紧紧抓住冰面;更远处的威德尔海豹呼吸孔,比往年减少了一半,三只海豹挤在同一个呼吸孔旁,轮流换气,眼神里满是疲惫;冰原下的冰藻——磷虾的主要食物来源,只剩下零星的绿色斑块,裸露的冰面呈现出不健康的灰白色,像覆盖了一层薄霜。

“从航拍图标注情况看,有4个帝企鹅繁殖群急需转移,最大的一个群还有120只企鹅,现在挤在一块不足200平方米的浮冰上;3片磷虾密集区的冰藻需要人工补充,否则下个月磷虾群可能会迁徙到更远的海域;还有2处海豹呼吸孔被冻结的碎冰堵塞,需要清理扩大。”阿哲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将红色预警区域标注出来,“我建议优先搭建临时繁殖平台,现在正是帝企鹅的产卵期,再耽误下去,今年的繁殖季可能就彻底错过了。”

乐乐穿着量身定制的儿童极地服,像个圆滚滚的小棉球,她趴在船舱舷窗边,鼻尖贴着玻璃,紧紧盯着外面的帝企鹅。一只成年企鹅正试图在浮冰上产卵,刚把蛋放在冰面上,浮冰就突然倾斜,企鹅赶紧用喙把蛋护在怀里,翅膀紧紧裹住蛋,艰难地跳向另一块更大的浮冰。“它好辛苦啊,连个安稳的地方都没有。”乐乐小声说,眼圈红红的,她从背包里拿出从大堡礁带回来的珊瑚石小摆件——上面还刻着一只小丑鱼,紧紧抱在怀里,“我们快点帮它们建个结实的家吧,不然小企鹅就没法孵出来了。”

当天下午,林羽和周明一起参加了国际南极保护联盟的紧急线上会议,屏幕里陆续接入了来自美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科考团队代表。美国南极科考队的负责人爱丽丝博士举着一张卫星对比图,语气沉重:“这是南极半岛2013年和2023年的冰盖情况,十年间冰盖面积减少了12%,融化的冰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3毫米,而且融化速度还在加快。更严重的是,我们在南极磷虾体内检测到了微塑料颗粒,最高含量达到每千克2.1毫克,这些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影响到顶级捕食者。”

挪威科考队的奥拉夫研究员补充道:“我们去年尝试过用人工冰砖搭建企鹅栖息地,用的是当地海冰混合高强度树脂,结果一场12级强风过后,冰砖全被吹碎了,还砸伤了两只企鹅。人工投喂磷虾也试过,但成本太高,而且容易让企鹅失去自主觅食能力,不是长久之计。”澳大利亚科考队的梅根则带来了一个更棘手的消息:“我们在麦克默多海峡发现,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已经让南极的臭氧空洞出现了新的变化,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冰藻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了15%,这对磷虾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音盒里的世界请大家收藏:()八音盒里的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会议结束后,林羽、周明和科考站的生态学家李教授一起留在实验室,对着南极地图和监测数据讨论方案。李教授调出一组帝企鹅的追踪数据,屏幕上的红点代表着被标记的企鹅:“这是我们跟踪了五年的‘星辰群’,2019年还有300只,现在只剩下120只。去年冬天,有56只企鹅因为找不到食物,觅食范围扩大到了以往的3倍,有的甚至游了50公里才找到磷虾群,回来的时候体重减轻了20%,根本没力气照顾幼崽。”他叹了口气,“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出十年,阿蒙森海的帝企鹅可能会彻底消失。”

“守护南极的灵脉,不能只靠零散的人工干预,必须从‘应急保护’转向‘系统修复’。”林羽指着地图上的帝企鹅栖息地,“我们提出‘固冰护生 食物链修复 全球协同’的三维修复思路。第一,‘固冰护生’——搭建‘仿生冰原支架’,用钛合金做框架,填充当地海冰和耐寒保温材料,形成能抵御12级强风的稳定平台;在海冰边缘设置‘防融障’,用低温导管将深层海水引到表层,减缓冰缘融化;安装微塑料过滤浮台,减少海域中的微塑料含量。第二,‘食物链修复’——在磷虾密集区搭建‘冰藻培育棚’,模拟冰原下的低温弱光环境,培育适合磷虾食用的冰藻;投放经过筛选的磷虾幼体,补充种群数量;建立‘应急投喂点’,在食物极度短缺时,投放低浓度营养剂,避免企鹅过度消耗体力。第三,‘全球协同’——联合国际科考队建立‘南极灵脉监测网络’,实时共享气温、海冰、物种数量数据;推动全球减少碳排放,从根源上减缓全球变暖,这才是保护南极的根本。”

周明和李教授听完,都眼前一亮。周明立刻联系国内的科研机构,申请调运高强度钛合金材料和低温导管设备;李教授则组织科考站的工作人员,开始准备冰藻培育的培养基和磷虾幼体筛选工作。澳大利亚科考队很快回复,愿意提供10吨耐寒保温材料;挪威科考队分享了他们的磷虾培育技术手册;美国科考队则承诺,会协助搭建微塑料过滤浮台。各方达成共识,两周后正式启动“南极脉守行动”。

两周后,当极昼的阳光再次洒满冰原时,“南极脉守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林羽和阿哲负责搭建仿生冰原支架,他们带领着15人的工程小组,每天顶着-20℃的严寒工作8小时。钛合金框架的组装需要精确到毫米,大家戴着厚厚的保暖手套,手指冻得僵硬,却依然小心翼翼地拧紧每一颗螺丝。“框架的倾斜角度必须控制在3度以内,不然抗风能力会下降40%。”阿哲一边用激光测距仪校准,一边叮嘱队员,“填充海冰的时候要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超过20厘米,这样才能保证平台的承重能力。”

第一天搭建时,突然来了一场强风,风速达到每秒25米,无人机被吹得差点失控。林羽赶紧让大家躲进临时帐篷,自己和阿哲留在外面固定框架。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们的睫毛很快结了一层白霜,呼出的气息瞬间变成白雾。“再坚持一下,把最后两根斜撑杆固定好!”林羽大喊着,声音在风中几乎听不清,阿哲点点头,两人合力将斜撑杆推到位,用钢缆牢牢固定在冰原上。等风停的时候,他们的衣服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回到帐篷后,喝了半杯热姜茶,身体才慢慢暖和过来。

苏瑶的任务是修复食物链,她带领着5人的小组在磷虾密集区搭建“冰藻培育棚”。培育棚用双层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能阻挡紫外线,保持内部温度稳定在-5℃。“冰藻的生长需要弱光环境,所以棚顶要覆盖3厘米厚的透光冰砖。”苏瑶一边指导队员安装棚顶,一边解释,“培养基要用南极本地的海水配制,加入适量的氮磷钾营养液,这样培育出的冰藻才符合磷虾的饮食习惯。”

培育冰藻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培育的冰藻因为温度波动太大,三天就全部死亡。苏瑶没有气馁,她调整了培育棚的温控系统,增加了双层保温层,重新配制培养基。这一次,她和队员们轮流值守,每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和湿度,终于在第五天看到了冰藻的绿色嫩芽。“太好了!只要再培养一周,就能达到播撒的标准。”苏瑶激动地对队员说,眼里满是喜悦。

乐乐也没闲着,她跟着李教授的助手小张一起,负责记录帝企鹅的活动情况。每天早上,她都会穿上极地服,跟着小张在距离企鹅栖息地50米的地方观察。小张教她如何通过企鹅的动作判断状态:“你看,企鹅如果频繁摇头,说明它在梳理羽毛,状态很好;如果蜷缩着身体,很少活动,可能是体力不足。”乐乐学得很认真,她用儿童专用的望远镜观察,把看到的情况都记录在笔记本上,还画了很多企鹅的小头像,旁边标注着“今天大胖(她给一只体型较大的企鹅起的名字)找到了一条小鱼”“小灰(一只灰色羽毛的企鹅)在平台上转了三圈,好像在选产卵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音盒里的世界请大家收藏:()八音盒里的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周后,第一个仿生冰原支架终于搭建完成,总面积2000平方米,承重能力达到每平方米500公斤,能容纳150只帝企鹅同时活动。林羽和阿哲用无人机测试了平台的抗风能力,在每秒20米的风速下,平台的晃动幅度只有2厘米,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当天下午,就有几只帝企鹅试探着靠近平台,它们先是在边缘徘徊了十几分钟,然后小心翼翼地踏上平台,在上面走了几圈,确认安全后,发出了清脆的叫声。很快,更多的企鹅跟着过来,不到一小时,平台上就聚集了50多只帝企鹅。

“它们认可这个新家了!”阿哲兴奋地说,赶紧用相机拍下这一幕。李教授看着屏幕上的画面,激动地说:“这是近三年来,帝企鹅第一次在稳定的平台上停留超过两小时,今年的繁殖季有希望了!”

苏瑶的冰藻培育也取得了进展,第一批冰藻已经长到了5厘米长,达到了播撒标准。她和队员们用特制的播撒器,将冰藻均匀地撒在磷虾密集区的冰缝中。三天后,声呐监测显示,磷虾群开始向播撒区域聚集,活跃度比之前提高了30%。“磷虾的数量在增加,说明冰藻起到了作用。”苏瑶高兴地说,她又投放了5万只经过筛选的磷虾幼体,这些幼体都经过了健康检测,确保没有携带病菌。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南极脉守行动”捷报频传。第二个仿生冰原支架顺利搭建完成,帝企鹅的数量增加到了200多只;微塑料过滤浮台投入使用,海域中的微塑料含量下降了35%;“应急投喂点”只启用了两次,因为磷虾的数量持续增加,企鹅已经能找到足够的食物。

最让人惊喜的是,李教授在第一个仿生冰原支架上发现了第一枚企鹅蛋!那是一只雌性帝企鹅在平台中央产下的,它小心翼翼地用腹部护住蛋,雄性企鹅则在旁边守护着,时不时用喙轻轻触碰雌性企鹅的头部,像是在安慰它。“这是‘南极脉守行动’以来的第一枚蛋,说明企鹅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安全的繁殖地。”李教授激动地说,赶紧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防止其他企鹅不小心踩到蛋。

又过了一个月,南极的气温渐渐降到-30℃,海冰开始重新冻结,但融化的痕迹依然明显。不过,好消息却接连不断——苏瑶检测发现,磷虾的数量已经恢复到了十年前的60%,体内的微塑料含量下降了50%;阿哲的无人机拍到,仿生冰原支架上的企鹅蛋孵化率达到了75%,比自然冰原的孵化率高30%;三只威德尔海豹在清理后的呼吸孔旁定居下来,其中一只还生下了两只幼崽,幼崽的体重达到了正常水平,说明海豹的营养状况良好。

国际南极保护联盟的线上会议上,当林羽展示仿生冰原支架上的帝企鹅和刚孵化的幼崽照片时,所有参会人员都发出了赞叹。爱丽丝博士说:“这是近年来南极保护最成功的案例,你们的仿生冰原支架技术为全球南极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奥拉夫研究员也表示:“我们计划明年在南极半岛推广这种技术,希望能拯救更多的企鹅繁殖群。”

三个月后,“南极脉守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李教授的监测数据显示,阿蒙森海的帝企鹅数量比行动前增加了30%,幼崽存活率从35%升到了60%;苏瑶的冰藻培育棚已经培育出了500公斤冰藻,覆盖了10平方公里的海域;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的灵气纯度数值从18%升到了32%,能量波动像重新恢复活力的脉搏,在冰原上稳定传递——晨光中,帝企鹅妈妈带着幼崽在仿生冰原上散步

喜欢八音盒里的世界请大家收藏:()八音盒里的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