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本自俱足 > 第115章 认亲

本自俱足 第115章 认亲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13 08:58: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小季看着院子里的一切,心里暖暖的。这房子,是用红砖墙一块一块砌起来的,是用老松木一根一根架起来的,是用一家人的汗水和心意,一砖一瓦勾起来的。

它不仅戳在了院子的泥土里,更戳在了一家人的心窝里,像根一样,牢牢地扎下了。

就像那勾得严丝合缝的墙,没有一点缝隙,牢牢实实的,暖得人心窝里发烫。

小季想起小时候,一家人挤在土坯房里,冬天冷,夏天热,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不觉得苦。

现在,有了新房子,亲人都在身边,连老家的二哥也要来认亲了,日子就像院门口的向日葵苗,一天天长大,眼看着就要开花结果。

以后的日子,不管风多大,雪多厚,不管遇到啥难事儿,只要一家人守着这房子,守着这份心意,就再也不怕颠沛流离,再也不怕孤苦无依。

因为这房子,是家,是根,是往后所有好日子的开头。

雾气渐渐浓了,月光更柔了,院子里的向日葵苗在风里轻轻晃着,像是在点头,又像是在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一家人的笑声,还在院子里飘着,和着松木香,和着向日葵的清苦,飘向远方,飘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十月末的盘锦垦区,稻浪早被镰刀割成了齐整的稻茬,风裹着新米的清香,混着田埂边枯草的涩味,吹得人心里又暖又慌。

小季的探亲假还有三天就结束,这十来天,他跟着月英在田埂上转,帮张义芝喂鸡挑水,给孩子们讲部队的故事,日子稠得像垦区的小米粥,能粘住勺子。

可一想到要回部队,心里就空落落的。

傍晚,月英骑着二八大杠下班回来,说有天津来的信。

这空落落的心才算塞进了实实在在的盼头。月英攥着那封牛皮纸信封,手指都有些发颤。认亲这事儿,她搁在心里快一年了。

自从搬家的时候,张义芝翻箱底找旧棉袄,翻出个蓝布包,里面是父亲刘庆云年轻时的黑白照片,还有半张泛黄的族谱。

刘庆云在世时总摩挲着照片说:“月英啊,你有个堂叔在老家霸县,是你爷爷亲弟弟的儿子,当年我离家出走,断了联系,可地址还在。”

那时候月英还小,只当是父亲随口说的闲话,直到父亲走了,她看着照片里父亲清瘦的眉眼,又摸了摸族谱上模糊的“刘庆云,刘庆海”两个名字并排着,离的那么近,才突然动了寻亲的心思。

她思前想后,去邮局查了霸县老家,父亲提过的地址,附近所有的生产队,写了封恳切的信,抄了十多封,按照那些地址分别寄出去。

信里没敢多写,只说自己是刘庆云的女儿,想找亲人,问问家里的旧事。

大海捞针的信寄出去三个多月,月英都快忘了这茬儿,没想到有了回音。

千里之外的霸县刘家堡的刘书记,也收到了月英的寻亲信。

刘书记把信拿回家给老爹看,老爷子一看“刘庆云”三个字,当即就认出来,“这说的是我远房表哥!他亲侄子应该是刘俊,后期去天津卫的,都是霸县的老人儿了,还跟我一块儿掏过鸟窝!”

刘书记也是热心人,当天就给天津河西区的刘俊写了信。

没过几天,刘俊的电话就打到了生产队,要了月英的地址,给她写了回信。

月英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庆云的信息都一股脑儿说给刘俊听。刘俊越听越亲切,很多细节都对上了,刘庆云就是他远走东北的伯父。

刘俊的父亲,是刘庆云的亲叔叔和后婶子的儿子。

刘庆云的父母早逝,叔叔收养了他,家产也都给了叔叔。后来叔叔疟疾去世了,后婶子把田地都租了出去,逼得庆云去李家堡的李万山家做长工。

刘俊给月英来信,想趁着小季休探亲假,亲自来盘锦垦区认亲。

这边张义芝和几个孩子自然是开心的,提前几天就忙活开了。

刘俊的火车到的那天,月英和小季骑着自行车去车站接站。

“天津二哥会不会不认我们啊?”月英穿着过年才舍得穿的蓝布褂子,帮小季抻了抻熨得平整的军装,语气里带着点怯。

小季推着那辆半旧的“永久”自行车,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看你说的,能大老远从天津过来,就说明心里认这份亲。”

两人骑着车往盘山车站去,南大街的路坑坑洼洼,自行车颠得车铃都跟着晃。

月英一边躲着路上的土坷垃,一边跟小季说父亲的旧事:“咱爸十岁就没了依靠,家产都给他叔家占了,他自己也寄养在他叔家,就是二哥的爷爷家里,后来他叔去世了,咱爸的后婶子,就是二哥的亲奶奶呗,不管他的死活,把家里的田地都租出去,咱爸没活儿干,也没饭吃了。他揣着半块干粮走了两天,去李家堡的李万山家当长工,冬天就睡在牛棚里,脚冻得流脓……”

小季听着,心里发酸:“都过去了,现在不是挺好的。”

姐弟俩说话间,就到了盘山车站的小楼,门口挂着块掉漆的木牌子,写着“盘锦垦区火车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本自俱足请大家收藏:()本自俱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等了约莫一刻钟,一辆绿皮火车慢悠悠地停在铁轨上,车门一开,人群涌下来。

月英一眼就瞅见了刘俊。他穿着深蓝色的人民服,戴着顶蓝布帽,手里拎着个黑色人造革提包,站在穿布衣的人群里,脊背挺得笔直,说话办事都透着股干部的利索劲儿,眉眼间的气质跟父亲一模一样。

“您……您是刘俊哥吧?我是月英。”月英迎上去,声音有点发颤。

刘俊转过身,脸上立刻堆起笑,快步上前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有力:“哎!月英妹妹!可算见着你了!这位是妹夫吧?”

他看向小季,目光落在他的军装领章上,眼神亮了亮。

“哥,我是小季,欢迎你来。”小季赶紧伸手,两人握了握。

刘俊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一看就是部队出来的,精神!”

小季把刘俊的提包挂在车把上,刘俊非要自己骑车,载着月英。

刘俊一边蹬着车,一边和姐弟俩聊天,问张义芝的身体。

话匣子一打开,月英先前的紧张就散了,倒像是跟熟了半辈子的亲人聊天。“二哥,你爸当年咋想着去天津的?”月英忍不住问。

刘俊叹了口气,声音沉了点:“我爷爷是你爷爷的亲弟弟,叫刘建业。当年你爸带着家产过继过来,我爷爷待他还行,可我爷爷走得早,我奶奶是他的二房,生了我爸,我奶奶可刁了,老太太厉害,把地都租了,不管你爸。我爸叫刘庆海,他们那辈犯‘庆’字,我爸是个通透人,土改那阵儿,没等工作队上门,自己推着独轮车把地契房契都献了,连夜带着我娘和我去了天津。”

“那时候天津码头乱,我爸扛大包,手指头都磨破了,后来攒了点钱开了个小杂货铺,才站稳脚跟。我从小在天津长大,念公办学校,高中毕业去当兵,复原后分配到派出所,一步步做到副所长。”刘俊说着,指了指小季后车座的旅行袋:“这是我爹让我带的天津麻花,你他总念叨着老家的人,念叨你爸,说你爸当初一个人闯东北,厉害。”

快到家门口时,张义芝站在院门口张望,手里还攥着块擦手的围裙。

看见他们,她赶紧迎上来,眼眶有点红:“是刘俊吧?可算把你盼来了!快进屋,炕都烧暖了!”

刘俊赶紧上前扶住她:“二娘,劳您等这么久,给您添麻烦了。”

“啥麻烦!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张义芝拉着他往屋里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炕上铺着花格子褥子,炕桌上摆着瓜子、花生,还有一碟水果糖。那是小季探亲带回来的,平时都舍不得给俩孩子多吃。

刘俊刚坐下,里屋就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接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跑了出来,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红棉袄,正是冬冬。

“姥姥!”冬冬扑到张义芝的怀里,仰着小脸瞅刘俊,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一点都不怯生。

“冬冬,叫二舅。”月英抱起她,捏了捏她的小脸蛋。

“二舅好!”冬冬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声音甜得像蜜。

刘俊笑得眼睛都眯了,从提包里拿出个布娃娃,娃娃穿着花裙子,还带着个小帽子:“来,冬冬,二舅给你带的礼物。”冬冬接过布娃娃,高兴得直拍手:“谢谢二舅!”

张义芝转身进了厨房,锅里炖着小鸡炖蘑菇,香味儿顺着门缝飘出来,满屋子都是烟火气。

她一边切菜,一边跟刘俊搭话:“你二伯临走,还念叨着霸县老家,念叨你爷爷和你爸的好,你爸还记得你大伯不?”

“记得记得!”刘俊嗓门亮了点,“我爹总说,二伯是个热心肠儿,这次来之前还特意叮嘱我,一定要给您带点东西。”

中午时分,俊英和德昇也回来了。

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菜都上齐了,满满一桌子:小鸡炖蘑菇炖得软烂,汤里飘着油花;炒鸡蛋金黄油亮,撒了点葱花;凉拌黄瓜脆生生的,淋了点香油;还有一盘红烧肉,肥瘦相间,是张义芝特意留的五花肉,炖了快一个钟头。

张义芝拿出一瓶烧锅子酒,小季给刘俊倒了一盅,又给德昇倒了一盅。

“孩子啊,今天咱们能聚在一块儿,心里都高兴。”张义芝端起酒杯,眼圈有点红,“你爷爷和你爸,还有月英她爸,当年都是苦过来的,现在咱们能认亲,这就是天大的缘分。”

刘俊也端起酒盅,看着桌上的人,语气感慨:“二娘说得对,打断骨头连着筋,咱们是一家人,不管隔多远,这份情不能断。我爸也总念叨家族里的老人们,说等腿脚好点,就来盘锦看看呢。”

小季端起酒盅,跟刘俊碰了碰:“二哥,我敬你一杯,以后常来,咱们一家人多聚聚。”

“好!”刘俊喝了口酒,辣得眉头皱了皱,又笑了,转头对德昇说,“妹夫,以后你休探亲假,带着俊英和孩子们去天津,我领你们逛水上公园,吃狗不理包子。”

正说着,冬冬抱着布娃娃凑过来。月英见了,拉着她过来:“来,冬冬,给你二舅唱个歌助助兴,冬冬唱歌可好听了,给你二舅唱个好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本自俱足请大家收藏:()本自俱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俊赶紧放下酒杯,“好啊!冬冬唱啥,二舅都爱听。”

冬冬清了清嗓子,小胸脯挺得高高的,唱起了《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

她声音清脆,调子也准,尾音还带着点小奶音,听得屋里人都笑了。

张义芝拍着手:“冬冬真棒!比收音机里唱得还好听!”

刘俊也跟着拍手,逗她:“冬冬唱得这么好,二舅奖励你点好东西,要不要尝尝二舅喝的酒?”

俊英赶紧摆手:“二哥,她还小,不能喝酒。”

“就一小口,尝尝味儿,没事儿。”刘俊笑着拿过个小酒盅,倒了浅浅一层烧锅子酒,递到冬冬嘴边,“来,陪二舅喝一杯……”

冬冬眨巴着眼睛,看了看俊英,又看了看刘俊,好奇地凑过去,抿了一小口。

酒刚进嘴,冬冬的小脸瞬间红了,眉头皱成了小疙瘩,小嘴撅着:“辣……好辣……”

逗得满屋子人都笑了,刘俊笑得直揉她的小脑袋:“傻丫头,知道辣了吧?以后可不能随便喝酒。”

没过几分钟,冬冬就开始打哈欠,眼睛睁不开,小脑袋一点一点的,靠在刘俊怀里。

俊英赶紧走过去,抱起她:“冬冬困了,我抱她去外屋转一圈,醒醒酒。”

外屋地铺着红砖地,比屋里凉快些,俊英抱着冬冬慢慢转着圈,嘴里哼着摇篮曲,是刘庆云生前常唱的调子。

可刚转了两圈,冬冬突然“哇”的一声,吐了出来,溅到了自己的新衣服上,留下一个黄豆粒大的脏点儿。

俊英赶紧停下,拍着她的背,心疼得不行:“哎哟,冬冬没事吧?难受不?”

刘俊也赶紧站起来,有点不好意思:“都怪我,不该逗孩子喝酒,这下遭罪了。”

张义芝拿来热毛巾,给冬冬擦了擦嘴,又给她擦衣服:“没事没事,孩子小,喝点酒就这样,吐出来就好了。”

冬冬吐完了,反而精神了点,靠在俊英的怀里,听他们聊天。

俊英抱着她进了里屋,把她放在炕上,盖好小花被。

冬冬眨巴了两下眼睛,没一会儿就睡着了,小嘴巴微微张着,睫毛长长的,像个小天使。

里屋安静下来,外屋的几人又坐回桌前,酒杯碰在一起,响声清脆。

刘俊喝了口酒,说:“二娘,这次来盘锦,我算是了了我爸的心愿,也了了我的心愿。以后我们常来常往……”

张义芝笑着说:“好啊!下次来,给你媳妇和俩孩子也带来,大家都认认门儿。”

小季看着眼前的亲人,心里那点因为探亲假结束的失落,早就没了踪影。

他端起酒盅:“哥,以后我要是有机会,就去天津看你们。”

刘俊高兴地跟他碰了碰杯:“一言为定!我在天津等着你们!”

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带着外屋地新米的香气,屋里的酒气、菜香,还有亲人之间的笑声混在一起,暖得人心尖发颤。

亲情就是这样,不管隔了多少年,不管走了多远,只要心里记着这份情,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暖着每个人的心。

喜欢本自俱足请大家收藏:()本自俱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