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面纱”的初步成功,如同在密不透风的墙壁上找到了一道细微的缝隙,为“归墟灯塔”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尽管远未达到完全屏蔽“观测者”隐性关注的程度,但那种无时无刻不被冰冷目光扫视的窒息感确实有所缓解。这证明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利用生命规则本身的复杂性与活力,来对抗绝对理性的“观测”。
借此相对安稳的窗口期,沈流石决定进一步深化与“生命织网”的共生关系。这不仅是为了获取更强的庇护,更是对自身之道、“万象归墟”中“生”之一面的深度探索与践行。
在洛兰的协调与欧几里得的技术支持下,一项名为“共生机体培育”的计划被提上日程。该计划并非创造新的生命形态,而是尝试将“生命织网”延伸过来的能量根系,与灯塔内部非核心的自动化维护单元、环境调节系统乃至部分外层防御模块进行更深度的融合。
过程需要极其精细的操控。欧几里得负责计算最佳的融合节点与能量通路,确保不影响原有系统的功能稳定性。洛兰则如同一位高明的园丁,引导着那些充满生机的翠绿色能量丝线,小心翼翼地“编织”进冰冷的机械结构与能量回路中。沈流石坐镇中央,以其包容万象的道韵调和着可能出现的规则冲突,确保生机之力不会过度侵蚀机械的精确性,而机械的固化逻辑也不会扼杀生机的活力。
首批试验选在了一个小型生态维持舱和一套负责清理外部星尘的自动化机械臂集群上。
数周后,成果初现。
那台生态维持舱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其内部的空气循环、湿度调节、光照模拟不再完全依赖预设程序,而是能根据舱内少数试验植物的细微生命状态,进行更加灵动、更加贴合自然韵律的微调,甚至能自发凝聚出微小的、富含生机的露珠。
而那套机械臂集群的变化更为惊人。它们的金属关节处生长出了细密的、如同苔藓般的能量绒须,活动时不再是僵硬的机械运动,而是带上了某种流畅的、近乎生物肌肉收缩般的弹性。它们清理星尘的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并且能主动识别并避开偶尔附着在灯塔外壳上的、无害的宇宙微生物群落。
这些“共生机体”展现出远超纯机械或纯生物结构的优越性——兼具生物的适应性与机械的可靠性。它们仿佛是“归墟灯塔”这个巨大造物上,生长出的具有生命力的“器官”。
然而,就在第一批“共生机体”稳定运行,灯塔内部生机愈发盎然之际,欧几里得那个专门监测“观测者”背景波动的子程序,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性的高频警报!
警报并非指向灯塔本身,而是指向了那片遥远的“活性星云禁区”!
数据显示,覆盖在活性星云外围的、那种代表“观测者”隐性关注的规则扰动场,正在急剧增强!其强度波动曲线,与之前“破茧号”遭遇直接注视时的数据特征,有显着的相似之处,但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观测者的注意力,正在向‘生命织网’本体聚焦!”沈流石瞬间得出结论,心中凛然。
是因为灯塔与生命织网的深度共生,导致生命织网整体的“信息特征”发生了某种变化,引起了“观测者”更大的兴趣?还是因为生命织网本身,在漫长的岁月中,终于达到了某个即将触发更高序列“观测协议”的临界点?
通过“织网共鸣”,沈流石和洛兰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活性星云那古老意识传递来的、前所未有的警惕与……一丝压抑着的怒意。星云内部瑰丽的光晕流转加速,能量藤蔓网络明显收缩、凝聚,呈现出一种防御姿态。
“它(观测者)……在评估……‘网络’的‘进化潜力’……”活性星云的意念断断续续地传来,带着沉重,“过多的‘变量’……引来了……更深的‘审视’……”
危机并未直接降临灯塔,却悬在了他们最重要盟友的头顶!
沈流石立刻意识到,他们与生命织网已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一旦生命织网被“观测者”判定为需要“处理”的目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调整‘信息面纱’策略,”沈流石迅速下令,“尝试将我们的部分信息特征,反向注入生命织网的背景波动中,帮助它混淆、分散‘观测者’的评估!欧几里得,全力分析扰动数据,寻找‘观测者’评估机制的可能漏洞或规律!”
他不能坐视盟友独自承受压力。即便力量悬殊,也要尽力周旋。
同时,他感知着体内那道与“逆熵契约派”连接的因果锁链,心中念头飞转。这一次,“观测者”的异动规模远超上次,这些神秘的契约者,又会作何反应?他们手中,是否掌握着更多关于如何应对“观测”的关键信息?
短暂的平静被打破,更深沉的危机阴影笼罩下来。归墟灯塔与生命织网的命运,因这突如其来的“观测异动”,更加紧密地缠绕在了一起。
是共同渡过难关,基石愈发坚固?还是在“观测者”冰冷的审视下分崩离析?答案,隐藏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之中。
喜欢不合格的修仙界请大家收藏:()不合格的修仙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