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重复中流逝。林夏的手掌结满厚厚的老茧,肩膀被磨得黝黑发亮,甚至长出了一层粗糙的硬皮。他见过凌晨四点的码头,腥咸的海风夹杂着碎冰,吹得脸生疼;也熬过通宵搬运救灾物资,看着天边泛起鱼肚白,身体累得几乎失去知觉。有次搬运钢琴,他和工友们裹着绒布,在暴雨中走了三公里。当钢琴完好无损送到客户手中时,对方感动得当场塞来两百块小费,那张皱巴巴的钞票,他至今还夹在存折里,当作最珍贵的纪念。
然而,生活不会总是温柔以待。那天搬运大理石板材,林夏脚下打滑,锋利的边角瞬间划开小腿。鲜血浸透了工装裤,在水泥地上蜿蜒成暗红色溪流。老周开着三轮车送他去医院,急诊室的白炽灯下,医生足足缝了八针。医药费花了六百七,结账时林夏看着卡上余额,喉咙像被大理石堵住般发紧。躺在病床上,听着吊瓶里药水滴落的声音,他第一次感到深深的无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养伤的半个月是最难熬的。躺在出租屋的小床上,听着窗外货运站的轰鸣声,林夏数着天花板上的水渍。父亲的药不能停,妹妹的学费要交,房东又来催租。就在他焦头烂额时,老陈带着工友们来了。破旧的铁皮饭盒里装着炖排骨,帆布包里塞满鸡蛋,老周拍着他的肩膀:安心养伤,你那份活我们顶着!货运站老板也送来果篮,承诺伤好后优先安排工作。这些温暖的举动,让他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伤愈返岗那天,林夏在更衣室发现自己的储物柜里多了副新的牛皮手套,附带一张字条:夏哥,这副耐磨!字迹歪歪扭扭,却让他眼眶发热。他攥着手套走进月台,晨光中,工友们忙碌的身影被拉得很长。随着物流行业升级,货运站引进了叉车和起重机。林夏意识到,光靠体力迟早会被淘汰。他咬着牙报了夜校,白天扛包,晚上啃着《机械原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公式,手机里存着上百个教学视频。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常常让他学到凌晨,但一想到家人,他又充满了动力。
考取叉车证那天,林夏在实操考场手心冒汗。当机械臂精准夹起货物时,考官点头的瞬间,他突然想起第一次搬化肥时眼前炸开的金星。新岗位的工资涨了四百块,更重要的是,他不用再顶着烈日扛大包了。但他依然保持着老习惯——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帮新来的工友调试设备;午休时给大家分享省力技巧;看到谁有困难,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在工友们眼中,他不仅是并肩作战的兄弟,更像是这个艰苦环境里的一盏明灯。
一个暴雨倾盆的深夜,一批精密仪器急需转运。林夏主动请缨,驾驶叉车在积水的月台穿梭。雨水拍打着挡风玻璃,视线模糊不清,他全神贯注操作着机械臂,将价值百万的设备安全卸下。客户当场竖起大拇指,老板也在例会上点名表扬,还提拔他做装卸组组长。任命书下来那天,林夏带着存折去银行,看着账户里的数字,终于给父亲预约了手术时间。
手术室外,林夏握着妹妹的手,帆布手套上的补丁已经换成崭新的皮革。当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时,妹妹哇地哭出声,他却望着走廊的窗户发呆——玻璃上的倒影里,那个曾经被三百斤化肥压弯脊梁的少年,如今挺直了腰板,肩膀上的重量,终于化作照亮前路的光。母亲在一旁抹着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感谢的话,而他的思绪,却飘回了那些在烈日下、暴雨中咬牙坚持的日子。
暮色中,林夏站在货运站新落成的智能仓储区,看着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晚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工装,那是他最珍贵的勋章。远处传来卡车的鸣笛,他整了整帽子,朝着月台走去——还有新的重量,等待他稳稳扛起。那些曾经以为无法承受的重担,早已在岁月的磨砺中,变成了支撑他继续前行的力量。而他也明白,生活的重量或许永远不会减轻,但只要心中有牵挂,肩上有担当,就没有什么是扛不过去的。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