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91章 新媒体运营——数据里的温度

林夏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句号时,办公室的日光灯管突然闪烁了两下。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00:17,后台数据面板上,“非遗手作”账号的粉丝数停在,距离十万粉的KPI还差13个。

“林哥,要不要刷点僵尸粉凑数?”实习生阿凯叼着半块面包凑过来,显示器蓝光把他脸上的青春痘照得格外清晰。运营部的工位还亮着三盏灯,美工小张在改明天的推图文案,商务玲玲对着Excel表格唉声叹气——那个汉服品牌的合作报价又被砍了30%。

林夏刷新了一下数据页:“僵尸粉会拉低互动率,算法会降权。”他从抽屉里翻出袋坚果,“上次那个剪纸艺人的视频,评论区有13个真人在问教程,把这些用户盘活比刷粉有用。”

阿凯的鼠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可总监明天就要看报表啊。”

“报表我来改。”林夏点开私信列表,置顶的是位叫“青竹”的用户,头像是片模糊的竹林。对方昨晚发了三十多条消息,全是她奶奶编织竹篮的照片,最后一条是凌晨两点发的:“能帮帮我们吗?这些篮子快烂在家里了。”

晨光爬上窗台时,林夏的黑眼圈已经泛青。他把青竹发来的照片编成九宫格,配文写得像拉家常:“浙江安吉的章奶奶编了六十年竹篮,手指关节肿得像竹节,却能让篾条听话地绕出梅花纹。”阿凯睡得口水直流,键盘上还沾着面包屑,林夏抽了张湿巾给他擦干净,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早上九点,总监踩着高跟鞋闯进办公室,香风裹挟着打印纸的油墨味。“‘非遗手作’怎么还没破十万?”她把报表拍在林夏桌上,鲜红的批注刺得人眼睛疼,“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今晚六点前必须达标,否则这个月绩效全扣。”

林夏刚想解释,手机突然震动。是青竹发来的视频,章奶奶坐在竹椅上,布满老茧的手正把篾条弯成圆环,阳光穿过竹条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奶奶说要谢谢您,”附带的文字带着错别字,“她今早四点就起来编篮子了。”

“林哥,汉服商家催稿了!”玲玲举着手机喊,屏幕上是客户发来的长语音,尖锐的女声几乎要刺破听筒,“说我们拍的短视频没突出刺绣细节,要重做!”

林夏点开视频,模特穿着明制袄裙站在网红墙前,身后的霓虹灯牌把“盘金绣”照得像块反光的塑料布。“去仓库拍,”他抓起相机,“让模特坐在缝纫机前,拍她穿针引线的特写,背景音乐用古筝版的《青花瓷》。”

仓库里堆满了待发货的汉服,樟脑丸的味道混着布料的草木香。林夏让模特把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绣绷上刚完成的缠枝纹:“盯着针尖看,想象这根线要穿过六百年的时光。”

快门声里,模特的眼神渐渐变了,不再是对着镜头的僵硬微笑,而是低头时睫毛投下的温柔阴影。林夏放大预览图,看见针尖穿过绸缎的瞬间,丝线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这才是客户要的“非遗质感”。

中午十二点,外卖还没到,林夏啃着面包刷后台数据。“非遗手作”的粉丝涨到,评论区里,青竹发的竹篮照片被顶到热评:“奶奶的篮子有股阳光味。”下面跟着12条回复,全是问购买链接的。

“有了!”林夏突然起身,椅子滚轮撞在铁柜上发出哐当声。他私信青竹:“能不能开直播?让奶奶现场编篮子,我们挂小黄车。”

对方秒回:“可我们不会弄啊!”

“我教你。”林夏扒完最后一口面包,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手机架在竹筐上,镜头对准奶奶的手,光线从左上方打过来……”他边打字边打开直播后台,设置好商品链接,把竹篮定价99元,备注“章奶奶纯手工,七天内发货”。

下午三点,直播键被按下的瞬间,林夏的心跳和后台的倒计时一起加速。章奶奶坐在镜头前,有些拘谨地攥着篾条,青竹的声音从画外传来:“奶奶,跟大家打个招呼。”

老人对着镜头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然后低下头,手指开始灵活地翻飞。没有花哨的话术,没有夸张的促销,只有篾条碰撞的轻响,和偶尔响起的、青竹提醒奶奶喝水的声音。

“有人下单了!”阿凯突然喊,屏幕上的订单数从0变成1,又跳到5。弹幕开始滚动:

“奶奶的手好巧啊”

“这个竹篮能装菜吗?”

“我要一个,送给喜欢喝茶的爷爷”

林夏盯着粉丝数的数字变化,,,……当一个新粉丝点亮关注的瞬间,系统弹出“恭喜粉丝数突破10万”的提示,恰好章奶奶完成了一个竹篮,举起来对着镜头展示,竹篾的缝隙里漏出她满足的笑。

“林哥,总监来了!”阿凯的声音带着惊慌。林夏抬头,看见总监站在门口,脸色却不是预想中的严厉,反而举着手机在拍直播画面。

“这个直播形式不错,”她走过来,语气缓和了些,“下午的运营会议,你给大家讲讲怎么策划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夏的喉结动了动:“其实是老人家自己的光芒,我们只是把镜头对准了她。”他指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用户买的不是篮子,是这份‘有人还在认真做手艺’的安心。”

傍晚六点,直播结束时,竹篮卖了327个。青竹发来消息:“奶奶说今晚要多包两笼粽子,让我寄给你。”林夏看着照片里老人捧着粽子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个月的绩效扣不扣,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林哥,快看热搜!”玲玲举着手机冲过来,屏幕上“章奶奶的竹篮会发光”几个字后面跟着个滚烫的“爆”字。点进去第一条是位美食博主的晒单:“用这个篮子装杨梅,连果子都带着清香。”

林夏刷新后台,粉丝数已经涨到10万 ,新增关注里有个熟悉的头像——是母亲的微信,她昨天还说“整天对着手机没出息”。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林夏接起,父亲举着手机在厨房转圈,镜头晃过蒸锅冒出的白汽:“你妈包了槐花馅饺子,说你爱吃的。对了,你张阿姨说她女儿在文化馆做非遗保护,要不要见一面?人家看过你发的汉服视频。”

“下周回去。”林夏看着屏幕里母亲系着围裙的身影,突然发现她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给您带件新中式衬衫,棉麻的,穿着舒服。”

挂了电话,林夏发现玲玲在抹眼泪。“怎么了?”他递过纸巾。

“汉服商家刚才说,要把利润的10%捐给非遗保护基金,”女生吸了吸鼻子,“还说以后每个月都要拍匠人故事,让我们来策划。”

夜幕降临时,办公室的灯一盏盏熄灭。林夏最后一个离开,锁门时回头看了眼“非遗手作”的后台,私信箱里堆满了消息:有想学竹编的大学生,有想合作的文创店,还有位老人说自己会做油纸伞,问能不能帮忙宣传。

手机导航到张阿姨家附近的咖啡馆时,林夏才想起答应了相亲。推开玻璃门,看见靠窗的位置坐着个穿蓝布衫的女生,面前摊着本《中国织染史》,书签是片干枯的蓝草叶。

“是林夏吗?”女生抬头时,睫毛像两把小扇子,“我是张阿姨的女儿,叫苏青,在文化馆做蓝染研究。”她指着手机上的竹篮直播回放,“这个镜头角度特别好,把篾条的肌理拍出来了。”

林夏坐下时,发现她的指甲缝里还沾着靛蓝色的染料:“你也做手工?”

“嗯,昨天刚染了批桌旗。”苏青的眼睛亮起来,“其实我关注‘非遗手作’很久了,你们拍的缂丝视频,把纬线的‘通经断纬’拍得特别清楚,比我们馆里的解说牌还直观。”

咖啡杯的热气模糊了窗外的街灯。林夏看着苏青谈论蓝草种植时的专注神情,突然觉得那些枯燥的KPI、冰冷的数据,原来都能变成有温度的故事——就像章奶奶的竹篮装着阳光,苏青的蓝染浸着月光,而他要做的,只是把这些光,通过屏幕,送到更多人眼前。

离开咖啡馆时,苏青递来个布包:“给你妈做的杯垫,蓝染的,隔热又好看。”林夏接过来,指尖触到布料上凹凸的花纹,是朵朴素的兰草。

晚风带着槐花香扑过来,林夏摸出手机,给青竹发消息:“下周带章奶奶去文化馆,有位苏老师想跟她交流竹编技艺。”

对方很快回复了个雀跃的表情包,后面跟着句:“奶奶说,手艺有人传,比卖多少篮子都高兴。”

林夏笑着加快脚步,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线。明天他要去拍油纸伞匠人,要给汉服视频加段缂丝工艺的科普,还要教青竹怎么剪辑直播回放。这些事或许不能让数据暴涨,却能让那些快要消失的手艺,在屏幕上多停留一会儿。

路过便利店时,他进去买了瓶牛奶,付款时看见收银台摆着本杂志,封面是“新媒体人的24小时”,配图是对着屏幕的疲惫面孔。林夏忽然觉得,他们这行不只是追热点、刷数据,更像是在时光的长河里架桥,让那些值得被记住的东西,能顺着信号,流淌到更远的地方。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苏青发来的消息:“明天去拍油纸伞吗?我认识位老匠人,他做的伞骨能承受八级风。”后面跟着个定位,是城郊的一间老作坊。

林夏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像被打翻的碎钻。他想起章奶奶竹篮里的阳光,苏青指甲缝里的蓝染,还有那些在屏幕另一端等待的眼睛——原来新媒体运营最动人的KPI,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这些藏在数据里的、滚烫的温度。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