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1章 大学教授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1章 大学教授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把教案放在讲台上时,晨光刚好透过阶梯教室的玻璃窗,在黑板上投下一道斜长的光斑。他抬手看了眼手表——上午八点十五分,离上课还有十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坐了大半学生,前排几个熟悉的面孔正低头预习《传播学概论》的课本,铅笔在书页边缘画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林老师早!”坐在第一排的女生抬起头,手里举着一本泛黄的参考书,“昨天您推荐的《童年的消逝》,我看到第三章了,里面说‘电视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态’,是不是和今天要讲的‘媒介环境学派’有关?”

林夏笑着点头,接过书翻了两页——书页间夹着彩色便利贴,上面写满了女生的阅读疑问。“对,待会儿会重点讲媒介环境学派对技术与文化的看法,你可以带着这个疑问听,咱们课堂上再讨论。”他把书还给女生,转身走向黑板,用白色粉笔写下今天的授课主题:“媒介技术与社会变迁——以互联网为例”。粉笔划过黑板的“吱呀”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这是林夏在这所大学任教的第八年。从刚入职时对着空荡教室反复练习试讲,到现在能准确记住每个常来提问的学生名字,他早已习惯了讲台前的节奏——每节课前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课时会刻意放慢语速,在重点内容后停顿几秒,给学生留出记笔记的时间;下课前五分钟一定会留出让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哪怕有时候会因此拖堂,他也从不敷衍。

八点半,上课铃准时响起。林夏打开PPT,屏幕上跳出一张老照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街头,人们围着一台电视机看新闻,眼神里满是专注。“大家看这张照片,”他指着屏幕,“那时候电视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一个家庭往往只有一台电视,全家人围着看,信息传播是‘中心化’的;而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无数个信息渠道,刷短视频、看公众号、用社交软件,信息传播变成了‘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这种变化,就是今天要讲的核心——媒介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生活。”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笔记本的沙沙声。林夏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慢慢踱步,目光扫过每个人的笔记本——有的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有的在PPT截图旁补充自己的思考,还有的在空白处画着可爱的小图标,标注“重点”“疑问”。走到后排时,他发现一个男生趴在桌上睡觉,身上盖着厚厚的外套。林夏没有叫醒他,只是轻轻把男生桌角的水杯往里面推了推,避免被碰倒。

下课后,林夏刚收拾好教案,那个睡觉的男生就快步追了上来,脸上带着歉意:“林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帮导师赶项目报告,熬到凌晨四点,不小心在您课上睡着了。”

“没事,”林夏拍了拍他的肩膀,“但下次要是实在困,可以先回宿舍休息,课程录像我会发在学习通上,你补看的时候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找我。”他从包里掏出一张便签,写下自己的办公室地址和联系方式,“我每周二下午和周四上午在办公室,你也可以带着项目报告来,咱们聊聊你遇到的问题,说不定能给你点思路。”

男生接过便签,眼眶有点红:“谢谢林老师,我一定会补看课程录像,也会尽快找您请教。”

回到办公室时,桌上已经堆了一摞学生的课程论文。林夏坐下,先给自己泡了杯热茶,然后拿起第一份论文,标题是《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他掏出红色钢笔,逐字逐句地阅读,遇到观点新颖的地方,就在旁边画个五角星;发现逻辑漏洞时,用铅笔轻轻标注“此处可补充案例支撑”;看到错别字,就圈出来,在页边空白处写下正确的用法。

批改到第三份论文时,林夏皱起了眉头——这篇论文的观点和去年一位学生的论文高度相似,甚至有些段落的表述都几乎一样。他打开电脑,调出去年的论文存档,对比后发现,确实存在抄袭现象。林夏没有立刻给学生打“不及格”,而是在论文上写下“请于周三下午来办公室找我,我们需要沟通论文写作的问题”,然后继续批改其他论文。

下午两点,林夏准时去参加系里的教学研讨会。会上,系主任提到要调整下学期的课程设置,增加“新媒体运营实践”“跨文化传播”等实用性课程。老师们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老师担心实践课程缺乏场地和设备,有的老师建议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做讲座。

“我觉得可以和本地的传媒公司合作,”林夏提出建议,“让学生去公司实习,参与实际项目,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之前认识一家传媒公司的总监,他们愿意接收我们的学生实习,还能派资深员工来学校做实践指导。”

系主任点点头:“这个提议很好,林老师,那就麻烦你跟进一下合作的事,咱们争取下学期就能把实践课程开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研讨会结束后,林夏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就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中文系的李老师,手里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学术着作:“林老师,这是我刚出版的《当代文学与媒介传播》,里面有一章提到了你的研究观点,特意送一本给你,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林夏接过书,认真翻看起来,时不时和李老师讨论书中的观点。两人聊了近一个小时,从当代文学的传播困境,到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文学传播方式,越聊越投机。临走时,李老师笑着说:“每次和你聊天都有新收获,下次有时间,咱们再一起申请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

下午四点,林夏去教学楼给研究生上“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研究生课程更注重学术讨论,林夏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提前准备了几个学术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到“内容分析法”时,有个研究生提出疑问:“林老师,现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太多了,用内容分析法编码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主观偏差,怎么才能减少这种偏差呢?”

林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自己之前做研究时的编码手册,分给学生:“你们看,这是我当时做‘政务新媒体话语分析’时用的编码手册,里面详细定义了每个编码维度,比如‘情感倾向’分为‘积极’‘中性’‘消极’,每个类别都有具体的判断标准和示例。另外,我还找了两个研究助理一起编码,计算编码信度,如果信度低于0.8,就重新调整编码手册,直到信度达标。”

学生们传阅着编码手册,纷纷点头:“原来如此,这样就能大大减少主观偏差了。”

下课后,林夏回到办公室,继续批改课程论文。傍晚六点多,那个涉嫌抄袭的学生敲响了办公室的门。学生低着头,声音很小:“林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之前写论文的时候,实在没思路,就参考了别人的论文,没注意标注引用,不是故意要抄袭的。”

林夏让他坐下,拿出两篇论文,放在他面前:“学术写作最看重的是原创性和学术诚信,参考别人的观点没问题,但必须正确标注引用,这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学术声誉的保护。”他翻到论文中抄袭的段落,“你看,这段观点很有价值,但如果是别人的研究成果,你不标注,读者就会误以为是你的原创,这不仅会影响你的成绩,还会对你以后的学术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学生的头埋得更低了:“林老师,我知道错了,我能不能重新写一篇论文?我一定会认真查资料,正确标注引用,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可以,”林夏点点头,“我给你两周时间,重新提交论文。这两周里,你有任何写作上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另外,我推荐你看几本学术写作的书,帮你掌握正确的引用方法和写作规范。”他从书架上拿出两本书,递给学生,“这两本书里有详细的案例,你可以好好看看。”

学生接过书,感激地说:“谢谢林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写,不辜负您的信任。”

晚上七点,林夏终于批改完所有课程论文。他收拾好东西,走出办公室,教学楼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只有走廊里的灯亮着,照亮他回家的路。路过阶梯教室时,他看到里面还有几个学生在自习,借着教室的灯光看书、写作业。林夏放慢脚步,轻轻走过,生怕打扰到他们。

回到家时,妻子已经做好了晚饭。儿子坐在餐桌旁,手里拿着一张画,上面画着一个站在讲台上的人,旁边写着“爸爸给学生上课”。“爸爸,你今天给学生讲什么了?”儿子举起画,兴奋地问。

林夏坐下,拿起画,笑着说:“爸爸今天给学生讲了媒介技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现在用手机看视频、聊天,都是媒介技术带来的变化。”他给儿子夹了一块排骨,“你画得真好,爸爸把这幅画放在办公室里,好不好?”

儿子开心地拍手:“好!这样爸爸在办公室的时候,就能看到我画的画了。”

晚饭过后,林夏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准备下周的讲座。下周,他要给全校学生做一场“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讲座,需要准备案例、制作PPT,还要考虑如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感兴趣。他打开文件夹,里面存着平时收集的案例——有关于虚假信息传播的,有关于网络暴力的,还有关于如何辨别信息真伪的。他挑选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整理成PPT,又在旁边标注出讲解时需要注意的语气和节奏。

晚上十点,林夏终于完成了讲座PPT的初稿。他伸了个懒腰,走到阳台,看着窗外的夜景。远处的教学楼还亮着几盏灯,想必是还有学生在自习。林夏想起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经常在教室自习到深夜,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办公室找老师请教。那时候,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像自己的老师一样,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成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如今,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听着他们提出的一个个有思考的问题,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他知道,大学教授这份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信念——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在探索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天早上,林夏依旧提前十五分钟到教室。教室里,学生们已经坐满了,有的在预习课本,有的在讨论昨天的课程内容。看到林夏进来,学生们纷纷打招呼:“林老师早!”

林夏笑着点头,走上讲台,打开PPT。晨光再次透过玻璃窗,照在讲台上,也照在他的脸上。他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想起儿子画里的自己,想起那些在办公室里和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光,想起深夜里准备课程、批改论文的日子,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坚定。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课:“今天我们继续讲媒介技术与社会变迁,上节课我们提到了互联网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讲台下,学生们认真地听着,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窗户,在他们的书页上洒下点点星光,也照亮了林夏心中那份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站在这讲台上,用知识浇灌学生的梦想,用耐心陪伴学生成长,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