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赤火汉末魂 > 第267章 王老五的动摇

赤火汉末魂 第267章 王老五的动摇

作者:卑微的吃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8 14:02: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春日的演武场上,喊杀声震天。王老五的儿子,那个半大的小子,也被编入了民兵队伍参加训练。

小子心气高,想在新编的队伍里挣个表现,在一次攀越障碍的配合训练中,因为队友的失误和自身的慌乱,失手从丈高的土墙上摔了下来,抱着腿疼得脸煞白,冷汗涔涔。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正在督导训练的卫恒第一时间冲了过去,他蹲下身,粗糙的手掌极其专业地检查了一下伤腿。

“骨头可能挫着了,别乱动!”他沉声道,随即毫不犹豫地转过身,对旁边两个也有些吓呆的民兵喝道,“搭把手,扶到我背上来!”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身为北赤火堡军事主管、素来以冷硬严厉着称的卫恒,竟小心翼翼地将王老五那疼得直抽气的儿子背了起来,稳步如飞地朝着军医处走去。他那宽阔坚实的后背,此刻成了孩子最稳当的依靠。

军医处里,那位曾是边军郎中、被赤火挽留下来的老军医,仔细地清洗、正骨、敷药、包扎,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嘴里还念叨着:“娃娃,忍忍,骨头没大事,养些日子就好…下次可得当心…”

王老五闻讯慌慌张张跑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卫恒背着他儿子刚放到病榻上,额角还带着汗;老军医正专注地给他儿子包扎;而闻讯赶来的孟瑶,正将一小袋细粮放在床头,柔声对孩子说:“好好养伤,别怕,吃的有呢。”

看到王老五进来,孟瑶抬起头,脸上没有半分责备,更没有因为他之前的劣迹而流露出任何轻视,只是温和地说:“王大哥,来了?别太担心,军医看过了,没伤着骨头,好好将养一阵就行。这粮你先拿着,给孩子熬点粥补补。”

她甚至绝口不提之前分配时王老五多占便宜、甚至可能与外人勾结的事,仿佛那些不愉快从未发生过。她的眼神清澈而坦诚,只有对伤者的关切。

王老五愣在原地,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他看着卫恒那张依旧没什么表情却带着汗渍的冷硬侧脸,看着老军医那专注的神情,看着孟瑶放在床头的粮食和她那双干净的眼睛,最后目光落在自己儿子那虽然苍白却已安定下来的脸上。

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猛地攥住了他的心脏。那是一种他活了几十年都很少感受到的东西,滚烫、酸涩,让他无地自容。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枚贾先生给的、冰凉而沉甸甸的银角子,似乎还在发烫,烫得他指尖都在哆嗦。

贾先生给他银角子时,说的是“兄弟你是个人才,将来必能出入头地”。

可这些“赤火老爷”们,给他受伤的儿子治伤,给他家送粮,眼神里没有算计,只有实打实的关切。

一边是虚无缥缈的“出入头地”和一点冰冷的银钱。

一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救助和温暖。

王老五的嘴唇哆嗦着,喉咙里像堵了一团棉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点一直支撑着他“聪明”行事的自私和侥幸,在这一刻,仿佛被一柄无形的重锤敲得粉碎,露出里面那颗从未真正安宁过的、属于穷苦人的、卑微而又渴望被当人看的心。

他第一次,对自己做的事,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和铺天盖地的羞愧。那枚银角子,不再是宝贝,而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灼烫着他的胸膛。

北赤火堡中央的空地上,燃起了几堆篝火,驱散着北地晚间的寒意。

火光跳跃,映照着一张张或好奇、或疲惫、或带着几分疑虑的农民面孔。

男人们蹲着、站着,女人们也抱着孩子、拿着针线活围在外圈。这是陈烬决定开办的“赤火夜校”的第一课。

没有高台,没有仪仗。陈烬就站在人群中间,手里拿着一块用木炭涂黑了的木板。他看着这些刚刚结束一天劳作、脸上还带着倦容的乡亲,没有立刻说话。

许多人是被动员来的,心里还惦记着没干完的家务活,对所谓的“夜校”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是耽误工夫。

陈烬用一根石灰条,在黑板上慢慢地画了一个小圈。然后,在小圈外面,又画了一个大得多的圈,将小圈包在里面。

“乡亲们,”他开口了,声音平静,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天咱不讲大道理,就算一笔账,看一幅图。”

他指了指那个小圈:“这个,就是你的一家老小,你的房子,你的那几亩地。是你天天睁开眼就惦记的,是你豁出命也想守住的‘家’。”

众人点头,这话实在,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陈烬的手指移到那个大圈上:“这个,是咱们整个北赤火堡。是堡墙,是粮仓,是学堂,是军医处,是住在里面的所有人家,是你,是我,是咱们所有人合在一起的‘大家’。”

他停顿了一下,让众人看着这两个圈。火光下,粗糙的图案显得格外清晰。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陈烬的目光扫过人群,“如果哪天,曹丞相的大军,或者匈奴的骑兵,真的打过来了。你是只会抄起锄头,蹲在你家那小圈里,守着你那点粮食和地?还是会拿起我们发的刀枪,站到堡墙上,和身边的乡亲一起,守外面这个大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人群一阵轻微的骚动,低声议论起来。

陈烬不等他们回答,又画了一头极其简陋的牛,放在小圈旁边。

“再问一个。如果春耕的时候,整个堡里,只有你家有这一头牛。你是会只顾着把自己家那点地赶紧犁完,不管别人家错过农时?还是会想着,和大家商量好,用这头牛,帮着所有人、把所有能耕的地,都在最好的时节里抢种下去?等到秋天,大家一起丰收,粮仓里堆得满满的,你家是不是也能跟着吃饱、吃得更安心?”

这两个问题,像两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那…那肯定得先守住堡子啊!堡子没了,家早就没了!”一个老汉抽着旱烟,喃喃道。

“理是这么个理…可那牛…那是我家的牛啊…”也有人小声嘀咕,面露挣扎。

“只守自家?守得住吗?曹兵来了,一口唾沫都淹死你!”冯闯的大嗓门在人群里响起,虽然粗鲁,却点破了最残酷的现实。

“可是帮大家耕地…万一…万一别人家的地种好了,我家的没种上咋办?”一个妇人担忧地说。

陈烬没有急于给出答案。他鼓励着这种讨论,甚至争论。让持不同想法的人站起来说。

慢慢地,在七嘴八舌的辩论中,在假设的情景里,一些最朴素的道理开始浮现:

“堡子破了,谁都活不成!”

“光自家有粮,别人都饿死了,这堡子还能待吗?土匪来了都挡不住!”

“牛累死了,大家一起完蛋!但要是轮流用,保养好,牛能用更久,地也能多种!”

“一起种地,虽然自家慢点,但秋天收成多,交完租子(指上交公社的部分)剩下的,说不定比自家单干还多呢!”

陈烬听着,偶尔引导一下,但更多的是让群众自己思考、自己说服自己。

最后,他看着逐渐安静下来、眼中闪烁着思考光芒的人们,缓缓总结道:

“看来,大家都渐渐明白了。咱们的小家,是安身的地方。但咱们的大家,是保命的地方,是能让所有小家都过得更好的指望。”

“只盯着自家灶台,看不到堡墙破了,最终灶台也会被人砸烂。只算计自家地里多一根苗,看不到大家的粮仓空了,最终自己也得饿肚子。”

“个人的指望,和集体的活路,在根子上是拴在一起的。集体垮了,个人就像没了娘的孩子,谁也活不好。集体强了,个人就像大树底下的苗,总能沾光雨露。”

他用力点了点那个大圈:“我们赤火要做的,不是把你们的东西抢过来归公,而是要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守住这个大家,建设这个大家,让生活在这个大家里的每一个小家,都能比过去活得更好、更安心!”

夜校的第一课结束了。没有灌输,没有强迫,只有两个简单的圈和几个直击生存根本的问题。

许多人离开时,脸上的麻木和疑虑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朦胧的、却真实的思考。

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什么叫“集体主义”,但他们开始隐约触摸到一个道理:“我”和“我们”,并非对立。守护“我们”,往往才是守护“我”最可靠的方式。这粒种子,比任何强制命令都更深地,埋入了心田。

赤火夜校里那关于“大圈小圈”的讨论,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北赤火堡的民众心中持续荡漾着涟漪。

道理似乎明白了些,但如何将这模糊的“大家”概念,变成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并能实实在在带来好处的东西,成了摆在陈烬和赤火核心团队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空谈集体主义太过虚无,强制命令又违背初衷。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反复商讨,一个名为“生产互助组”的构想,被陈烬提了出来。

这一次,赤火公社没有下达任何强制性的命令。

孟瑶等人再次深入各家各户,仔细了解每家的劳力情况、拥有的畜力、农具多寡以及土地数量和肥瘠程度。

然后,她们根据自愿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作为中间人,牵线搭桥。

“张大哥,你家劳力足,但没牛。李婶家,有头牛,但儿子伤了,正缺人手。你们两家合一起,不就刚好?”

“王老五,你农具齐全,赵家地多忙不过来,你们搭伙,都能轻松点。”

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但基于对赤火社基本的信任,以及夜校讨论后那点朦胧的共识,第一个、第二个互助组小心翼翼地组建了起来。

每个互助组规模不大,通常是三五户相邻或情况互补的家庭。组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民主推选出大家信得过的组长。组长不是官,更像是牵头人和协调员。

紧接着,在赤火社人员的引导下,每个互助组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着订立属于自己的“互助公约”。

这公约没有统一的模板,条款由组员自己商量着定。

“咱们组,春耕时,牛怎么用?谁家用先谁家用后?伤了病了咋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劳力怎么算?帮别家干了活,怎么记工?秋后是还工还是分粮?”

“组里谁家遭了难,大家帮不帮?怎么帮?”

“有了收成,上交公社后剩下的,是按劳分还是按地分?还是两者结合?”

这些问题, 直接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

讨论有时会很激烈,甚至会争吵,但正是在这种针尖对麦芒的辩论和妥协中,每个人真正开始思考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边界。

最终形成的公约,五花八门,却都无比实在。

有的组规定牛力按地亩轮流使用,但优先照顾劳力弱的家庭;有的组约定壮劳力帮弱劳力家干重活,弱劳力家则帮壮劳力家做些缝补、照料牲畜的轻省活作为补偿;几乎所有的公约都明确规定,组内成员遇红白喜事或急病,大家必须出力帮忙……

公约不仅规定了义务,更明确赋予了权利:加入互助组,意味着当你遇到困难时,有权利要求组内援助;当你需要畜力时,有权按约定使用;你的工分会被记录,秋后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赤火公社的角色,从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和公证人,确保公约的执行,调解可能出现的纠纷。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个庞大而抽象的“集体”,被细化为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组”。组员们朝夕相处,利益直接相关,互相监督,也互相依靠。

春耕时,可以看到互助组统一安排畜力,一片地一片地地集中耕作,效率提高了;劳力弱的家庭,地里不再荒芜,有了盼头;发生争执时,人们会首先想到“咱们组的公约是怎么定的”,而不是立刻去找赤火公社“评理”……

“生产互助组”和“互助公约”,就像一套精巧的榫卯,将一个个分散的、脆弱的“小家”,有机地嵌合成了一个更有韧性的“大家”。

它没有剥夺个人的积极性,反而通过合作和明确的规则,放大了个体的力量,让每个人更清晰地看到:守护好这个小小的“我们”,就是守护“我”最可靠的途径。 制度的探索,终于迈出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关键一步。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