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赤火汉末魂 > 第367章 一场审判

赤火汉末魂 第367章 一场审判

作者:卑微的吃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8 14:02: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北疆的冬日,朔风凛冽。

校场之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士兵、干部、附近村落的百姓,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校场中央临时搭建的高台。台上,站着被反缚双手的周铁山,他曾经的部下、如今的“肃风司”官员,以及面色沉凝如铁的陈烬。

周铁山,赤火党早期成员,曾随陈烬转战南北。

在攻打黑水堡时,他第一个攀上云梯,身中三箭不退;在北疆开拓时,他带领小队剿灭为祸一方的马匪,身先士卒,左臂至今活动不便。

他是名副其实的功臣,是许多士兵和老兄弟敬佩的悍将。

然而,也正是这个周铁山,在担任某物资中转站主官后,逐渐迷失。

他利用职权,克扣过往商队、甚至部分运往灾区的粮秣,中饱私囊;他强占当地一名木匠新修的宅院,只因看中其位置;当木匠之父前来理论时,他竟纵容手下将其打伤。

事情败露后,他非但不思悔改,还试图利用旧日关系网,威胁知情人,伪造账目,企图掩盖罪行。

“肃风司”介入调查,铁证如山。

此刻,公审大会。

肃风司官员逐条宣读周铁山的罪状,每念一条,台下便是一阵压抑的骚动。

许多认识周铁山的老兵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也有人低声叹息。

罪状宣读完毕,按《赤火律》,数罪并罚,当处重刑,乃至极刑。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阵骚动。

几位同样身有战功、与周铁山并肩作战过的老军官走了出来,对着台上的陈烬和肃风司官员,抱拳行礼,声音恳切:

“社长!诸位上官!周铁山有罪,该罚!可他……他毕竟为咱们赤火公社立下过大功啊!黑水堡的血,北疆剿匪的伤,那都是实实在在的!能不能……能不能看在他往日功劳的份上,饶他一命,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是啊,社长,周大哥是一时糊涂啊!”

“念在他是初犯,能否从轻发落?”

求情的声音越来越多,不少百姓也露出犹豫之色,似乎觉得这些老兄弟说的话在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有功之臣。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陈烬。是法外开恩,以安旧部之心?还是铁面无私,以正律法之威?

陈烬缓缓走到台前,他先是对那些求情的老兄弟点了点头,声音沉痛:“你们说的,我都知道。周铁山的战功,我记得,赤火党也记得。没有他们这些老兄弟当年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咱们的今天。”

他话锋一转,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扫过全场,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但是!功劳,不是免死金牌!功是功,过是过!功过岂能相抵?!”

“如果他周铁山只是在战场上犯错,我可以给他机会!但他今天犯的错,不是在战场上!他是用我们赋予的权力,去欺压我们发誓要保护的百姓!去玷污我们赤火党的旗帜!这性质,就变了!”

他猛地指向台下那些沉默的百姓:

“我们今天要是饶了他,就是因为他是‘功臣’,那么明天,是不是任何一个立过功的干部,都可以仗着功劳胡作非为?那咱们的《赤火律》还有什么威信?咱们对天下人的承诺,岂不是成了天大的笑话?老百姓还会相信我们吗?!”

陈烬的声音如同北疆的寒风,冰冷而决绝:

“我告诉你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功臣,更不能例外! 正因为他是功臣,曾经代表着咱们赤火党的光荣,所以他今天的堕落,才更不可饶恕!他对咱们事业造成的伤害,才更大!”

他回身,看向面如死灰的周铁山,沉痛而坚定地宣布:

“周铁山,触犯《赤火律》多条,证据确凿,罪无可赦!为严明法纪,昭示天下,经决议,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判决一下,全场肃然。那些求情的老兄弟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默默地低下了头。

周铁山被带下行刑时,陈烬背对着行刑的方向,仰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久久不语。风吹动他的衣袍,显得格外孤寂。

许久,他才转过身,面对寂静的校场,一字一句地说道:

“今天,我们失去了一位战功赫赫的兄弟,我心如刀割。但如果我们今天饶了他,就是明天对我们所有理想、对所有牺牲的兄弟、对天下亿万百姓的背叛!这个代价,我们付不起!法治之路,纵有千般艰难,万般痛苦,也必须用最坚定的脚步走下去!”

寒风卷过校场,吹动着赤火旗帜,猎猎作响。那旗帜的颜色,仿佛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更为沉甸甸的分量。

周铁山事件,连同之前的河间风波,如同两股剧烈的震荡,深刻地摇撼了赤火党的肌体,也淬炼了它的灵魂。

那场寒冬校场上的审判,其意义远不止于惩处一个堕落的功臣,它更像一记重锤,将某些不可动摇的原则,狠狠地砸进了每一个见证者的心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无需再多言,无论是身居中枢的要员,还是基层奔走的队员,都清晰地感受到,党内正在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共识和氛围。

过去或许还存在于某些人脑海中“功过可相抵”、“情有可原”的模糊地带,被彻底荡涤干净。

“刀把子对准谁?”

“如何对待群众的不满?”

这两个由陈烬反复提出、并用鲜血和教训验证过的问题,不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或领袖的训诫,它们已经沉甸甸地落到了实处,成为了赤火党内部衡量一切决策、评判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尺。

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任何一个干部的行为,都会被人不自觉地拿到这两条标尺下量一量。

然而,陈烬深知,仅靠个别事件的震撼和领袖的权威,无法保证这种共识能够代代相传,无法防止时间流逝可能带来的懈怠与遗忘。

必须将这份在斗争中凝聚起来的精神内核,固化下来,传承下去。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深入骨髓的“宗旨教育”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展开。

不再是简单的文件传达,而是结合河间、孙德胜等活生生的案例,进行大讨论、大反思。

各级组织,从总部到最边远的村党支部,都必须定期召开学习会,人人都要发言,对照检查自身有无偏离“刀把子”和“倾听”原则的苗头。

而这场教育运动最核心的成果,便是《赤火党训》的诞生。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由陈烬亲自拟定核心条款,经由核心层反复讨论打磨而成。

它的语言朴素直白,力求让哪怕识字不多的普通党员和士兵也能听懂记住。

开篇明义,便是赤火党的终极理想。紧接着,便是以最醒目的字体镌刻的三大基石原则:

刀把子,永对外敌与压迫者,绝不向内!

民之声,我之镜鉴,倾耳听之,认真待之!

行有错,必公开承认,坚决改正,取信于民!

《党训》中还详细规定了党员的行为规范,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并将“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作风要求融入其中。

陈烬下令,《赤火党训》必须做到党员人手一册。

新党员入党,学习并通过《党训》考核是第一关。

各级党组织的会议开始前,诵读《党训》相关章节成为固定仪式。

它被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在军中传唱,被抄写在根据地学堂的墙壁上。

这不再仅仅是一本小册子,它成为了一种精神的烙印。

在营房里,当某个班长想对抱怨伙食的新兵耍威风时,旁边会有人提醒:“嘿,别忘了《党训》,刀把子不能向内!”

在村公所,当某个干部被老乡的絮叨弄得心烦时,会下意识地摸摸怀里那本薄薄的《党训》,深吸一口气,重新坐下来耐心倾听。

在决策会议上,当有人提出可能损害百姓利益的急功近利方案时,立刻会有人引用《党训》中的条款进行驳斥。

这种烙印,并非依靠严刑峻法,而是通过持续的教育、环境的熏陶和同伴的提醒,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赤火党的肌体,在这场自我净化的运动中,仿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刮骨疗毒。

它失去了一些腐坏的枝叶,却让根系更加深入地扎进了原则的土壤。

《赤火党训》如同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不断地校正着这个组织前进的方向,确保那星星之火,即便已成燎原之势,其内核依然是最初那团追求公道、永不背离人民的——赤火。

《赤火党训》的墨香尚未完全散去,三大基石原则犹在耳畔回响,陈烬便开始了新一轮更具象化的制度构建。

在一次核心层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个让部分人略感意外的机构设置。

“我提议,设立‘民情司’。”陈烬平静地宣布。

有人下意识地联想到曹魏的校事府,那是一个监察百官、罗织罪名的特务机构,名声并不好听。

一位负责军务的将领微微蹙眉:“社长,此类机构,是否……”

陈烬抬手止住了他的话,清晰地阐明:“此民情司,非彼校事府。它的职能,并非监视百官——那是‘肃风司’的职责。民情司的眼睛和耳朵,要向下看,向外听。”

他环视在座众人,语气深沉而坚定:

“它的唯一任务,就是深入市井街巷、乡野田畴,去收集最真实的民间疾苦、百姓不满、对咱们各项政策的反馈,甚至是街谈巷议、童谣俚语!他们要原原本本地记录,不受任何层级官员的干扰,直接向总部、向我报告!”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

“曹操设校事府,是唯恐臣下欺瞒他,目的是巩固他曹氏一人的权位。而我们设民情司,是唯恐我们自己脱离了百姓,听不到真话,目的是要让这政权,永远扎根于民土!我们要让每一个最底层的农夫、工匠、贩夫走卒都真切地相信,他们的声音,不会被里长、亭长、县令层层过滤,能毫无阻滞地直达天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烬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开辟新天的决绝:

“让政权拥有直通民意的‘耳朵’,让百姓拥有直抵中枢的‘嘴巴’,这才是我们赤火党区别于一切旧政权,永不褪色、永不变质的根本!”

决议迅速形成并下达。

民情司开始组建,其成员不仅有精心挑选的忠诚党员,更广泛吸纳了那些正直敢言、熟悉地方情弊的乡老、识字的工匠甚至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他们领取微薄的津贴,持有一面特制的、刻着“民情风闻”字样的小小令牌,身份或明或暗,如同无数敏感的触角,悄然延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数月后,河间县。

曾经在县衙前跪地请愿的老农张老栓,如今腰杆挺得笔直。

他的怀里,揣着一面沉甸甸的“编外风闻使”令牌。

那日陈烬离开前,亲自找他谈过话,肯定了他敢于直言的行为,并郑重地聘请他担任此职。

夕阳下,张老栓扛着锄头,走在回家的田埂上。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里那冰凉的令牌,眼神却异常火热。

他不再只是一个种地的老汉,他是赤火党的“耳朵”,是这新生政权的“耳目”!

村头李二家耕牛病了没钱治,村尾王寡妇被族亲欺负,隔壁村的水渠修得不太牢靠……这些事,他都知道,他都记着,他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渠道,直接说给“上面”听。

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充盈在他的胸臆间。

他回头望了望那片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的、属于集体农庄的田地,又摸了摸怀里的令牌,脸上露出了踏实而坚定的笑容。

这笑容,与北疆总部民情司案头那越累越高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民情记录簿一起,共同构成了赤火党天下蓝图中,最灵动也最坚实的一笔。

耳目既开,江山万里,民意如水,自此畅通无阻。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