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赤火谷。
与北疆战场的烽火连天、荆州之地的迅猛扩张不同,坐落于曹操腹地的赤火谷,更像是一处隐藏在阴影中的静谧营垒。
韩澈站在指挥所的沙盘前,沙盘上代表的不是两军对垒的战线,而是错综复杂的山川、城镇、商路以及密密麻麻、或明或暗的标记点——那是已建立的“卫星社”,新发展的“同情点”,以及“鹞鹰”系统布下的情报网络。
他的战场,无形,却更为广阔。
“社长以雷霆手段化解胡患,赵将以燎原之势底定荆襄,打得都是明仗,硬仗。”韩澈的声音平静,对身边的林枫和吴瀚分析着,“而我们这里,不能,也不必如此。”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曹操控制的核心区域缓缓划过。
“曹操、孙权已如惊弓之鸟,对我们军事上的防备提到了最高。此时若强行举事,或过度刺激他们,只会招致疯狂的、不计代价的‘全面清乡’。我们羽翼未丰,根基尚浅,承受不起。”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定下了中原地区的行动总纲:
“我们的策略,是‘缓慢窒息’。不追求攻城略地的快,而要追求深入人心、瓦解根基的稳。”
他转向林枫:“林政委,思想工作要更加隐蔽,更加生活化。将我们的理念,融入市井歌谣、乡村俚语、甚至是孩童的游戏中。要让百姓觉得,这些道理本就该如此,而非我们强加给他们。巩固已有的每一个卫星社,将其打造成坚实的堡垒和榜样;审慎地发展新的同情点,宁缺毋滥,确保其可靠性。”
林枫颔首:“明白。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却又不见其形。”
韩澈又看向吴瀚:“吴总长,我们的商队,是我们伸出去的最灵巧的触手。贸易与文化渗透必须并行。 继续用我们的盐、铁、农具换取我们需要的情报和物资,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特制’的货物,作为我们理念的载体,送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价格可以更灵活,甚至可以‘亏本’,我们要的不是眼前的利润,是长远的人心。”
吴瀚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咱们的犁头、镰刀,比曹操官制的更锋利耐用;咱们的盐,比官盐更雪白便宜。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好谁坏,一比就知道!”
“记住最关键的一点,”韩澈最后强调,语气凝重,“避免任何可能引发敌人警觉的大规模行动,绝不能过早刺激曹操和孙权,让他们下定决心调动主力对我们进行毁灭性清剿。 我们要像春雨,悄无声息地浸润,待他察觉时,脚下已是泥泞不堪,根基松动。”
他俯瞰着整个沙盘,仿佛在下一盘关乎天下气运的大棋。
北疆与荆州是挥出的刚猛拳头,吸引着敌人的主要注意力;而他这里,则是悄然蔓延的根系,正在一点点汲取着支撑旧世界的土壤养分。
“让社长和赵将在前方放手施为吧。”韩澈的嘴角勾起一丝运筹帷幄的弧度,“我们在这里,会为他们,也为未来的赤火天下,织就一张让曹操和孙权无法挣脱的……民心之网。”
这是一种沉默的进攻,一种没有硝烟的战斗。
它缓慢,却步步为营;它无形,却足以在某个临界点,让看似坚固的堡垒,从内部轰然倒塌。
韩澈的棋局,落子无声,却招招致命。
北疆,赤火总社。
秦狼、卫恒等将领正为如何更有效地巩固新得之地而争论不休。
这时,一份来自中原赤火谷的密报,被送到了陈烬的案头。
陈烬仔细阅读着韩澈关于“缓慢窒息”战略的详细阐述,以及近期中原地区“卫星社”发展、“同情点”建立、文化贸易渗透的具体成果汇报。
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穿梭,原本因北疆战事而略显紧绷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嘴角甚至泛起一丝由衷的赞赏。
他抬手,止住了将领们的争论。
“诸位,先看看这个。”他将韩澈的报告递给了身旁的卫恒,“我们都该学学韩澈同志在中原下的这盘棋。”
卫恒快速浏览,眼中渐露惊奇,随即传递给秦狼等人。
报告在众人手中传阅,议事堂内的气氛悄然转变,从单纯的军事对抗思维,引入了一种更为精妙、更具韧性的战略视角。
待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陈烬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北方舆图前,手指不再仅仅指向草原,而是向南,划过冀州、幽州那漫长而看似牢固的边界线。
“韩澈同志在中原实践的,是一种更高明的战法。”
陈烬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他避开了敌人重兵布防的正面,将力量渗透到其统治的肌理之中。他用贸易撬开缝隙,用文化浸润人心,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低价盐铁、先进农具)和我们公平的理念,去对比曹操境内的苛政与盘剥。”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和政工干部,给出了一个精辟的定义:
“这不是刀剑的征服,这是人心的归附。韩澈进行的,是一场‘不流血的进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