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赤火汉末魂 > 第457章 文字之狱

赤火汉末魂 第457章 文字之狱

作者:卑微的吃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8 14:02: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邺城的倒春寒,比往年来得更刺骨一些。并非全然因为天气,更因那道自丞相府颁下的《辟邪说令》,像一块巨大的玄冰,将整个北国冻得噤若寒蝉。

然而,铁幕既已落下,便不会满足于表面的寂静。

执掌“靖安司”的司马懿深知,恐惧若不见血,终会褪色。

他需要一场公开的、残酷的献祭,用读书人的头颅和鲜血,将这恐惧烙印在每一个人的魂灵深处。

于是,文字之狱,悄然而至。

城南,寒士张昀的家中。

家徒四壁,唯一的暖意来自案头一盏昏黄的油灯,和他刚刚写成的一首咏春小诗。

他是这邺城中无数怀才不遇的文人之一,满腔抱负化作了对时节变迁的些许感怀。

诗中有一句:“春风拂槛意难平,何故人间雨露偏?”

他本是在伤怀自身际遇,感慨春风雨露分布不均,如同这世道给他的机会太少。

写罢,他轻轻吟哦两遍,自觉有些酸气,便随手将那诗稿塞入一叠废纸之中,并未在意。

三日后,如狼似虎的靖安司甲士踹开了他的家门。领头的小吏狞笑着,手中正捏着那张废稿。

“春风不均平?”小吏的手指狠狠点在那五个字上,声音尖利如枭,“你好大的狗胆!如今北疆赤匪正鼓吹‘均平’,你便在此吟咏‘春风不均平’,是何居心?分明是借咏春之名,影射时政,诽谤丞相德政!”

张昀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急声辩驳:“大人明鉴!学生只是感怀身世,绝无……”

“闭嘴!”小吏一脚将他踹翻在地,“带走!全家下狱,抄检‘逆产’!”

妻儿的哭喊声,邻居紧闭的门窗,构成了这“诗祸”最冰冷的注脚。

一句无心之语,一场莫须有的牵强附会,便轻易碾碎了一个家庭。

消息传出,邺城文士无不股栗,纷纷检视自家藏书文稿,但凡带有“均”、“平”、“同”、“共”等字的,尽数投入火盆,一时间,城内竟似有淡淡的纸灰气息弥漫。

城西一处稍显僻静的私宅内,几名往日交好的书生难得一聚。酒过三巡,话题难免触及当下。

“唉,听闻北疆……那边,新制了一种曲辕犁,一人一牛,一日可深耕五亩……”

一个微醺的书生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羡慕。他并非心向赤火,只是读书人对“利民之器”本能的关注。

旁边一人立刻警惕地环顾四周,小声道:“慎言!莫谈北事!”

然而,已经晚了。

次日清晨,这私宅便被甲士团团围住。昨夜参与聚会的五人,连同宅主,悉数被缚。罪名是“私聚非议,妄谈北疆之利,其心可诛,形同通敌”。

告发者,是宅中一名负责斟酒的仆役。他跪在靖安司官吏面前,拿到了那足以让他下半生无忧的、被告家产之半的赏格。

行刑选在邺城最繁华的市口。正值午时,阳光惨白。

司马懿高坐监斩台,面无表情。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要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将这恐惧彻底“晒”进所有人的心里。

六名书生被押上台,个个面无人色,有人已瘫软如泥,胯下濡湿。他们直到此刻,或许仍不明白,几句酒后的闲谈,何以竟招致杀身之祸。

“斩!”

令箭掷地,声如裂帛。

鬼头刀扬起,在惨白的日光下划出刺眼的寒芒,然后落下。

噗——!

六颗头颅滚落,热血喷溅,染红了黄土台面。浓重的血腥气瞬间弥漫开来,围观的人群中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呕吐声。

司马懿缓缓起身,目光如冰冷的刀锋,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惊恐万状的脸。

“这便是妄议国政、私通赤火的下场!”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望尔等谨言慎行,安守本分。丞相天恩,只诛首恶,若有再犯,连坐不休!”

恐怖,如同实质的冰水,浸透了每一个人的骨髓。

知识阶层人人自危,过往的诗文唱和、清谈交流网络,在这血淋淋的屠刀下,被彻底打碎。

信任成了最奢侈的东西,人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唯恐一言不慎,便招来灭顶之灾。

白色的恐怖,用最红的鲜血,涂抹而成。

刑场的人群默默散去,脚步匆忙,无人交谈,甚至不敢与旁人对视。

只有一个穿着粗布衣衫、似是老农的人,在离开时,于无人角落,悄悄将一枚刻着细微火焰纹路的石子,丢进了路边的草丛。

那石子,是“星火社”最新的联络标记,意味着——“仇恨已种下,等待时机。”

铁幕能封锁言语,却封不住无声的愤怒。地火,正在这极致的压抑下,悄然奔涌。

司马懿站在靖安司的高阁上,俯瞰着沉寂的邺城。市口的血迹早已被黄土覆盖,街巷间再无人敢高声议论。他得到了想要的“秩序”,一座被强行按下静音键的城池。

然而,他看不见的是,那被铁幕与鲜血强行压制的思想,并未消失,而是如同被堵截的洪流,悄然改道,渗入了更深的土壤,变成了更加危险、更加炽热的——地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城北,一间供奉着残破佛像的荒废小庙。

“星火社”残存的骨干聚集在幽暗的藏经阁里,空气中弥漫着陈年霉味和一种孤注一掷的紧张。

曾经的发起人之一,寒门学子李焕,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叠薄如蝉翼的纸张。

“这是《赤火手记》中关于‘土地分配’的节选,”李焕的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耳语,“我们用鼠须笔缩印,夹抄在《金刚经》的扉页与夹缝里。靖安司的鹰犬再厉害,总不敢公然焚毁佛经。”

另一人补充道:“还有,我们将‘合作社’的组建流程,编成了治疗‘五劳七伤’的养生口诀。‘气虚’代指无地,‘进补’代指加入……已在几个可靠的郎中那里传开。”

文字失去了声音,却获得了伪装。

思想的火种被藏进佛偈、医方、童谣甚至市井俚语的躯壳中,以一种更加隐秘、更加坚韧的方式,在信任的血管中默默流淌。

每一次传递,都是一次无声的宣誓;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灵魂的共鸣。

午后,邺城某条陋巷。

几个总角孩童在玩着跳格子的游戏,脚起脚落间,清脆的童谣脱口而出:

“司马公,眼睛亮,亮得像只夜猫王!”

“白天睡,晚上忙,忙着给人缝衣裳!”

“不量体,不裁布,专缝读书人的嘴!”

“缝得紧,绷得牢,可惜心里长野草!”

歌声稚嫩,却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划破了街巷虚假的宁静。

一个刚好路过的里正听得真切,脸色陡变,上前厉声喝止:“谁教你们的?胡说八道!”

孩子们一哄而散,跑得飞快,边跑边回头嬉笑,那童谣的余音仿佛还在巷弄间跳跃。

里正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可奈何。

他能抓士子,难道还能把满街的孩子都抓起来?

这种生于市井、长于唇齿之间的讽刺,如同浮萍,揪不住根茎,却转眼蔓延得到处都是。

它们比任何檄文都更具生命力,在孩童无心的传唱中,将仇恨与嘲弄的种子,播撒进一代人的记忆里。

黄昏,一座普通的民居院内。

父亲沉默地劈着柴,儿子在一旁帮忙,两人之间却弥漫着一种难言的隔阂。儿子不小心碰倒了一捆柴,发出哗啦一声响。

父亲猛地抬头,眼神里不是责备,而是一种近乎神经质的警惕,他下意识地先望向低矮的院墙,然后才压着嗓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呵斥道:“轻点!你想把衙役招来吗?!”

儿子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扶起柴捆。他想起小时候,自己打破了珍贵的陶碗,父亲也只是摸摸他的头,笑着说“岁岁平安”。

如今,一个家庭的温情,竟敌不过一丝风吹草动带来的恐惧。

“告奸法”像一株恶毒的藤蔓,缠绕在社会的根基上。

邻里相遇,眼神交换的不再是问候,而是揣测;亲朋聚会,言语间充满了试探与保留。父子不敢交心,夫妻谨言慎行。

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外表顺从,内心却筑起了更高的堤坝,堤坝后面,是对这制造了无数悲剧的曹魏政权,日益滋长的怨恨与冰冷的疏离。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

但那只是表象。在司马懿看不到的地方,在地底深处:

抄写着“佛经”的指尖在微微颤抖,那是信念在燃烧。

传唱童谣的孩童梦里,或许会有一颗奇怪的种子在发芽。

那被父亲莫名呵斥的儿子,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将那份委屈与不解,化作了对这“令人人自危”的世道,最原始的质问。

表面的顺从,不过是地火奔涌前,那层薄薄而坚硬的壳。

司马懿以为他用恐惧扼杀了一切。

他却不知,他亲手将星星之火,逼成了足以焚毁一切的燎原地火。

只待一个契机,一道裂缝,这被压抑到极致的人心,便会轰然喷发。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赤火汉末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