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56章 百川入海,龙噬之刑

晨光由东而薄,像有人用极细的刀在天幕上划开第一寸。

濮阳的庙钟未鸣,粥棚的第一锅水先开了,姜气与米香轻轻托住城的胃。郡府门额上那幅新贴的白纸在露里泛起一层润泽,四字黑而稳——抚生送死。纸角被风拂了一拂,又伏回去,像把一口气按定在胸口。

“许都檄至——”

东门外,小旗半卷,轻骑入城。使者翻身下马,双手捧匣,上盖揭落,红印尚湿。曹操取而展之,目光在末行顿了一息,又转递给郭嘉。

“天听白门,允悬‘抚生送死’旌。”郭嘉看完,只道了八字,便将文书交许邶,“白榜写正,誊于祠门、仓前、学宫三处。再写短词百字,释‘抚生送死’之义,不作花样,只讲三件:以粥安胃,以秤安心,以法安夜。”

“喏。”

他抬目看天,云在城上拆成细细的丝,像有无数条小河正在空里寻路。今日,是“讲秤与盐”的第三日;明日,先登示演“不神之法”;后日,“请旌”当升于祠门。棋按节奏走,城按节奏呼吸。可凡有水行,必有暗涡。昨夜荀攸交来的两纸小案,像两缕暗气:一是北门夜贩“挑秤”,二是盐庄对冲“封顶价”,暗里有人蛊民,谓“新渠将淹北坊,军中将再徵丁”。

郭嘉把这两纸轻轻叠起:“百川欲入海,先掏泥。今日,便把泥一并请出来。”

·

午前,太学前石阶坐满人。陈留新至的三名教官按册就位,一人讲秤,一人讲盐,一人讲“礼信”,声音不高,却字字落地。讲秤者把砝码与纤衡置于众目之下,连着“掏心砣”旧例当场拆示;讲盐者揭了盐栈账目,逐条对照“封顶榜”;讲“礼信”者最后拱手:“市之道,在信。信既明,乱自息。”

讲毕,许邶领人抬出两只长桌,桌上一边“公秤”,一边“民秤”,邀老父三人、寡妇两人,亲手上秤,观众围起一半城。秤心就摆在阳光里,谁也伸不进手。人群里,本要闹的一撮喉音忽然找不到着力处,像用拳头打在棉上。

郭嘉站在极靠后的阴影里,竹杖点地,一下一下,慢慢数自己的呼吸。黄月英在他左侧,把一只看上去极普通的木匣放在脚边。鸩站在右侧,袖中暗刃未出,却像一只藏在夜里的针。

“午后,海市。”郭嘉道。

“海市?”黄月英挑眉。

“百川入海,会诸流于一市。”郭嘉笑意极浅,“开渠处设‘汇’,盐栈、秤铺、行会、旧部、匠户、游勇,皆要到场。‘讲’是清水,‘汇’是活水。活水一动,泥沙自浮。”

鸩眼睫动了一下,明白过来。昨夜她按下去的三处暗点,都在今日“海市”的流线上——一在盐庄,一在秤铺,一在北坊巷尾。她袖内藏着一包细粉,是黄月英调的“龙涎”。昨夜入夜后,她挨家挨户踩过那些巷子,把粉极轻、极薄地抹在几处门槛与扶手上。粉无色无味,只在遇火与光时泛出一线淡红。黄月英另备了一只小物,取鱼鳔作膜,牛角作镜,物出时,镜下所照,凡染“龙涎”者,皆露少许红影。这是她的“龙睛镜”。

“龙噬之刑?”荀攸走近,压低声音笑了一笑,“今日可要‘刑’?”

“‘刑’不在刀,不在绳,在‘吞’。”郭嘉指向沙盘,“把五恶——偷秤、扰盐、抢粟、放火、煽乱——作龙之鳞;以‘龙睛镜’照之,择其鳞之硬者,噬;鳞薄者,缚以渠、厩之役。龙‘噬’者,断祸根;龙不‘噬’者,驯为力。刑此名‘龙噬’。”

“用的是‘法’,不是真龙。”黄月英微笑,“只是借了一个好名头。”

“名头是给人听的,法是给人服的。”郭嘉轻道。

·

午后,海市启。

“海市”并非真海,是在西南新开渠的头口,左为市,右为工,前为水,后为仓。旌旗不高,白榜居中,写着四行粗字:

“粥棚在,饿不死。

公秤正,短不会。

夜禁鼓,睡得稳。

海市开,泥自浮。”

盐栈代表、秤铺掌柜、行会首领、旧部屯长、匠户头、游勇二三被里正引到白榜前。张辽领三百试锋,短甲在身,刀未出鞘,手持短鞭,散在四角。粥棚照旧发粥,先老后少。鸩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掌心托着那只“龙睛镜”,像托着一盏小小不灭的灯。

“诸位。”郭嘉上前一步,拱手而立,声音不高,“今日有三问,不问人,问‘事’。”

他掌心向下,指向第一桌:“盐。”他不问盐价,只说一段账:某日某时、某栈某人,以封顶为名,自抬二成。话音未落,秤铺掌柜已要辩。黄月英把“公秤”请来,当场过盐,一斗不过,掌柜脸色青白交替。白榜旁,许邶把“短秤者,十罚;偷心者,枭”的八条张高一尺,字贴得正。人群里静了一轮,有人低低地“啧”了一下,又不敢闹。

第二问,秤。郭嘉让老父握秤杆,让寡妇落砝码,不许官手。秤杆一抬,薄与厚,白日之下见分晓。两家小铺自知难逃,主动交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三问,火与乱。他不点名,不指人,只讲昨夜南市那把未起的火、井旁那张四字纸。讲到此处,他声忽然收紧一线,像有人把弦轻轻挑了一下:“不论他人,不问过去——今朝在此,愿以身证‘信’与‘法’者,立于左;自以为巧而欲再试者,立于右;其余站中间,看。”

人群里稍稍一乱,又定。左边有人站出来,右边也有人动。那几个昨夜挑秤、巷尾蛊言、盐庄对冲价的头面人物,眼神各有鬼火,脚下却还稳在中间。鸩的一双眼像两口小井,不语,只把镜轻轻一翻——“龙涎”被光一照,三双手背泛起淡淡红意,像被墨轻轻擦了一下。她抬手,指了指张辽。

张辽没有吼,只抬短鞭一点:“请。”

那三人心一惊,还想辩,言未出,四下里已有十数只手稳稳按在他们臂上。张辽侧身,“不缚口,不堵鼻,先把你们的‘话’说全了。”他把三人分到三处,给清水一盏,各自问“谁指使、何时议、许以何利”。旁人围看,但无喧哗。军中“先给饭”的法,此刻换成“先给水”。水下去,话自来。

郭嘉站在台上不动。他在等“鳞”硬的那一片浮上来——指使者、合谋者、借旧部名目扰乱者。半个时辰不到,三处都吐出了同一个名:伍文鹤。

伍文鹤,盐庄小东,快人快语、活络多年,昨夜正是他命人对冲“封顶价”,又分人于北坊巷里放话,说“新渠泻北”“军丁再挑”;他还与一队失散的温侯旧卒暗通,欲以火扰仓、以言动市、以秤乱心。此人有算无胆,自谓“泥在河底,谁看得见”。岂料黄月英的粉在他门槛上,鸩的镜在他手背上,张辽的人在他肩背后。

伍文鹤被带到白榜前时,还笑:“军师,此事……皆为谋生,何至于此?”

“谋生的路很多。”郭嘉道,“你挑了一条要别人去死的路。你识秤、识盐、识人心,理应识‘法’。”

他手指一落,白榜旁早备的一块黑木“龙首”被架起——木雕不雄奇,只刻五齿,齿上各一小缝。“龙噬之刑”,今日亮相。“噬”的不是人的肉,是“罪”:五齿各对应“五恶”,有案者以小木札入缝,木札上刻姓名、所犯、佐证。札满而无反证者,枭。札未满者,罪合而定;其轻者,编入“龙渠”、“龙厩”之役,服役三年,日记一分,满则释。此刑之义:以“龙”为名,吞“恶”不吞人;重在断“根”,不在夸“威”。

“伍文鹤。”许邶执笔,“偷秤、扰盐、煽乱三札实。”

荀攸斜目看郭嘉:“三札已入。”

郭嘉点头:“再问火。”

张辽抬手,帐下人把昨夜火头的破布、油渍、极细的火石都摆在案上——这便是第四札。

“第五札何来?”伍文鹤色变,忽然挣扎,“我不曾杀人!”

“第五札是‘人’。”郭嘉看着他,“你合谋旧卒,许以盐钱,教人去吓小民。那一夜,北坊一老者吓倒,今晨才醒。若此人竟不醒,你第五札便成。今朝他醒了,故此札留空。但四札在,刑不免。”

伍文鹤跪倒:“愿以钱赎。”

“钱可赎‘贫’,不可赎‘恶’。”郭嘉摇头,“你识货,我也不叫刀来教你。龙噬之刑,择你‘根’而吞之——盐栈之印夺,三年入渠,役满之后,许你在市口卖素盐、给人修秤,敢再犯其一,余札补足,枭。”

伍文鹤眼中忽然有光退下去,像一条小河被截住。他喉头滚了一下,涌上来的是一种复杂的气:不甘,有;恐惧,有;还有一丁点极不起眼的“侥幸”,也在——侥幸今日不死。郭嘉看见了,落下一句:“侥幸不等于悔。今日放你活,是叫你‘还’。你在渠里挖的每一篮土,都会把你昨日吐的每一句话压下去。”

“诺。”伍文鹤终于垂头。张辽上前,亲手解他袖口,将绳缚得稳而不紧,“走吧。龙渠里用得上你这样的手。”

城人看得很仔细。有人本想叫好,却发现此法不需叫好——它本身自正。白榜旁,两个小贩悄悄对视,各自把心里的小算盘按熄了一格。

“其余两家挑秤者,各罚十,入厩抬草三月;昨夜贴纸者,披麻于祠前三日,为白门之问写百字断语,署名。”郭嘉一道一道落,像把乱线一根根理回梳齿里。再转身,对人群抱拳:“散吧。海市在,泥已浮。”

鸩收起“龙睛镜”,镜面上薄薄的一层红影在日光里消退下去。她看了看郭嘉,没说话。黄月英把木匣挪到白榜侧,手指敲了敲匣沿:“用器示法,人心比昨天更稳一线。”

“还要一线。”郭嘉笑,“晚上鸣‘五弦’一次,叫城听见‘活’。百川入海,先听见海。”

·

傍晚,先登示演的木架在西马场起。张辽未着甲,只着短衣、布带缠腕。三百试锋站成“雁”,再折为“虎口”,再合为“龙颚”。他抬手一挥,十人“攀龙骨”,一寸一寸,按“法”而上,不喊口号,不敲战鼓,不立神话。城中孩子看得眼睛发亮,忽然不再喊“神”,而在喊“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见了吗?”荀攸在场边对许邶笑,“他在教城:上城是一门手艺,不是天授。”

许邶点头,心下记:“明日白榜贴‘先登十条’,让匠与兵共学。”

夏侯惇在远处,鼻中哼了一声,声音里罕见地没有戾气——他喜欢这样的“上城”。

演毕,张辽走到粥棚,照例先问“锅壁谁洗”。一名小兵站出来,眼里亮晶晶。张辽拍拍他肩,给了他一把磨得很光的短刀:“刀不是给你扬的,是给你用的。”

夜色合拢。庙钟第一声在城心落下,不响,却稳。郭嘉立在郡府楼头,左手按“东门井”,右手按“北学”,胸口那枚“冷刻”与指尖的弦一起,起落有致。黑龙轻轻翻身,又伏。

“军师。”鸩登楼,“一人自愿补札。”

“谁?”

“昨夜巷尾传话的小厮。他说有人给他肉,他就跟着说。他母亲病,他想给娘买药。”

“札入‘煽’,罪轻,编‘龙厩’一月,日记一分,赎完即释。许邶——”郭嘉转身,“把他的名写在白榜‘自断’栏上,旁边留空,待其自己写一行:‘我在厩里抬草三十日。’”

许邶应,笔下的朱痕落在“自断”两字旁,心里忽然一松。他忽明白了郭嘉今日“龙噬”的狠与软:狠在断祸根,软在人可改。刀与绳,无须到处落;“法”一立,“器”一示,“话”一正,城便知道什么是路,什么是泥。

黄月英把“龙睛镜”收回匣,放在井绢旁。她抬头看星,北斗偏了一线,帝星藏在深处。她问:“今夜再‘引’?”

“引一记。”郭嘉笑,“百川入海,不在急,贵在合。一引,不多,足矣。”

他轻轻拨动“中仓”的弦。太学的屋檐轻颤,祠门的清水荡起一圈很浅的纹。西南渠的第一道水切进弯处,没溅出一朵花,像是百川真的找到了海的方向。北门厩里两匹马交互换气,鼻翼“呼”的一声,像叹息,也像谢礼。

“奉孝。”曹操步上楼来,背手而立,望向城外,“龙噬之刑,今后可常用?”

“非常用,恰可用。”郭嘉道,“常用则滥,恰用则服。今日之后,市中言‘龙噬’,不在惊,而在‘知’:知五恶之名,知五齿之缝,知札之由来。由此,恶自不敢多。”

曹操点头,沉吟半晌,忽道:“此法,胜刀。”

“刀割肉,法割根。”郭嘉轻轻一笑,“根若不除,肉自腐;根若除,枝叶自活。”

他望向城外,官道被夜色吞没了半截,只有草梢还在风里轻轻点头。他忽然抬手按住胸口,那里热了一线,又缓下去。黑龙像在他掌心嗅了一嗅,又乖乖缩回去。黄月英侧目,目光一瞬柔软:“你的‘气’更稳了。”

“城稳,人稳。”郭嘉道,“我就稳。”

“军师。”荀攸拾级而上,“桥两处修材已齐,明日可发丁三百入工。‘问名’之榜,亦已刻好。孩子们写名处,我让木工磨得极光,不割手。”

“好。”郭嘉点头,“名要写得顺,路才走得直。”

庙钟第二声落下,白门下的小土阜在月色里静静立着。今天,城人在祠前读了一张二百字的直书:“陈公台以身殉其所守,许其老母归里,礼葬,不辱。”有人看完,默默把纸上的“义”字在心里写了一遍,又在孩子的手心写了一遍。那孩子抬头问:“义是什么?”大人想了想,答:“是做对的事,哪怕难。”孩子点头,又问:“法呢?”大人想了想,指向祠门的白榜:“是大家都照着做的事。”

海市散,夜风合,百川在暗里走自己的路。龙渠里,新土成堤,伍文鹤的肩膀已湿,额头亦湿。他第一铲下去时,手发抖;第三铲时,手稳;第十铲时,他汗里有了盐。他忽然觉得,腰间那串钥匙(盐栈的印)仿佛仍在,却又不在。他低头,铲土,心里某个地方一寸一寸地下沉,不是沉到水里,是沉到土里——压住昨天那张不干不净的嘴。

张辽巡渠,见他不偷懒,只淡淡道:“抬头。”伍文鹤抬头,看见张辽没有刀,只有布带。他忽然明白了一些事:不是人人都拿刀,也不是人人都该拿刀;刀该在该在的人手里——比如这人,比如城里的“法”。

夜更深,北门桥头,鸩站在风里,袖中无刃,眼如两井。她忽然转身,对着黑暗轻声道:“出去吧。”黑暗里,一道更黑的影子动了一动,悄无声息地退开了。那是昨夜与伍文鹤通气的温侯旧卒。他来探今日“海市”的虚实,来试“龙噬”的真假,却在钟声里,生出一个久违的词——怕。他怕的不是刀,是“稳”。稳得让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稳得让人明白自己下手就会断指。

“百川入海,龙噬之刑。”郭嘉在楼头轻声复述,像在给今日落一个章。他收回手,五弦止,星图合。黑龙在心里睡着了,像一枚贴在盘心的小子,安安静静。

远处,官道尽头,零星的灯火夹着夜风,像人间的水,顺着地势,一路往这座城来。城里的人在睡,睡得踏实。城外的人在走,走得不慌。天边有一线极细的光,像海在夜里翻身。

明日,桥要落到河上;后日,旌要升到祠门;再后日,孩子的名字要被写在白榜上。等名写满一整栏,等桥上头一个车辙压过去,等旌迎着风不再抖,那时,这座城便真正从刀与绳的阴影里,走到了“路”的阳光里。

喜欢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