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102章 监军新制 建军之基

战略定调,人选敲定,朱由检却并未结束这场关乎辽东命运的谈话。他缓步走回御座,神色愈发郑重 —— 明末军镇私属化的沉疴早已深入骨髓,左良玉拥兵自重、贺人龙临阵脱逃的前车之鉴不远,若不能从根源上约束袁崇焕,这支耗费内库重金打造的 “辽人新军”,迟早会沦为又一支尾大不掉的私兵。如何为军队注入 “忠于朝廷” 的灵魂,而非依附将领的私念,是他必须提前筑牢的防线。

“孙师,” 朱由检抬眼,目光锐利如炬,“关于袁崇焕的新军,朕尚有一事,需与你深商,且日后需得你全力襄助 ;此事,关乎新军之根本,亦关乎大明军制之革新。”

孙承宗见皇帝语气凝重,心知绝非小事,当即正襟危坐,肃然回道:“陛下请讲,老臣洗耳恭听,必全力支持。”

“朕欲在这支新军之中,推行一套全新的‘监军制度’。” 朱由检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监军?” 孙承宗眉头骤然蹙起,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他戎马半生,见过太多传统监军的弊端 ;宦官监军多不懂兵事,却偏爱指手画脚,天启年间辽东战事,便有监军强令将领贸然出击,导致全军覆没;文官监军则往往党争为先,掣肘军务,徒增内耗。皇帝特意强调 “全新”,究竟有何深意?

朱由检看透了他的顾虑,起身走到殿中,展开一卷早已备好的宣纸,上面清晰列着监军职责,他逐条详解,语气恳切而坚定:“孙师,朕所说的新监军,绝非传统那种凌驾于将领之上、乱插指挥的监军。其核心职责有三,字字皆为‘铸魂’,而非‘掣肘’。”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重重点在 “宣导” 二字上:“其一,曰‘宣导’。监军需每日召集士卒,宣讲忠君爱国之大义 —— 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讲辽民被建奴屠戮的血海深仇,讲朝廷调拨粮饷的不易,讲陛下为保疆土彻夜难眠的苦心。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他们吃的粮、穿的甲,来自大明的赋税,来自陛下的恩宠;他们手中的刀,是为守护家园、守护父母妻儿而挥,而非为某个将领的私欲而战!朕要让‘忠于大明’四个字,刻进每个士卒的骨子里。”

接着,他指向第二点 “抚慰”:“其二,曰‘抚慰’。监军需与士卒同饮食、同住宿,深入军营底层。每月粮饷发放,需亲自核对名册,确保一两银子、一斗粮食都足额到账,杜绝军官克扣、中饱私囊;士兵受伤,需督促军医及时诊治;家中有灾荒、亲属有急难,需详细记录,飞速上报朝廷,由内库拨款救济。简而言之,监军是朕派到军中的‘贴心人’,要让士兵感受到皇恩浩荡,知道朝廷在乎他们,而非只把他们当卖命的工具。”

最后,他指尖落在 “监察” 二字上,语气沉了几分:“其三,曰‘记录与监察’。军功需公正登记,无论是校尉还是小兵,有功必赏,绝不允许冒功匿过;军纪执行需严格督查,酗酒、斗殴、抢掠百姓者,严惩不贷;同时,暗中监察将领言行; 若有私通外敌、克扣军饷、意图割据等不法之举,可直接密奏于朕,无需经任何人转手。但切记,若无朕的特旨,监军不得干预任何军事指挥,战场之上,将领仍有绝对决断权,避免外行指导内行。”

朱由检收起宣纸,目光灼灼地看向孙承宗:“此新监军,既是‘教化官’,也是‘军法官’,更是‘士兵权益代表’。朕要通过这套制度,将军队的思想、利益,牢牢绑定在国家与朕身上!让士兵们清楚,他们的荣耀、待遇、家人的安危,都源于朝廷法度与朕恩宠,而非某个将领的私恩 —— 这才是杜绝藩镇之祸、确保军队永远忠于大明的根本!”

这番话,字字珠玑,直指明末军制的核心弊端。孙承宗听得心神激荡,过往带兵的种种经历涌上心头:天启年间,他经营辽东时,便曾遭遇将领私藏粮饷、士卒只知有将不知有君的乱象,最终因将领抗命,导致小凌河堡失守。对比之下,皇帝这套新监军制度,既不剥夺将领的战场指挥权,又从思想、利益、监察三方面筑牢了忠诚根基,堪称釜底抽薪之策!

“陛下此策,实乃千古创举!” 孙承宗霍然起身,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惊叹与钦佩,“老臣带兵数十年,深知私兵之害 —— 昔日蓟镇总兵王国梁,麾下士卒只认主将旗幡,朝廷调令如同废纸。陛下这套制度,从根上斩断了私兵滋生的土壤,既能强兵,又无藩镇之忧,老臣五体投地!”

“孙师能理解朕的苦心,朕心甚慰。” 朱由检松了口气,他最担心这位老派帅臣因循守旧,抵触监军制度,“人选方面,朕已让李凤翔从内书堂选拔了一些通晓文墨、心思缜密、忠诚可靠的年轻宦官,让李凤翔亲自培训 —— 教他们军务常识、宣讲技巧、账目核查之法,确保他们到了军中,能做事、不添乱。日后还望孙师约束辽西诸将,向他们阐明新制利害,勿要阻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放心!” 孙承宗慨然应诺,“此乃利国利军的长策,老臣不仅会约束诸将,更会亲自向袁崇焕交代,让他全力配合监军工作,绝不容许任何人阳奉阴违!”

谈完军队 “灵魂” 的塑造,朱由检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军队 “躯体” 的锤炼 —— 练兵之法。“孙师,新军不仅要忠,更要强。关于练兵,朕也有一些新想法,可与旧法互为补充。”

他走到殿角悬挂的练兵图谱前,指着上面的队列,兴致勃勃地讲解:“除了常规的弓马、武艺、阵型训练,朕更强调‘纪律’、‘体能’与‘协同’。比如队列训练,要求横平竖直、步伐一致,哪怕是刮风下雨,也不能有半分错乱 —— 这练的不是样子,是集体意识,是绝对服从的习惯;长途负重越野,每人背三十斤粮草,日行百里,练的是耐力与意志,辽东战场苦寒,没有过硬的身子骨,根本撑不住;还有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些基础力量训练,无需复杂器械,却能有效提升单兵战力。”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军中需订立详细的内务条例 —— 营帐要整洁,器械要摆放有序,被褥要叠得方正,甚至个人衣物都要浆洗干净。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实则是在培养士卒细致严谨的作风,连内务都搞不好的军队,战场之上岂能不慌乱?再者,每日操练之余,监军需教士兵识千字、明大义,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而非只做懵懂的匹夫。”

孙承宗起初还有些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方法过于琐碎,远不如骑射、刀法实用。可越听越心惊,他忽然想起当年宁远之战,明军之所以能守住孤城,靠的正是严明的纪律 —— 士兵各司其职,哪怕城墙崩塌,也无人擅退。皇帝所说的这些方法,看似朴拙,实则是在打磨军队的 “精气神”,假以时日,必能练出一支纪律如铁、意志如钢的强军!

“陛下这些练兵之法,重根基、磨意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大巧!” 孙承宗由衷赞叹,“老臣观之,若能严格推行,不出三年,这支新军必能迥异于当今各家军镇,成为一支令行禁止的虎狼之师!”

“孙师过誉了,此法尚需在实践中完善。” 朱由检微微一笑,发出邀请,“待会儿聊完正事,朕带孙师去腾骧四卫的军营亲眼看看。朕已让方正化按此法操练了月余,虽时日尚短,但已初见成效,孙师可亲自品评。”

“如此甚好!” 孙承宗眼中闪过浓厚的兴趣,“老臣对陛下亲手掌划的强军,早已向往不已,今日能得亲眼一见,实为幸事!”

朱由检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新军初创,千头万绪。袁崇焕虽有能力,但麾下缺乏熟悉这套新练兵法的骨干。朕意,从腾骧四卫中,挑选两百名表现突出的低级军官与资深士卒 —— 需忠诚可靠、熟悉新法、且有实战经验者,随孙师一同前往辽东,协助袁崇焕组建新军,担任基层教官或士官。”

他解释道:“这些人都是朕亲自看着操练出来的,既懂新法,又忠于朝廷,既能快速将练兵理念贯彻下去,也能协助监军监督军纪,算是给新军再加一道‘忠诚保险’。”

孙承宗略一思忖,便觉此议甚妙。这不仅解决了新军缺乏骨干的燃眉之急,更能确保皇帝的战略意图不被曲解,同时这些来自皇帝亲军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震慑,让袁崇焕不敢有丝毫异心。“陛下思虑周详!有此一批骨干相助,新军编练必能事半功倍,也能更快形成陛下所期望的风貌!”

文华殿内,烛火摇曳,君臣二人的谈话愈发深入。从监军制度的细则到练兵方法的实操,从人员选拔的标准到粮草供应的保障,将 “辽人新军” 的筹建框架勾勒得愈发清晰、完善。朱由检深知,这条强兵之路漫长而艰难,可能会遭遇将领抵触、士卒不适应、甚至建奴的干扰,但有了正确的方向、周密的布局,再加上孙承宗这样老成谋国的重臣辅佐,他相信,这支即将诞生的军队,必将成为撬动大明国运的关键力量。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