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56章 夺情起复 帝心默许

李邦华关于西南 “奢安之乱” 的详尽陈奏,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朝堂,激起的不仅是满殿官员的惊叹与愤懑,更点燃了各派势力蠢蠢欲动的算计。朱由检那句 “诸卿就此议一议,该如何处置” 的话音刚落,殿内短暂的沉寂便被瞬间撕碎 , 官员们的呼吸声陡然变粗,有人悄悄往前挪了半步,有人攥紧了手中的象牙笏板,连殿角侍立的小太监都能察觉到,空气中那股争夺的戾气正快速升腾。

如何处理?答案看似明摆着:叛乱未平,自然要继续用兵。可关键在于,派谁去?这可不是寻常差事 , 李邦华早已把话说得透彻:朱燮元离任前,奢寅已死,安邦彦曾有意受抚,局势本就大好。换句话说,只要接任者不犯杨明辉那样的低级错误,沿着朱燮元的方略稳扎稳打,平定余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功劳!这份 “唾手可得” 的军功,足以让主事者声望暴涨,甚至入阁拜相。如此诱惑,谁能不动心?

几乎在李邦华退回班列的瞬间,三道身影便像抢食的鸟儿般争先出列。

“陛下!” 兵科给事中阮大铖抢得头筹,他是东林系出了名的 “喉舌”,此刻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带着刻意的激昂,连额角的青筋都绷了起来,“西南战事迁延七年,皆因先前所用非人 —— 或畏缩不前,或措置乖方!臣以为,当另选清正刚毅之臣,以雷霆之势速平祸乱!臣荐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左光斗!左大人熟知兵事,早年巡按屯田时便练过乡勇,若授以节钺,必能克竟全功!”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与阉党残余关系密切的工部侍郎立刻出列反驳,此人与阉党残余过从甚密,此刻捋着山羊胡,眼角瞟着阮大铖,语气满是讥讽:“陛下!西南之事,非是吟诗作赋,空谈清议便可平定!需得老成持重、通晓实务之臣!臣以为,山东巡抚李精白更为合适!李大人在地方多年,曾平定过白莲教余孽,经验丰富,足当此任!”

“左光斗?” 一位御史立刻帮腔,嗓门大得震得殿内烛火微晃,“一介书生,纸上谈兵罢了!上次他奏请整顿京营,连士兵的口粮标准都说错了,若派他去西南,只怕徒耗粮饷,贻误军机!”

“李精白?” 阮大铖也不甘示弱,冷笑一声,“年迈昏聩,在陕任上便无甚建树,如何能平奢安?”

顷刻之间,皇极殿再次沦为争吵的战场。东林系官员纷纷为左光斗辩护,历数他弹劾阉党的功绩,称其 “忠勇可嘉”;阉党残余则力挺李精白,强调他 “实战经验丰富”;还有些中立派官员试图和稀泥,推荐 “老成持重” 的总督闵梦得,却被两边同时驳回 ——“闵大人上次接任朱燮元,连安邦彦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召回,何谈平乱?”

朱由检高坐御座,指尖在扶手的龙纹雕刻上轻轻敲击,节奏缓慢冷眼旁观着这出闹剧。心中一片雪亮。这些争吵的官员,并非真的关心西南战事的成败,也并非真心认为自己所荐之人就是唯一的选择。他们看中的,是这个看似“唾手可得”的功劳!李邦华已经说得很清楚,朱燮元离任前,局面已然大好,叛军核心人物奢寅被杀,安邦彦一度愿意受抚。这意味着,只要接任者不犯杨明辉那样的低级错误,只需稳扎稳打,沿着朱燮元制定的方略推进,平定剩余的叛乱几乎是指日可待。这是一份送到嘴边的大功!一旦成功,主持平乱的大臣不仅声望鹊起,获得足以封爵的军功,其政治资本也将暴涨,入阁拜相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如此巨大的诱惑,怎能不让这些派系首领们打破头来争抢?

看着下方如同市井泼妇般争吵的臣子,朱由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厌烦和悲哀。国事艰难至此,这些人首先想到的,却依旧是派系利益和个人前程。他想要的,是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恢复四川元气的人,而不是一个去“摘桃子”、捞取政治资本的官僚。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李邦华。这位协理京营戎政的右副都御史,此刻并未参与争吵,只是眉头微蹙,静静地站在班列中,目光偶尔扫过御案上摊开的西南舆图,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李邦华心中猛地一动!

他久历官场,心思缜密,更因皇帝之前的秘密召见和委以整顿京营的重任,对这位少年天子的心思揣摩得比旁人更多几分。皇帝方才那一眼,看似平淡,但其中蕴含的意味,绝非是对眼前任何一位争吵者所推荐人选的认可。那是一种寻求破局之道的眼神,一种希望有人能提出那个“正确”名字的眼神。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有了一次极其短暂的接触 ,不过一瞬,却像电流般击中了李邦华。他捕捉到皇帝眼底的无奈,更看到了那丝藏在深处的期待:皇帝要的不是左光斗,也不是李精白,而是朱燮元!可朱燮元正在丁忧守制,按礼法需满二十七个月,谁都不敢轻易提 “违礼” 之事 ,毕竟 “孝道” 是儒家根本,一旦触怒舆论,便是 “昏君” 之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在李邦华脑中炸开 —— 夺情!

所谓“夺情”,乃是朝廷因军国大事等特殊需要,不允许官员丁忧守制满期,强令其留任或提前复职的一种特殊制度。此制古已有之,但在重视孝道的儒家伦理下,被视为权宜之计,非万不得已不可轻用。接受“夺情”的官员,往往也会承受不小的舆论压力。他手心瞬间冒出细汗。“夺情” 二字分量太重,古虽有之,却因违逆 “孝道” 常遭非议。本朝最着名的例子,便是万历初年的首辅张居正,因其推行改革,万历皇帝在其父去世后便下旨“夺情”,结果遭百官弹劾,连他的学生都骂他 “忘亲贪位”。可眼下西南战局紧迫,朱燮元又是唯一能稳住局面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李邦华悄悄抬眼,再次看向御座。这一次,他清晰地看到皇帝的眼神掠过西南舆图,又轻轻点了点案上 “朱燮元” 的名字 —— 那是方才李邦华奏报时,史官记录的笔迹。皇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他要的就是朱燮元,缺的只是一个 “破礼” 的理由,一个敢站出来说话的人。

李邦华心中瞬间通透,皇帝那一眼,就是要他提出这个“不合常理”却又最符合实际需求的建议!这份洞察圣意、急君所急的默契,让他自己都暗自心惊。难道这些京官大佬们,平日里琢磨皇帝的心思,已经到了连一个眼神都能精准解读的地步了吗?陛下的心思,难道平日都写在了眼神里,被我们这些臣子日日揣摩?想到这里,李邦华背上不禁冒出一层细汗。不过,此刻也顾不得这许多了,能为君分忧,便是臣子本分。

他见皇帝眼神中非但没有责怪他窥探圣意,反而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嘉许和期待,心中大定,知道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

就在殿内争吵愈演愈烈,几乎要失去控制之时,李邦华再次越众而出,他没有直接参与争吵,而是面向御座,声音清越而坚定,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陛下!臣有本奏!”

就在殿内争吵愈演愈烈,阮大铖和黄立极甚至要互相揭短 “贪墨旧事” 时,李邦华再次越众而出。他没有加入争吵,而是面向御座,袍角被殿风掀起却站得稳如磐石,声音清越而坚定,瞬间压过了所有嘈杂。

争吵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东林党人皱着眉,担心他要推荐阉党;阉党残余则警惕地盯着他,生怕他为东林说话;连内阁首辅施凤来都直了直身子,想听听这位 “皇帝近臣” 要提出什么主张。

朱由检心中暗赞,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李卿有何见解?”

“陛下,诸公所荐,皆有可取之处。” 李邦华先缓了缓语气,避免一开口就激化矛盾,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然,平定西南非仅需能征善战之将,更需一位深谙彼地情势、能令诸将信服、能使土司畏威怀德的统帅!纵观满朝文武,论对奢安之乱的根源、进程、各方势力的了解,无人能出朱燮元其右!”

“朱燮元” 三个字一出口,殿内顿时静了半拍。有人下意识地看向御座,有人则面露难色 ,谁都知道朱燮元的本事,可他在丁忧啊!

果然,御史张讷立刻出列,此人素来以 “守礼” 自居,此刻弓着背,语气带着劝谏:“李大人!朱燮元固然能干,然其正在丁忧守制,按《大明会典》,需满二十七月方能起复!若强令召回,既违人子孝道,亦恐遭天下物议,谓陛下不重伦理啊!”

“张御史此言差矣!” 李邦华仿佛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不慌不忙地躬身行礼,随即抬眼,目光扫过满殿官员,“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礼记》有云:‘金革之事无避也。’此乃‘夺情’之制所本!昔日张江陵(张居正)柄国,因推行一条鞭法,万历皇帝特下旨夺情,虽有争议,却为大明攒下数十年国本!”

他上前一步,声音提高了几分,语气愈发恳切:“今西南战事,关乎川黔数百万生灵的性命,关乎天府税赋重地的恢复,关乎国库空虚的缓解 ,此等社稷安危所系的‘金革之事’,难道不比一时的礼法更重?若拘泥于常礼,坐视良机错失,战火蔓延,致使国库持续失血,黎民再遭涂炭,那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非忠孝两全之道!”

这番话有理有据,既引儒家经典为依据,又搬出张居正的先例,更将 “夺情” 与 “忠君爱国”“顾全大局” 牢牢绑定,瞬间化解了 “违礼” 的指责。殿内不少官员都暗自点头 —— 是啊,比起西南的安稳,丁忧的礼法似乎真的可以变通。

朱由检听得心中大悦。李邦华这步棋走得太妙了!不仅替他说出了想说却不便说的话,还为 “夺情” 找好了完美的理论依据,既不显皇帝 “违礼”,又能顺理成章启用朱燮元。他强压着笑意,脸上适时地露出 “震惊”“深思” 继而 “恍然” 的神色,仿佛被李邦华的话点醒一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卿所言…… 确有道理!” 朱由检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故意停顿了片刻,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的 “权衡”,“西南之事,确乃燃眉之急,关乎国本。若因守制之礼,而坐视良将闲置,战局反复,实非朕所愿见。”

他的语气逐渐转为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古有‘夺情’之制,本朝亦有张居正先例,而西南确系‘金革之事’—— 李邦华所奏,老成谋国,可行!”

话音落下,他猛地一拍御案,一锤定音:“着即,夺情起复朱燮元原职,总督贵州、湖广、云南、四川、广西五省军务,专办奢安乱事!”

满殿官员面面相觑。东林党人虽不甘心左光斗错失功劳,却也知道朱燮元并非阉党,让他去总比让李精白去强;阉党残余虽遗憾没能推自己人上位,却也松了口气 —— 至少没让东林党捞到好处。一种微妙的平衡悄然达成,再无人反对。

“陛下圣明!” 施凤来率先躬身附和,其余官员也纷纷跟着行礼,殿内响起一片整齐的应答声。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礼部尚书黄汝良:“黄卿。”

“臣在。” 黄汝良连忙出列。

“即刻安排人手,携带祭文、祭品,前往朱燮元家乡,代朕祭奠其父。” 朱由检特意叮嘱,语气带着几分恳切,“祭文需言明,国家艰难,需借重其子之才,暂夺情思令其为国效力,望其父在天之灵能够体谅 —— 切不可让朱卿觉得朕薄情。”

“臣遵旨!” 黄汝良躬身领命,心中暗自记下 —— 皇帝对朱燮元的重视,远超想象。

“吏部尚书王永光。” 朱由检又看向吏部方向。

“臣在。” 王永光出列应答。

“即刻行文,起复朱燮元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五省军务。” 朱由检顿了顿,原本想说 “令其不必赴京,直接赴任”,但转念一想,如此能臣,还是当面交代一番更为稳妥,遂改了口,“令其妥善安排家事,即刻启程,速赴京师见朕,朕有事安排他!”

“臣遵旨!” 王永光领命退下,心中已开始盘算派哪路快马去送旨意,才能最快抵达朱燮元的家乡。

安排完这一切,朱由检轻轻舒了口气。西南这盘棋,总算落下了最关键的一子。他目光再次扫过殿堂,看着那些或释然或不甘的官员,心中暗自盘算:朱燮元的事定了,接下来,该轮到朝堂上的另一桩大事了 —— 那些盘踞多年的阉党残余,也该好好清理清理了。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御案上的西南舆图上,将成都、贵阳的位置照得格外清晰。朱由检的手指轻轻点在成都的标记上,心中默念:朱燮元,你可别让朕失望。西南的安稳,大明的国库,都等着你来盘活呢。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