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内外交困、汹涌而来的反扑,吴铭虽表面镇定,指挥若定,内心实则压力如山。他深知,对手的能量远超想象,自己稍有不慎,便可能被这巨大的漩涡撕得粉碎。
然而,就在他感到独木难支之际,来自皇宫的无声支援,却以另一种方式悄然抵达。
首先是在朝堂之上。当一些毛骧的铁杆党羽和利益攸关者,联合起来,试图再次发动一波对吴铭的猛烈攻讦,甚至要求皇帝以“擅权、惊扰朝纲”为由将其暂时停职时,朱元璋的反应却极其冷淡。
面对汹汹奏议,皇帝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案子还在查,真相未明之前,吵什么?谁再无故喧哗,干扰查案,便去诏狱里陪着毛骧一起等结果吧。”
轻飘飘一句话,带着冰冷的杀意,瞬间将那些还想鼓噪的官员吓了回去。皇帝的态度已然明确:在毛骧案查清之前,他暂时保吴铭!
紧接着,在具体事务上,皇帝的支持也体现出来。当吴铭将老账房“暴毙”一事紧急密奏入宫后,皇帝竟直接派来了两名太医署的心腹太医,会同三法司的仵作,重新验尸!同时,还调来了一小队绝对忠诚的大内侍卫,“协助”看守北镇抚司诏狱,名义上是加强安保,实则是监视和制衡三法司中可能存在的异己分子!
这一手,极大地缓解了吴铭的压力,至少保证了关键证据和证人不再那么容易“被消失”。
更让吴铭意想不到的是,在舆论方面,一向不太插手言路的皇帝,竟也隐晦地表达了态度。几位跳得最欢、明显受人指使上书攻击吴铭的御史,突然被翻出陈年旧账,或是考核劣迹,遭到了都察院内部(显然得到了某种授意)的严厉申饬,甚至停职反省!
一时间,原本汹汹的舆论浪潮,竟然被硬生生地压下去不少。
这些举措,并未大张旗鼓,却精准有力,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吴铭这艘在风浪中飘摇的小船。吴铭心中明了,这是皇帝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他:放手去干,咱给你撑着场子,但刀一定要砍准、砍狠!
得到了皇帝的背书,吴铭精神大振,开始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案件的深挖中。
老账房的死,虽然损失了一条重要线索,但也暴露了对手的疯狂和虚弱。吴铭判断,对方如此急于灭口,恰恰说明诏狱深处,还隐藏着更致命的秘密!
他将突破口重新聚焦回诏狱本身。
他增派人手,在郭英和那队大内侍卫的协助下,对诏狱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清扫”。所有狱卒、牢头,无论职位高低,全部暂时隔离审查,由可信之人接管。对每一间牢房、每一条甬道、甚至每一件刑具,都进行了地毯式搜查。
同时,他调整策略,不再只盯着那些可能指证毛骧贪污的“软柿子”,而是将重点转向那些被毛骧秘密关押多年、可能涉及政治秘辛的“特殊囚犯”。这些人,或许才是毛骧真正惧怕的“活账本”!
这项工作艰难而危险。这些囚犯大多被长期折磨,神志不清,或是对外界充满极端的不信任。吴铭不得不亲自出面,冒着风险,一次次深入阴森的牢底,耐心地与这些形容枯槁的囚徒沟通,许以承诺,晓以利害。
进展缓慢,但并非毫无收获。
一名因多年前弹劾毛骧而被罗织罪名下狱的前御史,在得到吴铭绝不外泄的保证后,提供了一条模糊线索:毛骧似乎曾多次秘密提审过一位特殊的囚犯,那囚犯并非官员,也非寻常百姓,而像是个…知天文的术士?每次提审都极其隐秘,且事后毛骧的情绪都会变得极其恶劣。
另一名因知晓某位勋贵阴私而被毛骧灭口未遂、长期关押的商人,则断断续续地提到,毛骧的心腹曾多次向他威逼利诱,索要一种海外传来的、据说能“操控心神、致人癫狂”的奇异香料,似乎是想用在一个“大人物”身上…
线索支离破碎,却都隐隐指向毛骧更深层次的阴谋——他或许不仅仅满足于贪权敛财,而是在暗中进行着更可怕的勾当!
吴铭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揭开一个比想象中更加黑暗恐怖的盖子。
就在他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时,郭英那边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大人,我们在清查毛骧直管南镇抚司的一处秘密档案库时,发现了一本加密的日志。破译需要时间,但其中频繁出现一个代号——‘庚申’。”郭英神色凝重,“而根据其他线索交叉比对,这个‘庚申’,很可能指向…宫里的一位贵人!”
宫里?!
吴铭的心猛地一沉!毛骧的手,难道已经伸得这么长了?!他到底想干什么?!
“日志破译还要多久?”吴铭急问。
“最快也需一两日。”郭英道,“而且,南镇抚司那边残留的毛骧死忠似乎有所察觉,昨晚试图强闯档案库,被我们的人挡了回去,但恐怕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时间紧迫!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那本日志的重要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