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昌的使团在吕宋的活动,如同在平静湖面下悄然游动的鱼,谨慎而耐心。表面上,他们依旧与各方土王酬酢往来,探讨着朝贡贸易的可能性,甚至帮助调解了几起部落间的小规模冲突,渐渐赢得了些许信任。但暗地里,针对“珍珠屿”的侦察网,正一点点收紧。
最新传回的消息,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使团中一名通晓多种方言的随员,在一次与偏远部落的交易中,偶然听到一个醉酒土着提及,约半年前,曾有一艘“怪船”在珍珠屿以北一处更偏僻的湾澳短暂停靠,船上下来几个“红毛绿眼”的番鬼(指欧洲人),与岛上的人接触后便迅速离开。土着称那些番鬼为首者,名叫“西芒”。
西芒!欧洲人!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暗夜的火把,瞬间照亮了一个此前被忽略的角落!吴铭立刻意识到,“夜枭”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勾结,可能比预想的更早、更深入!这个“西芒”,很可能是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早期探险家、商人,甚至是军人!他们向“雾隐”提供火器技术、甚至直接军事顾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威胁评估必须立刻升级!吴铭将这一紧急情报连同之前的所有信息,再次密奏朱元璋。他在奏章中强调,“夜枭”已非单纯的海寇或遗族势力,其与西番的勾结使其具备了更危险的特质,必须尽快铲除,否则后患无穷。
这一次,朱元璋的反应更快,也更坚决。数日后的一次小范围御前会议上,皇帝直接抛出了一份由兵部、工部、户部及海事院联合拟定的《整饬海防、筹建新军水师纲要》。
纲要的核心内容堪称石破天惊:计划在三年内,于福建、浙江、广东三地,筹建三支装备精良、专司远海作战的“靖海”水师分队,配备更大、更快的战舰,并大规模仿制、改进从升龙岛缴获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西式火器!所需经费,一部分由户部专项拨付,另一部分则来自海事院日益增长的关税收入!
这份纲要,无疑是对保守派“重陆轻海”观念的一次正面冲击,也彰显了朱元璋经略海洋、解决外患的坚定决心。会议上,虽有质疑之声,但在皇帝强势主导和吴铭等人据理力争下,纲要的基本原则得以确定,细节交由相关部门细化落实。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支持者欢欣鼓舞,认为这是强国固疆的良策;反对者则忧心忡忡,担心巨额耗费和可能引发的国际争端。但无论如何,大明帝国的海疆政策,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却深刻的革命。
吴铭作为纲要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立刻投入到繁重的落实工作中。他与工部匠作商讨新船图纸,与兵部武库清吏司核定火器制造标准,与户部核算钱粮预算……海事院的权限和影响力,随着这项国家级工程的启动而急速膨胀。
然而,权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吴铭深知,此刻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他,等待他出错。他行事越发谨慎,所有重要决策都留有详细记录,所有款项往来都透明可查。同时,他加强了对海事院内部的整肃,确保要害岗位都由可靠之人担任。
这日深夜,吴铭正在审阅新式战船的造价明细,徐妙锦端着一碗莲子羹走了进来。她看着丈夫眼底的疲惫,轻声道:“又是为那新水师的事操心?”
吴铭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叹道:“是啊,牵涉甚广,每一步都需斟酌。国库不丰,每一两银子都要花在刀刃上。”
徐妙锦将羹汤放在他面前,柔声说:“妾身知道夫君志向远大,欲为朝廷开创局面。但也要顾惜自己的身体。定国、麒儿、麟儿今日还问,爹爹何时能陪他们。”
提到儿子,吴铭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温情和愧疚。“等忙过这一阵,一定陪他们。”他握住徐妙锦的手,“妙锦,辛苦你了。家里全靠你撑着。”
“夫妻本是一体,何言辛苦。”徐妙锦微微一笑,“只是妾身听说,朝中对此事非议不少,夫君还需多加小心。”
“我明白。”吴铭点点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此事关乎国家长远之利,即便有风险,也必须要做。”
送走妻子,吴铭重新将目光投向案头的海图。在那张图上,“珍珠屿”被特意用朱笔圈出,格外刺眼。新水师的筹建需要时间,但“雾隐”和那个神秘的“西芒”却不会等待。
“看来得给李文昌再加点压力了。”吴铭沉吟着,提笔开始草拟新的指令。他要求使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法核实“西芒”及其船只的信息,并寻找珍珠屿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比如补给线、水源地等。
他知道,与时间赛跑的时刻到了。必须在“夜枭”势力进一步坐大、与西番勾结更深之前,找到将其一举歼灭的机会。大明的海疆铁幕正在缓缓拉开,而最终的雷霆一击,或许就将由那支尚在蓝图中的新水师来执行。但在这之前,他需要更精确的“炮火坐标”。吕宋传来的下一份情报,将至关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