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274章 新政燎原!

“日食之验”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短暂而猛烈地照亮了“格物新学”通往庙堂之上的道路。方孝孺呕血昏厥,其门下士子如丧考妣,儒家正统遭遇了自科举确立以来最沉重的一次打击。皇家格物院门庭若市,《新学大典》的刊印供不应求,一股讲求实证、探索规律的新思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帝国年轻一代中蔓延。

然而,吴铭深知,思想的变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击溃一个方孝孺,只是搬开了最显眼的路障,那些盘踞在帝国肌体深处、依附于旧有思想体系和利益格局的保守势力,绝不会甘心失败。他们如同蛰伏在阴影中的毒藤,虽然被斩断了最张扬的枝叶,但其根系依旧深植于州府县衙、乡村里甲,随时准备在新的领域发起反扑。

果然,攻击很快以一种更隐蔽、更棘手的方式到来。

这一次,他们的战场不再是朝堂的唇枪舌剑,也不再是玄虚的天道之争,而是转向了新政推行的具体成效。他们无法否认日食预测的精准,便开始在新政的“副作用”和“执行偏差”上大做文章。

弹劾的奏章如同经过精心策划,从各地雪花般飞向通政司。内容大同小异,却精准地瞄准了新政的“痛点”:

江南某府弹劾“供销社”与民争利,排挤本地商户,致使市面萧条(实则打击了旧有牙行利益)。

北方某县状告“清丈田亩”之胥吏骚扰乡里,勒索富户,激起民怨(实为触及隐田豪强利益)。

更有甚者,将某些地区因气候、管理不善导致的普通农业歉收,也归咎于“强行推广新式作物,破坏地方风水地力”。

这些指控,真真假假,虚实相间,极难一一辩驳。更致命的是,它们迎合了许多地方官员和士绅对新政的抵触情绪,迅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就连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官员,也开始动摇,觉得“步子是否迈得太快”、“是否当缓行以安民心”。

朝堂之上,再次出现了要求“检讨新政”、“体恤地方”的声音。新帝朱标面对这些具体而微、涉及民生的指控,眉头再次紧锁。他信任吴铭的能力,但也无法忽视这些来自“基层”的“民意”。

“吴卿,各地奏报,皆言新政推行之中,颇多扰民之处。虽或有夸大,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卿当如何解之?”朱标将一摞弹劾奏章推至吴铭面前,语气中带着忧虑。

吴铭平静地接过,并未立刻翻阅。他早已通过蒋瓛的渠道,知晓了这些弹劾的内容,甚至比朱标看到的更为详细。

“陛下,”吴铭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臣请问,判断一项政策之优劣,当以何为凭?是凭某些人的一面之词,还是凭……实实在在的数据?”

“数据?”朱标一愣。

“不错!数据!”吴铭声音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何为数据?便是可以计量、可以比较、可以验证的事实!一府之地的赋税增减,一县之民的户口盈虚,一仓之粮的储备多寡,乃至一地婴孩的成活数目……这些,皆是数据!”

他踏前一步,环视那些面露不屑或疑惑的官员:“空谈扰民,可能说出扰了多少民?空言萧条,可能道出商税减少了几何?指责新作物导致歉收,可能拿出与往年同期、同等条件下的具体产量对比?”

一连串的质问,让那些弹劾者哑口无言。他们习惯于用模糊的道德词汇和个例来攻击,却从未想过要用精确的数字来支撑观点。

吴铭不再理会他们,转身对朱标躬身道:“陛下!口说无凭,数据为证!臣恳请陛下,准许臣调用户部、工部及各地皇庄、供销社之档案,并派遣格物院学子及可靠御史,分赴各地,实地核查新政推行以来之各项数据!并与新政推行前之旧数据进行比对!是功是过,是利是弊,让数据来说话!”

他要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 “数据审计” ,用冰冷的数字,来回击所有模糊的指控!

朱标被吴铭这新颖而大胆的思路所震动,他沉吟片刻,用力点头:“准!朕便给你这个权限!由你牵头,联合都察院、户部,成立‘新政成效核查司’,一应数据,皆需如实呈报,不得隐瞒!”

一场席卷全国的“数据风暴”就此展开。

吴铭亲自坐镇核查司,调动了他麾下所有精通数学、统计的格物院学子,以及“供销社”、“皇家银行”体系中培养出来的账房高手。他们将户部尘封的鱼鳞图册、黄册旧档翻出,与各地“清丈田亩”后的新数据进行比对;他们将各地官仓的收支记录与“供销社”的流转账目进行核对;他们甚至开始尝试建立初步的人口、赋税变动曲线图。

同时,由格物院学子和年轻御史组成的核查小组,手持特制的调查表格和标准度量工具,奔赴各地。他们不再仅仅听取地方官的汇报,而是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商户,实地测量土地,清点库存,记录物价……用标准化的流程,收集第一手的数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无数地方势力的利益和**,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软抵抗。账目缺失、数据造假、甚至威胁核查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吴铭的强硬态度和蒋瓛的锦衣卫暗中保驾护航下,核查工作艰难而坚定地推进着。

数月之后,海量的数据被汇集到南京,在格物院庞大的算学小组日夜不歇的整理、计算、绘图下,化为一册册装订精美、图表清晰的《新政成效数据汇编》。

这一日,吴铭再次在朝会上,将这份沉甸甸的“数据铁证”,呈送到了朱标和满朝文武面前。

他没有激昂的陈词,只是用平静而有力的声音,解读着汇编中的核心数据:

“陛下,诸位同僚,请看!”

“江南苏松常镇四府,自推行清丈田亩、摊丁入亩后,入册田亩总数增加四成有余,而计入田亩之丁口数下降近两成!这意味着,大量被豪强隐匿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承担了赋税,而无数无地少地的贫民,丁银负担大为减轻!此数据,白纸黑字,遍布四府八十一县黄册,可逐一核对!”

“再看北方边镇,自推广土豆、玉米及推行军屯新政以来,边军粮草自给率,由过去不足三成,提升至六成五!节省漕运损耗及采购费用,折银每年近百万两!此数据,源于兵部、户部及边镇军仓联合核验!”

“至于‘供销社’与民争利之说……”吴铭拿起另一份图表,“据核查,凡设‘供销社’之州县,市面主要粮食、布匹价格,波动幅度较未设立地区平均低三成,且质量更有保证!而同期商税总额,因交易活跃及规范征收,反增一成半!此非与民争利,实为平抑物价,活跃市场,利国利民!”

他一条条,一款款,用无可辩驳的数据,将那些弹劾奏章中的指控,驳斥得体无完肤!那些模糊的“扰民”、“萧条”、“歉收”,在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字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那些原本弹劾吴铭的官员,面色惨白,冷汗涔涔,再也说不出一个字。就连一些中立的官员,也被这前所未见的“数据攻势”所震撼,心中对新政的疑虑彻底烟消云散。

朱标看着手中那图文并茂、数据翔实的汇编,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他仿佛透过这些数字,看到了江南田间负担减轻的农夫笑容,看到了北疆军营中粮草充足的安稳,看到了市井街头物价平稳的繁荣!

“好!好一个数据为证!”朱标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带着无比的振奋,“有此铁证,还有何疑议?!新政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凡有再敢以虚言攻讦、阻挠新政者,即以欺君之罪论处!”

皇帝的定调,如同最终的审判。数据的力量,在这一刻彰显无遗。

经此“数据审计”,新政的反对声音在朝堂上几乎被彻底肃清。吴铭的威望和“格物新学”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将 “实证精神”和“数据思维” ,植入了帝国最高决策层的心中。

随后,新政以更迅猛的速度向全国铺开。“供销社”的网络遍布州县,“制造局”的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皇家银行”的信用深入人心,土豆和玉米的金色浪潮,席卷了大江南北。帝国的肌体,在这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吴铭站在格物院最高的钟楼上,望着脚下这座日益繁华的京城,以及远方隐约可见的、代表着新政成果的缕缕炊烟,心中豪情激荡。

数据为王,实证开路!

魑魅魍魉,在铁证面前,无所遁形!

新政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这煌煌大明,正在他亲手绘制的蓝图上,向着一个未知而充满希望的方向,全速前进!而他的征途,也必将随着这帝国的车轮,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