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5章 农夫与蛇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第5章 农夫与蛇

作者:cgws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8:57: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乾元元年,秋深,应天府。

应天的秋色愈发浓重,金桂的馥郁尚未完全散尽,菊花的冷香已悄然弥漫。

吴王府镜心苑内,太液池水碧如翡翠,倒映着天高云淡,几片早凋的梧桐叶片打着旋儿飘落水面,漾开圈圈涟漪。然而,这片静谧之下,却涌动着一股无形的暗流。

澄心殿内,那股特有的、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的“醒神香”气息,今日似乎格外浓郁,仿佛要压住某种即将破土而出的躁动。

吴王朱栋负手立于东窗之前,目光越过波光粼粼的湖面,投向那座需乘舟方可抵达的“洗尘阁”。他身着一袭玄青色常服,仅以一根白玉带束腰,身形挺拔如松柏。

岁月的流逝与至高权柄的磨砺,并未在他脸上留下过多痕迹,反而让那双源自现代灵魂的眼眸,沉淀下更深的睿智与洞察。

他只是站在那里,便自然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气场,令殿内侍立的宦官、侍女皆屏息垂首,不敢稍有懈怠。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而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沉寂。近侍内官在殿门外低声禀报:“王爷,鹗羽卫李指挥使求见,言有十万火急之‘海东密讯’。”

“传。”朱栋没有回头,声音平静无波。

很快,一身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鹗羽卫指挥使李炎,大步踏入殿内。他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凝重,但眼神却锐利如鹰隼。他手中捧着一个约一尺长、半尺宽的玄铁密匣,匣口处以火漆封缄,漆上赫然盖着鹗羽卫最高等级的“海东急递”朱印。

“臣李炎,参见王爷!”李炎单膝跪地,将密匣高举过顶,“倭国分司八百里加急密报至!”

朱栋终于转过身,目光落在那个玄铁密匣上。“起来说话。”他走到紫檀木书案后坐下,示意内官接过密匣,验看火漆无误后,方才用银刀小心翼翼地挑开。

匣内并非寻常纸笺,而是数张经过特殊药水处理、薄如蝉翼的韧性纸,其上以细如蚊足的墨字写满了情报。最上面一张,是鹗羽卫倭国分司主官的摘要呈报。

朱栋展开皮纸,逐字阅读。殿内静得只剩下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以及窗外遥远的、来自王府工坊区的隐约机器轰鸣。

李炎垂手肃立,目光紧盯着朱栋脸上的每一丝细微变化。

随着阅读的深入,朱栋的眼神渐渐变得幽深,如同古井寒潭。

他指尖在“叛乱”、“换防”、“宴会发难”等字眼上轻轻划过,最终,将皮纸轻轻放回案上,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

“好一个‘恭顺贤良’的倭国王……”朱栋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我大明助其统一疆土,册封其位,贷其巨款,驻军保其平安,他倒是在背后磨刀霍霍,准备上演一出‘农夫与蛇’了。”

李炎沉声道:“王爷,密报由分司安插在倭王贴身侍从中的‘隐蜂’以及潜伏在倭国铸兵坊的‘铁匠’两条互不关联的线分别证实,可信度极高。

倭王计划利用几个月后,我镇倭水师主力按计划回航至舟山基地进行维护、驻倭陆军部分部队进行例行轮换之机,以为王师‘钱行’为名,在宫中设下鸿门宴,企图一举控制或刺杀我驻倭高级将领及总督常升。同时,其已秘密联络部分对大明心怀怨怼的北朝旧族、地方守护,暗中囤积铁料,铸造兵器,只待宴会上信号一起,便同时发难,围攻我各处驻军兵营、港口及大明银行分行。”

朱栋的手指在书案上有节奏地叩击着,这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详细说说他们的准备情况。”

“是。”李炎显然已将情报烂熟于心,“其一,联络旧族。继任倭国王小仓官恒敦之心腹,近半月来频繁出入前北朝有力大名细川、山名等家族在京都的宅邸,密谈多在深夜。其二,铸造兵器。京都郊外三处、博多港外一处原本废弃的矿洞,已被秘密改造成冶铁工坊,日夜不停赶制武士刀、长枪及简易盔甲。我们的‘铁匠’混入了其中一处工坊,确认其产量惊人。其三,兵力调动。倭王以其‘剿灭山林残匪’为由,已下令将其亲信部队约八千余人,以小队形式,分批秘密调往京都周边以及我主要驻军据点附近驻扎。其四,舆论准备。倭国坊间近来悄然流传‘唐货价昂,夺我民生’、‘明军骄横,辱我武士’等言论,意在煽动民意。”

朱栋听完,沉吟片刻,忽然问道:“倭国境内,我大明宝钞与银币流通情况如何?大明银行倭国分行的借贷,倭国官府和贵族拖欠情况可有异常?”

李炎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露出佩服之色:“王爷明察!据分司经济线回报,近两个月来,倭国官府以‘财税收缴不及’为由,已拖欠大明银行到期贷款利息共计约合乾元重宝银币十五万两。部分贵族亦开始以物抵债,而非直接用重宝金银币或宝钞支付。市场上,虽明面上仍通行我朝货币,但私下以物易物的现象有所增加,尤其是涉及大宗土地、矿产交易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经济是战争的血液。他们这是在悄悄尝试挣脱我朝的金融缰绳。”

朱栋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看来,这位小仓官恒敦,是既想赖掉我朝的巨额贷款和军费,又想独占石见、佐渡等几处的金银矿,更想一举摆脱我朝的控制,真正‘王政复古’了。胃口不小,可惜……牙口不够硬。”

他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李炎,你即刻以本王的名义,向鹗羽卫倭国分司下达最高指令:‘所有潜伏人员,进入‘蛰伏’状态,非接到直接激活命令,不得有任何行动。集中‘隼眼’全部精锐,对小仓官恒敦、细川、山名等核心目标进行全天候监控,记录其一切言行、往来人员。务必拿到其密谋的铁证,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密信原件,或可靠的抄本。同时,设法在不妨碍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在倭国铸兵工坊制造几起‘意外’,延缓其兵器铸造进度,联系我们发展培养在倭国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密切关注,配合我们行事。’”

“遵命!”李炎凛然应诺。“蛰伏”意味着最高级别的静默,王爷这是要放长线,钓大鱼,同时也是在保护这些珍贵的暗桩。

“另外,”朱栋补充道,“让我们在倭国大明商会馆的人,继续之前的策略,但力度加大。散播消息,就说因朝廷新政,瑞恒昌商号可能将大幅削减对倭贸易份额,尤其是铁器、硝石、药材等物。看看那些依赖我朝贸易的倭国豪商和贵族,会不会先乱起来。”

“属下明白!”李炎心领神会,这是攻心为上,从内部瓦解其联盟。

“去吧。记住,证据,本王要的是无可辩驳的证据。”朱栋挥了挥手,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浩渺的湖面,“还有,确保我们的人安全。”

李炎躬身,无声而迅速地退出了澄心殿,如同他来时一般,只留下一殿凝重的空气。

朱栋独自立于窗前良久,直到夕阳西沉,将太液池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色。他低声自语,声音微不可闻:“树欲静而风不止……既然风来了,那便让它吹得更猛烈些,正好……借此东风,涤荡乾坤。”

次日,皇宫,武英殿。

此处作为大明军事委员会所在,较之平日更多了几分肃杀。巨大的《大明寰宇全图》前,新制作的倭国及周边海域沙盘被抬至殿中,山川城池,港口航线,皆精细入微。

皇帝朱标端坐于御案之后,身着常服,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但眼神依旧温润而坚定。御案下首,大都督朱栋、华盖殿大学士诚意伯刘基、左都督魏国公徐达、右都督鄂国公常遇春依次肃立。

朱栋将鹗羽卫的密报内容,以及自己的初步分析和处置,向朱标和众臣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当听到倭王小仓官恒敦竟欲借换防之机发动叛乱,甚至计划在宴会上发难时,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鄂国公常遇春性如烈火,闻言须发皆张,第一个出列,声若洪钟:“陛下!区区倭奴,狼子野心,竟敢如此欺天!臣请旨,即刻发兵,踏平倭岛,擒拿那什么小仓官逆贼,悬首阙下!让他知道,大明天威,不可侵犯!”他久经沙场,煞气极重,话语间带着尸山血海般的压迫感。

魏国公徐达较为沉稳,但眼神同样锐利:“陛下,遇春所言甚是。倭国反复无常,其心可诛。然,跨海远征,需周密部署。臣以为,当立即下令镇倭水师参将府取消回航维护,原地待命,并命中部战区所属东海水师即刻北上增援。驻倭陆军各部,应提高至一级战备,暗中调整部署,控制要害。同时,命倭国总督常升,以巡视防务为名,接管京都及主要港口防务,抢先控制局面。”

越国公刘基须发皆白,面容清癯,他缓缓出列,声音平和却带着洞穿世事的睿智:“陛下,徐帅、常帅勇武可嘉,策略亦老成。然,老臣有一虑。倭王虽露反迹,然其尚未真正举起叛旗。我朝若抢先调动大军,控制其都城,虽可防患于未然,然则……‘擅动属国国王,无故兴兵’之言,恐流传于外,使高丽、安南等藩国心生疑惧,以为我大明强横,日后驾驭万邦,或生窒碍。”

他顿了顿,继续道:“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否可先行‘伐交’之策?譬如,由朝廷下旨,严厉申饬小仓官拖欠贷款、管理地方不力等罪,责令其即刻赴应天‘述职解释’。若其来,则便于控制;若其不来,便是抗旨,届时再兴问罪之师,则名正言顺,天下无可指摘。”

刘基的话,代表了朝中一部分文臣和注重战略影响者的顾虑,主张先礼后兵,占据道义制高点。

朱标沉吟不语,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朱栋身上:“二弟,你身负议政王之责,总督枢机,于此局势,可有定见?”

朱栋知道,这是要他综合各方意见,做出最终的战略抉择。他走到沙盘前,拿起玉杖,指向倭国京都。

“皇兄,刘先生老成谋国,徐帅、常帅忠勇可嘉。然,此刻局势,已非寻常藩国不恭。”朱栋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回荡在殿中,“小仓官之谋,非一时兴起,乃处心积虑,意在颠覆我朝在倭之根本。其计划详尽,涉及军事政变、经济脱钩、舆论煽动,可谓狠毒周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若依刘先生之策,行‘伐交’,下旨召其述职。其结果无非两种:一,小仓官佯装顺从,拖延时间,暗中加速备战;二,小仓官断然拒绝,甚至可能借此激化矛盾,提前发动。无论哪种,我都将丧失先机,陷入被动。”

“反之,若依徐帅、常帅之言,即刻调兵遣将,固然可保万全,然确如刘先生所言,易授人以‘恃强凌弱’之口实,于长远统治不利。”

他话锋一转,玉杖在倭国周围的海域划了一个圈。“故,臣弟之策,在于 ‘外松内紧,张网以待,后发制人,一击必杀’。”

“其一,明松暗紧。 对外,一切如常。镇倭水师回国维护、驻军轮换之计划,照常公布,甚至可让《大明日报》刊发相关消息,示敌以弱,麻痹小仓官。对内,密令神策水师、中部战区东海水师,即刻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完成补给,在松江、太仓等基地隐秘集结,随时待命出发。密令驻倭陆军,以演习、剿匪等名义,暗中向京都、博多等核心区域靠拢,控制制高点和交通要道,但表面保持常态。”

“其二,强化监控,固定证据。 鹗羽卫继续全力运作,务求拿到小仓官与各方势力密谋的书面证据,尤其是其计划在宴会上发难的具体方案、时间、信号。这是将来我们兴师问罪、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关键。”

“其三,经济施压,内部瓦解。 由瑞恒昌商号会同倭国大明商会和大明银行协同,加大对倭国紧缺物资的禁运力度,同时暗中催缴贷款,制造其国内经济困难和贵族内部的矛盾。让我们在倭国朝野的‘朋友’们,适时散布消息,点明叛逆的严重后果,分化其联盟。”

“其四,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朱栋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倭国京都的模型上,“我们将计就计!”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震。

朱栋环视众人,目光锐利:“他不是想借‘践行宴’发难吗?好!我们就让他办这个宴!命令常升,届时‘欣然赴宴’,但随行护卫必须是最精锐的神策军士卒,内穿软甲,暗藏短铳。宴会四周,提前埋伏好神枪手。同时,在宴会开始的同时,我外围待命的军队,立即行动,以‘保护’为名,迅速控制倭国王宫、城门、军营及所有重要目标!”

“我们要让小仓官的刀刚刚举起,就发现已经被我大明的天罗地网死死罩住!他要叛乱,我们就给他一个‘叛乱’的舞台,然后在他最志得意满之时,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连同他的野心,一同碾碎!”

“如此一来,”朱栋总结道,“叛逆之举,人赃并获,铁证如山。我朝乃是‘平定叛乱’,而非‘无故侵伐’。既保全了天朝上国的仁义之名,又彻底铲除了祸根,永绝后患。届时,倭国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亦或仿效交趾旧例,设省直辖,皆由陛下圣心独断!”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朱栋的策略,狠辣、精准而又充满了惊人的冒险与算计,将军事行动与政治谋略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徐达抚掌赞叹:“妙!吴王殿下此计,可谓釜底抽薪,又能占尽道理!老臣附议!”

常遇春也哈哈大笑:“好一个将计就计!俺喜欢!就这么干,让那倭国小儿知道,在真正的猛虎面前,土狗再呲牙,也是送死!”

刘基沉吟片刻,也缓缓点头:“吴王殿下深谋远虑,老臣叹服。此策虽险,然准备充分,确有极大胜算,且能最大限度减少我朝声誉受损。老臣亦无异议。”

朱标看着沙盘前意气风发、智珠在握的弟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更多的是欣慰与信任。他知道,这个弟弟的智慧与魄力,是这个帝国最坚实的屏障。

“便依吴王所议。”朱标最终拍板,声音沉稳而有力,“所有军事调动、情报搜集、经济举措,均由吴王朱栋全权统筹督办,大明军事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一应进展,随时入宫禀报。”

“臣,领旨!”朱栋躬身,声音铿锵。

决策已定,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通过秘密通信渠道、仅限于军政高层和重要商号使用的特殊方式,密令超快的速度,传向沿海各水师基地、驻倭陆军以及瑞恒昌总号。

舟山军港,夜色笼罩。神策水师参将、航海侯张赫接到密令后,立即下令取消原定的演习计划,所有战舰补充足额的燃煤、弹药、淡水,官兵取消一切休假,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港内灯火通明,却异样地安静,只有蒸汽机低沉的轰鸣和军官压低的指令声。

松江府外海,大明东海水师主力舰队悄然拔锚,借着夜色的掩护,呈战斗队形,向北方的预定海域驶去。

而在倭国,总督常升接到密令后,惊出一身冷汗,随即便是滔天的怒火。

他立刻按照朱栋的指示,开始以“秋季防务巡查”为名,频繁视察各军营、港口,暗中调整部队部署,并将最信任、最精锐的一支亲卫小队,以“加强总督府护卫”为名调至身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京都城内,鹗羽卫的“隼眼”们如同真正的夜枭,潜伏在阴影之中,目光死死锁定着他们的目标。

一份关于小仓官与细川家主密会时,商讨在宴会上以摔杯为号的具体细节的密信抄本,已经被秘密誊写,正通过最安全的渠道,送往海边的秘密联络点。

瑞恒昌在倭国的各处分号,悄然减少了铁料、药材的出货量,而对雪花盐、糖霜等奢侈品,则开始要求更高的价格且只能以大明宝钞直接结算,不再接受以物易物,引得不少倭国商人怨声载道,纷纷向官府诉苦。

小仓官似乎并未察觉这些暗流,或者说,他对自己精心策划的计谋过于自信。

他依旧每日在宫中接见臣属,观赏能乐,只是在无人注意时,眼中会闪过一抹志在必得的狠厉。

他仿佛已经看到,大明驻军被清除,金银矿重回手中,倭国在他带领下“独立自主”的美好未来。

乾清宫暖阁内,朱标与朱栋对坐弈棋。

“二弟,此计……是否过于行险?”朱标落下一子,眉间忧色未散,“常升虽勇,然身处虎穴,万一……”

朱栋拈起一枚黑子,从容落下:“皇兄放心。常升非匹夫之勇,我已密令其做好万全准备。况且,鹗羽卫的眼睛正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小仓官看似主动,实则其一切行动,皆在我预料之中。他动的越快,破绽就越多,败亡也就越快。”

他顿了顿,看着棋盘,“就如同此局,他自以为布局精妙,却不知早已落入彀中。下一步,便是一字定乾坤。”

朱标看着棋盘上已成合围之势的黑子,轻轻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只是,又要兴起刀兵了。”

“大哥,”朱栋正色道,“有时,刀兵是为了更长久的和平。对豺狼怀仁,便是对羔羊残忍。倭国之地,资源丰饶,战略重要,绝不能有失。此战若成,我可保东海太平,并为后世子孙,拓一坚实基业。”

朱标默然良久,最终点了点头:“我信你。”

兄弟二人不再言语,唯有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暖阁内回荡,应和着窗外愈发急促的风声,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东海的滔天巨浪。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