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52章 济仁堂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第52章 济仁堂

作者:cgws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8:57: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注意:书中出现的药材、药方,故事需要,纯属虚构,切勿模仿,勿试!!!!)

震耳欲聋的烟花爆鸣声还在应天城的夜空持续炸响,绚烂的光彩将奉天殿前每一张仰望的脸庞映得忽明忽暗。欢呼声浪如沸水般翻腾不息,庆祝着帝国储君大婚的盛典达到顶点。然而,在这片普天同庆的喧腾中心,一个角落里的气氛却骤然降至冰点。

常遇春魁梧的身躯剧烈地佝偻下去,压抑不住的剧咳撕扯着他的肺腑,每一次震动都让搀扶着他的蓝氏和常茂心惊肉跳。当那只曾挥舞千斤铁槊,令敌寇闻风丧胆的巨掌无力地垂下时,掌心赫然洇开了一滩在烟花下显得妖异而惊心的暗红!

“遇春!”蓝氏失声惊呼,声音淹没在鼎沸的人声中。

一道身影如鬼魅般无声无息地切入了常家亲眷之中。朱栋的脸色在变幻的光影下显得异常沉凝。他没有说话,甚至没有多余的动作,右手两根修长的手指已精准地搭上了常遇春冰冷而剧烈搏动的腕脉。指下脉象洪大却空芤,急促而散乱,如风中残烛。

“李炎!”朱栋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斩截,“背起来!去济仁堂!走侧道,避开人群!快!”

李炎没有丝毫犹豫,魁梧的身躯瞬间矮下,另一名鹗羽卫好手默契地配合,两人一左一右,迅捷而平稳地将常遇春沉重的身躯架起,几乎足不点地地朝着灯火阑珊的宫墙阴影处疾退。朱栋紧随其后,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周围每一个可能投来注意的角落。蓝氏和常茂脸色惨白,也踉跄着跟上。混乱中,一个纤细的身影也焦急地跟了上来,正是常遇春的次女,与朱栋定了亲的未来吴王侧妃——常靖澜。她面色煞白,眼中噙满泪水,紧紧攥着衣角,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目光紧紧追随着父亲和朱栋的背影。

喜庆的乐章和欢呼被急速地抛在身后,通往神策提举司的道路显得格外幽深寂静。朱栋步履如风,心中却沉甸甸如同压着铅块。常遇春不仅仅是帝国的柱石,是大哥朱标最敬重的岳丈,是他心底极为敬重的沙场前辈,更是他未来侧妃的父亲!他不能有事,尤其是在这举国欢腾的当口!

济仁堂三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匾额,在提举司衙门旁边静静悬挂。虽已入夜,此处依旧灯火通明,弥漫着一股浓烈而复杂的药草气息,混合着艾灸的焦香和煎煮汤药的苦涩。这里没有宫宴的喧嚣,只有隐隐的捣药声、低低的询问声和药童们急促却有序的脚步声。

“让开!急症!”李炎的低喝在门廊处响起。

守门的提举司卫兵一见是吴王亲至,又瞥见他身后被架着的那位面色如金纸、气若游丝的大人物,骇然变色,根本不敢阻拦,慌忙退开。朱栋一步当先闯入济仁堂正厅,目光如电般扫过。“顾清源何在?”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力,瞬间压下了堂内所有的杂音。

一个身影从内堂的屏风后转出。来人看着极其年轻,不过二十出头,身量修长,穿着一身浆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医官服,面容清俊,眼神却异常沉静,仿佛深潭古井,波澜不惊。他便是顾清源,六年前以济世医政学堂榜首毕业的天才医官,如今是济仁堂最年轻却也最令人信重的坐堂医官之一。

“下官顾清源,参见吴王殿下。”顾清源躬身行礼,动作简洁利落,目光已越过朱栋,精准地落在了被架进来的常遇春身上。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不必多礼!”朱栋侧身让开,语速极快,“鄂国公,方才宫宴之上,突发剧咳,咯血昏厥!速看!”

顾清源立刻上前,示意李炎等人将常遇春小心安置在病房的软榻上。他先是探指触颈侧人迎脉,随即三指稳稳搭上常遇春的手腕寸关尺。他的手指白皙修长,此刻却稳如磐石。诊脉不过数息,他眼神微微一凝,又迅速翻开常遇春紧闭的眼睑察看,再俯身贴近其口鼻,细听那艰难喘息间的杂音。

“面色金赤,脉洪大而数,按之空豁,重取则散。咳喘气逆,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夹暗紫泡沫。”顾清源的声音清冷平稳,如同在诵读医案,“此乃久病劳损,肺金大伤,虚火上炎,灼伤肺络之危候。旧伤瘀血阻滞,新热煎迫,肺叶枯焦,已近肺痿重症。”

他一边说,一边已从随身携带的针囊中抽出数根细如牛毛的银针。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认穴却精准无比——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银针瞬间刺入皮肉,或捻或提,手法精妙。尤其当最后一针精准刺入肺俞穴,并辅以极细微的震颤导气手法时,常遇春喉间那令人揪心的痰鸣音竟奇迹般地减弱了几分,急促如鼓风箱般的喘息也稍稍平缓了一丝。

“取皂荚、葶苈子、生大黄各三钱,急煎浓汁一盏,备好参汤!”顾清源头也不抬地吩咐旁边的医习士,语速快而清晰,“再备金针数枚,艾炷若干!”

医习士飞奔而去。顾清源的目光转向朱栋,冷静中带着医者的决断:“殿下,国公此症凶险,乃积年沉疴与新感邪热交织,肺腑已损,犹如朽屋遭逢疾风骤雨。下官需以猛药峻剂,先涤其壅塞之热痰瘀血,再图固本培元。此间或有险峻,请殿下示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栋看着榻上常遇春灰败的脸色,又看向顾清源那双沉静却透着强大自信的眼眸,没有半分犹豫:“本王信你!放手施为!需要什么药材,济仁堂没有的,即刻去提举司库或运医药采办局调取!不惜一切代价,务必保住鄂国公性命!”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一旁泪眼婆娑、紧咬下唇的常靖澜,心中更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遵命!”顾清源眼中闪过一丝被信任的郑重。他不再多言,转身接过医习士递上的刚刚煎好还冒着滚烫热气的药汁。那药汁颜色深褐,气味辛辣刺鼻至极。

“国公,得罪了。”顾清源低语一句,与一名经验老道的医士配合,极其小心却不容抗拒地将这碗气味霸道的汤药,一点点给昏迷中的常遇春灌了下去。药汁入喉,常遇春的身体本能地产生了一阵剧烈的痉挛和呛咳,顾清源立刻辅以推拿手法,顺其胸腹之气。

约莫过了一炷香极其难熬的时间,常遇春的喉咙深处突然发出一阵沉闷的咕噜声,紧接着,他猛地侧过头,哇地一声,吐出了一大口粘稠无比、颜色暗紫发黑、如同胶冻般的浓痰!这口恶痰一出,他那一直紧锁的眉头似乎舒展了一丝,呼吸虽然依旧微弱,却不再有那种随时会断绝的窒息感。

朱栋、蓝氏、常茂,还有一直紧张得手心出汗的常靖澜,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这口淤积的顽痰,仿佛泄掉了悬在众人心头的一块巨石。

“痰瘀壅塞稍通,暂离险境。”顾清源的声音依旧没有太大起伏,但紧绷的肩膀也微不可察地放松了半分。他净了手,开始书写药方,笔走龙蛇,字迹清峻有力:“然此仅为治标。国公肺腑之损,源于早年战场寒湿侵肺,刀兵之气伤及肺络,加之劳心劳力,耗气伤阴,日久肺叶失于濡养,枯萎不荣,已成虚热肺痿之本。当以甘温润养,益气复脉,兼清虚火为要。”

他将写好的方子递给旁边的医习士:“按此方,三碗水煎成一碗,文火慢煎。生黄芪四两,去心麦门冬三两,生晒参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地黄三两,烊化阿胶二两,火麻仁二两,姜制清半夏一两,擘大枣二十枚。此乃黄芪麦门冬汤合炙甘草汤化裁,甘温建中,滋养肺胃阴津,益气复脉。”

药很快煎好,这一次的药汁气味醇厚温和了许多。在顾清源的亲自照看下,这碗药被缓缓喂入常遇春口中。说来也奇,这温润的药汁似乎与他衰败的身体极为契合,并未引起太多不适。服下药后不久,常遇春原本急促而浅表的呼吸,渐渐变得深长均匀起来,紧皱的眉头彻底松开,陷入了虽虚弱却平稳的沉睡之中。脸上那股死气沉沉的金赤之色,也悄然褪去,显出一种病后的苍白,却不再那么骇人。

朱栋一直悬着的心,至此才真正落回实处。他看向顾清源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激赏与感激:“顾医官,妙手回春!此恩,本王与太子殿下,铭记于心!” 他顿了顿,目光温和地转向常靖澜,“靖澜,你也莫要太过忧心了,顾医官医术通神,常叔叔人定会康复如初。” 这声靖澜,让常靖澜脸颊微红,眼中泪光未退,却多了几分安心和感激,对着朱栋和顾清源深深一福:“谢殿下,谢顾医官!”

顾清源躬身还礼,依旧平静:“殿下、常小姐言重,此乃下官本分。鄂国公为国柱石,能为其祛疾,是下官之幸。然病去如抽丝,后续调养,丝毫马虎不得。”他详细交代了饮食禁忌、静养要求和后续药方的服用时辰。

常遇春在济仁堂的单人病房中一住便是月余。顾清源每日必至,诊脉观色,根据其脉象、舌苔、精神、饮食的细微变化,对药方进行精妙的调整。时而加入少量沙参、玉竹增强养阴润肺之力,若舌苔微腻,则稍佐茯苓、陈皮健脾化湿,睡眠不安时,添入酸枣仁宁心安神。用药看似平和,却在顾清源手中组合得丝丝入扣,如同最精密的攻城器械,一点点修复着常遇春那被战火和岁月侵蚀殆尽的肺腑根基。常靖澜几乎每日都来,亲自侍奉汤药,端茶倒水,细心照料,父女之情与对未来夫婿的感激,尽在默默的行动中。朱栋也常来探望,有时带来宫中的滋补品,有时只是静静坐一会儿,与常遇春说些朝野趣闻或兵事推演,常靖澜则在一旁安静听着,偶尔目光相接,便迅速垂下,气氛温馨而微妙。

常遇春病情稳定数日后,一个午后,济仁堂外忽然传来轻微的骚动。内侍特有的尖细嗓音通传道:“陛下驾到!皇后娘娘驾到!”朱栋、蓝氏、常靖澜等人连忙出迎。只见朱元璋一身常服,马皇后穿着素雅的宫装,在少量侍卫和内侍的簇拥下,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朱栋正要行礼,朱元璋大手一挥:“免了!你常叔叔怎么样了?”声音低沉,带着真切的关切。

一行人进入病房。常遇春正靠在软枕上,精神已好了许多,见到帝后亲临,挣扎着要起身行礼。马皇后快走几步上前,轻轻按住他的肩膀:“伯仁快躺着!你为大明的江山流血流汗,如今病着,这些虚礼就免了。重八与本宫听闻你病势凶险,心中实在挂念,特来看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元璋站在榻前,仔细端详着常遇春的脸色,见他虽然清瘦,但气息平稳,眼神也有了光彩,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伯仁!你这老小子,可吓了咱一跳!那晚吐血的凶险,栋儿都跟咱说了。怎么样?顾小子这药,吃着可对症?若有不舒服,尽管说,太医院那些老家伙,咱也给你调来!” 他口中的老兄弟、老小子,充满了袍泽之情。

常遇春心中暖流涌动,声音有些哽咽:“劳陛下、娘娘挂心,老臣……老臣罪过!大好的日子,给陛下添堵了!幸得吴王殿下当机立断,顾医官妙手回春,如今已是大好了!这药极好,老臣感觉力气都在一丝丝回来。”

“好!好!这就好!”朱元璋连连点头,“你给咱好好养着,把身体养得比牛还壮实!北边那些鞑子,还等着你再去教训呢!”虽是玩笑,却也透着对老将的倚重和期望。

马皇后则温言细语:“伯仁安心静养,莫要再思虑劳神。本宫让御膳房每日熬些滋补的药膳送来。元昭在东宫也日夜忧心,本宫已让她宽心,告诉她父亲有陛下洪福庇佑,有良医诊治,定能康复。”她目光慈和地看向一旁侍立的常靖澜,“靖澜丫头也辛苦了,小小年纪,侍奉汤药如此尽心,是个孝顺孩子。” 这话既是夸赞常靖澜,也是点给朱栋听的。

朱栋忙道:“娘说的是,靖澜侍疾至孝,儿臣看在眼里,亦感佩于心。”

常靖澜羞涩地垂首:“侍奉父亲是女儿本分,不敢言苦。谢陛下、娘娘恩典。”

帝后并未久留,嘱咐常遇春安心养病,又勉励了顾清源几句,便起驾回宫。这份天家恩眷,对常遇春及其家人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安慰和荣宠。

帝后探望之后,常遇春恢复的消息传开,昔日的袍泽纷纷前来探望。第一个来的便是魏国公徐达。他一身便服,提着一个小酒坛,大步流星地走进来,看到倚在榻上精神尚可的常遇春,便朗声笑道:“好你个常十万!听说你差点去阎王殿点卯?吓老子一跳!喏,上好的药酒,我府里泡了多年的,给你带一坛来!不过顾医官准不准你喝,可就另说了!”他语气爽朗,将酒坛放在桌上,坐到榻边,仔细打量着常遇春的脸色,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关切。“怎么样?还能拉得开弓不?”

常遇春见到老战友,精神更是一振:“徐大眼!少来消遣老子!这点小病,算个球!等老子好了,照样能把你灌趴下!弓嘛……嘿嘿,再养些时日,百步穿杨不敢说,射个靶心还是手拿把掐!” 两人相视大笑,仿佛又回到了并肩驰骋的沙场岁月。

紧接着,永昌侯蓝玉也来了。他风风火火,进门就嚷:“姐夫!你可吓死我了!那晚看你倒下,我这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走到榻前,看着常遇春,眼圈有些发红,“咱姐这些天人都瘦了一圈!你可得快点好起来!” 蓝玉性子粗豪,但对常遇春这位姐夫兼老上司的感情极深。他看到一旁侍立的常靖澜和旁边的朱栋,又咧嘴笑道:“不过看靖澜外甥女和吴王殿下都在这里,我这心也放下一大半了。姐夫,你这可是双喜临门啊,太子妃刚大婚,靖澜丫头也定了好人家,你这身子骨可得争气,等着抱外孙呢!” 这话说得常靖澜满脸通红,朱栋也轻咳一声,面上却带着笑意。

随后,冯胜、傅友德、李文忠等一众功勋宿将也陆续前来探望。不大的病房时常充满了这些粗豪武将的说笑声、关切询问声和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袍泽之情,如同暖流,也极大地滋养着常遇春康复的身心。他们看到朱栋常来常往,对常靖澜态度温和尊重,对常遇春更是尽心尽力,也都心照不宣,对这门亲事更为看好。

这一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暖融融地洒在室内。常遇春刚刚服下汤药,精神颇佳。顾清源诊完脉,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国公脉象虽仍细弱,但已见从容和缓之象,沉取亦略有根底。肺腑之气渐充,阴津得复,病势已入坦途。今日起,原方中可稍减黄芪一两,加怀山药一两,续力培土生金,巩固根本。再配以玉屏风散日常煎服,固表实卫,以防外感。”

常遇春闻言,豪迈地哈哈一笑,中气虽远不如当年战场叱咤时雄浑,却也清晰洪亮了许多:“顾小子,你这几把药草,可比千军万马还管用!老夫这条命,算是从阎王爷手里硬生生被你抢回来了!”他拍了拍胸膛,虽仍显单薄,却已不再是一触即溃的模样,“躺了这些日子,骨头都锈了!

顾清源还未来得及答话,门口已传来一个清朗带笑的声音:“岳丈大人龙精虎猛,近来身体可好些?”

只见太子朱标一身常服,携着太子妃常元昭,在朱栋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常元昭一见父亲气色大好,眼中瞬间涌上泪光,快走几步到榻边,哽咽道:“爹!您可算大好了!女儿日夜悬心……”

常遇春见到女儿女婿,更是开怀,拉着常元昭的手,仔细端详:“好,好!气色不错,看来在宫里没受委屈!”他又看向朱标,目光欣慰:“殿下气度更见沉稳了,好!老夫这一病,倒误了殿下新婚燕尔,实在不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标忙道:“岳丈安心静养才是头等大事。看到您康复在望,小婿和元昭比什么都高兴。”他转向顾清源,郑重一揖:“顾医官,再造之恩,没齿难忘!”

顾清源连忙避让:“太子殿下折煞下官了。此乃分内之责,更是鄂国公自身根基深厚,意志坚韧,方能化险为夷。”

朱栋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温情一幕,眼中也带着暖意。目光看向常遇春恢复血色的脸上,数月来紧绷的心弦,终于彻底松缓。常靖澜端着新煎的药碗进来,看到朱栋,微微一笑,将药碗递给他。朱栋自然地接过,试了试温度,才递到常遇春面前。这细微的互动,落在常遇春和朱标夫妇眼中,皆是会心一笑。窗外,济仁堂庭院里的药圃新绿初绽,生机盎然,恰如这历经凶险后重焕的生命与情谊。

数月时光,在药香弥漫、亲人陪伴和袍泽探望的暖意中静静流淌。当应天城迎来初夏第一场透雨时,常遇春终于获准离开济仁堂,返回鄂国公府继续休养。马车在神策提举司门口停下,常遇春拒绝了常茂的搀扶,自己稳稳地踏下车辕。他深吸了一口雨后清新湿润的空气,那曾经如同刀割般的肺腑,此刻竟只余一丝微凉的舒爽。

“国公爷,请留步。”顾清源的声音自身后传来。他手中捧着厚厚一叠药方和后续的调养细则,递了过来,依旧言简意赅:“伏暑将至,此为清养方略。忌大悲大喜,忌纵酒,忌劳碌。每日晨起,可于园中缓行百步,导引吐纳,以应春夏养阳之道。若有丝毫反复,万勿耽搁,即刻命人来寻。”

常遇春接过那叠凝聚着心血的纸张,没有多言,只是伸出蒲扇般的大手,重重地拍了拍顾清源略显单薄的肩膀。这一拍,承载着沙场老将最朴实的认可与感激。

马车辚辚驶离提举司。朱栋策马并行在侧,一路护送。常靖澜也坐在车内,陪伴父亲。到了鄂国公府大门前,常遇春再次自己下了车,他抬头望向府邸高悬的匾额,又望了望远处沐浴在雨后晴光中的宫阙飞檐,眼神复杂,最终化为一声悠长的叹息。

“栋哥儿,”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了些,是对朱栋这个他看着长大、如今又救了他性命的年轻亲王的特殊称呼,“这身子骨,是真不如从前了。刀兵入库,马放南山……或许,真是到时候了。”话语中,有不甘,有无奈,也有一丝终于看清现实的释然。

朱栋沉默片刻,跳下马背,走到常遇春身边,与他并肩而立,目光也投向远处巍峨的皇城:“常叔叔戎马一生,功勋彪炳,早已铸就丰碑。如今退下来,含饴弄孙,将养天年,亦是社稷之福,更是大哥和皇嫂还有靖澜的心愿。”他顿了顿,语气无比郑重,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凝:“您活着,健康地活着,就是大明北疆最安稳的基石,是大哥心中最厚重的底气。这份安稳,千金不换。”

常遇春身躯微微一震,侧过头,深深地看了朱栋一眼。这个年轻的吴王,眼神锐利依旧,却少了往昔的冰寒,多了几分洞悉世情后的温润与力量。他又看了看身边亭亭玉立、眼中满是对朱栋依赖与情意的次女常靖澜,心中最后那点不甘的阴霾也彻底散去。他嘴角缓缓扯开一个豪迈而释然的弧度,用力一点头:“好!好一个安稳!老夫明白了!”

数日后,一个天清气朗的早晨。常遇春在常茂和常靖澜的陪伴下,登上了应天城西清凉山的半山亭。他扶着栏杆,极目远眺。大江如练,自天际奔涌而来,环绕着脚下这座气象万千的帝都。城郭连绵,街巷纵横,市井喧嚣隐约可闻,充满了勃勃生机。更远处,田畴如碧,村落星罗棋布,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拂面,常遇春贪婪地呼吸着,胸中没有丝毫滞涩。他仿佛要将这山河壮丽、人间烟火尽数吸入肺腑。阳光落在他虽清瘦却已挺直如松的脊背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常遇春久久伫立,如同一尊阅尽沧桑后归于沉静的山岳。身后,朱栋的身影悄然出现在山道转角,并未上前打扰,只是远远地望着那凭栏远眺的背影和依偎在父亲身旁的常靖澜,眼神沉静而温柔。常遇春似乎有所觉,并未回头,只是对着茫茫苍苍的山河,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嘴角带着一丝满足的笑意。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