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97章 惊天大消息

洪武八年十月初五,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熟悉的青色身影,熟悉的清脆吆喝,再次响彻应天的大街小巷。

“卖报卖报!新鲜《大明日报》!惊天秘闻!文圣公府不为人知的往事!”

“《封神传》第二回:苏护题反诗!妲己初登场!”

“瑞恒昌新到南洋香料!凭报购买享八折!”

报童的吆喝如同投入油锅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整座城市。经历过第一期报纸带来的震撼与新奇,市民们早已翘首以盼。无数只手伸向报童,铜钱叮当作响。十文一份的报纸迅速脱销,茶馆、酒楼、衙门口再次被围得水泄不通,识字的先生们清了清嗓子,开始高声诵读这注定要震动天下的一期。

头版依旧是重磅消息,标题简洁有力:《洪武八年南直隶秋税初步预算远超夏税 国库岁入再攀新高!》文章以确凿的数据披露,得益于摊丁入亩彻底厘清田亩、商税新制运行成熟,南直隶五府秋税初步预算总额突破两千五百万两银币!预计全年南直隶一地税赋总额将史无前例地达到惊人的五千五百万两以上!文章末尾引用了户部尚书在朝堂上激动得语无伦次的奏报,以及皇帝朱元璋栋儿乃咱之大明财神的赞誉,将新政的财政成果推向了新的高峰。这巨大的数字,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压下了任何对新政害民、无用的质疑。

新政解读板块继续深入:《社学新规:常州府率先试点 五岁以上娃娃免费读书管饭!》详细报道了常州府在吴王指导下,依托神策提举司前济世医政学堂的剩余资源,于各县设立社学的试点情况。强调五岁以上孩童无论男女,强制免费入学五年,包早午晚三餐,学习用具免费,路途遥远者可免费寄宿。文章采访了几位欢天喜地将孩子送入社学的匠户、灶户家长,朴实的话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娃儿能识字,能算数,将来不做睁眼瞎,比俺们强!吴王殿下是活菩萨!” 这则消息,在底层百姓中激起的波澜,远胜于任何空洞的圣人教化口号。

娱乐趣闻板块依旧轻松:《秦淮河画舫新排封神传折子戏 一票难求!》、《贡院街汤包秘方案告破 竟是学徒嘴馋自盗》、《城东李员外家七色猫实为染坊颜料所污》……市井生活,鲜活有趣。

故事连载板块《封神传第二回:苏护题反诗!妲己初登场!》,冀州侯苏护题下“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的反诗,引出纣王派兵讨伐,苏护无奈献女,妲己于恩州驿被九尾狐狸精吸魂夺魄的精彩情节。朱栋的文笔更加纯熟,将苏护的悲愤、妲己的绝美与狐妖的妖异写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对九尾狐初入妲己躯壳时那种妖媚与生涩交织的描写,引得听书人一片惊呼唾骂。

广告板块,瑞恒昌的南洋香料广告图文诱人,折扣醒目。下方新增了两则小商户广告一家绸缎庄,一家新开酒楼,广告招租的说明更加详细。

然而,所有板块的光芒,都被第四版一个不起眼却触目惊心的标题彻底掩盖——《稽古杂谭:闲话子府南北事,忠奸岂在名姓中?》

署名为稽古斋主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烈的抨击,而是用一种近乎冷漠的考据笔调,娓娓道来:

“今人但知曲阜子府,世袭文圣,尊荣无匹。然考诸史册,子圣嫡脉,实有南北之分。靖康之耻,宋室南渡,子圣第四十八世嫡长孙、文圣公,毅然奉端木子贡手摹子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随驾南迁,定居浙江衢州,是为南宗。”

文章笔锋一转,沉痛写道:“德佑二年,,元军破临安。景炎二年,元军攻衢州。南子时任文圣公,率子门子弟及衢州义民,奋力抗元,城破,死伤惨重。祥兴二年,崖山海战,宋室倾覆。南宗文圣公闻讯,悲愤莫名,携南宗圣物,率剩余族人,毅然蹈海,追随少帝壮烈殉国!忠烈之气,直冲霄汉!其幼子子思许时年九岁及少数族人,为忠仆所救,隐匿民间,誓不降元,南宗嫡脉几近断绝!此真圣贤风骨,万世楷模!”

接着,文章语调陡然变得讽刺而冰冷:

“反观曲阜北宗。金人南下,北宗文圣公降金,受封文圣公。蒙元铁蹄踏破中原,北宗时任文圣公,更率全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率先归顺蒙古,得元廷册封,世修降表,安享富贵。北子之“忠”,忠在何处?无非是“忠”于能保其爵禄富贵之新主罢了!”

“更有甚者”文章语气更加锐利,“元至元十九年,北宗文圣公无子早夭。其爵位承袭,竟成闹剧!时任族长,为保爵位不落旁支,更欲攀附元廷权贵,竟将其已怀孕之妾室,传言乃元廷某位实权宗王之侍妾,匆匆嫁与其族弟,后袭爵为文圣公!此子为子柯健后来袭爵者,身世扑朔迷离,其血脉,究竟几分属子?几分属元?史家虽有讳言,然曲阜故老,至今仍有胡血入子庭之秘闻流传!”

文章最后,笔锋如刀:“圣人血脉,贵在承其道统,而非空负其名!南子崖山蹈海,碧血丹心,虽嫡脉几绝,然忠烈之气,永耀汗青!北子世修降表,攀附胡元,为保富贵,血脉存疑,纵享千年尊荣,又与圣贤何干?忠奸之辨,岂在一“子”字?在人心!在气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没有一句直接提及现任文圣公子习闲,却字字如刀,刀刀见血!它无情地撕开了北子家族在异族入侵时的卑躬屈膝,揭露了其爵位传承中那段最为不堪极力掩盖的血统疑云!将圣裔的光环砸得粉碎!

茶馆里,诵读文章的说书先生话音未落,听众已是哗然!

“我的老天爷!原来子圣人家还有分南北?南子竟然跟着大宋跳海了?忠烈啊!”

“呸!北子真不是东西!金人来了降金,元人来了降元!还箪食壶浆?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听见没?那个子柯健,是他娘怀着孕嫁过去的?那他还是子圣人的种吗?怕不是前元王爷的野种吧?!”

“难怪!难怪这位文圣公老爷这么不待见咱们汉人的新政!根子上就不正!”

“稽古斋主是谁?胆子也太大了!不过说的有道理啊!忠不忠,看气节!跟姓什么关系不大!”

大街小巷,酒肆饭铺,所有人都在议论这篇石破天惊的文章。千年来被奉上神坛不容置疑的文圣公府,第一次被如此**裸地剥开外衣,暴露出内里的不堪与肮脏。这冲击力,远胜于任何对新政的辩论。

文圣公府内,死一般的寂静。子习闲脸色惨白如纸,枯槁的手指死死攥着那份《大明日报》,手背上青筋暴起,如同扭曲的蚯蚓。他死死盯着那篇《稽古杂谭》,目光仿佛要将纸张烧穿。文章里那些被刻意尘封、讳莫如深的家族秘史,那些他午夜梦回都竭力回避的污点,此刻被血淋淋地摊开在天下人面前!

“胡…胡血入文圣公府…世修降表…崖山蹈海…” 这几个字眼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心上,烫在他赖以生存的圣人嫡裔的根基上!

“噗——!”

急怒攻心之下,一股腥甜再也压抑不住,子习闲猛地喷出一口鲜血,鲜红的血珠溅在雪白的报纸上,触目惊心!他身体晃了晃,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老师!”

“文圣公!”

厅堂内顿时乱作一团,门生弟子惊恐地扑上去搀扶,掐人中的掐人中,呼喊的呼喊,一片狼藉。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朝野。文圣公子习闲阅报后口喷鲜血,昏厥不醒!这消息本身,就如同对那篇文章真实性的无声印证!

朝堂之上,更是炸开了锅。第二日早朝,气氛比昨日更加剑拔弩张,充满了山雨欲来的窒息感。

以子希学心腹门生,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紞(dǎn)为首,十几名言官如同被刨了祖坟,双目赤红,状若疯狂地出班弹劾,笏板几乎要戳到丹陛之上:

“陛下!太子殿下!妖孽祸国!吴王朱栋,其罪滔天,罄竹难书!”张紞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嘶哑变形,“其纵容《大明日报》刊载《稽古杂谭》此等污蔑圣裔、诋毁先贤、亵渎道统之妖文!字字诛心,句句恶毒!毁我华夏文脉根基,动摇天下士子人心!此乃亘古未有之罪孽!文圣公子习闲大人,悲愤交加,呕血昏厥,至今未醒!此皆吴王朱栋蓄意构陷,欲置圣裔于死地!其心可诛!其行当诛!”

“臣等泣血恳请陛下,立斩妖文作者稽古斋主!查封《大明日报》,召吴王朱栋回京问罪,明正典刑,以谢天下!以慰圣贤在天之灵!否则,国将不国,道统沦丧矣!” 附议的言官们群情激愤,涕泪横流,仿佛天真的要塌下来。

武将勋贵这边,则是一片冷笑和毫不掩饰的鄙夷。

“放屁!” 永昌侯蓝玉豹眼圆睁,声震屋瓦,“那文章白纸黑字写的是史实!哪句是污蔑?哪句是诋毁?南子跳海殉国是不是真的?北子投降金元是不是真的?那个子柯健的身世是不是有疑问?你们倒是反驳啊!光会哭丧喊杀,有个屁用!”

曹国公李文忠也沉声道:“陛下,太子!《稽古杂谭》一文,考据详实,发人深省。忠奸之辨,确在气节,不在名姓!若北子先辈果真忠烈,何惧后人评说?文圣公若心中无鬼,堂堂正正,又何至于闻文呕血?此等反应,实难令人不起疑窦!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是问罪,而是彻查!查清文章所言,是否属实!若属实,则子府失德在先,辱没圣名,当受天下公议!若不实,再治吴王与作者之罪不迟!”

“李文忠!蓝玉!尔等武夫,安敢妄议圣裔,亵渎先贤!” 张紞等人目眦欲裂。

“放你娘的狗屁!老子们为国流血的时候,你们这些圣贤后裔的祖宗在给元人磕头呢!” 蓝玉反唇相讥,粗话连篇。

文官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一些并非子府门生的清流官员,面对那篇考据看似扎实的文章和子习闲过激的反应,也陷入了沉默和疑虑。议政处几位大学士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刘伯温眉头微锁,似在沉思。吴琳面无表情,杨靖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詹同则神色复杂,目光不时瞟向那份被内侍呈上御案的报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龙椅上,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看过那篇文章,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他这个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开国皇帝心上!北子降金降元,世修降表!这是他深知的史实,也是他心底对子府的一根刺!而那个胡血入子庭的传言,更是让他眼中寒光爆射!若子圣嫡脉真被蒙元血脉污染……这简直是对他驱除鞑虏毕生功业的最大讽刺!

“够了!”朱元璋一声断喝,如同惊雷炸响,瞬间压下了所有争吵。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躯散发着恐怖的威压。他没有看那些弹劾的言官,也没有看争辩的武将,冰冷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太子朱标身上,声音如同万载寒冰:

“标儿。”

“儿臣在!”朱标立刻出列,躬身应道,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传旨。”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砸在每个人心头:

“一、文圣公子习闲,于府内静养。着太医局院正亲往诊治。文圣公府内外,由鹗羽卫接管护卫,无旨,任何人不得擅入探视,府内人等,不得擅离!违者,格杀勿论!”

这道旨意,名为静养护卫,实为软禁监控!断绝了子府内外串联的一切可能!

“二、着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刑部尚书开济、鹗羽卫指挥同知毛骧,组成三司,持咱的令牌,即刻赶赴山东曲阜!彻查!”

朱元璋的目光锐利如刀,一字一顿:

“查!北子自金元以来,所有田亩账册,有无欺隐兼并,违制逾限!”

“查!子府及依附子府之族人,有无仗势欺人,横行乡里,草菅人命!”

“查!子府爵位承袭,尤其子柯健之父袭爵前后,其妻室身份、子嗣血脉,所有经手之人、文书档案,给咱挖地三尺,查个水落石出!”

“三司所至,山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曲阜地方官府,需全力配合!敢有丝毫隐瞒、阻挠、通风报信者,无论官职,立斩!夷三族!”

“三、在查证期间,《大明日报》照常刊行。但若有无凭无据、诽谤构陷之文,主笔者,立斩!”

三条旨意,条条如刀!

第一条,锁死了子习闲,断绝其兴风作浪的可能。

第二条,直插子府老巢,目标明确:田亩、人命、血统!并且派出了以酷烈闻名的詹徽、开济和皇帝爪牙鹗羽卫组成的超豪华超强硬调查阵容!赋予其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

第三条,看似约束报纸,实则为其继续运作留了空间,只要有凭据即可!

“儿臣领旨!”朱标高声应道,心中波澜起伏。父皇此举,已是雷霆万钧,不留余地!北子的命运,在调查组踏上山东土地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注定了大半。

“退朝!”朱元璋不再多言,拂袖转身,留下满殿心思各异、噤若寒蝉的群臣。张紞等子府党羽,面无人色,瘫软在地,他们知道,天,真的要变了。

退朝后,乾清宫暖阁内。朱元璋屏退左右,只留朱标。他背对着朱标,望着窗外萧瑟的秋景,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更深的冷厉:

“标儿,你可知,咱为何如此动怒?”

朱标谨慎答道:“儿臣斗胆揣测,因北子失节于胡虏,更因……那血脉之疑,触及父皇毕生功业之根本。”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转过身,眼中寒光慑人,“何止!这帮蠹虫!顶着圣人的名头,吸着民脂民膏!咱在凤阳要饭的时候,他子府在曲阜锦衣玉食!咱提着脑袋跟鞑子拼命的时候,他子府的祖宗在给鞑子磕头!甚至领兵镇压汉人起义,现在倒好,还敢对咱的国策指手画脚,煽风点火!真当咱的刀不利吗?”

他猛地一掌拍在紫檀书案上,震得笔架乱颤:“查!给咱往死里查!把他们那些龌龊事,全给咱翻出来!晒在太阳底下!让天下人都看看,这帮所谓的圣裔,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南子……南子忠烈,崖山蹈海……好!好得很!若真有嫡脉尚存,这文圣公的帽子,该换人了!”

朱标看着父皇眼中那混合着愤怒鄙夷和一丝对忠烈南子难得的敬意,深深一躬:“儿臣明白!定督促三司,秉公严查,还天下一个真相!”

就在应天暗流汹涌,三司钦差星夜兼程扑向山东之时,第二期《大明日报》引发的舆论海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整个大明。北子降虏的旧史,胡血疑云的新闻,如同最烈的毒药,腐蚀着这个千年门阀赖以生存的根基。子府千年构筑的道德金身,在朱栋这枚精准投下的舆论核弹面前,轰然开裂!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