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 > 第199章 品牌建设启动

订单多到仓库的货架都快堆不下时,张芳芳却在例会上提了个让大家意外的话题,“咱们的衣服卖得好,但有多少人能记住‘华夏逸洋’这四个字?”

她指着桌上几份外贸订单,“你看,法国客户写的是‘青花裙供应商’,纽约百货标的是‘中式外套工厂’——咱们不能一直当‘卖货的’,得让别人提起中国风时尚,就想到咱们的牌子。”

会议室里静了几秒,老吴先开了口,“衣服好穿不就行了?搞这些虚头巴脑的牌子,能当饭吃?”

张芳芳没反驳,从包里掏出本《国际时尚年鉴》,翻到某奢侈品牌的页面,“你看他们,一件基础款T恤卖三千,不是料子值这个价,是牌子背后的故事值钱。咱们的青花瓷裙、榫卯外套,有设计有手艺,凭什么不能让‘华夏逸洋’这四个字,也有这样的分量?”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设计部的小李琢磨着,“以后别人看到盘扣就想起咱们,那才叫本事。”

销售部的小王也点头,“上次去纽约,有顾客说‘你们的衣服比某大牌有灵魂’,这灵魂,就该是咱们的品牌。”

请来的品牌策划团队,是业内出了名的“造梦者”。领头的陈老师第一次来公司,没先谈方案,倒是在样品间转了整整一下午。

她摸着青花瓷裙的纹样问,“这青花为什么不用满印?”张芳芳答:“留白才是中国审美的妙处,像水墨画,得有呼吸的空间。”

陈老师眼睛一亮,又指着榫卯外套的接缝,“这弧度,是照着老家具的榫头做的吧?”

调研那周,策划团队的人跟影子似的跟着各部门转。设计部开会,他们就坐在角落记笔记,小李说:“想把二十四节气绣成系列”,陈老师立刻追问:“哪个节气最能代表你们?”生产部验料,他们蹲在面料堆里摸来摸去,老吴说:“有机棉得太阳晒够十五天才能收”,他们就把这话记在本子上,标了个“可以做品牌故事”。

第一次头脑风暴会,会议室的白板贴满了便签。陈老师先抛了个问题,“华夏逸洋的根是什么?”张芳芳没犹豫,“是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现代人愿意穿的衣服。”

这话一出口,小李突然拍桌子,“那品牌标识就得有这种‘新旧撞一下’的感觉!”

关于标识的讨论最热闹。有人提议用毛笔写“华夏逸洋”四个字,笔画里藏着旗袍的盘扣;有人觉得该用图形——把青花瓷的弧线和西装的直线拼在一起,像太极图似的你中有我。

陈老师盯着样品间的月洞门看了半天,突然说:“不如试试‘窗棂纹’?老宅子的窗格是方的,透过窗看到的天是圆的,方代表传统规矩,圆代表现代灵活,正合你们‘融古今’的路数。”

品牌口号也吵了三天。“穿在身上的中国”太直白,“古今织新章”又太文绉绉。最后还是张芳芳想起车间墙上的标语——那是刚创业时写的“一针一线,有根有据”,她改了改,“有根,有新。”陈老师当即拍板,“就这个!‘根’是老手艺,‘新’是当下潮,五个字说透了。”

品牌故事的框架,是围着一盏老台灯定下来的。

张芳芳从家里带来外婆的针线笸箩,里面有锈迹斑斑的顶针,还有半块没绣完的青花布。“我小时候看外婆绣东西,她总说‘针脚要像做人,得站得住’。”

她拿起顶针,“现在我们用机器了,但这道理没变——这就是咱们的故事,从外婆的针线笸箩,到巴黎的橱窗,根没变过。”

散会时,陈老师把那半块青花布收进了资料袋,“这就是最好的灵感。”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白板上“有根,有新”四个字上。

张芳芳突然觉得,品牌建设不像想象中那么虚——它就像给衣服缝上一颗扣子,以前衣服好看,但没这颗扣子总差点意思,现在缝上了,才算真正成了件“像样的衣裳”。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要给这颗“扣子”抛光、打磨,让它不仅好看,还得结实,能陪着华夏逸洋走更远的路。

陈老师的团队很快拿出了第一版设计稿。品牌标识用了窗棂纹的灵感——方方正正的外框里,藏着半弯青花弧线,像从老窗格望出去的一弯月亮,“华夏逸洋”四个字嵌在右侧,笔画带点缝纫线的弧度。

张芳芳第一次看到时,手指在弧线处摩挲了许久,“这弯青花,像极了青花瓷裙的领口。”

品牌口号最终定了“有根,有新”。陈老师特意找了位书法家用隶书题字,墨色浓淡得像水墨晕染,旁边配着英文“Rooted, Renewed”。“中文说根脉,英文讲新生,正好对应你们的路子。”

她指着设计稿上的细节,“你看这‘根’字最后一捺,带了点盘扣的弧度,不是硬邦邦的。”

品牌故事的撰写费了些周折。陈老师的助理初稿写得太“励志”,说张芳芳“白手起家,克服万难”,被她笑着打了回去,“别写得跟苦情戏似的。就说我外婆爱绣花,我从小看她把老花样绣出新意,现在我不过是换了种方式,把这些花样带到更远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后来故事改得平实了许多。开头是张芳芳小时候蹲在外婆膝头,看顶针在布里闪光;中间写她第一次在广交会上,外国客户指着青花布衫问“这是什么故事”,她答不上来,回去就翻遍了地方志;结尾落在米兰时装周的后台,她给意大利设计师讲榫卯结构,对方摸着外套接缝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设计”。

“没有惊天动地的,都是咱们实实在在走过的路。”张芳芳读着终稿,眼眶有点热。

设计部的人最先动起来。小李把新标识绣在了样衣的领标上,用的是苏绣里的“打籽绣”,一个个小线结像颗颗细珠,摸起来有质感。“以后每件衣服都得带这标,让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咱们的。”他还在新设计的“小雪”系列吊牌上,印了品牌故事里外婆的顶针图案,“这叫有根。”

生产部也添了新规矩。老吴让人在车间墙上刷了“有根,有新”四个大字,旁边挂着块看板,左边贴传统工艺的老照片——绣娘绷着布绣花,染匠在缸边搅靛蓝;右边贴新设备的操作图,自动锁边机正缝着雪纺。“让工人天天看,就知道咱们做的不只是衣服,是把老手艺装进新机器里。”

销售部的小王带着新做的品牌手册跑市场。手册第一页是窗棂纹标识,最后一页是张芳芳和外婆的老照片。她给巴黎的皮埃尔递过去,对方翻到青花弧线的设计说明,突然说:“我懂了,你们不是卖‘中国风’,是卖‘中国人的生活法子’。”那天下午,他就追加了一批带品牌标识的礼盒装,说要当圣诞礼物卖。

张芳芳去车间看第一批带新领标的衣服下线时,李姐正拿着件旗袍比对,“这标绣得真精致,比以前的布标显档次。”老吴凑过来说:“陈老师团队说,下个月要给咱们培训品牌礼仪,连打包都有讲究——礼盒里得放张卡片,用毛笔写‘有根,有新’。”

夕阳透过车间的窗户,照在旗袍领口的标识上,方窗棂里的青花弧线像浸了光。张芳芳突然想起刚创业时,第一批衣服的领标是用缝纫机踩的,歪歪扭扭的“华夏逸洋”四个字,还是她自己写的。如今这新标识,方是风骨,圆是灵韵,倒真像他们这些年走的路——守着老底子,又敢往前闯。

“这品牌建设,就像给孩子起名字、教规矩。”她跟老吴说:“名字得响亮,规矩得扎实,才能让人记住,让人信服。”老吴点头,指着墙上的标语:“那咱们就把这‘根’扎深点,‘新’做足点。”

夜里,张芳芳收到陈老师的传真,说品牌官网的设计方案出来了,首页是动态的窗棂纹,点进去能看到从外婆的针线笸箩到巴黎橱窗的时间轴。“这才只是开始。”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下一步,得让这标识、这口号、这故事,真正走进人心。”

窗外的月光落在本子上,“有根,有新”四个字,越看越有分量。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