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 > 第31章 文化荒漠与主公的算盘

蔡琰住进张承安排的院子,初步感受到了渔阳郡与中原的迥异。院子干净整洁,但侍女眼神里总带着渔阳特有的彪悍气息,仿佛随时能扛起锄头下地。

着手"兴学"后,蔡琰才真正体会到何为"文化荒漠"。田楷尴尬地告知,郡内无官设蒙学,仅有的私塾也只教孩童认名字数数。府库藏书更是寥寥,多是农书杂记,甚至还有《相马经》。

更让蔡琰无言的是张承送来的"特供"纸笔:颜色灰黄不均的粗糙纸张一划就破,木杆毛笔歪歪扭扭,笔头硬得扎手。亲兵还憨厚地表示"管够",让蔡琰对边塞文教的凋敝有了全新认知。

郡守府里,张承正为纸笔的事哈哈大笑。田楷提醒他财政优先军需和"英雄血"研发,张承却眼珠一转:"这才能显出咱们创业维艰,和蔡大家工作的伟大嘛!"

他立刻下令成立"文化用品研发小组",要求改进纸张和毛笔。打发走亲兵后,张承摸着下巴盘算起来。蔡琰这样的才女兼美女,既然来了就不能放走。不过他觉得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策略。

"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多接触......"张承自言自语。

很快机会来了。阎柔从草原送回几十个"自愿"来学习的胡人贵族子弟。张承立即整理衣冠,来到蔡琰院中。

"蔡大家,住得可还习惯?"张承努力让声音温和些。

见蔡琰出来,他立即切入正题:"有几个部落派年轻人来学习大汉文化。这是教化四夷、彰显天朝风范的大好机会!我想来想去,这重任非蔡大家莫属!"

蔡琰婉拒:"琰乃一介女流,初来乍到,恐难当此任。"

"蔡大家过谦了!"张承连忙摆手,"就从识汉字、懂礼仪开始,正好作为兴学第一步。地方我都安排好了,就在你院子旁边。"

他又压低声音:"把这些胡人子弟放在这我也放心。放在军营里,怕被那群糙汉子带得更野了!"

蔡琰虽觉荒唐,但见张承说得诚恳,只得应下:"既如此,琰尽力而为。"

张承心中窃喜,临走时又状似无意地说:"我看你这里书籍匮乏,我那儿还有几卷《孙子兵法》和《六韬》的注释本,晚些让人送来。"

回到郡守府,张承得意地哼起跑调小曲。这步棋他自觉走得妙:既让蔡琰有事可做,又创造了日后频繁"关心进展"的机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张承美滋滋地想,"先混个脸熟,展现我重视文化的一面。等时机成熟,再展现人格魅力......"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对特定目标实施"长期关注策略"...警告:情感交互变量增多,可能影响后续决策...】

"我一直很清醒!"张承不以为然,"我这是在为渔阳文化建设殚精竭虑!顺便解决个人问题,不行吗?"

他已开始计划下次"视察"该穿哪件战袍显得有文化。

而蔡琰看着空荡的院子,想着即将到来的胡人学生,轻轻叹气。这渔阳郡比她想象的更"特别",那位华将军也远比表面看起来更有"想法"。

张承说到做到,立即着手安排。他命人将蔡琰隔壁的空舍收拾出来,挂上"文化交流学舍"的牌子,还特意吩咐:"桌椅要做结实点,那些胡人小子块头大,别坐塌了!"

他又找来赵云:"子龙,挑几个识字的、模样周正的老兵,去学舍维持秩序。记住,是维持秩序,不是打架!别吓着咱们的'文化使者'!"

赵云领命而去,心中对主公这般大张旗鼓搞"文化交流"颇感意外。

一切准备就绪,胡人"留学生"们被送到了学舍。这些草原青年个个膀大腰圆,穿着皮袄,浑身散发着羊膻味。他们好奇地打量着一切,嘴里叽里咕噜说着胡语,把学舍闹得跟集市一般。

蔡琰在第一堂课上就遇到了难题。她本想先教最简单的汉字,却发现这些学生连毛笔都不会握。一个叫兀术的乌桓青年更是直接把毛笔当成了簪子,试图别在头发上,引得众人哄笑。

"安静!"蔡琰提高声音,却淹没在喧闹中。

就在这时,张承"恰好"前来视察。他大步走进学舍,板着脸扫视一圈。毕竟是沙场宿将,一个眼神就让喧闹的胡人青年们安静下来。

"都给我坐好!"张承声如洪钟,"来到这儿,就要守这儿的规矩!谁再喧闹,今晚没肉吃!"

这句威胁显然很有效,胡人们立刻正襟危坐。张承转向蔡琰,瞬间换上和蔼表情:"蔡大家,辛苦你了。这些小子野惯了,有什么不听话的,你直接跟我说。"

蔡琰微微颔首:"多谢将军。"

张承又对胡人们说:"这位蔡先生,是咱们大汉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你们能跟着她学习,是你们的福气!都给我认真点!"

他特意在"最有学问"上加重语气,偷偷观察蔡琰的反应。见她神色如常,这才满意地离开。

此后几天,张承果然以"关心文化交流进展"为名,频繁造访学舍。有时带些新奇的点心,说是让蔡琰尝尝;有时搬来几卷书,虽然多半还是兵书;甚至还送来一把古琴,琴身却刻着个歪歪扭扭的"雄"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听说蔡大家精通音律,"张承献宝似的说,"这把琴是我特意寻来的!"

蔡琰看着琴身上的"雄"字,沉默片刻,终究还是道了谢。

这日,张承又来"视察",正遇上蔡琰在教《诗经》。胡人们听得昏昏欲睡,只有一个叫索图的青年在认真跟着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张承眼睛一亮,立即上前拍着索图的肩膀:"好!学得不错!今晚赏你半只羊!"

他又转向蔡琰,一本正经地说:"蔡大家,我觉得这个教学方式可以改进。光念诗他们听不懂,要不你给他们讲讲背后的故事?比如这首,就是说一个男子爱慕女子,睡不着觉的故事嘛!"

蔡琰:"......"

张承却越说越起劲:"要贴近生活!让他们明白,咱们汉人的老祖宗也跟他们一样,看到漂亮姑娘会心动,会睡不着觉!"

胡人们果然来了兴趣,纷纷追问后来怎么样了。课堂气氛第一次活跃起来。

蔡琰看着被胡人学生围住的张承,他正手舞足蹈地讲解着《诗经》里的爱情故事,虽然解释得粗浅,甚至有些歪曲,但确实让这些草原青年对汉文化产生了兴趣。

下课后,张承特意留下,帮蔡琰收拾散乱的竹简。

"蔡大家,你看这样教是不是好多了?"张承得意地问。

"将军......别出心裁。"蔡琰斟酌着用词。

张承嘿嘿一笑:"我这人实在,就爱讲实在话。文化嘛,就是要让人听得懂,感兴趣才行。"

他顿了顿,状似随意地说:"说起来,我年轻时也爱读书,特别仰慕蔡中郎的学问。可惜那时在凉州,整天打打杀杀,没机会请教。"

蔡琰抬眼看他,似乎有些意外。

"现在好了,"张承继续道,"蔡大家来了渔阳,我总算有机会请教了。以后还望蔡大家不吝指点。"

"将军过谦了。"蔡琰淡淡回应。

张承知道不能操之过急,见好就收:"那我不打扰蔡大家休息了。明日我再来看教学进展。"

走出学舍,张承心情大好。他觉得自己的"温水煮青蛙"策略初见成效,至少蔡琰不再像最初那样冷淡了。

"系统啊,看见没?这就叫以文化人!"他在脑海里炫耀。

【系统提示:检测到目标人物态度轻微软化...策略有效性待观察...建议宿主保持适度距离...】

"适度?我很适度啊!"张承不以为然,"这都是为了渔阳的文化事业!"

他已经在计划下一步:请蔡琰为郡守府题个字,这样就有更多理由往来了。

而此时蔡琰站在院中,看着张承远去的身影,若有所思。这位华将军虽然行事粗放,言语直白,但确实在用心推动文教。他那些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似乎另有深意。

只是这"深意",让她感到些许不安,自从丧父丧夫,又一路颠沛流离,已经很难让她迈入全新生活了,余生只想做好汉学的传播。

次日,张承果然又来了,还带着一个让蔡琰哭笑不得的请求:请她为新建的"英雄血"酿酒坊题写匾额。

"蔡大家的字肯定好看!"张承振振有词,"让那些胡人看看,咱们汉人的字多漂亮!这也是文化输出嘛!"

蔡琰本想拒绝,但看着张承期待的眼神,想到他这些天对文教的支持,终究还是提笔写下了"英雄血"三个娟秀大字。

张承如获至宝,立即命人制成匾额挂在酿酒坊最显眼处。逢人便夸:"看看!这可是蔡邕之女、当代才女蔡文姬的亲笔!咱们'英雄血'现在也是有文化底蕴的了!"

这番操作让田楷都忍不住摇头,赵云更是面无表情。唯有胡人"留学生"们当真觉得厉害,对蔡琰更加恭敬。

张承的"文化攻略"在继续,蔡琰的态度在微妙地变化,渔阳郡的文教事业在粗放而执着地推进着。这一切,都让这个边塞郡县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生机。

而张承,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请蔡琰为他的"的卢青春版"也题个名了......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