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的冬季,在一片肃杀与暗流中降临颍川。孙坚意外陨落的消息,如同投入本就波澜四起的天下棋局中的又一块巨石,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四面八方扩散。而稳坐颍川,正处于制度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陆炎集团,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新的风暴眼之中。
阳翟,镇东将军府。
军事会议的气氛凝重如铁。巨大的沙盘上,代表各方势力的旗帜犬牙交错,尤以东部兖州方向曹操的黑色旗帜与南部汝南方向袁术(及残留孙氏势力)的紫色旗帜最为刺眼。
陈午立于沙盘前,声音沉稳地汇报着最新情报:“主公,军师,诸位。孙坚战死后,其部众分裂。长子孙策,携其父旧部程普、黄盖、韩当等,及部分兵马,已护送灵柩东归丹阳,意图依附其舅父吴景,另起炉灶。而其侄孙贲,则率领剩余约半数兵力,退守汝南南部平舆、上蔡一带,名义上仍遵从袁术号令,但据察,其与袁术留守大将桥蕤,关系颇为微妙,似有拥兵自重之意。”
他顿了顿,指向沙盘上汝南与颍川交界处:“此外,曹操麾下大将曹仁,已率五千精兵,进驻陈留郡与我颍川接壤的扶沟一带,修筑营垒,操练不辍,其意图不明。而冀州袁绍,在得知孙坚死讯后,已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寿春,与袁术接触,内容不详,但恐对我不利。”
局势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南面的威胁因孙坚之死而暂时缓解,但潜在的矛盾(孙贲部)依然存在;东面的曹操则咄咄逼人;更令人担忧的是,北方的袁绍与南方的袁术这对貌合神离的兄弟,似乎有联手对付他这个新兴势力的迹象。
赵云剑眉紧锁:“曹仁陈兵边境,其心可诛!末将请命,率一军前往边境,与其对峙,绝不能示弱!”
徐逸则面露忧色:“将军,军师,袁绍、袁术若真联手,南北夹击,我军将陷入极度被动。是否……可遣使与曹操暂时修好,哪怕虚与委蛇,以分化其势?”
荀谌沉吟道:“孙贲新丧其叔,部众惶惶,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抚慰,试探其心意,若能使其保持中立,甚至暗中归附,则南线压力可解大半。”
众人议论纷纷,目光最终都投向了主位上面沉如水、以及他身旁那位始终闭目养神,仿佛置身事外的青衫谋士。
陆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郭嘉:“奉孝,你以为如何?”
郭嘉缓缓睁开眼,那双眸子清亮如寒星,没有丝毫迷茫。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踱步到沙盘前,手指先轻轻拂过代表曹仁部队的黑色小旗,又划过汝南南部孙贲的防区,最后在代表袁绍和袁术势力的旗帜上空虚点一下。
“曹孟德用兵,向来谋定后动。曹仁此时陈兵,非为即刻开战,实为试探与牵制。”郭嘉声音不高,却带着洞穿人心的力量,“他欲看我等对孙坚之死的反应,看我内部是否稳固,更想借此机会,试探我军战力与决心,为其下一步经略兖州、乃至图谋豫州,搜集情报,占据先手。”
“至于袁本初与袁公路……”郭嘉嘴角泛起一丝讥诮,“此二人,外示亲和,内实猜忌。袁绍欲借袁术之手削弱我等,或引我等与袁术相争,他好坐收渔利。而袁术,骄狂自大,孙坚一死,其如失一臂,正需立威以震慑内部,我等这‘近在咫尺’的颍川,便是他最好的目标。二人联手?或许有其意,然各怀鬼胎,绝难同心。袁绍使者南下,更多是恐吓与离间,而非真正要南北对进。”
一番剖析,如同利剑剥开迷雾,将各方势力最真实的意图暴露在众人面前。
“故而,”郭嘉总结道,“当前局面,看似危如累卵,实则机遇暗藏。关键在于,我辈能否稳住阵脚,精准落子。”
他转向陆炎,拱手道:“嘉有三策,可应对当前局面。”
“第一策,对曹操——以硬碰硬,示强于外。”郭嘉目光锐利,“子龙将军可率第一、第二营,移驻颍川东部鄢陵、临颍一线,与曹仁隔河(颍水)对峙。不必主动挑衅,但需日日操演,旌旗招展,军容务求严整雄壮。同时,多派斥候,渗透其境,捕捉其巡逻小队,若有机会,可‘误伤’其斥候,缴获其军械。要让曹仁,让曹操清楚地看到,我偃师之军,绝非畏战之师,若敢犯境,必遭迎头痛击!此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唯有展示出不惜一战的决心与实力,方能打消其侥幸之心,迫其不敢轻举妄动。”
赵云闻言,眼中战意勃发:“末将领命!必让那曹子孝,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二策,对汝南——刚柔并济,釜底抽薪。”郭嘉的手指落在孙贲的防区,“孙贲新败(定颍之败)不久,又遭新丧,其部人心浮动,正是分化瓦解之良机。可双管齐下。明面上,由主公亲自修书,遣一稳重使者,携带厚礼,前往平舆吊唁孙坚,言辞恳切,对其定颍之败表示‘遗憾’,对孙坚之死表示‘痛惜’,并暗示,若其愿弃暗投明(离开袁术),我颍川愿为其提供庇护,钱粮军械,皆可商议。此乃柔的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暗地里,”郭嘉声音转冷,“由文渊(陈午)遣‘影卫’精锐,潜入汝南,散播谣言。一则,言袁术忌惮孙氏旧部,欲削孙贲兵权,以其心腹桥蕤代之;二则,言曹操或我军,有意接纳孙贲,许以高官厚禄。谣言需真真假假,务必使其内部互相猜忌,军心涣散。同时,设法接触孙贲麾下中下层将领,尤其是对袁术或桥蕤不满者,许以利益,策动其归附。此乃刚的一面。刚柔并济,纵不能立刻使孙贲来降,也要让其无力北顾,成为一颗钉在袁术身边的钉子!”
陈午肃然应命:“属下明白!定让那孙贲寝食难安!”
“第三策,对二袁——远交近攻,静观其变。”郭嘉看向荀谌,“友若先生,此事需劳你出面。可修书两封。一封致冀州袁绍,言辞恭谨,称颂其四世三公之德,冀州兵强马壮之威,并对其‘关切’中原局势表示‘感谢’,言明我颍川只为保境安民,绝无与袁车骑(袁绍)争雄之意,愿永结盟好。另一封,致淮南袁术……”郭嘉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此信需以主公口吻,语气可稍显‘倨傲’,质问他为何纵容部下(指孙贲)屡屡犯境,并‘提醒’他,孙坚新丧,内部不稳,当以安抚内部为先,勿要听信小人(暗指袁绍)挑拨,轻启战端,以免为人所乘。”
荀谌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郭嘉的用意。对袁绍示弱麻痹,对袁术则采取激将法,挑动其敏感神经,使其将更多怒火转向挑拨的袁绍,而非己方。他拱手道:“谌必精心措辞,不负所托。”
郭嘉三策,针对不同对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将合纵连横、攻心为上的谋略运用到了极致。
陆炎听罢,心中大定,当即拍板:“便依奉孝之策!子龙、文渊、友若,即刻分头行事!元直(徐逸)、子泰(枣祗),内政之事,尤其是秋粮入库、新兵训练,绝不能因外界纷扰而有丝毫松懈!我等能否在这乱局中站稳脚跟,乃至脱颖而出,内政根基,至关重要!”
“诺!”众人齐声领命,斗志昂扬。
镇东将军府的意志,迅速转化为行动。
颍川东部边境,赵云亲率两营精锐,沿着颍水构筑防线。军营中每日杀声震天,骑兵巡逻队往来驰骋,带起滚滚烟尘。一次小规模的边境摩擦中,偃师军的斥候小队以精妙的配合和强悍的个体战力,“恰好”全歼了曹仁派出的一个试探性侦察分队,并缴获了其部分军械。消息传回,曹仁营中震动,原本有些骄狂的气焰为之一窒,行动变得谨慎了许多。曹操在收到曹仁的详细报告后,也暂时压下了趁火打劫的心思,决定再观望一番。东线的威胁,被赵云以强硬的姿态,暂时顶了回去。
汝南方向,暗流涌动。陆炎的吊唁使者抵达平舆,其不卑不亢的态度和隐含的招揽之意,让正处于惶惑中的孙贲心思活络起来。而与此同时,“影卫”散播的谣言也开始发酵。本就对袁术供给不满、又担心被吞并的孙贲部将,私下议论纷纷。桥蕤也听到了风声,对孙贲更加猜忌,双方摩擦渐生。孙贲虽未立刻倒戈,但也彻底绝了北上寻衅的念头,转而全力巩固自身在汝南的地盘,与桥蕤明争暗斗,无形中为陆炎消除了南面的直接军事压力。
荀谌的书信也分别送达冀州与淮南。袁绍接到那封措辞恭顺的信件,果然志得意满,觉得陆炎不过如此,暂时将注意力重新转向了北方的公孙瓒。而袁术接到那封带着“质问”和“提醒”意味的信,则暴跳如雷,认为陆炎是在羞辱他,更坚信是袁绍在背后搞鬼,对北方的戒心甚至超过了西方,回信将陆炎痛骂一顿后,竟真的将部分原本防备颍川的兵力,调往了与袁绍势力接壤的淮北方向。
郭嘉的谋划,初见成效。陆炎集团成功地在四面环伺的险恶环境中,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战略缓冲期。
然而,外部压力的暂时缓解,并不意味着内部可以高枕无忧。 事实上,一场更为深刻、也更为艰难的考验,正在颍川内部悄然酝酿。
《田亩令》的全面推行,进入了深水区。清丈田亩、重定赋税,触及了无数中小地主和地方豪强的根本利益。尽管有荀谌利用自身影响力居中调和,有赵云军队的强力震慑,但暗中的抵抗从未停止。
阳翟以西的颍阴县,便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乡绅许氏,联合几家宗族,暗中抵制清丈,并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农户,以“官府加赋夺田”为名,围堵了县衙,打伤了前往执行公务的典农曹小吏。
消息传回阳翟,将军府内气氛顿时一紧。
“岂有此理!”徐逸气得脸色发白,“颍阴县令是干什么吃的?为何不早做防范?”
荀谌眉头紧锁:“许家乃颍阴大姓,与阳翟几家士族亦有姻亲,关系盘根错节。此事处理若稍有不当,恐引连锁反应。”
枣祗更是急道:“秋收刚过,正是推行新赋、征收粮税的关键时期,若各地效仿,则新政危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