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 > 第75章 俞继红去外地

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 第75章 俞继红去外地

作者:种荷花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30 08:38:08 来源:全本小说网

每一年的国庆节放假回到学校,学校门口都会有新装饰来庆祝国庆。

校门口的土路刚扫过,两株一人高的青松立在木门两侧,是从后山挖来的,松枝上系满了红绸带,松针的清新味晃悠悠,像给校门撑了两顶“红绿相间”的伞。

校门口木门上方的横木,贴着红纸写着的“庆祝国庆”四个大字,旁边还插着崭新的五星红旗。

早到的孩子背着书包经过,总爱伸手碰一碰松枝。校门口的老土路,因为这两株青松,添了不少节日的精气神。

校门口的松枝慢慢褪了绿,系在上面的红绸被风吹得发旧,等第一场雪覆盖了校园,这一学期就要过去了。

在这里再过一个1991年的国庆节,到1992年的7月,方冬强和方瑜小学毕业了。

按正常的流程,他们小学毕业后,在这个村的小学不远处,有一个初中,继续在那里读初中。

方冬强成绩优异,在小阿姨和小姨夫的帮助下,他顺利地到县城去上初中,完成了小时候的梦想,来县城读书。

方梅丽和袁新康这几年赚了钱,在县城买了一间立地房,特意给方冬强也留了一个房间。

方大苗却坚持要住在批发部后面一个房间,“我粗人一个,不住过来,你们都已经给冬强留了一个房间,我不能再过来了,在这里看着店和仓库。”

俞继红家买了电视后,她看到了更多的外面的世界,尤其是电视剧《外来妹》,她想,自己现在还是一个人的话,一定也是这外出打工女性中的一员。

自己那个时候为什么就没有这么多可以外出的机会呢,如果有,说不定又是另外的一种人生。

他们原来就计划等方瑜上了初中去住校后,去外地找早点摊,现在更加坚定了俞继红要出去的心,为了自己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能赚更多的钱。

这个暑假,俞继红拿出卫生巾和内裤,教方瑜怎么用。

“方瑜,妈原来是想等你来了月经,教会你怎么用之后,再出去的,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来,这几年在家种菜什么的都没赚到钱,我又想早点出去。”

“妈,你放心地出去吧,我读初中了,平时住在学校,回来我自己简单点的饭会做。”

“好,我的方瑜就是懂事。”

方瑜按俞继红教的把卫生巾后面的离型纸撕了贴在内裤上,“妈,这个很简单啊,还要教。”

“妈就是不放心嘛,怕你来月经时慌,不要怕,这是每个女孩子长大了都会经历的事。妈多买几包放着,如果下学期来了,你就这样贴在内裤上用。”

“嗯,”方瑜点点头。

出门前,俞继红给房子里面又加了一个门搭扣,买了一把挂锁,叮嘱方瑜晚上睡前把挂锁锁在门搭扣上。

要出门前的几个晚上,俞继红都和方瑜一起睡,“我们要经常写信,妈生意找下来之后,就找附近你能马上联系到我们的电话,写信告诉你,你在学校对你不好的同学就不要跟他们打交道。”

“嗯,知道。”

“方瑜,虽然你现在年纪还小,但是妈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和男孩子谈恋爱,不管你有多喜欢他,你现在还小不懂事,知道吗?”

方瑜点点头。

“这点很重要,记住了没?”

“记住了。”

“你看冬强小阿姨她就好好读书,自己有个好工作,找的老公也这么好。”

“妈,我知道了。”

“村里的男人不要理他们,周末回来天黑就在家里不要出去,早点把门锁好,后来装的这个锁里面的锁一定锁上。”

每天晚上总有交代不完的话。

开学,俞继红和方三弟把方瑜送到学校办了住校手续后,就去外面找早点摊。

他们到了省城,满街的各种车流和亮着“百货商场”灯箱的大楼晃花了眼,街上的人走得匆匆,偶尔有穿皮鞋的人经过,鞋底敲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笃笃”声。

街边的铺子一间挨一间,俞继红经过每家店都要仔细地看着,把所有的东西都尽收眼底。

忽然,她停住了脚步,街边一家铺子的橱窗,玻璃擦得透亮,里面摆着铺着白桌布的桌子,每张桌子的中间都放着个细口瓷瓶,瓶里插着两朵粉盈盈的月季,花瓣上还沾着似有若无的水珠。

“三弟,你看你看!”俞继红赶紧扯了扯方三弟的胳膊,声音里带着点惊喜。

方三弟慌忙转过头,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看了半天,“看什么?”

“那桌子!”俞继红指着橱窗里的餐桌,“他们餐桌上也放花,跟我们家里一样!吃饭桌上放瓶花,你看,大城市的人也这么放,那时你还说我。”

方三弟凑近玻璃又看了看,忽然“呵呵”笑出了声,“啥店啊这是?看着就高档。你还说跟我们家里一样?”他瞅着里面穿得整整齐齐的服务员,再低头看看自己沾着泥点的布鞋,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俞继红不服气,小声嘟囔,“怎么不一样?不就是桌上摆瓶花嘛,我们家很多年前就吃饭桌上放花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请大家收藏:()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好,你超前,你洋气,我们今天逛一天,明天就去找小吃摊了。”

“知道,我们是来赚钱的,这么远过来了,我总要看看大城市,摊子找下来,一开始干活就没时间了。明年等方瑜放暑假,把她也带过来看看。”

“还明年,我们今年生意能不能找下来都还不知道。”方三弟没这么乐观。

“一定能的,你看街上这么多人,他们总要吃饭的,又不会每个人都跑到大饭店里去吃,生意是靠人找的。”

至于做什么,这几年在家里,他们就商量好的,先摆摊,摆摊成本低。主要做炸油条和粢饭团,刚开始想做烧饼的,她和方三弟一起也学了几天。

“左手托面团,右手撒芝麻,贴的时候要快要准,别让火燎着。”做烧饼的师傅一边说,一边示范着把面团按在炉壁上。

铁皮炉子里的炭火正旺,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壁,刚贴进去的烧饼“滋啦”一声,很快就飘出麦香。

俞继红学着师傅的样子,刚把手凑近炉口,一股热浪就扑了上来,手背瞬间发烫,她慌忙缩回手。

方三弟也一样,烧饼面团没贴稳,“啪”地掉在炭火里,火星子溅起来,烫得他手背一阵刺痛。

两人手背被烤得越来越红,方三弟说,还是在家里种田,做点外加工好。

俞继红不死心,又去找别的做,最终还是觉得做油条和粢饭团合适。

他们天没亮就出去,转悠了几天,找了几个早上已经有早餐摊的位置,最后选了一个没有炸油条摊位的地方,在附近租了一间便宜的民房。

住的地方定下来,俞继红问附近小店要了电话号码,写信给方瑜,告诉她地址和电话。

他们打听着买了摆摊要用的东西,煤炉,铁锅,蒸饭桶,还去旧货市场买了辆三轮车。

俞继红和方三弟都为初次开早点摊而兴奋和不安。头天晚上两人商量着要浸泡多少糯米,揉多少面粉。

“第一次还是先少做点,免得浪费。”

“好。”

糯米泡下,油条面揉好,第二天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三弟,你睡了吗?”俞继红翻来覆去睡不着。

“没有。”

“我也睡不着,明天做了会有人来买吗?”

“刚开始也不知道啊,去摆了就知道,早点睡,明天还要早起。”

“嗯。”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煤炉里的炭火就烧得旺了起来,泡好的糯米倒进木桶蒸着。

他们拉着三轮车到摆摊的地方,位置他们已经头几天已经看过了,放在之前没人摆的空地上。

陆续地其他摊子来了,看他们是新来的,都对他们的摊多瞧了几眼。

“不知道这里能不能摆?”方三弟瞥瞥他们看过来的眼神。

“他们能摆,我们为什么不能摆。生意自己做自己的。”

俞继红走到前面行人能路过的位置,看看摊位,把写着油条,粢饭团的纸板拉过来一点,“这样路过的人能看清。”

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人看过来,俞继红就喊,“油条,饭团,现炸的油条,现包的饭团!”

方三弟听到俞继红的喊声,把头转向一边笑笑,“你从哪学来的这些吆喝?”

“这个哪用得着学,实事求是说就行了,就是现炸现包的嘛。”

“对,对,是实事求是。”

俞继红的喊声也吸引过来一些顾客,“我们刚来做的,你先尝下,好吃下次再来。”都是俞继红在和顾客招呼,方三弟就是干活,做油条,翻油条。

第一天准备的东西也不多,到大家收摊的时间他们也卖完了。

“卖完了就是有的赚!”俞继红拍了拍挂在前面的收钱的袋子,“三弟,油条面粉放了几斤?还有油,煤饼,糯米……,等下回去数一下钱,就知道赚多少啦?”收摊把三轮车拉回去的路上,俞继红盘算着利润。

喜欢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请大家收藏:()出生在80年代的我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